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講訴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爺孫兩人趕著一頭毛驢去鎮上趕集他們走著走著,有個路人看見了,就對他們說:「哎,你們怎麼那麼笨,有毛驢不知道騎,是不是很傻?」爺爺心想:人家說的對,為了不讓其他多說自己傻,於是騎上了毛驢,讓孫子走路。剛沒走多久,有個中年人見狀,就對爺爺說:「你是個大人,怎麼讓小孩子走路,自己騎毛驢呢?你真不愛自己的孫子。要是我,我肯定讓自己孫子騎。」爺爺心裡想:這人說的也對,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於是爺爺下來,把孫子扶上毛驢,自己走路。可是剛走一段路,被一個青年人看見,青年人對孫子說:「你難道不知道尊重老人?讓你爺爺走路,自己年紀輕輕卻騎毛驢,實在太不像話了。」孫子被年青人說的面紅耳赤,爺爺聽了,心裡矛盾,心想自己走路不對,孫子走路也不對,那乾脆就一起騎吧。但又沒走多少路,一個小姑娘看見了就自己嘀咕道:「這爺孫真殘忍,小小的毛驢要駝爺孫倆個人,你看毛驢都快喘不過氣了,真可憐。爺爺聽到,大怒道:「不騎別人說自己傻,可是我騎也不對,孫子騎也不對,兩人一起騎又不對,算了,那乾脆我們抬這毛驢走總行了吧!」結果,每個路人都把他們當成傻子。此時,毛驢也很無奈,心想「我怎麼遇到了這樣的主人,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被抬著有多難受嗎?毛驢是受罪了,因為這爺爺也不知道怎麼辦?只知道隨大流。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故事,但它就反應出了日常已經習以為常的的一種現象——」從眾效應「
尤其在我國,這種現象的頗為嚴重,就說說我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吧。想必很多年輕小夥都經歷過「彩禮」的壓力吧。一到關鍵時候,那方家長就是那句:「你看看人家結婚有多少多少彩禮。」由於這種隨大流的現象,這種惡習已經到了根深蒂固地步,結婚的意義已經完全扭曲化了。
其實說白了,很多人認為多數人的選擇就是對的。假如我們買一件不常用的東西時,在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問老闆哪一件賣得多,從而選定那件的機率最大。就如我們的手機,汽車一樣。在面對國產和合資品牌中,我們依然選擇銷售量大的合資品牌,而只有少部分選擇銷量小的國產。其實,我們也不知道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適合自己,但是由於隨大流的現象,我們總是選擇人多的意見。
每個人的想法,條件,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多數人的口味不一定適合自己,多數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適合自己。要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