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變「壓力群」怎麼辦?杭州濱江區試行班級微信群公約!來看...

2020-12-23 瀟湘晨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前段時間,「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高達7.6億。當微信班級群變成「壓力群」,怎麼辦?

近日,杭州市濱江區開始試水班級微信群公約,為家長和老師在微信群的言行提供制度指引,探索解決家長群變壓力群共性難題的方法。

據了解,濱江班級微信群公約分為家長篇、教師篇,各6條約定。

「我們之所以試行建立公約,是想要探索解決班級微信群變『壓力群』的共性難題。」濱江區教育局局長來江飛說,班級微信群已經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平臺,利用得好,就是家校溝通的便捷工具;操作不當,尤其是表述不加注意,便會成為矛盾的集散地。如今,不僅濱江面臨這種困擾,全國各地也廣泛存在。

「如果要以公約的形式,規範家長和老師的言行,那麼這些約定就要有很大的群眾基礎。」負責公約起草工作的濱江教育研究院德育中心副主任胡耿民介紹,起初,該院組織14位中小學老師,初擬了一份公約,然後向50位家長和50位老師廣泛徵集意見。

綜合這些意見,公約六易其稿,再向省市專家和濱江全區所有校長徵求意見,最終形成了試行版本。

公約明晰了家和校的責任邊界。

按照約定,老師們在微信群要多做共性問題的討論和評價,表揚的涉及面儘可能廣;家庭作業宜當面布置,不讓家長轉告;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等。濱和小學家長趙女士認為,這能讓老師更專注於教學,更多元化、多維度評價學生,營造鼓勵式的學習環境。

同時,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不是老師要求,就不用回復「收到」;如果不是十萬火急,家長在晚上九點半到次日早晨七點,儘量避免打攪老師;群內用語要溫和理性,避免過激性、煽動性的言論。

來自杭州高新實驗學校的初一班主任林微感覺到壓力小了不少,她說:「這樣一來,微信群就不會變成『誇誇群』『刷屏群』,老師晚上也可以安心備課或休息,心態會放鬆不少。」

「看上去是對家長和老師的『限制』,其實是一種保護。」浙江省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周俊表示,濱江區推出的班級微信群公約,從區域層面進行了廣泛調研,利用民主協商的機制,徵集了多方觀點和意見,實際上是幫助學校釐清了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對其他地區和學校具有很好的示範意義。

