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美食——建水西門豆腐

2021-01-11 騰訊網

建水西門外,有一口大板井,甘甜可口,用大板井水做出的豆腐稱之為西門豆腐,味道極其鮮美。

建水西門豆腐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有近630年的歷史,其製作技藝流傳至今,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歷經朝代的變遷和歲月的磨礪,演變為選豆—粉碎—篩豆皮—泡豆瓣—磨漿—生漿稀釋—分漿—煮漿—點豆腐—包豆腐—壓豆腐—曬豆腐12道傳統工序。

粉碎

生漿稀釋

分漿

煮漿

建水西門豆腐製作技藝現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豆腐在熬製過程中不提取豆腐皮,完全保留了大豆的營養成分,尤其是充足的大豆油脂等成分。其次,整個程序中不參雜任何其他物質,點滷所用的也是頭天發酵的豆腐水,屬全天然食品;其獨特的包製也是中國豆腐製作中的絕技,豆腐起鍋後浸泡在滾熱的豆漿之中,趁熱用4×4公分紗布,將豆腐包成小塊。

點豆腐

包豆腐

建水西門豆腐已成為宣傳建水的一張靚麗名片。央視欄目《舌尖上的中國》《味道》,浙江衛視欄目《十二道鋒味》,雲南電視臺均對西門豆腐做過拍攝報導;雲南出版集團出版的《味冠南滇》《舌尖上的味道》;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風雅臨安》《臨安—古籍薈萃的邊陲重鎮》《團山—流金歲月中的村莊》等書籍,對西門豆腐作了詳細介紹。

雲南臭豆腐,要數臨安府,聞著臭,吃著香,脹鼓圓圓黃燦燦,四稜八角討人想,三頓不吃心就慌。建水西門燒豆腐已名聲大振,各街巷的燒豆腐攤,人來熙往,已成為古城中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成為雲南名特食品和中外遊客喜愛的美食。

