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餐具、敲桌子、吐食物、不吃飯,讓寶寶從飯渣變吃貨,餐桌禮儀的培養不可少!

2021-03-04 萌爸說育兒

在以往的文章裡,萌醫生很少和大家提及「規矩」這個概念。但是,最近,我每天都在和🤦‍♀️「正在經歷可怕的 2 歲」的小糰子嘗試引入規矩這個概念。

而我第一個要引入的規矩概念,是餐桌禮儀。相信,這也是很多老母親、老父親的痛點。

尤其是,眼看就要到春節啦!作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少不了走親訪友,家庭聚餐…但對於新手寶爸媽來說,帶娃聚餐,無疑是一種新的折磨和考驗。

當小神獸們出現在各大聚餐場所,稍不留神,就可能將溫馨的餐桌氛圍,變成大型災難現場。以下這些畫面,想必 80% 的家長都深有體會!🤷‍♀️

本以為,把娃放到小餐椅上,娃就可以乖乖吃飯了。可現實卻是

娃!根!本!坐!不!住!

飯菜倒一身,碗筷弄一地,娃哭著喊著要下桌,搞得全家不得安寧。

本以為,給娃餵飯,你餵一口,娃吃一口。可現實卻是,你餵一口,娃毫不領情,你再餵一口,娃吐你一身,你連哄帶騙滿屋子追著喂,殊不知,娃跑的比你還快(說多了都是淚😂)。

咱們不能總是拿「孩子還小」來作為理由,因為,再小的孩子,也有屬於他們的吃飯規則,立規矩要趁早,不如先從娃娃抓起。

今天就來帶家長們聊聊,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應該學習的那些餐桌禮儀

想必很多家長總擔心自家娃吃不飽,為了讓娃坐在餐桌前好好吃頓飯,家長們使盡渾身解數:追著餵、哄著餵、甚至用一些餐後獎勵機制讓孩子愛上吃飯。

這些做法,萌醫生都是不提倡的,相比餵飯,我們更提倡讓寶寶學會獨立吃飯。

一般來講,當寶寶 6~8 個月便會開始對餐具感興趣,出現用手抓食物、搶大人手中的勺子、有意躲開大人送去的食物、模仿大人吃飯的咀嚼動作時,家長就可以開始逐漸地訓練他獨立吃飯了,具體該怎麼做呢,往下看:

當寶寶開始他的第一口輔食之後,就要給他創造獨立吃飯的環境。比如:給寶寶備好專屬餐椅,專屬碗筷,合適的圍兜,入口即化地手指餅乾,讓寶寶先熟悉熟悉,或是先拿著玩一玩。

這樣,既不耽誤家長餵飯,又能鍛鍊寶寶抓握力,還能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用餐概念和習慣。時間久了,寶寶一看到這些餐具便知道,這個時候就是該吃飯了。

對於 6~12 個月的寶寶,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兒,本身就比較困難。越是這個時候,家長就越不能做分散寶寶注意力的事情,不要讓寶寶邊看電視邊吃飯,或是邊玩玩具邊吃飯。

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偶爾一兩次,寶寶可能會在這些誘惑下好好吃飯,但長期養成習慣,不僅會讓寶寶成為小飯渣一枚,還會影響他們的腸胃消化功能(進食時間太長,胃酸持續分泌,咀嚼過於緩慢,這些都很不好)。 

當然,家長在吃飯的時候,也要以身作則,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不打電話,專心吃飯…

當寶寶沒吃多少就嚷著要下桌時,家長一定要尊重他的意願,不要強娃所難,大多數家長/老人的口頭語都是——再吃一口,最後一口了…試想一下,明明吃飽了,卻不斷被硬塞,擱誰誰樂意?

寶寶也一樣,我們越是強勢要求他吃飯,他越容易失去對吃飯的興趣。

也許你會說,寶寶可能只是撒嬌了,並不是真的飽了,萬一餓了怎麼辦?

