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只剩邊角料,如何吃好喝好?

2021-02-17 企鵝吃喝指南

前幾天我們教了大家三餐如何應急、怎樣科學地用冰箱囤菜、如何給自己規劃便當,全都是硬核乾貨方法論,(已經有好多讀者在後臺稱呼我們企鵝親媽指南了!)

那既然如此,我們就一媽到底,今天還要教會你如何處理廚房裡的邊角料~
針對不同的食材和場景,我們總結了6種利用邊角料的思路,包含15種具體的操作,幫你把廚房真正給


適用場景:家裡只剩下一點邊角料食材,需要用它們解決一頓飯。如你所知,廚房裡絕大多數無處可去的材料,都能被蛋炒飯收容。1. 先炒配菜後炒飯,鹽加在菜裡:這樣炒過菜的油會更有味道,也能避免米飯鹹淡不均勻。2. 炒飯要香,鍋子燒熱很關鍵!所以把所有能切丁的邊角料都切成丁,簡單劃一下立刻下米飯,這樣熟得更快也不容易炒老。另外,平時醃肉上漿的時候不是經常用到蛋清嘛,剩下的蛋黃不知道怎麼用,好多人都把它丟掉了...把蛋黃倒進隔夜的剩米飯裡,然後用手抓勻,就像這樣:炒的時候直接把裹著蛋黃的米飯下鍋,蛋黃屬於「乳濁液」,受熱後失去水分並「破乳」,被它裹住的米飯粒就會自己分散開來!如此炒出來蛋炒飯,蓬鬆柔軟粒粒分明,一鍋都是金燦燦的!邊角料本料隨你怎麼處理,弄熟就行,調味可以隨後找補。所以關鍵是...如何快速搞出一張餅呢?萬能的淘寶啊!我們舉兩個慄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按需囤貨~淘寶隨便一搜就有,由於餅皮本身通常沒什麼味道,所以買什麼牌子沒太大所謂。我平時買的牌子叫「水媽媽」。這東西保質期一般能長達兩年,用起來跟泡麵差不多,拿起一張餅皮丟進溫水碗裡,很快就展開了。大多數的蔬菜卷進去都很合適!調味什麼的都可以靠蘸水,(怎麼調我們等會展開講~)是的,讓你魂牽夢繞的街頭小吃,淘寶上就能買到同款。
做起來也非常簡單,瓶坯用平底鍋簡單烙一下就行,一兩分鐘就成型。有什麼香腸培根午餐肉,統統往上招呼,然後多擠點美乃滋,幸福感爆棚!剩菜翻新的巔峰之作,絕對要數回鍋肉!我們就拿它來舉例子~據說回鍋肉最開始是為了處理用不完的水煮白肉而發明的,但由於實在是太好吃了,於是「用開水把肉煮熟」,變成了這道菜的第一道工序...它的上限可以非常高,不過隨便炒炒也能很好吃,我們只講一個小技巧:按照原教旨主義,炒回鍋肉的醬料應該是「紅油豆瓣醬+甜麵醬」的組合——但如果材料不全,把甜麵醬換成「其它鹹味醬料+白糖」,一樣有很不錯的效果。身為「課代表」,回鍋肉完美演示了回鍋復炒的兩個核心要素:大多數濃鬱調味料的應用方式都是非常廣譜的:像什麼咖喱塊啦、火鍋底料啦、甚至紐奧良烤翅的醃料,其實都可以拿來炒菜,基本不會難吃。

當然,如果有咖喱粉,炒菜會更清爽

因為濃鬱的醬料通常比較鹹,用它們炒菜的時候,加多一點糖不會產生明顯的甜味,還有非常明顯的提鮮和掩蓋食材缺陷的作用~
廚房裡有剩下的白煮蝦、豆腐泡、肉丸子之類的,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翻新,還順便可以帶一點蔬菜邊角料一起處理掉。


