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智慧健康指南第六十三期】——來自健康禪養院

2021-02-17 健康禪養院

「平人者, 不病也。」——黃帝內經

平和體質的人,通俗地說就是非常健康的人。他們不易生病,生活規律,情緒穩定,能夠很好地適應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治癒。從外形上來看,平和體質者的形體比較勻稱,既不會太高大,也不會很矮小。體重穩定,情緒也比較平穩。他們的食慾一般比較好,飲食規律,代謝正常。因為血液循環好,代謝暢通,所以平和體質者的皮膚光澤潔淨。

實際上,平和體質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先天稟賦,也就是父母的功勞在裡面佔了很大比重。如果能生在長壽家族,這個人的身體多半屬於平和質,不過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和養護對於維護和促生平和體質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是平和體質者,除了自己要善於養生外,還要特別注意教育孩子,以便讓孩子在後天的環境中養成健康體質。

舉個例子,當父母在教育孩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用完的東西要物歸原位時,實際上是在教導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適可而止,鍛鍊了孩子的約束能力。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中,等孩子長大成人後,自然而然地就會養成不挑食、不熬夜、不恣情縱慾的習慣。有了好習慣的助力,想要健康的身體並非難事。

好習慣是一方面,心態對於平和體質者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家長還要注意養育孩子的「心神」。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小時候就養生了急躁的習慣,到了老年才想起來養神、寧靜,恐怕很難做到。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形態,讓「平和」成為孩子的秉性,不自覺地就會遵守。

那些生活簡單的人最容易養生平和體質。廣西巴馬是一個長壽村,那裡雖然貧困,但是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像有些大城市的人有那麼多煩心事,他們在山清水秀的環境中,無欲無求,吃五穀雜糧,簡單而滿足。

雖然,大多數人不可能真的像他們那樣,沒事就曬曬太陽,搓搓玉米,但是只要我們明白回歸到簡單這種境界,就會拋開生活中一些不利於身體的心態,活得儘量平和。養生先養心,平和體質要「心氣平和」。

古人的養生觀,強調一個「和」字。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曾在《閒情偶記》中說:「心和則百體皆和。」和——概括了心理與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內涵。事實上,對於平和體質的人來說,要想保持優異的體質,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心平氣和。

心氣平和就是健康的最佳狀態。試想,一個人每日處在浮躁、煩躁甚至暴躁之中,時間久了必然情緒失調、臟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往往無法避免,但用心平氣和來達到處事平和,則必須要心胸開闊,寬善待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駕馭感情,以平和調節心志。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因憂鬱而破壞自身的免疫功能,更會使血流貫通,真氣舒達,身體健康長壽。

「藥王」孫思邈活到了一百多歲, 最根本的養生秘訣就是他倡導的「十二少」,即 「少思、少念、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好、少惡、少欲、少怒」。同時還提出了他所忌諱的「十二多」。即「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虧,多笑則髒傷,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混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按他的養生理論,他所倡導的「十二少」是養生的真諦,而這「十二多」是喪生之本。只有將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的境界。

通俗的說,「十二少」與「十二多」的精華就是「心平氣和」,從心理上、思想上儘量減少對身體不利的意念。心氣平和,就是保持體內平衡,心順氣暢。這樣,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結就沒有「市場」。這樣,就不致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哀傷肺,過樂傷腎。人體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難上身,自然利於身體健康。要做到「心氣平和」還要戒浮躁之心,遇事要善於克制,自我排遣,淡化小恩小怨,處理好人際關係。

心氣平和可平衡陰陽,調和六脈,祛病延年。甲拜袞桑在《西藏醫學》中論述說:要維護良好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必須對身體的活動、言語及思想有所節制。正如一個人不要到有險情的水中遊泳,不要坐有危險的船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想再做。這句話闡明了「心氣平和」 ,一切要從每一細微處做起,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面為之。為人處世,心中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氣常存我心,自然「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元氣充沛,臟腑功能好。

古人云:「是藥三分毒」 ,我們平時之所以用藥,就是要藉助藥性,對「病」進行矯枉過正,使身體達到平和,而對於平和體質來說,本身就已經平和了,就不必再用什麼「補藥」對身體進行補益了,因為這樣一來,不僅達不到強壯體質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黃帝內經》 同樣也認為藥補不如食補。

