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文章裡,萌醫生很少和大家提及「規矩」這個概念。但是,最近,我每天都在和🤦♀️「正在經歷可怕的 2 歲」的小糰子嘗試引入規矩這個概念。
而我第一個要引入的規矩概念,是餐桌禮儀。相信,這也是很多老母親、老父親的痛點。
尤其是,眼看就要到春節啦!作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少不了走親訪友,家庭聚餐…但對於新手寶爸媽來說,帶娃聚餐,無疑是一種新的折磨和考驗。
當小神獸們出現在各大聚餐場所,稍不留神,就可能將溫馨的餐桌氛圍,變成大型災難現場。以下這些畫面,想必 80% 的家長都深有體會!🤷♀️
本以為,把娃放到小餐椅上,娃就可以乖乖吃飯了。可現實卻是
娃!根!本!坐!不!住!
飯菜倒一身,碗筷弄一地,娃哭著喊著要下桌,搞得全家不得安寧。
本以為,給娃餵飯,你餵一口,娃吃一口。可現實卻是,你餵一口,娃毫不領情,你再餵一口,娃吐你一身,你連哄帶騙滿屋子追著喂,殊不知,娃跑的比你還快(說多了都是淚😂)。
咱們不能總是拿「孩子還小」來作為理由,因為,再小的孩子,也有屬於他們的吃飯規則,立規矩要趁早,不如先從娃娃抓起。
今天就來帶家長們聊聊,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應該學習的那些餐桌禮儀。
想必很多家長總擔心自家娃吃不飽,為了讓娃坐在餐桌前好好吃頓飯,家長們使盡渾身解數:追著餵、哄著餵、甚至用一些餐後獎勵機制讓孩子愛上吃飯。
這些做法,萌醫生都是不提倡的,相比餵飯,我們更提倡讓寶寶學會獨立吃飯。
一般來講,當寶寶 6~8 個月便會開始對餐具感興趣,出現用手抓食物、搶大人手中的勺子、有意躲開大人送去的食物、模仿大人吃飯的咀嚼動作時,家長就可以開始逐漸地訓練他獨立吃飯了,具體該怎麼做呢,往下看:
當寶寶開始他的第一口輔食之後,就要給他創造獨立吃飯的環境。比如:給寶寶備好專屬餐椅,專屬碗筷,合適的圍兜,入口即化地手指餅乾,讓寶寶先熟悉熟悉,或是先拿著玩一玩。
這樣,既不耽誤家長餵飯,又能鍛鍊寶寶抓握力,還能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用餐概念和習慣。時間久了,寶寶一看到這些餐具便知道,這個時候就是該吃飯了。
對於 6~12 個月的寶寶,讓他們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兒,本身就比較困難。越是這個時候,家長就越不能做分散寶寶注意力的事情,不要讓寶寶邊看電視邊吃飯,或是邊玩玩具邊吃飯。
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偶爾一兩次,寶寶可能會在這些誘惑下好好吃飯,但長期養成習慣,不僅會讓寶寶成為小飯渣一枚,還會影響他們的腸胃消化功能(進食時間太長,胃酸持續分泌,咀嚼過於緩慢,這些都很不好)。
當然,家長在吃飯的時候,也要以身作則,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不打電話,專心吃飯…
當寶寶沒吃多少就嚷著要下桌時,家長一定要尊重他的意願,不要強娃所難,大多數家長/老人的口頭語都是——再吃一口,最後一口了…試想一下,明明吃飽了,卻不斷被硬塞,擱誰誰樂意?
寶寶也一樣,我們越是強勢要求他吃飯,他越容易失去對吃飯的興趣。
也許你會說,寶寶可能只是撒嬌了,並不是真的飽了,萬一餓了怎麼辦?
