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睡前泡個腳,既暖身又安眠。很多人還不吝發揮想像力,把泡腳桶玩成了「火鍋」,把花椒、生薑、枸杞等紛紛往裡面倒,這樣似乎更養生……
但其實泡腳也是有講究的,泡得好事半功倍,泡得不好也會出問題,而且還可能很嚴重!
1
泡腳並非人人合適
1
糖尿病患者
本身有糖尿病的人,皮膚相對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也並不敏感。正常人覺得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很容易被燙傷。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當皮膚出現開放性病灶,像水皰、燙傷、凍傷等皮膚淺表性潰瘍等,本身恢復慢,若不及時處理,晚期很可能造成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要截肢。
2
心臟不好、血壓不穩的人
熱水泡腳,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體內的血液會大量地往下肢流動,而向上運輸的血液量就會變少,這對於本身有冠狀動脈狹窄、堵塞的人來說,可能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而且泡腳時血液循環加快,心率加快,也會隨之影響血壓,所以高血壓患者在血壓波動較大時不宜泡腳。
3
下肢動脈閉塞者
健康群體,用熱水泡腳時會擴張腳部的動靜脈血管,從而促進了血液循環;但是熱水並不能擴張已經出現閉塞的血管,相反,因其他部位的血管出現擴張,會加重閉塞部位的缺血,讓病情雪上加霜。
4
下肢靜脈曲張者
此類患者若用熱水泡腳會進一步擴張已經被曲張的靜脈,從而加重下肢淤血,加重病情,出現越泡越腫的情況。
另外,這類患者最好也不要用熱水袋暖腳,不要穿過緊的襪子、鞋子,避免久站、久坐。晚上睡覺時可以把腳墊得高一些,改善血液循環以及回流。
5
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有些足部患有足癬等疾病的患者會通過熱水泡腳緩解瘙癢症狀,而且還覺得熱水能殺菌。
但其實100℃時才能使大部分真菌死亡,而泡腳時的溫度一般是非常適宜真菌生長的。所以熱水泡腳不僅會加重發癢,皮膚有破潰、損傷的話,還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當腳部出現皮膚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抗真菌的藥物。
6
兒童
如果孩子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7
經期女性
女性泡腳最好避開經期,本來經期就出血,這時候再用熱水刺激有可能導致經期出血量過多。
2
泡腳的誤區,看看你中了嗎?
1
加點料,功效翻倍?
很多人泡腳的時候喜歡加些料,網上各種加料的足浴產品款式多樣,功能更是五花八門,如祛溼、助眠、暖宮、補腎……
若自己隨意加料,可能會引起過敏,還可能藥性與體質相背,適得其反。
如果針對一些疾病進行泡腳,最好諮詢專業的醫師,請醫師調配好藥方,這樣更有針對性。
2
白醋泡腳能殺菌,治腳氣?
並不能!
白醋具有一定酸性,可抑制表皮細菌、真菌生長,但醋的酸性遠不能殺滅真菌,也就無法治癒腳氣。
而且如果總是用酸性的熱水去浸泡,可能會破壞皮脂層,令皮膚變得脆弱,也更容易繼發感染真菌或細菌;另外,對於一些皮膚敏感的人而言,白醋還可能導致接觸性皮炎。
提醒:腳氣分為不同種類,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才有效果。因此切勿隨意亂用一些偏方,以免病情加重。
3
水溫高、泡腳時間久效果更好?
很多人會比較享受泡完腳流汗的感覺,每次泡腳的水溫也是寧高不低,泡的時間更久,甚至有人覺得:不把腳燙紅就不能算泡腳!
但要知道,我們的皮膚是很脆弱的,在70℃的熱水中泡1分鐘,或者在60℃的熱水中泡5分鐘,就有可能被燙傷。
更可怕的是,哪怕是50℃這種看上去不怎麼熱的水,泡到9分鐘以上,也可能導致燙出水泡!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低溫燙傷。
還有些人一邊泡腳一邊玩手機、看電視,一晃神就泡了半小時。而泡太久其實也危險!
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身體過度發汗,有損心神,對身體的健康反而不利。
注意:泡腳水溫控制在40℃以內為宜;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水位在膝蓋以下小腿的3/4處為佳,自身感覺微微出汗即可。
4
泡腳哪個時間段都可以?
剛吃完飯不要泡腳。因為剛吃完飯就泡腳,會使胃腸血液供應減少,進而會導致消化不良。
另外,不要臨睡泡腳,最好睡前1小時泡腳。因為泡腳後人體大腦供血充足,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這個時候反而入睡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