攝影/盧維前

建水西門豆腐製作技藝於2017年6月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來源:上善建水,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雲南建水豆腐,用古井水製成的美食,居然發現打井水也要付錢
    來建水古城旅遊,就必須說一下建水的特色美食--建水豆腐,那今天就為大家說一下關於建水豆腐的故事。建水古稱臨安,所以建水豆腐也叫臨安豆腐,建水豆腐歷史悠久,早在清中期就享有盛名,特別是在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 》播出以後,更是風靡整個大江南北,名揚海外。成為了來建水旅遊觀光,必吃的一道美食。在建水的古老街巷裡,可以看到很多古井的身影,有大的、有小的,有單眼井,又有雙眼、三眼、四眼井,反正在這裡水井隨處可見。
  • 來雲南建水,感受千年古鎮的歷史底蘊,品嘗當地特色美食烤豆腐
    要不是跟著一位在旅遊行業混跡多年,會吃又會玩的朋友帶領,我應該不會來到建水這座千年古鎮。驅車來到建水時,天色已晚,夜色中到處是古舊的房屋,即便是街道兩旁的商鋪、銀行和餐館也都裝扮得古色古香,讓人仿佛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
  • 就在建水這裡
    三、雲南名特小吃全省線上促銷活動四、雲南省民族飲食文化展五、最受歡迎雲南名特小吃、優秀組織單位評選活動六、「加大內循環」「制止餐飲浪費」專題研討會七、「舌尖上的紅河」美食之旅宣傳推介活動賞古城美景品特色美食
  • 喜歡有時沒有道理可講,比如我喜歡建水古城
    吃貨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品嘗之美食。井水掬而飲之,豆腐食而甘之,豆花嫩而滑豆漿香而醇,十五元就是兩人的午餐,美得很嘞。 時間已近6.30,先生說餓了,商量後去美女店主推薦的本地人常去的原汁原味建水地方風味濃鬱的小店福藉菜館,而舌尖上推薦的張家花園店揚名後商業氣息漸濃。他家的西門炭烤豆腐圍爐而坐吃是免費的,大汗淋漓香而忘返。 回車已近八點半,累得無力步行騎共享單車而返,其間差點又撞一大哥身上,嚇得我忘了剎車而大喊大叫,淑女人設盡失。
  • 建水,一座被忽略的雲南最美縣城
    特色建築景觀建水古城不到過古城不能算得上來過建水。整個建水古城充滿著古色古香,街道是石板路,門面是仿古特色的商鋪。行走在古城裡,感受著古老的歷史文化魅力,體驗著生活的安逸和悠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建水古城名氣雖大不過麗江和大理,相比之下,卻更能讓人放鬆。夜晚的古城美得醉人心脾,靜的讓人沉淪。大板井出古城西門的西正街不遠處,有著一口純天然的甜水井-大板井。造型極其獨特,井欄由六塊石板鑲嵌而成,垂直在地。井水甘甜,清澈自然。每天都有很多當地人到這裡挑水飲用。
  • 金秋十月好「食」節 雲南建水請您品嘗特色美味大餐
    氣鍋雞、燒豆腐、草芽米線……金秋十月到建水古城,赴一場舌尖上的盛宴。據悉,第七屆雲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飲食文化節將於10月23日至29日在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小桂湖舉辦。此次飲食文化節將舉辦雲南名特小吃展、雲南名特小吃—建水氣鍋雞品鑑活動、雲南名特小吃全省線上促銷活動、雲南省民族飲食文化展、最受歡迎雲南名特小吃、優秀組織單位評選活動、「加大內循環」「制止餐飲浪費」專題研討會、「舌尖上的紅河」美食之旅宣傳推介活動等7大活動。賞古城美景,品特色美食。大家一起來看看,建水都有哪些好吃的。
  •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客家非遺美食·紅菌豆腐 紅菌豆腐是用磨製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經發酵後製作成的一種味道甘甜的紅色食品,這是粵東和閩西局部客家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名餚
  • 疫情時代的雲南尋味之旅 - 建水
    城外的西門一帶,還延續著最早的生活氣息。狹窄的、難以行車的小巷子,看起來有點破舊的老宅子,一排一排的電線與無數「燒豆腐」的招牌將天空分割開來。把車停在巷子口,這裡是散步找找 建水 老生活的「保留地」。建水豆腐這裡的燒豆腐,多是一寸見方的正方體小塊,瑩白的豆腐放在烤架上,在熱氣的作用下,表裡逐漸變黃變硬,內裡漸漸膨脹起來變成一個小圓球。咬開一個小口,熱氣撲鼻而出,有些酥脆的外殼下,內裡還是軟糯的,帶著濃濃的豆香。蘸上一點蘸水,豆腐疏鬆的小孔吸滿了料汁,味道十足,吃起來回味無窮。
  • 不管是建水,或是石屏的燒豆腐,其風味都頗具滇南特色
    溫熱的火盆,滋滋放香的豆腐塊,低矮的凳,燒豆腐熱乎乎香噴噴下口的快感,使你在一飽口福之際體驗到「夥伴」這個詞的真諦。石屏燒豆腐:石屏也為滇南名城之一,城內一口井水的水質特別適合做豆腐,做出的豆腐特別鮮嫩,兩寸見長,寸半見寬的石屏豆腐或燒烤,或油炸,外香脆,內軟嫩,與建水燒豆腐的香臭感迥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建水或是石屏的燒豆腐。其風味都頗具滇南特色:將鹽巴、花椒麵、辣椒麵和味精拌合在一起作為蘸豆腐的調料,叫做「幹吃」。真叫人愛不釋手,一塊一塊地往嘴裡送。