對於處理邊角料食材,善用香料的川菜廚師們有特別多的智慧——比如夫妻肺片,不就是從一道後廚小菜變成了金字招牌嘛!而川味涼拌的核心,說到底就只有一條:家中常備一罐好吃的紅油!我們出過一期硬核的川味紅油教程——用上了三種辣椒麵,七種香料,還熬了頂配的蔥油~詳情戳這裡:這個配方是我們向四川人zhuyi老師討教來的,不原教旨主義,特別快手和簡單,味道足以徵服全體川渝同事。一勺紅油,加入小勺豆醬,小勺醬油,花椒粉,以及少許味精或雞精(味精排斥者請無視這句),攪拌均勻,還可以按個人喜好撒上蔥花。
可以拌麵條,拌豆腐,有開胃的辣意,有澎湃的堅果香氣,有綿長的鹹香……如果不想吃的太油太辣的話,再給你們安利一個特別寶藏的調味料:撈汁。怎麼講,你康康這個名字,是不是一聽就特別好吃...撈汁其實是預先調配好的涼拌汁,最開始是用來蘸生魚片的調料。(是的,東北菜裡也是有生魚片的)配料的主要成分有醬油、陳醋、果汁和糖。你在很多東北飯店裡吃過的涼拌菜,調味的核心都是它。青紅辣椒、大蔥洋蔥,切片後澆上撈汁拌一拌...恭喜你,獲得了一碗東北特色的全素下酒菜——「老虎菜」;

如果你能買到拉皮,把撈汁和芝麻醬按照3:1的比例拌勻,立刻端出一份完美的「涼拌大拉皮」。

如果家裡剩下的邊角料連一碟涼拌菜都湊不齊的話,也可以延續這個思路,把原本裝在盆裡的涼拌菜調料轉移到碟子裡,做成蘸水。第一個要講的是家常蘸料的基礎版本,靈感來自於B站UP煮@迷特波魯吃咖喱,可以被概括成這樣一個小公式:3醬油+3油+1醋+1糖+X香辛料,前面的數字代表各自的比例,你也可以按照自身口味靈活調整。裡面的油,可以替換成各種香油、紅油、橄欖油、花生醬、芝麻醬……
香辛料選擇範圍就更廣了,可以是新鮮的小米椒、香菜和蔥姜蒜,也可以是白芝麻花椒芥末……鹹、酸、鮮、辣俱全,很經典的調味。搭配上水煮菜、白灼肉、海鮮和主食這類寡淡的食物,就可以讓整碗菜變得活色生香。在家常版蘸水的基礎上稍微演變一下,加多集中素材,能讓你的蘸水有更多異國風情:
剛才家常蘸水裡的油類換成魚露,然後再準備:一根香茅、一顆小米辣、一瓣大蒜和半顆檸檬。*香茅也叫檸檬草,在生鮮app和進口商超裡大都有賣,也可以淘寶。
之前去海口出差,發現幾乎每一家飯店都有這樣一套味碟set:一年四季都過夏天的海南人,每天都靠這份鮮甜酸辣的蘸碟提振食慾,鮮甜與酸辣並存,非常百搭。調配很簡單:先加蒜汁和生抽,這是料碟的底味;再來一勺用芝麻、紅薯澱粉和糖調成的海南特色什錦醬,(淘寶有賣)。質感像果泥,吃起來甜甜的。最後擠幾滴堪稱靈魂的新鮮酸橘子汁。一種海南特產的小青橘,有清新的酸。也可以用青檸來替代。如果你覺得自己調的蘸碟總是把握不好比例,也可以直接買現成的蘸水。真的隨你怎麼用都可以,簡直是廚藝外掛!不論什麼食材,用白水煮熟,再往單山蘸水裡一懟——怎麼說呢...「沒胃口」這三個字,從此和你沒有關係。每次去粵菜館,有沒有好奇廣東廚師做的白灼蔬菜,為什麼看起來那麼簡單,卻又那麼好吃?最正統的搭配的蔬菜是廣東菜心,但如果你家裡有剩下一顆半顆的小菠菜、上海青,也統統可以用這種方法搞定:燒一鍋開水,水中加入半小勺鹽:這樣能讓綠葉菜保持硬挺。然後把蔬菜丟進去;再在水上面淋上薄薄的一層油:油可以隔絕菜葉和空氣,如此煮過的蔬菜不容易變黃。煮不超過一分半鐘,撈出來裝進盤裡。之後淋一點醬油就可以吃啦,如果你不滿足於單純的醬油調味,還可以做一點快手的蒜香豉油:小火熱油爆香蒜蓉,然後加入一勺生抽和兩勺水,如果你喜歡醬汁般的濃厚口感,還可以再來一點點水澱粉快速勾個芡。等到鍋裡鼓泡泡的時候關火,淋在剛剛燙好的蔬菜上。有了蒜蓉豉油的激發,你很容易get到廣東人說的「青菜的甜味」。學會這個方法,你的廚房裡大概再也不會有綠葉菜淪為邊角料了。有一說一,有的時候邊角料之所以成為邊角料,就是因為一次買了太多實在吃不完/不想再吃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單單用幾樣簡單的蔬菜也可以做出高湯來。其實在西餐的語境裡,蔬菜高湯自己就有個專門的名稱,法語裡叫bouillon,英語裡叫stock,很多料理都會用到它,重要程度約等於西餐裡的基礎設施。

