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推力到底是什麼——對比Bltd與B1

2021-02-13 董益峰耳機耳放樂園

      兩個多月前吧,入手了奧萊爾B1ltd,編號361——比360°多1°,似乎昭示著其是比最好更好的。

 

      最早接觸到奧萊爾是那臺「碩大無朋」的M1播放器,第一次巡迴試聽的就是B1便攜耳放了,換句話說我對奧萊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B1了。要不是B1ltd金色的外觀讓我有些不爽,我也不會等到361這個編號,畢竟我很討厭金色的機身,相對而言普通版的銀紅、黑色都很耐看——無奈,看在限量版和聲音上的提升就忍了吧!

 

 

      今天來聊聊我關於「推力」二字的理解,順便也講講這一段時間使用B1ltd的感受吧!

關於推力:

 

      最早接觸耳機和隨身聽播放器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推力為何物,因為那些耳機都太容易驅動了,手機也可以推得像模像樣。其實真正對推力有直觀印象就是K601了,當時我把K601插在電腦上卻需要開到一大半的音量才能獲得正常聲壓,並且聲音還軟趴趴的,結像也模模糊糊,彼時的我才想到一個東西:耳放!

 

      「推力」不足最容易被辨認的現象就是音量不夠,當我把K240df插在手機上,就算把音量開到最大也不夠我耳朵享受,這就已經是推力嚴重不足了。進階一點的感受就是聲音發虛,總感覺憋屈、聽得不夠真切,比如將K601插在筆記本電腦上,儘管音量有保證,但是聲音空洞而虛無。

 

      再後來,我了解了一些技術參數,我認為某某耳放的「推力」大體上是指在一定的負載下(比如32歐)、在一定失真率以內(比如0.01%)所能輸出的最大功率,一般靠譜一些的廠商都會標註這些參數,也是我們選購器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考。

 

      然而如今,我對「推力」的理解似乎更為「廣義」一些了。舉個慄子吧,比如A、B兩臺耳放在32歐下輸出10mw的時候失真率是0.005%,粗獷地定義為高頻範圍都上揚了0.005%吧——那麼分別接高頻相對保守的32歐DT880pro和高頻較為刺激的32歐DT990,也許我們會覺得DT880pro被「推得更好」、更符合高保真的標準吧。當然,我對技術了解比較少、比較淺薄,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我覺得還算符合我的實踐吧。

 

      以前看雷總的一篇關於「推力」的一篇長文,我覺得寫得很有道理也很生動形象。他說「推力」的概念就類似於讓汽車跑,首先要有足夠的「驅動力」讓汽車能跑起來,那麼首先需要一臺足夠強勁的發動機,對於耳放來說輸出功率一定得達到一定的標準。再者就是「控制力」,一臺汽車真正在路上跑得快,不僅需要強勁的動力,更需要優秀的操控,該拐彎的時候可以拐彎、該剎車的時候可以剎住。那麼我對耳放「控制力」的理解應該是包含了「低失真」與「阻抗匹配」兩者的因素,唯有良好的搭配才能被認為是「推好」了。

關於B1ltd

 

      在我剛開始進入耳機大家壇的時候,大概是2010年前後吧,那會兒我還沒註冊,只是默默地看各位大神發帖,那時候是很流行隨身捆綁器材的,尤其是IPC捆綁RSA便攜耳放(還有人記得SR71b、P51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覺得這才是發燒,因為他們幾乎完全捨棄了隨身的便利性,搞了兩層、三層的捆綁來獲得更為HiFi的音質體驗,應該當是值得尊敬的!

