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曾經說過,「食在廣州,味在潮汕」。潮汕美食聞名全國,例如牛肉丸,魚丸,牛肉火鍋,腸粉等等。而中國也流傳有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俚語「潮汕人,尚食粿」,意思就是潮汕人民很會吃粿。潮汕的有一類小吃,這種小吃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這些小吃長相不同,味道也不同,但是它們卻又統稱為粿。
在潮汕,粿並不是單獨特製一種食物,而是多達十幾二十種。只要是用麵粉等做的外皮,包裹著各式各樣的食材,這樣的食物都統稱為粿。粿對於潮汕人來說不僅僅是食物,同樣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北方祭奠祖先一般會用各種麵食作為貢品,但是潮汕盛產水稻不產麥子,所以只能製成「粿」來代替,這大概就是「粿」的由來。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潮汕「粿」中的水粿,紅桃粿,鱟粿。水粿,有一些潮汕人也將它稱為「粿仔」,它在「粿」中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存在,它是用米粉製成米漿最後蒸熟做成一個類似碗的形狀,整體為白色,中空。水粿單獨吃沒有什麼味道,也沒有包裹其他的食材,所以一般吃的時候都會淋上一層糖漿還有一層菜脯粒。
「粿」中最有名的存在要數紅桃粿了,但是小生那一塊的人一般都稱它為紅粿桃,因為它外皮是紅色的,是用麵粉混合「紅英米」知錯而成,裡面包裹的是用香菇,蝦仁,豬肉等做成的炒飯。舊時用的那種紅色色素因為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所以現在人會改成用紅色的食用色素,但是小生的母親卻是用的胡蘿蔔。
舊時的鱟粿,是用鱟肉混合米漿,加上鮮蝦,肉碎,香菇還有熟的鵪鶉蛋煎制而成,但是隨著鱟的逐漸減少,現在潮汕地區已經很少見到這種生物,所以鱟粿也就不再使用鱟肉,但是鱟粿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潮汕的「粿」還有很多,今天小生這裡只是簡單的講了三種,其他的就保留到以後再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