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2020-12-26 對北方過敏的奇葩

為什麼溼度和風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北風一颳風就冷的骨頭疼,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近日的冷空氣南下,溫度降到十幾度還是挨得住的,然而下午一下雨,空氣溼度高,潮溼還格外陰冷,氣溫明明比早上高,然而早上還能瀟灑肆意,下午就只剩瑟瑟發抖。關鍵它不僅下雨還颳風,時時刻刻讓人活在被刺骨陰冷支配的恐懼下。為什麼同樣溫度,溼度變高就顯得格外冷呢?哪怕溫度變高了,高溼度下竟也覺得還不如低溫低溼暖和?——這個,就涉及到水寒效應了。若還有颳風,那風寒效應也會大大降低體感溫度,比如前段時間,仲春時節的北方卻被大風整出冬天的感覺。

許多朋友對南方冬天最深的印象,大概是陰冷刺骨的溼冷,這種越溼越冷的現象,就是水寒效應的結果。而北方的冬天最怕颳大風,冷風一吹連骨頭都有刺痛感,這種寒風刺骨的感覺,是風寒效應的結果。風寒直達骨頭,溼冷深入到骨髓,兩者結合之下殺傷力無敵,無怪乎江南在一天之內從人間四月天回到蕭瑟寒冬月。

什麼是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用來保暖的衣物,實際起保溫作用的並非衣物本身,而是衣物纖維間的空氣:保暖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緩纖維間的熱空氣和外界的冷空氣間的對流避免因此而帶走熱量。而風寒效應和水寒效應就是從這層薄薄的空氣下手,影響我們的體感溫度。

水寒效應

我們常說南方溼冷,越溼越冷,用水寒效應來解釋就是:水汽不僅會把衣服上的暖空氣層排擠掉使其失去保溫作用,保溫層被破壞後,熱傳導作用會更快地從人體上吸收很多熱量;同時,水汽的蒸發作用會帶走更多的熱量,因此人會感覺到比實際要冷。

空氣水汽含量高,空氣分子的密度大,熱傳導能力就強,冰冷的水汽甚至水滴甚至滲透衣物直至皮膚——溫差大(水汽和皮膚、纖維等)、蒸發散熱強,這種接觸熱傳導散熱無時無刻帶走身體大量能量。這才是南方的冬天陰冷刺骨、穿再多也沒有用的原因。

因此,在南方,即使是冬季,若有必要,還是需要除溼機抽溼防潮以降低室內溼度。此外,空氣溼度高還會使衣物很難晾乾,乾衣物和被子都可能會受潮甚至發出潮味來,尤其是冬季的連續陰雨天最甚,也需要使用除溼機來輔助乾衣、保持室內乾爽;就算不說防潮,除溼機降低溼度之後起碼可以讓家裡不那麼陰冷。

風寒效應

與南方的溼冷相比,北方的冬季,不僅空氣相對乾燥,風也是乾巴巴的。在沒有風的時候,哪怕零下十幾度,裹厚一點很多人感覺不會太冷,而一颳風,人體就會感覺就非常非常冷,且風越大越冷,為什麼呢?這就是風寒效應,並且這是不分南北方的。

乾燥空氣導熱能力差,不易滲透到身體裡面,也就不易帶走身體的熱量。因此,北方冷是周圍的溫度低,但身體周圍最近那層空氣維持相對穩定,所以人的身體溫度以及身體和衣物之間的那層空氣的溫度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是沒有風的時候。

有風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颳風本身並不會讓氣溫降低,但是身體周圍那一層薄薄包裹的空氣層的會被破壞: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護層就會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替代,並把熱量帶走。所以,風速越大,人體流失的熱量越快、越多,我們也會感覺到越來越寒冷。

水寒效應PK風寒效應

既然提到了南北方的差異,那麼就再多提一次南北方誰更冷的話題了。同樣溫度下,南方溼冷,水寒效應是主因,北風風冷,風寒效應佔大多數,所以網友們提到的大多數本質上就是水寒效應和風寒效應之間的PK。

冬季時,南方相對溼度常常在70%以上,陰雨天時更高,雖然風一般不大,但經常出現的100%的相對溼度讓你宛如活在南極冰川下的海洋裡。而北方大部風力在2、3級左右,空氣較為乾燥。

根據上面的溼冷與風寒指數表,南方在5℃時,相對溼度達70%,體感溫度為2.6℃,北方在同等氣溫條件、溼度40%的情況下要達到相同的體感溫度,需要颳起7、8級的大風。

然70%的相對溼度常見,7、8級的大風不常見,北方冬季5、6級的風都算少見了,何況7、8級風。如此看來,在同等氣溫條件下,南方更容易遭受溼冷的魔法攻擊,而北方遭遇寒風刺骨的機率相對比較低,當然,一旦掛起大風,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誰都遭不住就是了。

當然,北方裹嚴實一點哪怕是颳風還是能勉強苟住的(前提是刮的不是大風且室外呆的時間短,畢竟北方出特殊職業外,冬季基本都在室內),而南方溼冷還颳風的話,那真的是大寫的心疼了。所以,南方的各位朋友們,除了利用如除溼機等設備抽溼降溼之外,裹厚一點也很重要,而且不僅要保暖還要防風。

不過,還是有北方的朋友不服,因為冬季北方氣溫比南方低多了,屬於絕對的實力碾壓,再一颳風,猶如往臉上、身上扎刀子,而有點南方小夥伴也表示,我們這裡空氣溼度高達100%也稀鬆平常,起床靠勇氣,洗澡靠毅力。但是……在氣溫相差超過5℃以上時,氣溫是影響體感溫度最主要的因素。那為什麼喊冷的南方人更多呢?