 

      而我呢,打心底裡還是有些畏懼這種極致的玩法的,所以很快就轉向了臺式系統的折騰。實際上,在今年以前我都不曾購買過一臺隨身耳放,臺式耳放倒是折騰了有五六臺了。購入B1ltd最大的誘因是限量的逼格,當然根本原因還是其相對低的失真和強大的驅動力。

 

      我買B1ltd是用來搭配M2pro的,主要是兩者外殼尺寸基本是一樣的,捆綁起來非常「西裝」,聲音方面也是儘量做到比較自然而純淨,放大模式用Class A(甲類),對錄線就是B1ltd的標配「AL6」。我嘗試了不少耳機捅上B1ltd,還借來了2017版的B1,今天就挑幾個比較典型的來簡單說說,不詳細、不嚴謹、不客觀,都是一些特別自我的感受。

 

1、榭蘭圖+B1ltd

 

      榭蘭圖是我迄今為止買過的最昂貴的耳塞,而且與B1ltd一樣都是限量的,聲音比較寬鬆自然,佩戴舒適,隔音一般。我的榭蘭圖也陪伴我將近一年了,我認為榭蘭圖是一條需要非常強大的前端挖掘潛力的耳塞,如果退一步呢,至少「推力」要比較充足,手機直推會出現低頻過量和聲場塌縮的問題。

 

      《心港》——亞亞(孟庭葦)的一首很老的歌曲,來自於1992年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專輯。這首歌從未有過現場版,並且流行歌曲的配樂亦難「參考」,我對與器材表現歌曲的評判主要在於一些細節的刻畫以及對歌詞中提煉出的意境的表達,我認為《心港》是深情、溫柔而遼遠的。

 

      M2pro+B1ltd(低增益)+榭蘭圖這套組合給我以精準而略顯淡漠的感覺,並不偏暖,怎麼說呢,好像夏天的涼白開,有點微溫,但是喝下去感覺有點涼。個人以為M2pro還不足以釋放榭蘭圖的信息量,但是B1ltd的驅動力、控制力已然不錯,榭蘭圖容易失控的低頻變得比較規整,但是量感還是不錯的,甚至有些蓬鬆的感覺。聲場表現比較中庸,受限於耳塞的尺寸,其實來說並不會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比M2pro直推更規整,絕對尺寸並不會更大卻顯得更協調——很難表達,B1ltd就像是把不大的房間整理了一下,雖然還是方寸之間卻更加井然有序。

2、N60nc+B1ltd

 

      用一個頭戴式的便攜耳機來測試,不僅因為我比較喜歡N60那種有點甜的中頻,也是因為其比耳塞需要更大的驅動力。

 

      依然是低增益,但是這回的音量旋鈕比推榭蘭圖時多走了一些,差不多30%的位置。聽一首王傑的《一無所有》,這首歌也是王傑所有歌中我最喜歡的粵語歌,也是少數幾首王傑作詞(更多的是王傑作曲)的歌曲,並且這首歌的歌詞品質比其他王傑作的詞要更高,不得不吐槽一下王傑很多經典都是粵語版更引人入勝——就因為國語版是王傑作詞,水平真的不敢恭維。

 

      論壇裡絕大多數的玩家都是用器材聽細節的,之前也有個投票貼,似乎更多的都是理科生,相對比較在意參數、細節等。而文科生往往更喜歡聽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而我算是個另類,我是學理工科的,卻不大糾結交響樂裡的丁玲桄榔,而更在乎歌者的情緒是否得以傳達。N60解析力是不如之前的榭蘭圖的,榭蘭圖是如蒸餾水般的透徹,N60似蒙了層紗,但是低頻更少、穿透力更弱,顯得比較溫柔而輕盈。

 

關於B1 對比 B1ltd

 

      我猜想多數人最好奇的就是B1和B1ltd之間的區別,那麼我們首先來釐清B1幾個版本:最早的B1、年初改版的B1(2017)、B1ltd(限量500臺)和B1s。其實關係很簡單,2017版B1在B1的基礎上調整增益,改善了低音量偏音,音質不變,售價1199;B1ltd為限量版,不管是外形還是內部的元器件、電路板都不同,售價1999;B1s基本上屬於B1ltd的量產版,但是在一些地方進行了縮水,具體可以看看鳳師傅的測評,售價為1399。

 

      2017版的B1(一下簡稱「B1」)與B1ltd最大最大的區別就是——低音量偏音,簡單來說B1ltd推榭蘭圖在低增益下基本可以做到在家安靜地享受而不偏音,而B1的最低不偏音音量已經讓我感到有點吵了,但也能忍受吧,適合外出用。如果是推N60甚至是大耳機,那就沒啥問題。