據了解,目前,濱江班級微信群公約已下放至各校園和家委會。接下來,濱江將推動家長和老師共同把公約內化成教育理念,回歸家校共育的教育初衷,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杭州濱江區給班級微信群立公約
    原標題:濱江區給班級微信群立公約 如何避免班級微信群成為「誇誇群」「壓力群」?近日,杭州市濱江區試水班級微信群公約,為家長和老師在微信群的言行提供規則指引。 據了解,公約分家長篇、教師篇,各6條約定。
  • 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火了,還上了白巖松的節目!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家長群,別成了壓力群。
  • 騙子混進班級微信群
    如果老師在孩子的班級群內發消息「請大家交學習資料費」,作為父母的你怎麼辦?等等,先不要立馬交錢,因為此「老師」可能不是真老師。日前,昌寧縣某中學的一個班級微信群中,就有一個騙子假冒班主任老師向家長收取所謂學習資料費的事,短時間內10餘名家長相繼中招,以發紅包的方式被騙了近2000元。所幸這一情況被真老師及時發現,制止了騙子的詐騙行為後及時報警。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家長哭訴:「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老師的壓力同樣不小不光家長抱怨,老師同樣對家長群有諸多不滿。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如何還原家長群「本來模樣」為了避免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苦惱,不少地方的學校開始「自立規矩」。例如,班主任在群裡規定,群內只發學校公告和班級通知,絕不就個別學生情況在群裡做討論。大連一幼兒園更為明確,直接在家長群中設立9條規定。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家長邊哭邊...
    老師的壓力同樣不小不光家長抱怨,老師同樣對家長群有諸多不滿。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如何還原家長群「本來模樣」為了避免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苦惱,不少地方的學校開始「自立規矩」。例如,班主任在群裡規定,群內只發學校公告和班級通知,絕不就個別學生情況在群裡做討論。大連一幼兒園更為明確,直接在家長群中設立9條規定。
  • 任性家長班級群暱稱叫「爹」,老師很尷尬,家長群守則:兩小心三不要
    班級群則是家校軟體的關鍵使用內容! 每天家長只要家校APP一會兒不看,班級群就是醒目的紅色99+。在方便了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情況的同時,由於軟體使用的不熟練,功能設置的不清晰,與部分上了年紀家長的接受度不強,家校APP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 家長吐槽老師抱怨 跑偏的「家長群」如何歸位?
    小郭老師正在家裡吃著晚飯,家長群發來消息:「聽孩子說班級的紀律不好啊?但好像隔壁班的還不錯?」小郭老師氣得放下碗筷,「又是一個不分場合講話的家長。」認為家長群變「負擔群」的案例不在少數,近日,江蘇一家長退群的新聞將「家長群」這一話題推上風口浪尖,「家長群有必要存在嗎?」這一微博話題登上熱搜,閱讀量超過4億。
  • 騙子到底是怎麼混進班級微信群的?
    最近騙子又開始活躍起來這次是混進了班級微信群還在群裡上演了真假班主任「大戰」6月10日下午在廣州增城一小學雖然已馬上將「劉老師」移除出群但這個假的劉老師還是成功「搶」走了5名家長發出的紅包共900元那麼這個假的劉老師是通過什麼方式進入家長群的呢?
  • 班級微信群還能玩出什麼花樣?速來支招
    伴隨著微信的廣泛使用,班級微信群逐漸成了班級管理和家校溝通不可或缺的平臺。但微信群也極易暗藏亂象,因此常被詬病為「馬屁群」「誇誇群」「投票群」……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用好微信群,真正發揮其作用?今天,我們來聽聽資深班主任的經驗。
  • 一家長連發5個200元紅包到班級群,另一家長立馬「截胡」
    2020年9月8日15時左右,王女士在女兒的班級家長群裡看到「班主任」發的這段消息:「各位家長,由於上學期孩子成績下降了很多,學校推出了一款學習資料,主要是語數英三門科目,資料費共計200元。謝謝各位家長的配合!以紅包的方式發在群裡,備註好孩子的名字。」
  • 家長微信群:一把雙刃劍
    在不少老師和家長眼裡,「家長群」令人又愛又恨:愛的是家校溝通更為方便,恨的也是因為其「太方便了」。群裡曬娃的、炫富的、巴結老師的,可謂「戲精」集聚,已經成為雙方「隱形負擔」。不少家長因「群」變得更為「焦慮」,因為孩子的表現暗中攀比、較勁。對老師而言,家長群處理得好就是家校紐帶,處理不好就是「導火索」。甚至有老師感嘆「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 家長群「變味」鬧上人民網,家長:我想退群,又怕耽誤孩子學習
    稱現在的家長群已經開始變味了,現在的班級群成為了家長們的「壓力群」。 壓垮一個當代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就夠了,那位退群的家長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 你恭維我討好,家長群變成什麼群 | 睡前聊一會兒
    家長群成了「拍馬屁群」?成了布置作業群?最近,青海西寧城西區教育局針對一些微信和QQ裡家長群的情況,出臺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規定,比如批評表揚不發,拉票評比不發;比如要注重實效、要文明有禮。這一規定引來廣泛關注,應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家長群裡的那些事兒。
  • 班級群裡 假老師要求家長繳費 騙走1200元紅包
    警方提醒:家長務必提高警惕並向老師核實泉州網9月19日訊 開學已兩周,為了方便溝通交流,各班級的家長微信群也相應建立起來,這也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9月17日上午,南安梅山的葉女士趕到梅山派出所報警稱在家長微信群被「數學老師」騙了200元。
  • 老師在微信群布置作業,讓家長自己去列印,家長該怎麼辦?
    老師在微信群布置作業,讓家長自己去列印,家長該怎麼辦?一些家長對老師在微信群裡布置作業很不理解:「為什麼作業不在教室裡直接布置,而要在微信群裡『發號施令』?你以為家長有你們老師那麼閒,整天拿著個手機靜候你的『聖旨』?教育學生不是你們老師的責任嗎?」
  • 一家長連發5個200元紅包到班級群,另一家長立馬「截胡」!真相太意外
    9月8日17時20分,杭州拱墅區康橋派出所接到轄區王女士(化名)的報警,稱家長群裡有人冒充老師收取材料費,騙了她800元錢。9月8日15時左右,王女士在女兒的班級家長群裡看到「班主任」發的這段消息:「各位家長,由於上學期孩子成績下降了很多,學校推出了一款學習資料,主要是語數英三門科目,資料費共計200元。
  • 浙江一家長「噌噌噌」連發5個200元紅包到班級群!另一家長立馬...
    2020年9月8日下午17時20分,杭州康橋派出所接到轄區王女士(化名)的報警,稱家長群裡有人冒充老師收取材料費,騙了她800元錢。 2020年9月8日15時左右,王女士在女兒的班級家長群裡看到「班主任」發的這段消息:「各位家長,由於上學期孩子成績下降了很多,學校推出了一款學習資料,主要是語數英三門科目,資料費共計200元。謝謝各位家長的配合!以紅包的方式發在群裡,備註好孩子的名字。」
  • 班級群裡,這樣的人讓老師和其他家長很反感,還會給學生帶來影響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內容就是,班級群裡這樣的家長不僅老師反感,其他家長也不喜歡,希望沒有你。班級群裡這樣的家長讓人很反感1.經常在群裡發與學生學習無關的事的家長有的家長會喜歡在班級群裡發送關於砍價、投票等程序,不僅如此,還喜歡在群裡喊其他家長一起幫忙,有的時候礙於面子,不得不幫,但是這種行為卻擾亂了老師和家長們的生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