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2020-12-22 中國天氣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空氣的溫度,與實際環境的溫度存著出入。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而感覺比較乾爽。

 三是風速,一定的風速會使人感覺到空氣在流動,身體散發出的熱量都被吹離體表,即使溫度較高,但仍會感覺比較乾爽。

 四是輻封,太陽直接照射到人身上會使人體溫度升高,如果在樹蔭底下或遮陽棚下,感覺與太陽直接照射就完全不一樣,一般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輻射也是如此,地表溫度高,向外散射的熱量大,如在太陽照射下的水泥地面與比較涼爽的水體或是溼地,體感溫度就大不一樣。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
    天氣預報來了丨預報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我們每天預報的氣溫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話題。體感溫度受外界多種因素影響。第一個因素是氣溫。第二個因素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由於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反而感覺比較乾爽。第三個因素是風速,在有風的日子裡,即使氣溫較高,我們仍會感覺比較涼爽。第四個因素是輻射,一般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相差4-6℃左右。
  • 就在下周 最低體感溫度接近-7℃
    在陽光下享受陽光的你小編也要忍痛告訴你一個並不好的消息一場強冷空氣正在醞釀中目前,一場即將速凍我國的跨年寒潮正在醞釀,蓄勢待發。預計12月28日至31日,這股寒潮將自北向南橫掃我國大部,帶來「速凍式」降溫和混合式雨雪,這將是今冬來影響我國的最強寒潮過程。屆時,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都將創今冬新低,中東部也將迎近8年來最冷的跨年夜。
  • 生活地理|同樣的氣溫,不一樣的冷——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附氣溫專題整理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與實際環境的溫度存在出入。
  • 冷空氣「凍」真格了體感溫度1.2℃!送你們一條瑟瑟發抖的天氣預報
    2020年的冬天 似乎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 還沒進入十一月份 就陸續有地區出現大雪和氣溫跌破零下的情況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和風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北風一颳風就冷的骨頭疼,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 溫度?還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炎炎夏日,30℃左右的時候,有人覺得很熱,但是在春秋的30℃下卻並不覺得那麼悶熱了,這是怎麼回事?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現在再來說說我們感受到的「溫度」,它的學名叫做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重在「感」,即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體皮膚的溫度。體感溫度與天氣預報的氣溫是不同的概念,天氣預報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表上測得的。
  • 【地理視野】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有什麼區別?附氣溫專題整理
    談到體感,就不得不提到「感覺器官」        人有很多「感覺器官」,例如:眼、耳、皮膚.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中「皮膚」和體感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皮膚包括在外觀感受器當中,外感受器包括:皮膚、黏膜.等等器官,接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如觸、壓、切割、溫度、光、聲等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
  • 在線溫度轉換換算器
    我們感覺到的溫度不是實際的大氣溫度,而是包裹在身體周圍的稀薄空氣層的溫度(以下簡稱「小氣層」——這個簡稱不是專業定義詞語,小編為通過的說明,提取一下這個代名詞)。冬天寒冷時,氣溫低於體溫,身體不知疲倦地為你加熱「小氣層」。「小氣層」的溫度略高於溫度,略低於溫度。如果有強風,風會吹走你身體的「小氣層」。用「新的溫度低的小氣層」覆蓋你,你會自然感到寒冷。
  • 新思維養殖:如何正確把控雞舍溫、溼度和雞體感溫度
    一、如何正確把控肉雞雞舍溫度和溼度 雞舍的溫度和溼度是影響肉仔雞生長發育的兩個重要環境因素,溫、溼度的控制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肉雞的生長發育。
  • 值得收藏的熱應激指數、體感溫度和風冷效應計算!
    家禽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時,將出現各種臨床症狀、生產性能下降、免疫機能降低、體重降低、中暑死亡等一系列狀況,給生產帶來損失。點擊以下連結,了解家禽熱應激的外觀症狀:抵抗家禽熱應激的營養策略。減少家禽熱應激,你必須要知道的三個關鍵詞:熱應激指數、體感溫度和風冷效應。
  • 溫度、溼度、緯度...對病毒傳播發出「天氣預報」有何作用?
