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41.9%的人確信得失心過重難成功(全文)

2021-01-08 網易新聞

提要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董海軍認為,劉翔大邱賽後的表現,對於青年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態,有很好的示範作用。劉翔的表現教會年輕人在競爭中,有些事情能爭取就爭取,出現意外也別總是怨天尤人,應該學會坦然接受,就像劉翔那樣,賽後還開個玩笑說:「我和你手牽手跑到終點。」這種胸懷才是「中國氣度」,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而一個人要有淡然、豁達的氣度,前提是要有實力。

近日,在韓國大邱田徑世錦賽上,中國運動員劉翔因古巴選手羅伯斯的拉拽犯規,與金牌失之交臂。但劉翔在賽後表現出的淡定,以及對競爭對手的寬容,被不少國內網友津津樂道。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800人參與),84.0%的受訪者關注劉翔在大邱田徑世錦賽上的表現;74.2%的人對劉翔的表現持「欣賞」態度。受訪者中,「80後」佔38.6%,「70後」達34.6%;64.8%的人正在關注大邱田徑世錦賽。

79.7%的人肯定劉翔賽後表現出的素質和氣度

在經歷偶像劉翔2008年紐約田徑大獎賽和北京奧運會兩次退賽的失落之後,黃新怡一直盼望著沉寂多年的劉翔,能在大邱田徑世錦賽上演繹「王者歸來」。

作為劉翔的「鐵桿粉絲」,黃新怡經常在微博上發布有關劉翔的新聞和圖片。儘管她的微博沒能獲得太多關注和回復,甚至有人戲謔她的偶像已過氣,但黃新怡始終如一。在她看來,「劉翔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再次證明自己的機會」,而大邱田徑世錦賽就是這樣的機會。

黃新怡坦言,自己是個得失心非常重的人,她認為「幸福,就是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剛獲知劉翔錯失金牌的那一刻,黃新怡十分沮喪。不過,劉翔賽後的表現,卻讓她備感驚喜。劉翔的一句「人生就是這個樣子」,以及對競爭對手犯規行為的寬容,讓黃新怡感覺自己也跟著「一夜之間長大」。

比賽當天夜裡,她落寞的微博也熱鬧起來。不少網友留言說,「劉翔才是真正的王者」、「在淡定面前,一切榮譽都是浮雲」

調查顯示,79.7%的人肯定劉翔賽後表現出的素質和氣度。54.0%的人認為劉翔的「看淡得失」值得當前年輕人學習,其次是「寬容對手」(50.3%),39.0%的人選擇「謙和」。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講師蘇美妮認為,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認為體育競技要展示的不僅是人的健康和力量之美,還應展現人性之美。劉翔在衝突面前,表現出的釋然與氣度,就體現出這種人性之美,回歸了體育最初的精神。在當今社會,這種精神正逐漸被人們遺忘,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很多人都瘋狂地追逐第一。

如今,不少人將劉翔的平靜與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浮躁心態對比,認為得失心過重已成當下青年的通病。調查中,92.9%的受訪者對此表示認同。其中,56.5%的人感覺這樣的年輕人「非常多」。僅0.4%的人明確表示「幾乎沒有」。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志霞,遇到過一件頭疼事兒。班幹部確定了「三好學生」人選,一名學生卻私下給她打電話說對評選結果非常有意見,覺得自己的成績比當選者好但沒被評上。她了解到,班幹部們是因為當選者家庭困難,而評選「三好學生」直接關係到獎學金,於是大家就把機會讓給當選者。可是那名學生堅決不同意,最後她只能在協商後讓倆人「平分」榮譽,才最終平息風波。

陳志霞說,在校園裡,類似情況並不鮮見。一些大學生在利益面前特別較真兒,往往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其實,這樣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很難走得長遠,只要有機會,大家還是會偏向大度的人。

41.9%的人確信得失心過重難成功

在陳志霞看來,適度的得失心可以促人成長,亦可推動社會進步。畢竟有得失心也是有進取心的一種表現,人們只有希望得到才會努力和追求。如果沒有得失心,一個人很難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但得失心過重就會適得其反。

陳志霞指出,得失心過重,會讓一些人在做事時畏首畏尾,還會讓一些人患得患失,引發不正當競爭。比如,許多運動員每日辛苦訓練,可能就是為了在一年或者幾年後的比賽中獲得獎牌。當他們盼望已久的比賽來臨時,就會特別緊張,甚至苛求自己或有意無意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羅伯斯的表現可能就是因為這一點。相反,劉翔的表現則讓人眼前一亮。他顯得那麼大度,並再三表示原諒羅伯斯,贏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尊敬。

對於很多年輕人得失心重的原因,調查中,81.7%的人首選「整個社會急功近利」;61.0%的人認為原因是「一些規則逼得人們不得不看重得失」;53.1%的人將原因歸結為「成功標準單一化」;51.1%的人選擇「社會競爭激烈」;37.4%的人覺得很多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促使得失心重。