但是,要萌醫生說,這個擔心純屬多餘。要知道,娃多吃一口,成不了姚明,少吃一口,也餓不到哪兒去!不妨就將他抱出餐椅,獨自玩一會,興許過會餓了,又會回到餐桌乖乖吃飯了。

1~2 歲的寶寶正是手眼協調能力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培養娃獨立吃飯的關鍵期,家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寶寶剛開始獨立吃飯,肯定會因餐具用的不熟練弄的到處都是,家長不要焦慮,更不要端起碗筷伸手去喂,無論寶寶是用手、用勺、還是叉子,都不要阻止他的選擇。

飯菜倒一身,碗筷弄一地,都沒關係,相比這些,讓寶寶真正學會獨立吃飯,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為了不影響他人用餐,家長最好單獨給寶寶準備個小碗,讓他盡情在自己的地盤探索吃飯的樂趣。

在寶寶訓練獨立吃飯的階段,家長儘量坐在旁邊,全程陪他一起吃,給寶寶營造良好吃飯氛圍的同時,引導他獨立吃飯的正確打卡姿勢,如何拿勺、如何用叉,中途可以吃的慢一點,方便寶寶模仿。

如果有一天,當寶寶能夠獨立吃光碗裡的所有飯菜,家長一定要予以鼓勵哦,這不僅會使寶寶有成就感,還會提升他獨立吃飯的主積極性。

寶寶到了 2 歲,基本上已經完全可以獨立吃飯了,對於他們的餐桌禮儀標準,則需要逐漸向大人看齊。

家長可以選擇某個時間點舉辦個儀式,給寶寶頒發獎狀,用尊敬且溫柔地語氣告訴他——

相信我,這種儀式所帶來的成就感,會讓孩子在自主吃飯、以及養成餐桌禮儀的道路上,更加快速前進。

當然,這個時候,我們還要耐心地告訴寶寶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例如:

🔹飯前要洗手;

🔹珍惜糧食,不要剩飯,鋪張浪費的行為是不對的;

🔹吃飯時要保持安靜,不要含飯說話(這個很重要,防止誤吸);

🔹吃飯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邊吃邊玩,不能隨意跑動;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在給寶寶做出表率的同時,還可以給他讀一些關於獨立吃飯的繪本,通過繪本,讓寶寶學會更多的餐桌禮儀。

說到這兒,不少家長一定會說:「萌醫生上述所提到的方法都懂,可到自家娃身上,就完全行不通了。」

今天,萌醫生專門從後臺精選了幾位家長的常見問題,給大家支支招:

要我說,寶寶不吃飯,答案很簡單,只需五個字:

那!就!不!吃!啊!

全文完!

哈哈,開個玩笑!不過話糙理不糙,面對不吃飯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寶寶貪玩、已經吃飽了,或者是壓根就不餓。

強行讓他吃,只會讓他更抗拒吃飯,不如先以身作則,適當提醒兩次並了解本寶寶的內心需求,問問他——寶寶是不是吃飽了?想下去玩一會?

要是寶寶堅持從餐桌下來,儘量尊重他的選擇;要是寶寶表示不想下桌,可以再給他一次機會,但要告訴他,不能反覆在餐桌前搗亂,哪怕安靜地坐著也可以。

當寶寶出現在餐桌前大喊大叫、亂扔餐具時,家長需要告訴他餐桌禮儀的基本規則和行為後果——

食物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扔的,如果寶寶繼續扔盤子,我就需要把盤子收走了,寶寶就要餓肚子了。

你看,大家都在餐桌前安靜的吃飯聊天,如果你繼續大聲喊叫,會影響其他人的,那麼咱們就要到餐桌外單獨待一會了。

將寶寶的行為後果聯繫起來,用他聽得懂的方式告訴他,問題或許就迎刃而解了。

不要覺得和寶寶講道理他不聽,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孩子比我們想得要講道理的多(講道理這個過程和意識,也是可以培養的,譬如現在,每天我對小糰子說——兒子,你已經看了 20 分鐘動畫片啦,咱們要休息一會啦,他都會很乖的去關掉電視機,即便有時候撒嬌,也還是會聽我的。)。

當然,如果這些建議寶寶依然聽不進去,且嚴重影響他人用餐,家長可以帶他先離開,不必責備他,只需告訴他,這種的行為產生的後果即可。

3.我家娃撒潑打滾、連哭帶鬧,非要我餵才肯吃,怎麼辦?

出現這種情況,還是要看年齡!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抓握力還不夠,獨立吃飯有一定難度,如果寶寶很抗拒自己吃,家長仍應以餵飯為主。

但對於已經具備了獨立吃飯的能力,家長一定要堅持不餵飯的原則,千萬不要動搖。

要是寶寶撒嬌、不餵就不吃,說明他在試圖用這些招數尋求家長的妥協,不妨將他從飯桌上抱下來待一會,不要過度關注他不吃飯這件事。

寶寶下桌後若想再次要求回來,2 分鐘後,可以讓他回到飯桌繼續吃,但一定要堅持原則,始終讓他獨立吃飯,且不能剛吃一會又開始折騰。

總而言之,讓寶寶學習🍽餐桌禮儀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果你也有一個飯渣寶寶,記住:

千萬別生氣!別生氣!別生氣!