那麼,平和體質的人應該樣進行食補呢?總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四個原則:

1.合理膳食

飲食合理搭配就是要做到粗細糧混食,粗糧細做,幹稀搭配;副食最好葷素搭配,忌偏食或飲食單調。在食物選擇方面,早餐應選擇體積小而富有熱量的食物,午餐應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晚餐則應吃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在攝入量上,應做到「早飯吃好,中飯吃飽,晚飯吃少」。

2.清淡為主

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學家都強調,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鹹。據調查,每日食鹽量超過15克者,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10%。因此,正常人一般每天攝入鹽要控制在10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動脈硬化者,必須控制在5克以下。不過飲食清淡也不應該絕對化,比如盛夏季節,人體因大量出汗,會令體內鹽分丟失過多,這時就應注意及時補充鹽分。

3.飲食有節

這一點對於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減退,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逐漸減弱,加之活動量減少,體內所需熱能物質也逐漸減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攝人的熱能食物也應減少,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體內能量的代謝平衡。如果到了中老年階段飯量仍不減當年,攝人能量食物過多,勢必造成體內能量過剩,多餘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使身體發胖,並影響心臟功能。這也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老年人應適當地節制飲食,飲食應當少而精,富於營養又易於消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熱能食物的攝人量。每餐的食量應適可而止。一般以七八分飽為宜。

4.注意細節

吃飯時細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吃飯時要專心,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其他的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慾,也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如果情緒過於激動,在興奮、憤怒等情緒之下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飯後不要躺臥和劇烈運動。

養生小課堂

春節期間,大傢伙兒們都吃的特豐盛~有時候,一不小心膩著了,那該怎麼辦呢?

  酸梅湯可以解膩

用料:水500毫升,烏梅、山楂、陳皮各15克,甘草5克,冰糖可根據自己喜好添加。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可在用料中再加入豆蔻5克。做法:先把用料在鍋裡泡15-20分鐘,等開鍋後盛出湯水,再加清水煮一次,煮至水再開一次,2次的湯水兌在一起熬成黏稠狀,再加入冰糖。註:熬製最好使用砂鍋或者陶鍋來熬製,如果實在沒有可以使用不鏽鋼鍋,但注意不要長時間存放在鍋裡。

辭舊迎新,好禮相伴!秦風漢韻智慧商城在牛年到來之際,為廣大朋友們帶來了防疫香囊、好眠香囊等新年大禮!

       使用方法:把香囊兩隻,分別放在枕頭左右。睡前打開睡眠引導音頻,邊用心聞助眠香囊的香。使藥物的藥性緩慢吸收,通過慢慢肺部的呼吸,把好眠香囊散發的芳香氣息,引導進入肺部和丹田(丹田在肚臍眼下3寸左右的區域),如此便可進入睡眠狀態。

我在西湖,中醫論道!中醫藥文化是打開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鑰匙!我們說:以中醫之道,合天下之用;用中醫之理,予醫療和健康之需;以中醫之體,承易學之源;用中醫之法,得儒道之髓;以中醫之魂,載佛道之神;
   文化之根,文明之源,中醫之始,健康之道;中醫論道,醫源總說,中西參融,古今合璧;繼往開來,無極無始,大道泛兮,運通天下;請賢赴會,共和天下,天地立心,萬世太平;周五【健康直播】+【中醫論道】之【四季養生之道】時間:19:30—20:30,博極醫源  共論醫道   承古滋今 康養身心;

登陸YY直播,搜索【智慧健康+國學】,ID號2333614154;快手直播,搜索【秦風漢韻智慧健康】,ID號1326602442;一直播,搜索【秦風漢韻智慧健康】,ID號382931536;抖音,搜索【秦風漢韻智慧健康】,ID號:qfhy123456。

誠邀中醫界,民間中醫,健康界同仁前來直播,共赴盛舉,振興中醫!振興中華!