大名鼎鼎的俄羅斯國菜羅宋湯,就包括了蔬菜高湯的所有要素

蔬菜高湯的核心原料就三種:芹菜、洋蔥、胡蘿蔔,都是家裡廚房特別常見的邊角料。做法超級簡單:把你的蔬菜丟進鍋裡簡單炒香,然後加水加鹽,家裡有什麼香料隨便丟一點進去,然後小火煮一個小時就ok。如果你家裡還剩一點沒用完的蘑菇、玉米之類的蔬菜,都可以直接丟進來煮,讓你的高湯更有層次。煮好的高湯可以直接拿來涮菜,用不完的話還可以冷凍成塊,下次做菜需要加水的時候,換成高湯塊進去,相信我,出品會有很大驚喜。而對於我們中餐來說,肉類高湯更加常見。剔過肉的禽類骨架、以及畜類肋骨和棒骨,都可以拿來燉湯。其實熬湯用過的骨頭,本身也是可以利用的邊角料…還能再熬下一次湯呢!舉例子講:麻辣燙店對骨頭湯需求量特別大,他們後廚的湯鍋裡,新老骨頭往往是搭配混用的。一根完整的豬腿骨,持續熬煮三天才能算用完正式退役。哦對了,你知道為什麼同樣是骨頭湯,麻辣燙店的湯底煮出來那麼濃鬱,那麼白嘛?
你在家可以試試看,比例大約是每升湯加5g奶粉,湯底並不會出現奇怪的奶味,但質地會變得更加順滑。如果你剩下的邊角料不多,但種類又特別繁雜,最適合拯救它們的方法,就是各種鍋物啦。雖然鍋物基本什麼都能煮,但我們還是按照食材類別給你大體分了類,大家各取所需~不是便利店裡那種兌水的速溶粉包啦!我們說的可是真正的日本關東煮,自己吊湯的那種。
聽起來很複雜?其實自己在家也很好做!方法特別簡單,你只要買對材料,就沒有翻車的可能。關東煮適合搭配蘿蔔、雞蛋、魔芋、豆腐,這種輕靈的食材,配上淡雅的調味,朦朧的嫋嫋熱氣中,全身心都會鬆弛下來。上世紀六十年代,韓戰結束後,貧苦韓國百姓常常去美軍駐紮地附近翻揀殘羹剩菜。他們把午餐肉、香腸洗一洗,和韓式泡菜、豆腐一起,勉勉強強煮成一鍋亂燉,然後自嘲地稱之為「聯合國湯」。嗯,這就是部隊火鍋的雛形。它最開始就是一道為了處理邊角料而生的料理——所以烹飪起來非常簡單,核心調味料只有兩種:韓式辣醬和韓式辣白菜。做法也就真的只有一步:把你想煮的食材丟進鍋子裡,然後加水燒開...
隨便什麼食材都可以放進去煮,想讓它更有靈魂,就多加芝士和年糕條~你還記不記得疫情爆發之前的許多個深夜,你一個人,帶著自暴自棄的罪惡感,熟練地打開外賣app,對著最常吃的麻辣燙按下「再來一單」——午餐肉火腿腸都要雙份,藕片上掛著紅油,方便麵浸入濃湯...油脂和辣椒散出香氣,慷慨提供高劑量的多巴胺。害,雖然現在外賣不好點,但是麻辣燙其實也是可以在家自己做的!專家不是才說過疫情期間最好不要減肥嘛!正好理直氣壯地做一鍋熱量爆炸的麻辣燙,響應一下號召我們曾經寫過一次超豪華的麻辣燙菜譜,詳細教程可以戳這裡查看:


