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甜食,可能是唯一一種不分男女老少、無論東西南北都能接受的口味。
西式的奶酪蛋糕,精緻的蘇式甜點、鹹甜兼具的雲腿月餅……眼花繚亂的各式甜品,總有一種能撩動你的胃,成為減肥路上的最大阻礙。
而甜點屆,還有個重要角色一直被忽略——那就是廣東糖水。
它遠不止字面上的「糖+水」,而是廣東各種甜品的總稱。不論傳統的綠豆沙、紅豆粥,還是奶茶店熱銷的楊枝甘露、水果撈/雙皮奶,都屬於廣東糖水的範疇。
但出了廣東,卻很少會有人使用「糖水」這個稱呼。不少脫胎於廣東糖水的經典菜式,名氣甚至超過了糖水本身。
廣東人有多愛糖水
廣東人食糖水,可能跟山西人吃醋、湖南人嗜辣一樣家常便飯。一年四季,廣東人總能找到合適、應景的糖水享用。
春季喝碗陳皮豆沙開胃,烈日炎炎靠海帶綠豆解暑,秋冬時節還有甜而不膩的冰糖雪梨、軟糯香甜的木瓜銀耳,以及冒著熱氣的紅豆沙或芝麻糊······
餐桌上少不了的糖水,還是生活中的萬能飲料。
小孩哭鬧,餵綠豆薏米哄哄;情侶約會,去甜蜜蜜的糖水店討彩頭。糖水還能用來給高考生加油打氣[1]。飲罷糖水再上考場,廣東考生甚至有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風範。
還有更誇張的,汪曾祺回憶抗戰歲月時說,就連敵人飛機來轟炸,廣東的同學也要慢悠悠地煮一碗冰糖蓮子再躲進防空洞[2]。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糖水,也超越了日常甜品的範疇。對很多廣東人而言,糖水的味道除了甘甜,還蘊含著各式情感。
鄭潮安下船後的第一件事是喝一碗糖水 / 《唐山大兄》
街頭巷尾的糖水攤,大街小巷的老字號糖水店,或者乾脆是父母下廚做的夜宵……糖水是無數人童年的記憶,香港的源記糖水鋪讓蔡瀾吃出「母親的味道」[3];它亦是遊子歸鄉的企盼,女作家尤今鍾愛的「白果腐竹薏米糖水」凝結著幾代人的回憶與鄉情[4]。
糖水的風靡,也讓它成為嶺南文化的印記。
廣州的文明路,成為了「糖水一條街」,玫瑰、百花、明記這樣的老字號跟滿記、百搭果這些港式甜品店交相輝映[5]。
TVB港劇和港片裡,也留下了糖水的影子。《金牌冰人》中,「鴛鴦糖水」成了客棧的招牌菜式;《大時代》裡的丁孝蟹為了方婷,走進其他幫派領地吃糖水的鏡頭也成了經典場面。
《大時代》裡的丁孝蟹為了救下方婷,闖入其他幫派的領地吃糖水 / 《大時代》
王家衛《花樣年華》中,糖水成為傳遞感情的暗語,蘇麗珍通過芝麻糊表達她對周慕雲的愛意;上世紀70年代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鄭潮安背井離鄉來到泰國,第一件事也是馬上喝一碗糖水……
《花樣年華》裡,蘇麗珍在周慕雲生病時為他送上了一碗芝麻糊 / 《花樣年華》
可是,甜食人人都愛,為什麼偏偏是廣東人,吃糖水吃出了名頭呢?
