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從眾效應

2020-12-13 翔哥益讀

先來講訴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爺孫兩人趕著一頭毛驢去鎮上趕集他們走著走著,有個路人看見了,就對他們說:「哎,你們怎麼那麼笨,有毛驢不知道騎,是不是很傻?」爺爺心想:人家說的對,為了不讓其他多說自己傻,於是騎上了毛驢,讓孫子走路。剛沒走多久,有個中年人見狀,就對爺爺說:「你是個大人,怎麼讓小孩子走路,自己騎毛驢呢?你真不愛自己的孫子。要是我,我肯定讓自己孫子騎。」爺爺心裡想:這人說的也對,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於是爺爺下來,把孫子扶上毛驢,自己走路。可是剛走一段路,被一個青年人看見,青年人對孫子說:「你難道不知道尊重老人?讓你爺爺走路,自己年紀輕輕卻騎毛驢,實在太不像話了。」孫子被年青人說的面紅耳赤,爺爺聽了,心裡矛盾,心想自己走路不對,孫子走路也不對,那乾脆就一起騎吧。但又沒走多少路,一個小姑娘看見了就自己嘀咕道:「這爺孫真殘忍,小小的毛驢要駝爺孫倆個人,你看毛驢都快喘不過氣了,真可憐。爺爺聽到,大怒道:「不騎別人說自己傻,可是我騎也不對,孫子騎也不對,兩人一起騎又不對,算了,那乾脆我們抬這毛驢走總行了吧!」結果,每個路人都把他們當成傻子。此時,毛驢也很無奈,心想「我怎麼遇到了這樣的主人,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被抬著有多難受嗎?毛驢是受罪了,因為這爺爺也不知道怎麼辦?只知道隨大流。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但它就反應出了日常已經習以為常的的一種現象——」從眾效應「

尤其在我國,這種現象的頗為嚴重,就說說我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吧。想必很多年輕小夥都經歷過「彩禮」的壓力吧。一到關鍵時候,那方家長就是那句:「你看看人家結婚有多少多少彩禮。」由於這種隨大流的現象,這種惡習已經到了根深蒂固地步,結婚的意義已經完全扭曲化了。

其實說白了,很多人認為多數人的選擇就是對的。假如我們買一件不常用的東西時,在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問老闆哪一件賣得多,從而選定那件的機率最大。就如我們的手機,汽車一樣。在面對國產和合資品牌中,我們依然選擇銷售量大的合資品牌,而只有少部分選擇銷量小的國產。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適合自己,但是由於隨大流的現象,我們總是選擇人多的意見。

每個人的想法,條件,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多數人的口味不一定適合自己,多數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適合自己。要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事情。