但是,要萌醫生說,這個擔心純屬多餘。要知道,娃多吃一口,成不了姚明,少吃一口,也餓不到哪兒去!不妨就將他抱出餐椅,獨自玩一會,興許過會餓了,又會回到餐桌乖乖吃飯了。
1~2 歲的寶寶正是手眼協調能力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培養娃獨立吃飯的關鍵期,家長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寶寶剛開始獨立吃飯,肯定會因餐具用的不熟練弄的到處都是,家長不要焦慮,更不要端起碗筷伸手去喂,無論寶寶是用手、用勺、還是叉子,都不要阻止他的選擇。
飯菜倒一身,碗筷弄一地,都沒關係,相比這些,讓寶寶真正學會獨立吃飯,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為了不影響他人用餐,家長最好單獨給寶寶準備個小碗,讓他盡情在自己的地盤探索吃飯的樂趣。
在寶寶訓練獨立吃飯的階段,家長儘量坐在旁邊,全程陪他一起吃,給寶寶營造良好吃飯氛圍的同時,引導他獨立吃飯的正確打卡姿勢,如何拿勺、如何用叉,中途可以吃的慢一點,方便寶寶模仿。
如果有一天,當寶寶能夠獨立吃光碗裡的所有飯菜,家長一定要予以鼓勵哦,這不僅會使寶寶有成就感,還會提升他獨立吃飯的主積極性。
寶寶到了 2 歲,基本上已經完全可以獨立吃飯了,對於他們的餐桌禮儀標準,則需要逐漸向大人看齊。
家長可以選擇某個時間點舉辦個儀式,給寶寶頒發獎狀,用尊敬且溫柔地語氣告訴他——
相信我,這種儀式所帶來的成就感,會讓孩子在自主吃飯、以及養成餐桌禮儀的道路上,更加快速前進。
當然,這個時候,我們還要耐心地告訴寶寶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例如:
🔹飯前要洗手;
🔹珍惜糧食,不要剩飯,鋪張浪費的行為是不對的;
🔹吃飯時要保持安靜,不要含飯說話(這個很重要,防止誤吸);
🔹吃飯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邊吃邊玩,不能隨意跑動;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在給寶寶做出表率的同時,還可以給他讀一些關於獨立吃飯的繪本,通過繪本,讓寶寶學會更多的餐桌禮儀。
說到這兒,不少家長一定會說:「萌醫生上述所提到的方法都懂,可到自家娃身上,就完全行不通了。」
今天,萌醫生專門從後臺精選了幾位家長的常見問題,給大家支支招:
要我說,寶寶不吃飯,答案很簡單,只需五個字:
那!就!不!吃!啊!
全文完!
哈哈,開個玩笑!不過話糙理不糙,面對不吃飯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寶寶貪玩、已經吃飽了,或者是壓根就不餓。
強行讓他吃,只會讓他更抗拒吃飯,不如先以身作則,適當提醒兩次並了解本寶寶的內心需求,問問他——寶寶是不是吃飽了?想下去玩一會?
要是寶寶堅持從餐桌下來,儘量尊重他的選擇;要是寶寶表示不想下桌,可以再給他一次機會,但要告訴他,不能反覆在餐桌前搗亂,哪怕安靜地坐著也可以。
當寶寶出現在餐桌前大喊大叫、亂扔餐具時,家長需要告訴他餐桌禮儀的基本規則和行為後果——
食物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扔的,如果寶寶繼續扔盤子,我就需要把盤子收走了,寶寶就要餓肚子了。
你看,大家都在餐桌前安靜的吃飯聊天,如果你繼續大聲喊叫,會影響其他人的,那麼咱們就要到餐桌外單獨待一會了。
將寶寶的行為後果聯繫起來,用他聽得懂的方式告訴他,問題或許就迎刃而解了。
不要覺得和寶寶講道理他不聽,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孩子比我們想得要講道理的多(講道理這個過程和意識,也是可以培養的,譬如現在,每天我對小糰子說——兒子,你已經看了 20 分鐘動畫片啦,咱們要休息一會啦,他都會很乖的去關掉電視機,即便有時候撒嬌,也還是會聽我的。)。
當然,如果這些建議寶寶依然聽不進去,且嚴重影響他人用餐,家長可以帶他先離開,不必責備他,只需告訴他,這種的行為產生的後果即可。
3.我家娃撒潑打滾、連哭帶鬧,非要我餵才肯吃,怎麼辦?
出現這種情況,還是要看年齡!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抓握力還不夠,獨立吃飯有一定難度,如果寶寶很抗拒自己吃,家長仍應以餵飯為主。
但對於已經具備了獨立吃飯的能力,家長一定要堅持不餵飯的原則,千萬不要動搖。
要是寶寶撒嬌、不餵就不吃,說明他在試圖用這些招數尋求家長的妥協,不妨將他從飯桌上抱下來待一會,不要過度關注他不吃飯這件事。
寶寶下桌後若想再次要求回來,2 分鐘後,可以讓他回到飯桌繼續吃,但一定要堅持原則,始終讓他獨立吃飯,且不能剛吃一會又開始折騰。
總而言之,讓寶寶學習🍽餐桌禮儀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果你也有一個飯渣寶寶,記住:
千萬別生氣!別生氣!別生氣!
壞情緒並不能改變寶寶的吃飯行為,家長們的耐心和恆心才可以。實在不濟,默念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相信不久的將來,寶寶們都能從一名小飯渣,成為乖巧懂事,吃嘛嘛香的小飯霸。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幫我點個在看吧!
我是萌醫生,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成長吧。
歡迎大家點擊在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哦
設計: 遊魚 | 責任編輯: 遊魚 | 撰文: 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