注釋:文章部分圖文參考網絡,轉載修改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中醫如何健康減肥?【智慧健康指南第五十五期】——來自健康禪養院
    不過決明子性寒,建議可用決明子、荷葉、大麥、黑烏龍、茯苓等組方為決烏湯,茯苓可以同時健脾胃護肝,規避決明子的寒性,既不影響飲食和身體健康,還可達到瘦身的目的。澤瀉具有利水清溼熱的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分,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很多人下半身肥胖的人其實不是有多胖,大多都是浮腫引起的,澤瀉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家消除大象腿和蘿蔔腿,對於下半身肥胖的人群減肥效果特別的棒哦!
  • 平和體質的人,注重養生更長壽!
    平和質,在9類體質中,屬於最穩定、最健康的體質,除了先天稟賦良好之外,也有後天調養得當的功勞。這類體質在人群中的佔比約為32.75%。「調飲食、暢情志、避風寒、慎起居」平和質是人體最理想的狀態,對於平和質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身體的平和體質一直保持下去,平時的養生保健建議做好以下幾點:1、合理膳食平和體質的人適宜飲食調理而不宜藥補
  • 又是一年立春到,教你幾招簡單實用的養生小方法【智慧健康指南第五十五期】——來自健康禪養院
    此茶要趁熱飲,冷了味道會變苦。飯前飯後均可,不傷腸胃。  7、紅花茶  紅花出自西域,味甘、無毒,能行男子血脈,通女子經水,多則行血,少則養血。現代醫學發現紅花和紅花籽富含維生素族和生物活性成分,能養血、活血、降壓、降脂、抑制血栓形成、保護心臟、美容美髮。紅花和紅花籽均可配茶飲用,健康味美,老少皆宜。但需注意睡前少飲,以免興奮影響睡眠。
  • 收下這份魔都輕食健康養生指南!幫你內外兼修調出健康美!
    除了更新早春衣櫥,輕盈健康的好身材與自然散發的好氣色,也能使你的美麗翻倍噢。Shanghai WOW!精心整理了這一份春季輕食健康養生指南,最美味的健康食材餐廳、最專業的新潮養生方式,內外兼修,幫你輕鬆調出健康美! 餐廳篇
  • 王新陸:智慧中醫養生固本 提升免疫健康人生
    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教授王新陸圍繞「智慧中醫 養生固本」的主題展開深入探討,揭示了養生固本的深刻內涵。  抗擊疫情 中醫對症下藥緩解症狀有療效  中醫在治療疫情方面是有大智慧的。《黃帝內經》開篇就告誡世人,「上古聖人之教下也,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避開虛邪賊風指的是,當傳染病、霧霾、惡劣天氣隨著空氣傳來時,要躲避,在疫情期間便是提醒大家少出門,保持間隔,戴口罩。  第二個智慧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也就是說,如果身體好,邪氣就不能侵犯你。當邪氣侵犯你的時候,證明身體本身也不夠強健。
  • 平和體質大雪節氣養生指南
    平和體質: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臟腑功能狀態強健壯實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又稱為「平和質」。
  • 何謂「中庸之道」
    後用「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處世態度。「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學說,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思想方法,強調內心之「中」與外在之「節」的準確契合,以達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則是適度、無過不及、恰到好處。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最早提出來的。《論語》所載雖然不多,卻是儒家學說中最基本的內容。如《論語·庸也》所載: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 無限極落實企業健康責任 助推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
    本報記者 於海霞 蔣政 北京報導「疫情之後,中醫養生智慧和生活方式備受推崇。尤其是年輕一代更是興起養生國潮。順應這個需求和趨勢,我們更應該大力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改善國人健康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豐富養生文化的內涵。」
  • 國家衛健委印發3項指南 智慧食堂助力營養健康食堂建設
    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營養健康食堂建設指南》《營養健康餐廳建設指南》《餐飲食品營養標識指南》3項指南,引導餐飲業不斷增強營養健康意識,提升營養健康服務水平,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夯實營養健康基礎。未來,單位或員工食堂若要「晉級」營養健康食堂,須符合更許多標準。
  • 【本周健康檢測】第十五篇——來自健康禪養院