除了這些可以推而廣之的方法論之外,我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份針對某些食材的特定解決方案:

處理活蝦後留下的蝦頭,雖然不能吃,但是可以用來煉蝦油。不管是用來炒菜還是拌飯都特別提味;捲心菜的芯可以吃,口感硬而脆,適合搭配濃鬱的醬料做成沙拉;

打豆漿剩下的渣渣,可以加麵粉做成豆渣餅;

如果你喜歡吃香菜:香菜的根可以吃,味道比香菜本菜還要足,可以用來做泡菜,只是比較難洗;

切辣椒時候剩下的辣椒屁股,可以用來給料汁增加辣味;

擠檸檬汁過後留下的檸檬還有用:可以用刮刀打一些檸檬果皮的碎屑下來,有柑橘類芳香油的清新;

還記得以前上海的窮人吃不起飯,每天只好吃大閘蟹果腹的故事嘛?

小龍蝦十幾年前還是一種特別被看不起的食材,連大龍蝦曾經都是給監獄裡犯人吃的食物,其實廚房裡的很多所謂的邊角料,往往只是在一段時空、一個環境中沒有得到重視而已。

你還知道什麼處理「邊角料」的好方法?留言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文、圖 | 劉早上好

 後期 | Charles

添加這個加這個鵝妹為好友,回復「下廚」進入新手廚房交流群,一起變身小當家!

求小魚乾!

