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
越來越多更加方便
更加先進、更加精緻的商品
逐漸取代我們記憶中的那些老品牌
成為了市場的領頭者
甚至許多我們曾熟知的老字號
已經被時代的浪潮淘進了泥沙中
而那些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成都老牌子
現在的你
還能找到它們嗎?
家具類
「成都牌」電視
「成都牌」電視機曾是成都市無線電一廠的明星產品。鼎盛時期,成都牌不僅「一臺難求」,更是遠銷海外。2005年,長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強,成無一廠卻破產了,成都牌電視也淪為記憶。
「雙燕」牌電冰箱
雙燕冰箱廠是成都最早建成的冰箱廠,屬成發集團旗下工廠。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為70元,而一臺單門的雙燕電冰箱700元,一臺雙門的雙燕電冰箱1250元,電冰箱對普通家庭而言,是個奢侈品。
即便如此,雙燕冰箱依然不愁銷路,甚至要憑票供應,提前預約。
「峨嵋」牌自行車
位於成都錦江區沙河鋪的成都峨嵋自行車廠,生產出了名噪一時的「成都造」峨眉牌自行車。那些年,許多80後的成都人就這在自行車上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90年代末,成都馬路上出現了電馬兒,人們爭先恐後將自行車淘汰掉,峨嵋自行車也風光不再,2003年正式宣布破產。
食品類
文君酒
文君酒的故事源自西漢奇女子卓文君,在上世紀80年代,想喝文君酒得經過廠長開條子才能拿到。文君酒廠也是那時候邛崍唯一的國家大型企業,但和全興一樣,文君酒幾經「改嫁」後,雄風早已不在。
天府可樂
對於很多70、80後而言,曾風靡全國的天府可樂是童年生活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在沒有天府可樂之前,大多數四川人幾乎不知道可樂是何物,也沒人去想,一瓶可樂對於國民的影響會是什麼。
蜜桂芳花生糖
蜜桂芳品牌至今還可在成都超市貨架上發現,仍以米花糖花生糖等作為主打。在成都人的記憶中,蜜桂芳的米花糖酥脆香甜,用料巴適且吃了不粘牙。
八號花生
1982年「八號」商標成功註冊,創建成都市八號花生食品廠,在90年代不斷發展壯大。90代後期,大批新興的休閒零食企業湧入成都,「八號花生」之後慢慢消失在種類繁多的零食大軍中。
生活用品類
慈惠堂火柴
抗日戰爭時期,慈惠堂聲望日隆,成為全國聞名的慈善機構。在社會輿論的支持下,慈惠堂逐漸接管了普濟堂(孤老院,遺址即今書院西街34中)、育嬰堂(遺址在今育嬰堂街)、孤兒院等,並在外東大田坎用拆除鳳凰山新軍營房的木料建成商業一條街,將商店鋪面或出售,或出租,即今大田坎街。又在九眼橋接收惠昌火柴廠,辦起培根火柴廠(遺址在今培根路)。
錦江墨水
錦江墨水存在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錦江墨水廠,原址於紅星路糠市街,後遷至紅牌樓。與來自上海的品牌墨水相比,錦江墨水更「相因」一點且不堵筆。用該牌子的藍黑墨水書寫不易褪色,深受老師學生歡迎。
芙蓉肥皂
芙蓉肥皂,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很陌生,可是在老成都人眼裡,卻有著深刻的記憶和無限牽掛。
曾經成都的致民路,以生產肥皂而揚名,肥皂廠的轟鳴聲早已和成都人的生活融為一體,其中芙蓉肥皂更是聲名顯赫,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其他類
五牛香菸
五牛牌香菸屬於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1985年(牛年)由成都捲菸廠推出。
五牛香菸主打就是低價親民的香菸,獲得群眾的一系列好評。成都人曾說:「段位高的糙哥都不抽紅塔山,都抽五牛!」但是後來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渴龍奔江丹
清末民初,鼓樓北二街有一家以專營膏丹丸散馳名並久負盛名的中成藥鋪,它就是老成都無人不知的「庚鼎藥房」。數十年來,該藥房以其精煉的外科用藥享譽蜀中,經久不衰。其療效尤為獨特的,當數名為「渴龍奔江丹」的一種。
花園影城
1997年,花園影城正式開業,是成都最早成立影迷俱樂部的影城。它只有8個廳,共近600個座位。最輝煌的時候,花園影城的全年票房可以排在全省第二、第三位,也可以進入全國前50,達到幾百萬票房,近百萬人次。
曾經,它被成都商報列為最理想的約會地點,而在很多人心中,它承載著和情侶坐著公交車去看電影的那些周末、在三樓小包間吃著零食看通宵電影等等有關的青春記憶。2014年2月,宣布正式歇業。
這些老成都的印記
有些仍然活躍在成都這座老城之中
但更多的則是已經不再出現
這是一代成都人的記憶
是成都繁榮的見證
它們都是成都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
而也正是它們的出現
才匯成了這千百年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