 

      聲音方面,B1ltd在B1的基礎上削減了醇厚度、增加了信息量,整體感覺更偏「素質」一些,給人以分毫畢現的感覺,而B1則會更柔和。看了一下官方給出的參數,B1ltd在失真率上比B1小了將近一半!也許正是因為其更為平直的聲音表現,導致「味道」的減少,相對來說更加考驗音源以及耳機的素質了。

如何搭配

 

      關於搭配,這就很有意思了,在售的2017版B1和B1s(B1ltd應該所剩無幾了)分別對應著B1和B1ltd的聲音(當然還是略有差異),價格差了200,相信對於多數燒友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B1的聲音是微溫的,適合一些相對偏薄的耳機,而B1s則適合追求更加高保真的玩家,B1ltd適合情懷玩家,畢竟貴了不少。驅動力來說都沒啥問題,看數據不算高,但是要知道這是工作在甲類模式下,也就是這些功率是隨時都在的!不太了解甲類功放(功率放大器的簡稱,耳放是耳機功率放大器的簡稱)的燒友可以百度一下,相對於乙類、甲乙類的功放電路,甲類功放擁有更好的線性和更低的效率,所以雖然發熱大、功率小,但是失真率很低。

 

      這裡回到之前關於「推力」的問題,為什麼說功率不大的甲類耳放反倒是「推力很大」呢?還是舉個慄子,比如某耳機在正常聽音音量下需要的功率為20mw,聽交響爆棚的極限值為30mw,有一臺甲類耳放A最大功率是50mw、一臺甲乙類耳放B最大功率為200mw;當耳機需要30mw的功率時,TA們的失真率差距可能是一個數量級了,A明顯優於B,甚至A跑到極值50mw的時候失真率比B在50mw依舊低很多,那麼對於這支耳機來說A耳放就是比B耳放「推力」更大的!

 

      當然咯,我這也都是比較粗鄙的認知,在技術方面完全是門外漢,僅僅是聽了那麼多年音樂、折騰了不少器材後的一點理解和感想,也希望懂技術的大佬給我一些指點啊!

 

      B1ltd是我第一次買便攜耳放,也許也是我最後一臺便攜耳放——不是因為B1ltd有多好,只是也許捆綁玩兒法會漸漸消亡了吧……

 

 

 

補充一點

低音量偏音:B1ltd比2017版B1要好不少,至少K3003插上完全可以聽著班得瑞睡著——但是確實在音量很低的時候還是會偏音,神奇的是B1ltd是偏右而B1是偏左!

——全文完

往期回顧:

試聽DT1350、山靈UP——清甜不刺激的流行之選

未來數位音樂中心——享聲MR1深度體驗

半年後的補足——DX200使用AMP2耳放卡對比聽感

蹭聽傑士X12——談談對藍牙耳塞的展望

見證拜亞的成長——T51p試聽有感

N60ncbt——儘管藍牙卻是AKG顛覆性的便攜頭戴

為了情懷——AKG N30對比N40

拜亞動力XELENTO榭蘭圖の測評——by董益峰

AUNE S7測評?——到手後10天搭配數種耳機の折騰

蹭聽朋友的DX200——一點吐槽和體會

IOS用戶打賞請識別上圖二維碼,謝謝支持!

轉瞬之間,又走過金色的麥穗,步入瑟縮的寒冬。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些傷感,但今年似乎有些例外。

文人總是傷春悲秋,庶民常常悶頭大幹,基於不同的觀點,我們對時節的變換產生了相左的看法,卻忽略了其內在的關聯性。

也許你永遠無從得知我的真實感受,或者我亦難以了解你的切身體會,卻無法阻止我們為同一片落葉駐足停留。

從前似乎你就是你,我便只是我,而以後——也許你便是我,我亦是你.