民意中國網一名網友留言說,其實大家都知道得失心太重不好,但一些客觀原因逼得大家不得不看重得失。比如,大學對老師有一套考核評價機制,老師們不得不在短時間裡出論文、出成果,否則就評不上職稱,加不了工資,買不起房子。所以,很多老師當然看重自己是否獲得大項目,是否有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在社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類似情況,於是大家都急功近利。當身邊的人都這麼浮躁時,本來心平氣和的人也難免落俗。如此循環,整個社會的人都患得患失。」

民調中,84.9%的人認為人們得失心重會加劇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75.7%的人甚至擔心會「加劇社會矛盾」。

陳志霞認為,在當前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激烈競爭在所難免,但競爭必須在遵守社會公德和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有序進行。而如今不少人因為得失心較重,在做事時不惜違反公德倫理和規則秩序,最後不僅很難佔到便宜,有時反而會害了自己。「不遵守規則有時可能僥倖獲勝,但隨著社會越來越透明,制度越來越健全,太重得失而逾規的行為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受訪者(41.9%)確信,得失心過重的人難以成功;僅11.4%的人表示不認同;另有46.7%的人覺得「不好說」。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董海軍認為,劉翔此次賽後表現,對於青年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態,有很好的示範作用。劉翔的表現教會年輕人在競爭中,有些事情能爭取就爭取,出現意外也別總是怨天尤人,應該學會坦然接受,就像劉翔那樣,賽後還開個玩笑說:「我和你手牽手跑到終點。」這種胸懷才是「中國氣度」,非常值得年輕人學習。而一個人要有淡然、豁達的氣度,前提是要有實力。但現在社會過多地強調運氣因素,使得一些年輕人變得浮躁,忽視鍛鍊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劉翔有奪金實力與他賽前多年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調查中,61.1%的受訪者感到年輕人應以劉翔為榜樣,培養看淡得失、謙和豁達的「中國氣度」。(記者 肖舒楠 實習生 張維欣)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92.9%的人認為得失心過重是當下青年通病
    如今,不少人將劉翔的平靜與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浮躁心態對比,認為得失心過重已成當下青年的通病。調查中,92.9%的受訪者對此表示認同。其中,56.5%的人感覺這樣的年輕人「非常多」。僅0.4%的人明確表示「幾乎沒有」。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志霞,遇到過一件頭疼事兒。
  • 「攻略控」得失心重
    遊戲攻略、旅遊攻略、學業攻略、職場攻略、購物攻略……如今,不少人漸成為「攻略控」。有8223人參與的一項調查顯示,74.6%的人認為攻略有用。有人甚至連怎樣處理上下級關係、過節給爸媽買什麼、跟女朋友吵架怎麼辦,也要查找攻略。是什麼原因導致攻略依賴?
  • 孩子得失心太重?原因很簡單,多半是因為父母的幾句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教育難題,其中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有過於重的得失心。其中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因為輸不起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大,其實就是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家長平時的做法孩子看在眼裡,這幾點可能造成孩子過重的得失心。
  •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作者:彩雲追月 人生在世,常常被「得失心」所困擾。有些人能夠看淡想開,對得與失坦然一笑;有些人喜歡凡事計較,常常被得與失鬧得悶悶不樂。煙火紅塵中,得失乃人生常事。對於所有人而言,萬事萬物,總是得失交替,該如何應對,人人都必須有良好的心態和充分的心理準備。失之不過憂,得之不狂喜,這是大度之人;失之不憂,得之不喜,這是平凡之人;失之則憂,得之則喜,這是庸俗之人。
  •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反而容易失敗!(恍然大悟)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反而容易失敗!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得失心太重,是一個人最大的破綻!故事一有一天,一個嗜好下棋且自認為棋力天下第一的人,去找莊子下棋。的確,一個人,得失心太重,太過在意輸贏勝敗,內心就會緊張,情緒就會失控,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反而就容易失敗,這可以說是很多人的一個破綻,
  • 去除得失心——寵辱不驚的佛學智慧
    實現了的,我們叫得,沒有實現的,我們叫失,一得一失之間,人們產生了很多痛苦和煩惱,佛說,得失心是人受苦的根源之一。最心愛的東西沒有了,就是失去,應該有的東西卻沒有得到,也是失去。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的心裡便是一種特殊的滋味,苦味,酸味,或其它,這種感覺就是得失。得到的人沾沾自喜,失去的人,或耿耿於懷,或悲天愴地。能得到的人,驕傲自信,得不到的人,滿臉怨恨。
  • 得失心太重,很累
    很多時候,適當的得失心會給我們前進的動力
  • 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跨界聯名 玩轉潮流機能風
    據悉,應廣大用戶加量的需求,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第二批限量正式盲盒將於9月1號在探路者官方旗艦店上線,想體驗「一發入魂」的你記得提前做好開搶準備哦~l 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個性盲盒,國潮就是敢近年來,隨著國人消費理念的提升
  • 得失心太重,不是個好事兒!