壞情緒並不能改變寶寶的吃飯行為,家長們的耐心和恆心才可以。實在不濟,默念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相信不久的將來,寶寶們都能從一名小飯渣,成為乖巧懂事,吃嘛嘛香的小飯霸。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幫我點個在看吧!

我是萌醫生,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成長吧。

歡迎大家點擊在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哦

設計: 遊魚 | 責任編輯: 遊魚 | 撰文: 萌醫生

相關焦點

  • 搶勺子、扔餐具,8月齡為何會變成飯渣寶寶?媽媽需要這樣來助力
    每天總是喜歡搶奶奶手中的勺子和碗,不給就閉著嘴一口都不吃!麵條啊稀飯啊菜泥啊都伸手抓,抓了捏碎,擦在桌子和自己身上上弄成泥,要麼就扔得滿地都是,整個一犯罪現場!孩子吃飯時,為什麼喜歡抓、搶、扔?小寶寶們最初其實是用嘴來感知世界的,這個過程從6-8個月開始。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寶媽小李和朋友到了一個不錯的餐館打牙祭,原本是想好好犒勞一些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自己,沒想到到最後用餐體驗一點也不好。
  • 搶勺扔完玩食物,飯桌小怪獸太愁人?是孩子獨立吃飯黃金期到了
    其中有一個小男孩三歲多了,他媽媽給他吃瘦肉粥的時候,他很不安分地東張西望,一次次把小勺子扔地上,有時候還會把粥裡的青菜挑出來扔掉。他媽媽說了他幾次不聽後,只好自己動手餵他。他一邊給他嘴裡塞事物一邊嘟囔著:不好好吃飯這個壞習慣都一年多了,他奶奶一直說等他長大了就好了。可別人家的小孩早就能自己安安分分地吃飯了,你們瞧瞧他?
  • 育兒分享|如何培養一個自主吃飯的寶寶?
    ,其實用「培養」這個詞是不太恰當的。它的好處是可以鍛鍊孩子咀嚼能力,刺激牙齦,促進乳牙的萌出;以及嬰兒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運動的發育,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對吃飯的興趣,最重要的好處是,讓家長減少幹預,不影響孩子的自然成長,吃飯是本能,讓孩子自己去吃飯。我只負責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泥糊類的食物我會喂,手指食物就讓他自己開開心心抓著吃!有的媽媽可能會擔心,寶寶還沒有長磨牙,怎麼吃手指食物呢?
  • 大遼姐姐說禮儀|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8個餐桌禮儀
    關心孩子的營養,更要教導餐桌禮儀。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2培養孩子餐桌禮儀父母必須重視我們見慣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有趴在桌上把盤裡的食物翻江倒海掃了又掃的,有看到喜歡的菜不顧一切往自己碗裡夾的,有喝湯時吧唧著嘴呼呼有聲的
  • 是時候給餐桌上的「小瘋子」定點規矩了
    隨後小陶虹也列舉了一些,比如:吃飯不許說話;不評價食物的好壞;吃飯不可以浪費。不僅如此,她說自己和丈夫徐崢也會嚴格要求自己。前有陶虹夫婦言傳身教,最近應採兒的「虎媽式餐桌規矩」更是被3000萬網友點讚。《童言有計》節目中,應採兒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不要浪費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
  • 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近日,綜藝節目《中餐廳4》裡趙麗穎用筷子在碗裡反覆扒拉的片段引起網友熱議,「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有網友認為這不符合餐桌禮儀,也不衛生。你吃飯時會用筷子反覆扒拉嗎?對此,記者就該話題採訪了多位市民,看看他們怎麼說。
  • 用英文教寶寶12項餐桌禮儀:閉嘴嚼、不打嗝、不離席、不夠菜
    ◆ 中西方在餐桌禮儀上有什麼差別?Table Manners 餐桌禮儀Mom: We're going to eat at Aunt Sally's houseon Saturday.媽媽:咱們周六要去薩莉姑姑家吃飯。Child: I'm excited!寶寶:我好激動啊!
  • 商務中餐禮儀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衝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 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閱讀
