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之旅,是一檔鳳凰衛視歷時四個多月製作電視節目。
這檔節目,拍攝組自1999年9月底從希臘雅典開始,跨越4萬多公裡,歷時120多天,經過10個國家,探索了四大文明發源地和三大宗教發祥地。
攝製組每天的行程所見所聞以文字和圖像發回鳳凰衛視,並實時報導,在香港引起轟動。
著名學者餘秋雨就是攝製組的文字報導負責人。
餘秋雨在國內是名人,他早年在仕途通達時突然掛印而去,專注於中華古文明的探索,並將成果集結成書,書名《文化苦旅》,餘秋雨因此聲名鵲起,贏得了文化學者的桂冠。
然而,更多人知道餘秋雨是名人,是因為餘秋雨有一位才貌俱佳的妻子,她就是國內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
在這個緋聞滿天飛的時代,餘秋雨拋糟糠妻,迎娶小自己16歲的馬蘭,更為餘秋雨增添了不少知名度。
緋聞中的餘秋雨是他作為名士風流的一面,很多人卻對他「勇士」的一面鮮有了解。
今天,我們聊聊千禧之旅中的「勇者」餘秋雨。
千禧之旅,名字看著喜慶,實則是一場險象環生,提著腦袋走世界的危險之旅。同時,又是一場異域風情的精彩呈現之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下面這本書具體了解:
這本《千年一嘆》,就是餘秋雨在這趟千禧之旅中每天寫下的日記集結所成的書。
這本書,會讓你看到一個在千禧之旅中「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勇者」餘秋雨,會讓你震驚於古文明發源地淪為恐怖分子巢穴的巨大歷史落差,也會讓你驚嘆古文明發源地國家特有的異域風情。
餘秋雨的千禧之旅告訴我們:
1、這是一場實地探索人類古文明的旅行
這趟旅行,走訪了三大文明古國:希臘、埃及、印度;
也拜訪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發源地耶路撒冷和佛教的發源地尼泊爾;
拜謁了永遠屹立不倒的金字塔;
闖過了陰森恐怖的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
擦過印度邊進入了貧窮但乾淨的尼泊爾,回到了國內。
這一路有震驚、新奇、傷感,但更多的是感慨。
正如餘秋雨在日記中所寫:「我們是抹著千年的淚滴、揣著廢墟的嘆息一截截摸回來的,我們是背負著遠古的疑惑和現實的驚嚇一站站回來的。」
2、這是一場隨時都會丟掉性命的旅行
餘秋雨在日記中寫道:「目的是去尋找古代文明的路基,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布、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輪緊貼著地面一公裡、十公裡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裡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這裡,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在幾分鐘內射殺了數十名外國旅行者;那裡,近兩個月就有三批外國人質被反政府武裝綁架;再往前,三十幾名警察剛剛被販毒集團殺害……」
餘秋雨的妻子馬蘭,回憶她在約旦佩特拉與丈夫告別時,她突然間淚流滿面,她有一種永別的感覺。因為她知道這一路兇多吉少。
死神一直在身邊徘徊,餘秋雨卻毅然選擇了義無反顧地前行,他覺得使命在身,職責所在,甚至作為一個文化學者,這一路的考察機會難得。
每當捧起《千年一嘆》,我為餘秋雨的勇氣所折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是一名勇者,他也會害怕、恐懼,但他絕不會退縮。
3、這是一場探求中華文明何以歷經5000年而屹立不倒謎底的旅行
千禧之旅的文化考察途中,餘秋雨逐漸認識到,一種既往文明不管曾經多麼偉大,進入不同的時間過程和接受群體之後,必須尋找自己新生命支點。在這一點上,幾大文明似乎都缺少彈性。而中華文明卻隱藏著一種內在的彈性,這就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則。這就使中華文明避免了極端,一再從危機中脫身而出,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保持連續至今的文明。
餘秋雨在尼泊爾邊境樟木鎮即將進入中國西藏的前一晚,在日記有這麼一段文字:
「離別之後讀懂了它(祖國)——它花了幾千年的目光腳力走出了一條路,我們常常嘲笑它為何不走另外一條。……我們嬌寵張狂,一會兒嫌它皺紋太多,一會兒嫌它臉色不好,這次離開它遠遠近近看了一圈,終於吃驚,終於慚愧,終於懊惱。」
一趟千禧之旅,餘秋雨在幾大文明發源地的實地踏訪,數次與匪徒、恐怖分子咫尺之隔、擦肩而過,不可謂不危險。
但餘秋雨覺得,這一切都值得經歷。因為,這一路走來,東西文明的碰撞,古往今來的巨大落差,打通了他的「文脈」,使他對中華文明在對比中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