    溫度、溼度、緯度,一些科研團隊圍繞新冠病毒傳播的外部環境條件進行研究,並就疫情進展發出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警報」。而這對當前防疫乃至未來「預防」有何作用? 該科研團隊又使用天氣模型,預測未來幾周內最有可能出現新冠肺炎社區嚴重傳播的高風險區,包括東北亞、中亞、東歐、中歐、不列顛群島、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等。這份「走廊」地圖最早繪製於2月下旬。截至記者發稿時,歐洲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已超過除中國以外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美國、英國的確診病例數均已破千。將新冠肺炎疫情與氣候結合研究的還有來自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王茂團隊。
  • 天氣這麼悶熱溼度預報卻取消了?氣象部門回應了
    至於為何微博發布或者天氣預報節目當中,有時候不會提及溼度數據,一位氣象部門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對公眾而言,相比較於溫度和風力,溼度數據並不是所有人關注的重點;二是對於北京這樣的北方城市來說來說,冬春季節溼度變化對人體體感影響不大,因此往往選擇省略,但並不等於不預報了。「
  • 車引擎溫度過高是怎麼回事?普通溫度多少度正常?
    車引擎溫度過高是怎麼回事?普通溫度多少度正常?車輛正常運行後水溫計的指針一般都是指向90℃左右,也有一些車輛指針在100℃左右。如機泵、節溫器、風扇損壞,或冷卻液不足,水箱汙垢等,都會導致溫度計顯示出現超高異常。
  • 為啥感覺濟南天氣總比預報的熱?竟是龜山站在「搞鬼」
    濟南市區最高溫難道不是濟南市區內監測到的最高溫度?據了解,氣象預報的溫度以及氣象臺每天播報的最高溫、最低溫等數據,主要以龜山氣象觀測站數據為準,也就是說37.1℃為當天龜山氣象觀測站的最高溫。而各個區域站的監測環境沒有統一要求,有的位於樓頂、有的位於立交橋下,因此觀測溫度也會出現明顯差異。為何氣象播報要以龜山站為準那麼,濟南市區氣象播報為何會以龜山站數據為基準,龜山站數據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呢?市民張先生就有此疑問。他說,龜山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決定了那的溫度肯定比市區要低。
  • 體感溫度-31度,北京冷出了大東北的感覺!
    趕緊打開窗戶,把胳膊伸出去,看看會不會被凍著...而且,查了一下,體感溫度,除了和溫度有關,還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風速:提醒各位,出門千萬穿暖和了,疫情期間,即便有個小感冒,也得給自己嚇得不行...拿出最厚的棉襖、帽子、圍巾、手套、雪地靴,甚至是很多小年輕都鄙視的「秋褲」、保暖褲,都統統穿上吧,保暖第一,健康最重要☝️還得提醒您保護好手機,不少朋友今天手機凍到關機...建議保護好手機—
  • 北京溫度降低於零下20度,你的棉衣棉褲穿好了嗎?
    據北京氣象臺消息,今天北京溫度達到零下20度,據最新預報,今天,北京陰天間多雲,東轉北風2、3級,最高氣溫達到零下1度。出門在外一定要把自己裹嚴實,尤其是疫情當下,更要注意保暖,以免給您帶來不便。
  • 本周最高溫度≤10℃,最低氣溫≤0℃!
    昨日我市氣溫成功「破冰」跌破了冰點(-1.9度)今早也不例外最低氣溫-1.5度雖然白天略有上升(最高氣溫8.3度)但體感上還是冷颼颼並且一到晚上溫度又將迅速被打回0度以下明早最低氣溫仍未-1度左右白天氣溫升至9度總之本周白天的溫度均不超過10度,最低氣溫則小於等於0度。
  • 人體最舒適的溫度和溼度是多少?
    夏日,陽光直射,空氣中溫度驟然升高,不適感襲來。但是,和高溫一起組CP(組合)來搞事情的,還有一個空氣溼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吳英表示,在氣象要素中,對人體舒適度有影響的主要是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溫度和溼度。
  • 壁掛爐不燒暖氣怎麼回事 壁掛爐怎麼調溫度
    雖然說現在大家都在用壁掛爐進行取暖,但是,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沒有用對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故障,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一下壁掛爐不燒暖氣是怎麼回事,如果溫度上不來的話一定要去解決,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問題,同時,還要看一下壁掛爐怎麼調溫度的方法。
  • 溫度和溼度: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最大CP
    夏日,陽光直射,空氣中溫度驟然升高,不適感襲來。但是,和高溫一起組CP(組合)來搞事情的,還有一個空氣溼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吳英表示,在氣象要素中,對人體舒適度有影響的主要是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溫度和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