  • 去建水吃什麼?大叔教你茄汁燒豆腐,酸甜開胃,簡單易做,超好吃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分享是一種美德~燒豆腐之於建水,就像喝茶之於成都,掰饃之於西安,早茶之於廣州,不僅關乎食物,更意味著一種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下午的悠閒時光,盡可以「耗費」在建水的燒豆腐攤上。
  • 建水· 紫陶裡:世界名片下 建水「文商旅」地標強勢樹立
    一段紫陶歷程 打磨新興商業的多元個性   「千年建水紫陶」、「千年臨安古城」是建水最具地域性的標籤,深厚的文化積澱從紫陶的發源開始。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四川榮昌陶(現為重慶管轄)一併被評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2019年建水被授予「中國紫陶之都」稱號,隨著城際列車的開通,更多人走進了這座千年古都。
  • 建水一日:最接地氣的深遊,靜下心來品味民俗,看看什麼是最雲南
    這是我到建水的第五天,前幾天主要是跑到鄉村去玩,去拍照,今天不晴,有些陰沉,鄉下大哥說不去鄉下了,問去要不要去東門走一走。鄉下大哥的滇越青年旅社坐落在西門,我每次來都住在他這裡,他會帶我四處走走。在這裡鄉下大哥看到一個熟人,他說是建水城了最後的拉水人,原來建水城有很多古井和泉眼,但是各地的差異很大,西門的水最好,這就出了「賣水人」,用馬車拉水,沿街叫賣,主要是給泡茶人喝,這位是最後一位馬拉車的「賣水人」。賣水人說,他去年就不幹了,馬也賣了。現在這裡要動遷,他正煩惱著,但是又不能有別的選擇,也就無心再做事了。
  • 這裡是一座中原古鎮,雲南邊陲的老味道建水古城——雕刻千年時光
    第一次知道建水是因為中央電視臺多年前播放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的時候知道了一點, 通過看節目,我們發現建築是古代城市,保護良好,古代城市被稱為臨安, 城市裡有很多古井,特別是西門大阪井特別有名,用井水做的豆腐特別好吃, 建水和我國現存的唯一米軌電車,乘坐米軌電車遊覽建水城外的璇允風景
  • 來一次建水吧!這裡有你想要的歲月靜好
    說起建水,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閒適」,彩雲之南的邊陲小鎮,夏季會更火熱幾分,卻也在一個個小庭院裡藏著舒適與愜意。還有讓無數人愛不釋手的紫陶。建水,一座無法複製的城市。很多人聚集在這裡,被沉積了千餘年的人文痕跡深深吸引,也被他的靜和真吸引。
  • 建水二日遊(3)夜逛紫陶街,路過碗窯村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8月27日,雲南建水。紫陶是建水的商業和旅遊符號之一,國內外名氣與日俱增。紫陶街是建水紫陶的展示交易中心,來建水不去逛逛,似乎會覺得少了點什麼。打聽清楚逛紫陶街最佳時間是晚上6點後,我與老伴從古城打車前往。
  • 這個冬季,到建水西莊邂逅田園鄉愁
    近年來,建水縣高度重視田園休閒鄉愁旅遊工作,高位謀劃、快速推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取得明顯效果,瀘江河畔變得更加詩情畫意,不僅成為本地人周末休閒的首選,也是外地遊客到建水遊玩必去的打卡地。  從建水縣城西門出發,沿著瀘江河一路向西,冬季的煙柳雖然失去的盛夏的青翠茂盛,但此季的柳枝卻顯得更加成熟穩健,絲毫沒有影響你賞玩的心情,相仿更讓你愛上他的端莊與穩重。
  • 線上文博會展出季(六十二)|非遺類「手上春秋」建水紫陶
    黃木忠,漢族,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傳承人,雲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建水紫陶研究會會員,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1968年1月10日出生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碗窯村。祖祖輩輩以制陶為生,其曾祖父黃佔林在建水有「泥王菩薩」之稱,為建水陶一代宗師,其作品已成為收藏家追捧的珍品。
  • 綠色的豆腐?這些安康非遺美食你聽過嗎?
    長久以來,許多對安康美食還不了解的人還停留在蒸面、酸菜面等傳統美食上但其實安康還有很多非遺美食而且一個比一個好吃,一個比一個有意思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那些鮮為人知的安康非遺美食吧~漢濱區蒸面是安康地方小吃中的代表,也是外地遊客頗具口碑的風味小吃
  • 助燃「北京消費季」,東來順、同和居等北京非遺美食走進美團「非遺...
    當天,中國烹飪協會聯合美團點評在北京便宜坊舉辦「2020非遺美食節」開幕式,通過開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非遺美食節」專場為當前的傳統餐飲消費市場注入活力,加速老字號餐飲企業數位化建設。其中,非遺美食節北京場也是「北京消費季」京味版塊重要活動之一,將為京城餐飲消費再添一把火。
  • 雲南有座古城,歷史悠久安靜古樸,遊客少美食多
    除了有名的古建築以外,還有很多建水還不有名的古建築和古民居,連當地人都不知道,網上幾乎沒有資料,只有當地的古建築愛好者知道,除了古老的建築民房,建水應該是遊客最熟悉的,那個美食小吃可以和成都重慶和西安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