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街道寶善橋村是一個以善為美、以孝傳家的村莊,村裡的善文化代代相傳,好家庭、好兒子、好媳婦不斷湧現。
濱海大河(馬鞍段)流經村莊,猶如母親河般滋潤著她。隨著沿河遊步道的建成,提升了村莊品位,老百姓健身有了好去處。新建不久的文化禮堂裡活動豐富多彩,點亮了村民們文化生活。
善文化深入村民的心
寶善橋村是出了名的善文化盛行的村莊,巧的是村莊名字中正好有個善字,慈孝的善文化是寶善橋村人從先人那裡繼承的最為珍貴的財富,就像是大家族的家訓,深深印刻在寶善橋村每一個村民的心裡。
村民王利江是一位建築老闆,他致富不忘鄉鄰,在村裡的直湖頭自然村有一座臺階式的石橋,平時村民們騎車過橋不方便,後來村裡改建這座橋,卻因為資金短缺卡殼了,這時王利江慷慨出資,補足了餘款,一年後該橋順利通車。每年春節,王利江還會給鄉鄰老人送紅包,他的善舉受到了村民們的稱讚。
孫來信是寶善橋的一名村醫,從醫幾十年深受村民好評。平時他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耐心接待每一位病人,細心問清病況,給村民免費測血壓。一些村民半夜三更發病,或者因身體原因不能前來,他總是背起藥箱上門診治,毫無怨言。
像這樣心存善念、樂做好事的村民在村裡不勝枚舉。在寶善橋村,還有一家富有愛心的企業——中設建工集團,把孝道融入於企業文化,讓「孝」成為考量企業職工的重要標準之一,並且帶動一方孝老愛親鄉風文明新風尚。集團每年都開展三孝員工評選,所謂三孝是指:孝女、孝子、孝媳,還在職工子女中評選孝道少年。這麼做不僅影響了員工,還影響了員工的子女。家和萬事興,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更強了。
村莊面貌大變樣,智慧禮堂內容多
近年來,村莊通過不斷建設發生大變化,文化禮堂、城市書房紛紛建成,村民們娛樂、讀書有了好去處。在街道的安排下,村裡還駛進了公共自行車,藍白色的公共自行車村民隨時借騎,在村裡或者附近的村莊辦個事,特別方便,就像是城裡人一樣。
氣派的3層樓的文化禮堂樹立在村莊內的公路邊,隨著「智慧禮堂」的開展,寶善橋村文化禮堂內涵越來越豐富。鄉村振興農民主播大賽、小柯開講、健康講座、文藝表演等都在這裡進行,村民經常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濱海大河兩岸景真美
濱海大河(馬鞍段)流經村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寶善橋人。如今,河岸兩側建起了遊步道和景觀廊亭,成了村民茶餘飯後休閒健身的好地方。特別是晚上燈光一打,更加美輪美奐,與城市公園沒什麼兩樣,提高了村民們的幸福指數。
村黨總支書記封張永告訴記者,明年村裡繼續有大動作,計劃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村莊,朝著3A村邁進,寶善橋村將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