「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初秋,暑氣欲消仍未消,天氣依舊炎熱,空氣溼度也很大。「秋老虎」肆虐下,我們不僅要防暑熱,還要防暑溼。
因其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的特點,精神情志、飲食起居皆以「收」為原則,食用養陰清熱、潤燥止渴之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百合等食物。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立秋時節適宜進補,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可補充夏季的消耗。如何科學進補才能起到養生的效果?
辨明體質,根據體質及身體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調補。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可以補充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補功效的食物。
1.菜花
季節替換,人體一時無法適應,因此免疫力也會變差,此時是最容易感冒的時候。而預防感冒,補充維生素C是個好方法,菜花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要比常見的白菜和豆芽高上4倍,同時菜花還是很好的血管清潔劑。
2.菠菜
夏秋交替,氣候變得乾燥,人就變得容易上火,常會出現口腔潰瘍、牙齦發炎等,此時多吃菠菜可以緩解這一問題。菠菜含有豐富的核黃素,能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和皮炎等。
3.芹菜
立秋後,早晚溫差變大,對於體質比較敏感的老人會出現難以適應的情況。老年人們容易出現內分泌紊亂,影響睡眠質量等問題。而吃芹菜能降血壓、降膽固醇,有鎮定神志的作用。
1.大麥芽煮湯
材料是大麥芽(一兩)、瘦豬肉(四兩)、冬瓜(六兩)以及少量陳皮(25克)一起用砂鍋煮湯,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2小時。不但清熱消暑,還理氣健脾。
2.雪梨百合汁
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製,清熱潤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別是對於經常乾咳的人。
3.油菜燕麥粥
燕麥先煮熟,然後放入油菜末煮開。另外,將大米先煮熟,然後將提前做好的山藥泥加入煮開。適當喝些能夠養胃健脾。
同樣,精神調養也很重要,人的情緒到了秋天適度收斂,是順應時令變化、觸景生情的一種表現,但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不應過度悲秋,在歡喜與悲傷之間把握適當的度,也是一種養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