相關焦點

  • 維生素b1是什麼 吃維生素b1竟有這些好處
    那麼,維生素b1是什麼?缺乏維生素b1的症狀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維生素b1是什麼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或抗神經炎維生素或抗腳氣病維生素,為白色晶體,在有氧化劑存在時容易被氧化產生脫氫硫胺素,後者在有紫外光照射時呈現藍色螢光。由嘧啶環和噻唑環通過亞甲基結合而成的一種B族維生素。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有微弱的特臭,味苦,有引溼性,露置在空氣中,易吸收水分。
  • 維生素b1的副作用
    但是是藥三分毒,長時間服用維生素1也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那麼維生素b1的副作用具體有哪些呢?一、維生素b1的副作用  因為維生素b1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只要按照正常的劑量攝取,一般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副作用,因為多餘的量會隨著排洩排出體外,不會在身體中儲存。但是如果大量的服用維生素b1,可能會有一些不良反應出現。
  • 維生素B1的作用
    女性補充維生素b1也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女性喝酸奶有助於消化),還有有美膚的作用。  保證每天攝入的主食(澱粉)及糖類在人體內轉化為能量而被利用。穀類的胚芽和外皮(糠、麥麩)含維生素b1特別豐富,是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其次是豆類、動物肝、瘦肉中含量也較多。
  • 長徵五號B與美國、俄羅斯大推力火箭相比,處在什麼水平上
    有一個事實是,我國的大推力火箭技術相比美國、俄羅斯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要實事求是,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品格。所以,在這裡我要潑一盆冷水。但是我相信,我國的太空探測一定會紮實地走下去,越走越穩健。就像火箭的名字一樣,長徵。為什麼我們距離美國、俄羅斯還有距離呢?我們對比一下:
  • 【深度】不管什麼都是越大越好?——我們來聊聊耳機阻抗和推力
    所以國磚都比較推崇大推力,還要幾檔增益,這樣才受歡迎。下圖是兩款耳放的輸出電流的比較,綠色的耳放電流輸出能力受限,被削峰了,音質會受影響,手機更是如此。推力大固然好,推力大是指的上限推力大,而不是起始推力大。
  • 維生素b1的作用和功效,維生素b1的食物和水果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維生素b1的作用和功效,維生素b1的食物和水果!1.促進糖分代謝維生素b1的第1個好處是可以促進人體的糖分代謝,對於一些比較喜歡吃糖的人來說,體內的糖分比一般人增加的要快,所以要增加維生素b1促進人體內的糖分代謝,如果想要讓體內糖分代謝更快的話,就需要攝入足夠多的維生素b1,這樣才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 維生素b1的食物和水果
    維生素b1是一種很重要的營養成分。缺乏維生素b1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吃的很多食物維生素b1含量都很豐富的。
  • 圖160發動機單臺推力達25噸,到底有多大?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而圖160轟炸機之所以會有這麼多項出色的數據,就和其裝備的全球推力最強的軍用航發有很大關係。眾所周知,飛機是一種自重大於空氣的物體,要離開地面進入飛行狀態,除了滑行助跑之外,還需要強有力的發動機來推動其運行升空,而軍用飛機對航空發動機就有著更高的要求。圖160轟炸機總共裝備了4臺NK-32加力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可達25噸,那這臺發動機到底有多大呢?
  • 維生素b1的作用和功效,維生素b1和b2能一起吃嗎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維生素b1,看一下維生素b1都有哪些好處。1、首先維生素b1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預防以及輔助維生素b1缺乏所引發的病症。人體內部如果出現缺乏維生素b1的狀況,那麼極有可能引發消化不良、周圍神經炎以及腳氣病等病症產生,在面對這些病症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補充維生素b1的方式來進行輔助,另外日常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1也可以幫助我們預防腳氣病、消化不良以及周圍神經炎的發生。