    每個國家的餐桌禮儀所講究的都各有不同,餐具的使用及擺放更是如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方餐桌禮儀:餐具擺放,希望能幫到大家!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
  • 【文怡之選】| 打不翻,摔不爛,安全又抗造的寶寶餐具,你還能更漂亮點麼?
    等在大一點兒,開始鍛鍊自己吃飯的時候,每次碗都會打翻,掉地上,要不然就是把碗拿起來,把飯倒在餐桌兒上,一手拿著碗玩兒,一手抓飯吃。在家還好,掉在桌子上的,撿起來吃了就吃了,但是在飯館兒也這樣的話,我是真的忍不了。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吃飯不需要你催,也不需要你喂。我們大人聊天,他就在旁邊安安靜靜地聽著,也不插嘴。我跟他說話的時候,他又能大大方方地回答我。真是太棒了!「一、餐桌禮儀到底有多重要?不發出「吧唧吧唧「的咀嚼聲,也不要讓餐具發出響聲。飯菜要吃光,碗裡、桌面、地面都乾淨。吃飯時的骨頭、菜渣等垃圾要放入垃圾盤中,不能直接吐在桌面上。
  • 西餐餐桌禮儀
    西餐在吃水果時,常上洗手缽,所盛的水,常撒花瓣一枚,系供洗手用。但記住,只用來洗手指尖,切勿將整個手伸進去。因此,剛吃完水果的手,不宜用餐巾擦手,應先洗手指,再用紙巾擦乾。必須等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
  • 西餐(餐桌)禮儀
    14、如下圖:西餐的特點就是「盤子大大、分量小小」,這是正常的!別大驚小怪!經常遇到一些出國遊的土豪們大聲對著服務員投訴說:「收我那麼貴的價格,才這麼一點點分量?老子吃不飽!不夠吃……」要用雙手:右手匙在下,左手叉在上。食物盛在匙上,用叉背按 壓著,再放到自己的盤子裡。如下圖:
  • 寶寶2歲多還不會自己吃飯,太遲了?小心錯過寶寶吃飯黃金訓練期
    寶寶自己能抓握勺子的時候,就表示他有自己吃飯的能力了,我們做家長的,只要提供他合適的餐具和食物,怎麼吃,吃多少,讓他自己來決定。他如果吃不飽,自然還會要繼續吃的。現在的局面就是,孩子自己不肯好好吃飯,非要餵才肯吃。馬上放暑假了,一想到整天又是老人帶,我就頭大。特別想問問,孩子到底多大才能自己吃飯呀?」
  • 從「穿著就坐」到「刀叉使用」,英國的餐桌禮儀,繁瑣卻優雅細緻
    但提起餐桌禮儀,英國人肯定是舉世聞名的。《唐頓莊園》中的餐桌禮儀現如今,有能力出國留學、工作、甚至移民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那些初到英國的人,掌握禮貌且實用的餐桌禮儀是非常必要的,但英國的餐桌禮儀比較複雜,很多英國人都不太能搞清楚。
  • 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餐桌禮儀
    中國的大部分餐桌禮儀與西方相似。不要被你在街上看到的當地餐館的情況所欺騙。中國人的禮儀並不包括儘可能快地把食物咽下去和大聲地叫喊。在幫自己夾菜時,應該先從自己面前的盤子裡拿食物,而不是從桌子中間或別人面前的盤子裡拿。用筷子在食物中鑽來鑽去 "挖寶",眼睛一直盯著盤子,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 餐桌上的禮儀,必看!
    4、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三) 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 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 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4、 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 不好好吃飯,長得慢?這7大絕招,最快1周,讓寶寶乖乖吃飯!
    小丸子那會兒就是吃得少、吃的時候還東張西望不專心,絲毫沒有得到我這個吃貨的真傳。眼看著其他小朋友體重都蹭蹭地長,她的體重慢慢悠悠就是長不上去,我都恨不得和她「共享脂肪」。準備好餐具、餐椅,好看的食物吃飯的餐具也有講究,這算是讓寶寶喜歡上吃飯的附加值。
  • 娃不好好吃飯?沒餐桌禮儀?原因會不會在這裡……(文末有火花思維中獎名單)
    使用餐具是餐桌禮儀的一部分。寶寶學習吃飯,學習使用各種餐具(勺子、叉子、碗、盤),輔食勺,湯勺,自主餵養訓練勺,叉子,兒童筷,輔食盤,輔食碗...而對寶寶來說,學習用餐具,餐具本身好不好用很重要。當餐具好用,寶寶受到鼓勵,這樣吃飯:好用的寶寶餐具要符合小朋友人體工學,還要方便抓握、安全耐摔、防漏實用。來看看,哪些是媽媽們覺得好用、讓寶寶好好吃飯的勺、叉、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