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前段時間,「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高達7.6億。當微信班級群變成「壓力群」,怎麼辦?
近日,杭州市濱江區開始試水班級微信群公約,為家長和老師在微信群的言行提供制度指引,探索解決家長群變壓力群共性難題的方法。
據了解,濱江班級微信群公約分為家長篇、教師篇,各6條約定。
「我們之所以試行建立公約,是想要探索解決班級微信群變『壓力群』的共性難題。」濱江區教育局局長來江飛說,班級微信群已經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平臺,利用得好,就是家校溝通的便捷工具;操作不當,尤其是表述不加注意,便會成為矛盾的集散地。如今,不僅濱江面臨這種困擾,全國各地也廣泛存在。
「如果要以公約的形式,規範家長和老師的言行,那麼這些約定就要有很大的群眾基礎。」負責公約起草工作的濱江教育研究院德育中心副主任胡耿民介紹,起初,該院組織14位中小學老師,初擬了一份公約,然後向50位家長和50位老師廣泛徵集意見。
綜合這些意見,公約六易其稿,再向省市專家和濱江全區所有校長徵求意見,最終形成了試行版本。
公約明晰了家和校的責任邊界。
按照約定,老師們在微信群要多做共性問題的討論和評價,表揚的涉及面儘可能廣;家庭作業宜當面布置,不讓家長轉告;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等。濱和小學家長趙女士認為,這能讓老師更專注於教學,更多元化、多維度評價學生,營造鼓勵式的學習環境。
同時,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不是老師要求,就不用回復「收到」;如果不是十萬火急,家長在晚上九點半到次日早晨七點,儘量避免打攪老師;群內用語要溫和理性,避免過激性、煽動性的言論。
來自杭州高新實驗學校的初一班主任林微感覺到壓力小了不少,她說:「這樣一來,微信群就不會變成『誇誇群』『刷屏群』,老師晚上也可以安心備課或休息,心態會放鬆不少。」
「看上去是對家長和老師的『限制』,其實是一種保護。」浙江省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周俊表示,濱江區推出的班級微信群公約,從區域層面進行了廣泛調研,利用民主協商的機制,徵集了多方觀點和意見,實際上是幫助學校釐清了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對其他地區和學校具有很好的示範意義。
據了解,目前,濱江班級微信群公約已下放至各校園和家委會。接下來,濱江將推動家長和老師共同把公約內化成教育理念,回歸家校共育的教育初衷,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