為什麼是「廣東糖水」
廣東人對糖水的喜愛由來已久,這其實離不開廣東偏甜口的飲食傳統。
想吃各種甜食,「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和今天糖果隨處可見不同,糖在古代是非常稀缺的物資,甚至是款待外交使節的貴重物品;有學者曾測算,唐代一兩砂糖的價格甚至和半鬥白面相當[6]。
糖之所以珍貴,主要是因為難以大規模生產:古人最初通過糧食中的飴糖獲取甜味,但飴糖甜度不高,像今天那樣吃糖就得大規模用穀物製糖,這放在古代顯然不現實[7]。
在這種情況下,出產蔗糖的甘蔗成為糖的重要來源。而廣東恰好是重要的甘蔗產地,也緊鄰較早發明甘蔗製糖工藝的交趾[7],在產糖、製糖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地處華南的廣東恰好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同時瀕臨南海,恰好在物產豐富這點上十分厲害。
一方面,廣東的氣候環境十分適合農作物生長。地處亞熱帶的廣東年平均氣溫基本在20℃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多在2000小時上下,平均降水量也多在1350—2600毫米之間[8]。
這樣的氣候讓各種熱帶水果得以「肆意生長」。
蘇軾的名句「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在感嘆嶺南水果的美味。在清代,廣東還是全國最重要的龍眼產地[9]。
2017年6月14日,廣東省茂名市荔枝產區,大量荔枝成熟,荔枝樹上掛滿鮮紅的荔枝果,果農忙於採摘、分揀、包裝,外運上市
時至今日,廣東仍是全國最重要的水果產區。2019年,廣東水果種植面積達1481萬畝,居全國第三。香蕉、荔枝、菠蘿等水果產量居全國首位[10]。
另一方面,沿海的廣東還成為不少引進農作物的第一站。
比如番薯在明代經外國商船和中國移民自東南亞引入[11];原產於南美洲的菠蘿,也被認為在16世紀自中南半島進入廣東[12]。
這些熱帶水果和引進農作物為廣東人創造甜食提供了無窮靈感,不少廣東糖水的經典菜式都來源於此。
東南亞的番薯可以製成番薯薑糖水,海南島的椰子可以臥蛋或燉雪蛤,金瓜芋泥、菠蘿葡萄羹也是本地熱帶水果的產物。
地理環境為廣東人提供了做糖水的材料,那做糖水的技術從哪裡來呢?
這或許和廣東的「靚湯文化」有關。
位於嶺南的廣東堪稱整個中國最為潮熱的地區,從古至今,廣東人為對抗潮溼悶熱的天氣下了不少功夫。
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13]湯,是廣東人「清熱除溼」的重要武器。
而糖水也深受「煲湯」傳統影響——最初的糖水就被廣東人稱作「甜湯」。
當豐富的物產、偏甜口的飲食風格遇到喝湯傳統,三者間發生了奇妙的反應——很多你無法和「甜」聯繫起來的食材,比如雞蛋、海帶、雪蛤,都被廣東人放進糖水中。
北方人看了,可能都分不清這是糖水還是東北亂燉。
比如文明路上的玫瑰糖水,不僅有燉雞蛋,還有燉雞蛋紅豆、燉雞蛋松子。與其說是「甜品」,不如看作經甜食風格改造後的「老火靚湯」。
2019年10月20日 ,廣州文明路,騎樓。這條保留完整的騎樓街既有傳統老字號小吃,又有新派創新美食
連苦瓜,廣東人都能做出「苦瓜蘋果飲」:這道菜看上去黑暗料理,但去瓤的苦瓜苦味大大減少,正好符合廣東人的飲食要求[14]。
得天獨厚的甜食傳統、可用於美食創造的豐富物產,加上煲湯傳統帶來的廚藝技術,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在廣東出現了如此多的「糖水」。
吃糖水,還是得到廣東
如今,楊枝甘露、西米露這些經典糖水已經隨奶茶店火遍全國;綠豆羹、冰糖雪梨也成了常見飲品。
但就像螺螄粉還是得去廣西吃,最正宗的火鍋還得到川渝品嘗一樣,想吃最正宗的糖水,還是得到廣東去。
到處都能買到的飲料、甜品,為什麼偏要跑到廣東去?