相關焦點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月暈效應
    如果你有這種反應,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這是心理學上的「月暈效應」在起作用。人們在認識一個陌生時,通常會因為對這個人的某個品質、特點印象深刻,從而掩飾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印象。而這種強烈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亮形成的光暈一樣,向四周擴散,從而掩蓋了其他品質或特點。所以,人們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優雅的而形象的名字——月暈效應。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近因效應
    這種現象就是「近因效應」。現實生活中,「近因效應」的心理現象非常普遍。不是朋友的兩個人可能因為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而成為朋友;而原來是朋友的兩個人,也可能因為一句話或一件小事而分道揚鑣。前者是「近因效應」起到了積極作用,後者則是消極作用。所以,有時候我們情緒不好時,控制能力較低,容易說錯話、做錯事,從而產生不良後果。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遷移效應
    「遷移效應」是指先學習的內容、方式等對後繼學習的影響。遷移有三種效應效果:如果先行學習對後面學習有促進的作用,則稱為正效應;如果先行學習對後面的學習有阻礙的作用,則為負效應;如果先行學習對後繼學習毫無作用,則稱零效應。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木桶效應
    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或「木桶效應」。「木桶效應」在團隊管理中應用最多。在一個團隊活動中,決定團隊是否取得成功,並不單單取決於領導團隊的領袖者,而是要注意到這個團隊是否存在短板,以及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來提高短板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團隊的進步,達到預想的成績。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社會心理學家阿希再1964年通過研究提出的。意思就是指第一次見某人或者做某事後,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後通過第一印象對以後認識這些人或事物產生的影響或者作用。這就涉及到人的本性說了,古有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面相和善的,五官端正的人,我們通常給出的判斷是好的。而對於面相醜陋,兇神惡煞的人,我們往往給出的判斷是壞的,甚至產生恐懼感。作為人類的我們,每天都要與人交涉,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就是為了更好,更融洽的交流。好與壞的「第一印象」甚至會影響到工作或者前程。
  • 成長指南――不得不知的6個心理學小知識
    心理學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應用十分廣泛的學問。懂一點心理學,不僅可以很好的助力個人成長,也能很好的服務於我們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成就感。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比較常見的幾個小心理學知識。
  • 人力資源管理中五大有趣的心理學效應
    人力資源管理需要重視方法和技巧,其管理方法中隱藏著一些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主要有五個有趣現象:在許多人眼中,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使然,事實果真如此嗎?這種對越熟悉的東西就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人緣很好的人,往往將「多看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善於製造雙方接觸的機會,以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然後互相產生更強的吸引力。人際吸引難道真的如此簡單?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換句話說,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沒得到它,說明你並不想要。
  • 好玩有趣的心理學9大效應,請花幾分鐘閱讀,或許能改變你的一生
    所謂心理學,通俗來講就是指點迷津,今天給大家說說好玩又有趣的心理學9大效應,請花10分鐘閱讀,或許能改變你的一生,希望大家喜歡。1、 首因效應也就是第一印象,「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如果某人在交往中給人留下了一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更願意和他繼續接觸,這種第一印象的好感,對以後的交往會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這個效應人人皆知,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學規律,因為人們都習慣對看見的事物進行歸類,簡單來說就是貼標籤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值得收藏.
    它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企業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引入職工隊伍中甚至管理層,給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懶惰員工和官僚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
  • 有趣的十個心理效應
    心理學把這種愛情中的人兒「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現象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幹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這是有關愛情的一種「怪」現象。認知失調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個頗具羅曼蒂克色彩的效應。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看似無意間引爆的「真香定律」,它的背後其實掩映著我們尋常被忽視的心理活動。無論是未經探實前內心的低估,還是無從選擇時內心的妥協,都是發出「真香」2個字的底層邏輯。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有一些類似的打臉行為,有一些我們自己沒想到,但當事情發生了我們基本上都會如此選擇的,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的舉動。
  • 那些以動物命名的效應與定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效應、定律、法則,它們中與人有關的往往被冠以人名,與動物有關的則冠以動物名。相比較而言,以動物命名的效應、定律、法則,似乎顯得更為形像、生動,給人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和啟迪。為此,收集、整理了以下九種:《蝴蝶效應》南美洲亞馬遜雨林中一隻蝴蝶偶爾振動一下翅膀,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我們經常談論墨菲定律。今天,我無意中翻了本書《墨菲定律》,發現除了墨菲定律之外,作者還寫下了許多定律和法規,清楚地說明了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今天來說下這4個最重要的法則和效應是不是能夠解決你現在的一些困惑呢?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巴納姆效應星座性格其實是一種「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指當你面臨一個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進去。安泰效應一旦脫離相應條件,就失去某種能力的現象。鏡像效應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
  • 愛情心理學中的10條戀愛定律
    今天跟大家分享10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效應,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用心理學上的套路去戀愛固然不太可取,長久的愛情源於坦誠的心,但是知道這些定律也能保護自己,識別他人的套路。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得越多,少的越少的現象。也可以總結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區域,一旦在某個方面(如地位、金錢、聲譽、品牌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