———————分割線———————

當然,如果高溼在冬天就是更溼冷,那麼夏天就是更悶熱。溼度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可以簡單歸結為讓冷更冷、熱更熱,冬天的低溫前面已經說了,夏天的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溼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提出的一個炎熱指數:

儘管這是美國「標準」,或許和國人的感受稍有差別(人種不同、體質不同,導致散熱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以32℃的天氣為例:

當溼度只有30%時,人體的體感溫度基本上也是32度;

但如果溼度達到60%,體感溫度就將高達37.8℃。

所以在潮溼的南方即使氣溫不是很高,體感溫度也能熱到爆表,以安徽某天(2019.7.24)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為例,在高溼情況下,35度的氣溫,體感溫度直衝50多,桑拿天名副其實!

正常的人體散熱,途徑有輻射(正常對外發熱)、對流(風吹)、傳導(如敷冰塊)、蒸發(出汗)等,當外界溫度和機體自身溫度都很高時,外界環境中溼度也很大,此時,人不容易排汗,出汗也不容易被蒸發掉,會出現出汗很少情況,熱量無法正常散發就會悶在體內,體感悶熱,容易中暑。相比於冬天的用自己的體溫去給周圍的空氣加熱,夏天則是你不但沒辦法正常散發對於熱量,甚至於整個環境都在給你傳遞熱量,當這些熱量超過器官負荷時,就會發生中暑、熱射病等。