    持續半年的高壓力工作,今天早晨起床,突然悟得一句真理——得失心太重,不是個好事兒!自新年伊始,我就一直在準備考試。我知道青春的可貴,早日考上遠比再次複習容易得多,爭取一次考上。臨近考試,整個人幾乎是崩潰的。上到考場,大腦一片空白。「從小到大我是父母的驕傲,遠在農村的父母等著我給家族帶來更多的希望,所以在學業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樣看重得失的心態每天折磨我的精神,消耗著我的能量。人的能量需要循環,持續消耗總會枯竭。如果一味地消耗自己,身體和精神上都會不堪負荷,那些讓你太過在意的東西,反而會更快地失去。
  • 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
    專欄56期: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編輯:滅空若人無堅心 尚不成小事 何況成佛道世間無上者師父常說:「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沒有得失之心,心裡沒有太多負擔、沒有憂慮或害怕。人之所以會有得失心,就是對外在事物財、色、名、利的執著與貪念,貪著心愈重,得失心就愈重。而要能放得下,唯有靠自己在因地上不斷努力用功與發心,了悟一切萬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緣盡還無,不再患得患失,心自然就能得自在。
  • 得失心非常重的三大星座
    有舍才有得這個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懂,可是明白是一回事,能夠做到卻又是另一回事,有些人天生得失心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中得失心最重的三大星座,分別是誰?第一名:處女座處女座的人是典型的重度強迫症患者,只要是他們決定的事情,他們就一定要做到,排除萬難不畏艱險,而只要是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也一定要得到,一旦他們認定東西被別人奪走後,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憤怒,有種被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東西的感覺,無論別人怎麼勸都沒有用。第二名:天蠍座天蠍座的人其實非常固執,尤其是在得失心方面。
  • 中國青年報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青在線或中國青年報"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青在線或中國青年報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按雙方協議註明作品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中青在線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 你的人生慌亂不堪,根源是得失之心太重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 孩子得失心太重,父母可採用「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文字/迎迎編輯/迎迎很多父母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對某件事表現出興趣的時候,父母想要幫助孩子,但孩子卻突然放棄了,自我說服自己是做不來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得失心太重的表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得失心呢?
  • 真正有福的人,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計較,容易放下得失之心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增廣賢文》 有一句話說道,無福之人跑斷腸,有福之人不必忙。02二、放下得失之心,我們會更有福氣真正有福的人往往容易放下得失之心。當一個人越懂得放下得失之心,其實我們越有福氣。從生命的角度來說,得失本來就是一體的。如果我們總是渴望把什麼東西都抓得緊緊的,反而會束縛我們生命的終極體驗。唯有學會放下得失之心,懂得本質上得失是一體的,那麼我們就能活出豁然開朗的生命來。
  • 對於愛情,得失心不要太重,不要期待過多,不要求,更不要勉強
    對於愛情,得失心不要太重,不要期待過多,不要要求,更不要勉強。請記得,愛情很美好,但他不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 愛情要順其自然,女人也要去尋找那個真正和我們兩情相悅的人。 那個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會用心的回應你的深情。
  •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下午小劉跟我說,自己的孩子最近變得奇奇怪怪的,總擔心有的沒的事情,小劉很清楚的知道孩子想要學習鋼琴,為此也準備給孩子找一個鋼琴老師,但孩子自己卻阻止了小劉的計劃,說:不敢報,鋼琴太難了,自己學不好的。
  • 實踐內循環,披上我的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聯名款
    衣服不是電子產品,在特殊時期並非沒有替代品,可能人家電子產品可以用上幾納米的晶片,難不成衣服也要用晶片了?顯然不是,很多東西都是很大的溢價,甚至很多人說,越貴的奢侈品質量越難以保證,反而莆田貨的質量往往很牢靠,我個人並不否定莆田對國內產業做的貢獻,但是一味的複製大牌,很可能傷害的那些真正搞研發,不斷投入廣告的國內品牌。
  • 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得失心太重,是一個人最大的破綻!
    2020-09-28 01:00:29 來源: 荒野冒險家之王 舉報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
  • 得失心過重的人,永遠沒有滿足開心的時候,這比一無所有還要可憐
    人活一輩子,每個人都會有得有失,就是在這些得失中,我們得到了鍛鍊、得到了成長、得到了智慧。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處於得失之中,我們的智慧也每天都在增加著。每個人的一生中,奢求越多,失望越多,煩惱越多,而煩惱多是得失引起的。芸芸眾生,大多難以以平和之態面對得失,得則大喜過望,失則灰心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