因為只有在廣東,你才能體會「糖水」到底有多豐富。
作為各類奶茶甜品店資深顧客的你,可能覺得甜品吃來吃去不過那麼幾樣。滿記甜品菜單上的「中式糖水」才16種選擇[15],許留山的甜品燉品加起來也只有20多道[16]。
而且各家店的甜品其實也大同小異:奶製品無非雙皮奶、炒酸奶、炸牛奶;水果甜品翻來覆去也就是楊枝甘露、水果撈……
只有到廣東,你那被奶茶店限制的想像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
文明路明記甜品的菜單上有89種糖水,百花甜品店糖水樣式超過100道,玫瑰糖水店更是有足足135種選擇。
「嶺南湯王」佘自強曾經整理了廣東人常喝的糖水款式,結果足足梳理出360多道[17]。這麼多種糖水,估計只有在廣東才能見到。
不僅數量多,而且一道普通甜品放進糖水的「範疇」,立馬就能玩出花來。
嘗慣了奶茶店裡雙皮奶的你,可能以為這道甜品只是簡單熬煮牛奶,再添加奶油形成奶皮。
卻不知道廣東人會用本地特產的水牛奶製作這道甜點,再經過添加蛋清、砂糖和慢火燉煮的程序才把它端上餐桌。
漫長的熬煮與蛋清的添加賦予雙皮奶更鮮嫩的口感,水牛奶更高的乳脂含量讓它不需要奶油也能凝結雙層奶皮,還有「掛杯凝珠」的視覺效果[18]。
同是牛奶,除了常見甜品,廣東人還開發出姜撞奶、鳳凰奶糊之類的吃法。
當水牛奶遇到雞蛋黃,金黃色的「鳳凰奶糊」兼具牛奶的鮮香和蛋黃的細密;辛辣的老薑汁與牛奶在幾秒的時間內碰撞在一起,造就滑嫩的姜撞奶,一杯下肚暖意充盈全身……
2018年2月21日,廣州,黃埔古村現撞姜撞奶。薑汁打底衝牛奶,薑汁和牛奶在一定溫度範圍(即40度-100度)內發生化學作用,使牛奶凝固製作而成
在甜品上如此富有創造力,難怪在南信牛奶甜品店,牛奶甜品就有24種之多;玫瑰糖水店裡,以「杏仁豆腐」為主料的糖水也有11道。
離開廣東,沒有任何一家奶茶店或甜品店,能把一道簡單的食材做出如此多的花樣。
不僅樣式多,論味道廣東糖水也技高一籌。
糖水的口感風味,首先同食材質量有密切的關係。
就像上面提到的,地處嶺南的廣東背靠熱帶水果主產區,各類糖水的常用食材產量大且價格便宜,這讓廣東人有了使用新鮮食材做糖水的底氣。
2019年1月17日,廣東湛江,高空看下去的湛江菠蘿的海,就像一塊大地毯
今年七月,全國菠蘿平均批發價是5.3元/公斤[19],而廣州市內批發價不過3塊[20];當北京荔枝賣12塊7一斤時,深圳的妃子笑才3塊多[21]。
面對這樣的價格差異,加上運輸、儲存成本,廣東以外的奶茶店想用新鮮水果做甜品就很奢侈了。這也難怪連鎖奶茶店的水果類甜品定價都對消費者很不友好,商家的利潤還很低[22]。
所以奶茶店中涉及水果的飲品甜品,往往採用水果罐頭或果醬。和用新鮮水果製成的廣東糖水相比,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獨家風味」也是廣東本地糖水取勝的法寶。
和滿記、許留山這些佔據購物中心的連鎖甜品店,或喜茶、一點點這些商業街上的奶茶店不同,廣東的糖水鋪子更多由個人或家庭經營,想吃到地道的糖水也得街頭巷尾地去找。
2009年1月9日,廣州,越秀區大東街,文明路,一間甜品店門口的正準備點購的顧客
但也正是每家糖水鋪子的經營者不同,糖水製作方法也不一樣,反而造就了口味上的「個性化」。
隱藏在同福路小門店裡的蘇芬甜品,以絕活「糖不甩」著稱;同福西路舊騎樓下的耕田公,清涼順滑的龜苓膏喝完後全身舒暢;荔灣村裡不起眼的甜園甜品,做出來的香芋糖水又香又糯……
街巷中的每一家糖水鋪都有自己的絕活,每一道糖水都可能帶給你全新的體驗,每一口下去都充滿驚喜。
所以,只有在廣東,你猜不到吃到的糖水,下一口是什麼味道。
[1]光明日報.(2020). 桂圓、糖水、紅蘋果、空調……廣東高考準備好了![5]南方都市報.(2017). 文明路糖水一條街,吃嘴裡是甜,在心裡是情[9]劉冬瑩.(2016).清代廣東龍眼的栽培利用研究,華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0]廣東省農村農業廳.(2020). 2019年廣東省水果產銷形勢分析[11]袁泉.(2018).番薯引入對清代社會的影響研究,南京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8]騰訊新聞.(2018).168年前順德人就吃雙皮奶,百年歷史的雙皮奶魅力到底是什麼?[20]見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市農產品市場價格採集系統」統計[21]騰訊新聞.(2020). 產量達200多萬噸,北方15元一斤吃不起,南方卻常滯銷賣不動[22]杭州日報.(2019).不做輕食的奶茶品牌不是好果汁店?▼
推薦閱讀
畢業論文,你把我鯊了吧
▼
作者:侯楚楚
來源: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
編輯:朝晚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