    而且人體60%都是水,長期催吐,會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導致手麻手抖、臉變大變腫、抽搐、昏厥……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消化系統的癌變,心臟驟停,甚至猝死。這,還沒完!在催吐過程中,粗製濫造的催吐管很有可能會發生斷裂。那麼長的一截管子,如果就這麼留在胃裡,後果不堪設想!減肥減到糟蹋健康的地步,實在是令人深思、警惕。為什麼明知道不舒服、傷身體、危險,那些女孩兒還非想不開選擇催吐呢?
  • 健康養生:秋季養生要點!
    現在都不吃肉啦,那多不健康!對嘍,現在都健康飲食,均衡營養,開始全民養生啦!◎圖片由千庫網授權《素問·八正神明論》「 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就是說要順應自然,天人合一,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調節,注意適應四時的氣候、月相的變化、日夜的寒溫,才能因天時調血氣,避免外邪侵襲,維持正常生理機能,達到養生目的。
  • 如何保持健康身體?6個養生小建議,讓身體更強壯
    那麼男人要想變成健康男神,應該怎樣養生保健呢?養生保健措施三、每餐只吃八分飽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男性朋友都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症狀,脂肪肝大多數是由於營養過剩和過量喝酒所導致的,所以男性朋友在平時要做好脂肪肝的預防措施,可以採取每餐只吃七八分飽的方式,
  • 【全球數字健康周報第21期】京東健康上市大漲超40%|京東健康|智慧...
    重要提醒:本文為全球數字健康行業周報的第21期,發布時間為每周三。本期統計時段:12月2日-12月8日。一. 全球數字健康產業風雲1.   最新更新的內容已納入Zynx Health中,包括來自美國傳染病協會、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等組織的建議。該系統包括診斷測試、入院/出院標準、基於傳播的預防措施、治療、支持性護理以及包括孕婦在內的特殊人群的治療指南。
  • 從彭祖那裡汲取養生智慧
    今人養生,有必要反樸歸真,從彭祖那裡汲取智慧。彭祖養生理念,概括起來,有以下八個方面。               漢古醫書《引書》曰:「春產、夏長、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養生必須順應天地四時、晝夜交替的變化,而不能違逆自然規律。順之者康,逆之者傷。從一年來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炎夏酷暑,出汗是排毒,但不能大汗過甚;追求涼爽,但不可極涼。
  • 九種體質養生之一血瘀質
    血瘀質自測題血瘀質是指血行不暢的體質狀態。基本特徵有:膚色晦暗,舌質紫暗。要多做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如搓後腰的腰眼(就是腎俞)、腳心,並泡腳等。(來源:百度文庫)點擊以下文字繼續查看文章:九種體質養生之一溼熱質、痰溼質化去瘀血百病消!這個太重要了!心臟不好、骨折、痔瘡等等患者尤其要看!(羅大倫)㊙城裡人絕對不知道的秘密:瑤族老壽星用它泡腳百病消!
  • 養生健康已成雙十一新潮流 常備胃藥摩羅丹護健康
    說起養生、吃保健品,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中老年人,殊不知,「保溫杯裡泡枸杞」已成為「90後」的養生日常。眾所周知,當下胃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突出,「養胃」也成了90後、00後的電商平臺熱搜詞。根據家庭飲食調查報告顯示,現在護胃營養保健品的消費人群超兩成是「90後」。
  • 快來看看如何健康的瘦下來【智慧健康指南第五十六期】——來自健康禪養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許多人不注意飲食健康,肥胖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肥胖不僅影響著我們外在美,還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減肥迫在眉睫,下面我們來看看時下最常見的六種中醫減肥法吧。寬胸化痰法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這種痰顯然是指肥胖之痰濁,也就是脂肪過多。
  • 夏季消暑,健康養生食品--愛玉子
  • 廣州冬日寒燥,如何養生才正確?羊城晚報送健康進社區,醫生開講
    活動當天,廣州市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副教授蘇麗玲在興華街社工服務站開展冬季養生健康知識講座 ,圍繞冬季多發的常見病,就如何調理、如何保健等問題做了細緻的講解,大大提高了街坊們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羊城健康愛心大行動·溫暖社區行」走進興華街初冬養生既要潤肺又要養腎蘇麗玲介紹,初冬的廣州不同與北方,此時的氣候特點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寒」與「燥」。寒邪當令,最易損傷陽氣;燥邪當令,則容易損傷陰津。故此時養生,既要潤肺又要養腎。
  • 身體健康來自心靈健康
    3、身體健康來自心靈健康  人們都知道健康的身體,是一切成就的主要資本,一旦失去健康,恐怕一切希望都成為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