相關焦點

  • 新思維養殖:如何正確把控雞舍溫、溼度和雞體感溫度
    一、如何正確把控肉雞雞舍溫度和溼度 雞舍的溫度和溼度是影響肉仔雞生長發育的兩個重要環境因素,溫、溼度的控制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肉雞的生長發育。
  • 德國造夢者將推體感落地扇 主打溫溼度體感控風
    ,與行業內主打溫度控風不同,該風扇主打溼度溫度體感控風,並將「自然風」進行了技術解構,造夢者體感落地扇FEEL FAN作為首家提出體感控風概念的智能風扇刷新了人們對於「智能風扇」的認知。  Dream Maker(造夢者)近日推出的家用風扇單品——造夢者體感落地扇,致力把高品質的德國製造基因延展到家電領域,讓人們足不出戶,在家裡就能享受源自德國萊茵河畔的舒爽清風。  目前市場上風扇智能檔主要是根據時間或者溫度調整風速,採用溫度、溼度控風方案的,造夢者體感落地扇尚屬首臺。溼度、溫度的控風方案,究其技術原理,是溼度對感覺溫度的影響決定著排汗的散熱效率。
  •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空氣的溫度,與實際環境的溫度存著出入。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而感覺比較乾爽。
  • 溼度?溫度?還是……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甚至於從太陽下走向一片樹蔭都會有驚人的體感溫差。
  • 溫度和溼度: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最大CP
    夏日,陽光直射,空氣中溫度驟然升高,不適感襲來。但是,和高溫一起組CP(組合)來搞事情的,還有一個空氣溼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吳英表示,在氣象要素中,對人體舒適度有影響的主要是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溫度和溼度。
  • 【地理視野】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有什麼區別?附氣溫專題整理
    談到體感,就不得不提到「感覺器官」        人有很多「感覺器官」,例如:眼、耳、皮膚.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中「皮膚」和體感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皮膚包括在外觀感受器當中,外感受器包括:皮膚、黏膜.等等器官,接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如觸、壓、切割、溫度、光、聲等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
  • 生活地理|同樣的氣溫,不一樣的冷——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附氣溫專題整理
    影響體感溫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溫度、溼度、風速、輻射、體質、心情、著裝顏色等等。就像胖子一般比瘦人更能感到熱度;穿著深色衣服比淺色衣服要感到更熱……所以冬天多吃一點,可以讓燃燒脂肪幫你禦寒哦。雖然天氣預報的顯示的溫度並不一定是體感溫度,但是它仍然能為人們的著裝、出行提供參考。一般來說,溫度比較高的話,溼度就比較小。溼度小的話,人體表面的水分被蒸發掉就會感覺比較乾爽,人體不感到難受啦。
  •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夏日·悄然已至SUMMER關於體感溫度的小知識
  • 除溼試驗:除溼機最強 溫度溼度要都下降舒適度才提高
    一方面要改變悶溼的體感,一方面又要防止物品受潮,如今的市場上提供了多種除溼選擇。然而,哪一種除溼設備最有效?怎樣的除溼方式最適合家庭環境?日前,晨報記者分別選取了市面上常見的空調、除溼機、除溼盒等除溼設備,利用統一型號的溫度溼度計進行了實地測試,希望能為市民家中的「除溼大業」提供更多參考。
  • 直播:「與你同養一批雞」之數據在肉雞養殖中應用——溫溼度、體重...
    2、本批雞體重相對偏小,與雞苗重量略微偏小有一定關係,但是與溫度/體感溫度走的偏高關係更大。溫度走的偏高有三個表現:在分籠之前育雛的中層籠及分籠後到18天之前上層籠張張口比例達到了30%以上,多的時候能達到40%甚至更多。18天之前實際溫度比設定的目標溫度高1度以上。溼度經常高於70%,溼度高了體感溫度也會高。(順便提一下:溼度也是衡量通風量大小的重要指標,以55—65%為宜) 3、雞的出欄重量直接影響收益。
  • 值得收藏的熱應激指數、體感溫度和風冷效應計算!
    減少家禽熱應激,你必須要知道的三個關鍵詞:熱應激指數、體感溫度和風冷效應。體感溫度和風冷效應體感溫度,簡單的說,就是雞體所能感覺到的溫度,而不是溫度計測量到的溫度。在空氣流動的情況下,風速將雞體的熱量快速帶走,使感覺到的溫度降低,有時雞體感受到的有效溫度與測量溫度甚至相差很大,風速越大,雞隻感覺就越涼爽,這就是風冷效應。其由風速、風冷係數決定。
  • 原因在空氣溼度
    鄭州市區昨夜沒有下雨,只是因為空氣溼度很大。據鄭州氣象臺專家介紹,8時鄭州空氣中實測溫度6℃,但體感溫度僅有2℃,空氣相對溼度則接近飽和。只有中牟在夜間出現0.1mm的微量降水,其他地區路面溼潤都是因為溼度接近或達到飽和。
  • 家裡的溫度、溼度你都不知道,日子過得也太糙了!
    過高的溫度和溼度會讓人感到悶熱難受、頭昏腦漲、精神不振;而過低的溫度和溼度又會讓人感到寒冷乾燥,非常容易引起感冒。
  • 布克·私議輕科普——為什麼夏天空氣溼度越大感覺越熱?
    當天廣州天氣預報最高氣溫35℃,不過空氣溼度很大, 估摸有75%-80%,很多跑友都說感覺有40℃了 歐了…… 好!
  • 天氣這麼悶熱溼度預報卻取消了?氣象部門回應了
    絕對溼度對於公眾沒有太高的參考價值,而空氣相對溼度與溫度的關係十分密切,普通公眾在關注溼度數據時,應該以氣象部門發布的相對溼度數據為標準。此外,相對溼度數值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相反的是,在一天中,它的往往起伏很大,尤其是在晴朗、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變化更加明顯——下午氣溫達到最高時,相對溼度最低夜間清晨氣溫較低時,相對溼度也較高。這與氣溫每天每小時都產生變化,是一樣的道理。
  • 【智庫】跑步的適宜溫度與溼度
    真正讓我們感到難受的原因是當時環境的溫度與溼度並不適宜我們進行跑步鍛鍊。那麼,適宜跑步的環境溫度與空氣相對溼度究竟是多少呢?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溫度與溼度的高低對跑步有哪些影響吧。一、溫度對跑步的影響溫度對跑步有影響嗎?
  • 育雛雞溫度與溼度的調控
    一、溫度控制 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提供適宜的溫度能有效提高雛雞成活率,必須認真、科學對待。溫度控制包括育雛雞舍溫度和育雛器內的溫度兩個方面。 育雛雞舍溫度比育雛器內的溫度低5~8℃。育雛器內的溫度靠近熱源處高。
  • 溫溼度傳感器的三種模擬量換算關係
    ,如果想及時感知空氣中溫溼度的變化,那就需要溫溼度傳感器。在日常生活中,溫溼度傳感器種類有很多,按照數據上傳方式分有RS485型溫溼度傳感器、模擬量型溫溼度傳感器、網絡型溫溼度傳感器這三種。今天主要介紹模擬量型溫溼度傳感器。
  • 拆解報告:Rtaneey溫度溼度時鐘
    溫度、溼度、空氣品質等因素受到了關注。而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為人們檢測空氣提供了便利。此次我愛音頻網為大家帶來了一款兼具空氣溫度、溼度測試的多功能時鐘產品,下面就來看看這款產品的內部構造吧~一、Rtaneey溫度溼度時鐘開箱包裝盒採用了黑色和紅色強烈碰撞背景色。正面上方有Rtaneey品牌LOGO,中間有產品名稱和功能;右側還有DO NOT MISS IT的宣傳語。
  • 什麼是空氣溼度,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它表示房間空氣乾燥的程度,在一定的溫度下空氣裡含有的水分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分越多,則空氣越潮溼。房間空氣的乾濕程度叫做「溼度」。過高或者過低的空氣溼度都會影響人體的身體健康。過高的空氣溼度很造成人體的悶熱不適,調查研究表明,當室內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26℃的室內溫度會讓人感覺31℃的悶熱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