  • WS15第4批次,如何做到推力接近18噸級?
    但是西方航空界一直強調推力夠了,板磚都能飛出高機動的理論。相對於對F22A機體設計的各種吐槽。為當時的4代機競標同步研發的YF119發動機,倒是一直好評如潮。 一直沒讓各路專家跳出什麼大毛病。全面裝機後的YF119就成了定型後的F119發動機。那麼這種最早大批裝機的第4代戰機渦扇,又先進在哪裡呢?
  • 盤點國外發動機的推力矢量技術
    噴氣式發動機作用在飛機上的推力是一個有大小、有方向的量,這種量被稱為矢量。一般情況下,排氣方向沿著飛機軸線向後,因此飛機獲得的推力方向順著軸線向前。推力矢量技術就是通過偏轉發動機噴流的方向,改變推力的方向,從而獲得額外操縱力矩的技術。推力矢量控制方法可分為機械式和流體二次噴射。
  • 推力構建—折刀伏地挺身
    1.推力構建-伏地挺身的細節匯總2.推力構建-標準伏地挺身3.推力構建-變式伏地挺身Ⅰ4.推力構建-變式伏地挺身Ⅱ5.推力構建-變式伏地挺身Ⅲ6.推力構建—腰間伏地挺身7.如何快速提高伏地挺身水平?
  • 路易鬼屋b1的寶石怎麼拿
    路易鬼屋b1的寶石怎麼拿?有很多玩家還不是非常清楚,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帶來路易鬼屋b1的寶石獲取方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35噸級推力大渦扇也快成功了!
    更驚喜的是,過去不敢想像的3.5米直徑、35噸推力的超級大渦扇的核心機也已經突破,也會很快上高空臺測試。要知道蘇聯時代研發的最強渦扇推力也不過23噸級。過去西方國家的某些型號的大渦扇,推力到了55噸甚至56噸級,被當做神話一樣崇拜。實際上所有的40噸級以上推力的大型渦扇,都是在3.5米直徑的大渦扇和其核心機基礎上,再增大,空氣流量而產生的增推型號。
  • 殲-20到底用了什麼發動機?
    除了語焉不詳、怎麼解釋都可以的隻言片語,官方是一點有用的消息都沒有,網上則是什麼消息都有。但除非有人站出來,宣布奉旨「官洩」,網上再「權威」的消息依然只能當作推測。如前所述,殲-20到底是多少重量,這還是保密的,但為了湊軍推推重比1.0而硬性推測空重,這就太牽強了。現在還沒有準確的殲-20尺寸的數據,只能從座艙蓋對比來推測殲20略大於F-22假定渦扇-15達到了傳說中的110kN軍推,並比照F-22的0.8軍推推重比,那殲-20的正常起飛重量在28000公斤左右,最大起飛重量在39000公斤左右。與F-22大體相當。
  • 新發動機加持殲20B提升最大推力,面對F22和F35,能有一戰之力?
    對比於以往殲20生產的型號,馬上大規模量產的殲20B裝備了推力更為強大的矢量推力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6噸。這跟推力15.9噸的美國F119發動機已經達到了相同的水平。那麼目前國產最強殲20戰機加持了國產最強發動機之後,面對F22和F35,能否有一戰之力呢?
  • 【健康科普】維生素的揭秘——維生素B1
    B族維生素是一個大家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今天我們就從老大說起走,維生素B1是什麼?它的本領如何?缺它會造成什麼後果? 什麼是維生素B1? 維生素b1因發現其有預防和治療神經炎與腳氣病的作用又稱為抗神經炎因子和抗腳氣病因子。 看看它在我們體內都有哪些作用吧?
  • 商場標的B1、LG、M層是啥意思,first floor到底是一樓還是二樓?
    她問姨母家住幾樓,姨母說二樓,然後Jessica回應說是「second floor啊」,但姨母不是的,是「first floor」,那二樓到底該怎麼說呢?1、二樓到底是First floor還是second floor?二樓到底是First floor還是second floor?那得看你問的是在哪個國家了!先來看看美國,人們怎麼叫「二樓」。
  • mini型筋膜槍到底怎麼選?三款產品橫向對比告訴你答案
    首先就是強度大小(推力大小),因為這是筋膜槍最重要的參數,但是這一參數卻是很多產品都不會明確標註出來的,我們有沒有直觀而又簡單的測試方法?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手去按壓筋膜槍的按摩頭,如果能夠輕易將工作中的筋膜槍按停,說明這款產品的推力算是比較小的,作用強度也就想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