相關焦點

  • 15種方法,拯救廚房邊角料
    沒關係~下廚房廚友@姍胖胖號召大家集思廣益,用邊角料再造美味!方法一:吐司+剩餘奶油+剩餘甘納許+水果=蜜糖吐司想像的到嗎?這只可以放到甜品店的蜜糖吐司竟是用邊角料做出來的!與其讓剩餘的奶油和甘納許呆在冰箱裡,不如讓它們成為額外的美味。
  • 好物 5分鐘搞定薏米水,方便、好喝!
    不過市面上的許多薏米茶雜質太多,或是用薏米邊角料做成,不好喝之外,還可能因為發黴對身體有危害。市集裡有一款熟薏米茶廚友們評價很不錯,廚友@yqmy 說:"感覺比之前買的薏仁茶都要乾淨,用開會泡到一定程度還能吃。"一罐足足有半斤,薏米顆粒大很飽滿,沒有邊角料。每天舀一小勺,泡上三五分鐘就能喝,一瓶下來可以喝很久。
  • 邊角料千萬不要扔!簡單一炒,香翻天!
    這些做菜剩下的邊角料單獨成菜份量不足,扔了又怪可惜,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它們物盡其用呢?《詹姆士的廚房》一向提倡不浪費原則,只要食材儲存得當,經過大廚詹姆士的巧思,剩菜剩飯都可以烹調成美味佳餚。你家最常剩下的蔬菜是什麼呢?小編家裡的「常剩將軍」當屬蓮花白,通常一個蓮花白會吃個好幾天,像胡蘿蔔、辣椒、蔥這些也不會只買一道菜的量。
  • 專賣邊角料!20年前物價!7點就排隊!
    而新麥西餅,或許就是他們上學路上的必經地,或許也是他們小辰光裡的早餐記憶。這麼多年,依舊堅守,而格致中學的花朵們早已散落在天涯。據說新麥西餅是某著名食品的代加工廠,咪道、品質都有保障!店內的邊角料種類很多,每日到店不一,要看廠子裡送過來什麼。
  • 邊角料炒的香菜牛肉粒
    買一包酒鬼花生,平底鍋不放油烘到表面稍稍變色,拿出來稍微晾涼用刀切碎,和幹辣椒段拌勻,用牛肉裹一圈夾著吃,酥脆香辣。這篇寫寫我用邊角料做的一個下飯菜,並且我能隔著屏幕就猜到你們很多人會皺著眉頭髮出「噫!你不要過來啊!」的慘叫。因為要寫香菜牛肉。好啦好啦,不愛吃香菜的可以換成其他菜!
  • 吃好喝好法國聖誕市集帶來高品質法式生活體驗
    12月12日,由法國農業與食品部發起的法國農產品國際推廣項目Taste France,聯合美食美酒媒體《Food&Wine 吃好喝好》、興業太古匯集團,在上海太古匯南花園共同打造的別具特色的一日快閃活動——「Bonjour Christmas Food by Taste France」#吃好喝好法國聖誕市集
  • 吃好喝好必備工具?
    我們家一個體脂率高,一個膽固醇高,所以家裡的食物都是要少吃油膩的食物為主,而且家裡的寶寶也到了添加輔食的階段,要照顧好一家人的起居飲食,真不是件簡單的事。為了讓美食來得更健康快捷一些,做了很多功課之後,我入手了一臺多功能的美的PB401J破壁機,平時用來做一些清淡的菜品和寶寶的輔食,或者我自己吃的營養美顏養生粥都很方便,讓家人吃好喝好,幫我省了不少做飯的麻煩。
  • 為10元一包的「邊角料...
    >還有普通款華夫,去晚了就售罄啦by大眾點評網友@jessie520peach而華夫邊角料則是稀缺品一般店家約進10次華夫的貨才會有一箱邊角料,分裝個十幾包老闆並不會擺在外面,要自己問小儂早上10點多到的看到店裡一共也就只剩3包了米道一樣好,價鈿嗲:10塊一包有爺叔住到廣中路去了還會經常特地跑過來買因為「其它地方沒有的!」
  • 免費提供打包盒,食材「邊角料」做新菜
    劉珂攝8月14日,本報刊發《餐館端出「半份菜」,食堂打出「精準」牌》報導,介紹了瀏陽部分餐飲企業為制止餐飲浪費的好做法。時隔兩個月,瀏陽餐飲行業在制止餐飲浪費上有沒有新亮點?市民的就餐習慣是否發生了變化?10月12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
  • 如何在美帝吃好? 食記
    前天剛從美帝回來,仍然處在倒時差階段,頭腦暈乎乎也想不了啥深刻的東西,特此分享一下自己在美國吃好喝好(且沒長胖哈哈哈哈)的小tips,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再接再厲。雖然我只待了一個月,但每天最樂衷的事情大概就是逛超市。【此處應有曾老師哭臉】對於一個好奇心爆棚的吃貨而言,逛超市的樂趣並不在於買買買,而是嘗試去理解各種陌生的食材和獨特的加工食品。
  • 翡翠邊角料全部扔掉了?教你物盡其用的好方法
    如果翡翠的價值比較高,是冰種翡翠和玻璃種翡翠的話,這些邊角料直接扔掉也是非常可惜的,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利用好它,比如打造成翡翠耳環或翡翠吊墜等小物件。一般來說,鴿子蛋翡翠戒面的價值最高,翡翠邊角料可以做成異形戒面,價值雖然沒那麼高,但是裝飾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既然是邊角料,我們就不能對它要求太高,做好以後效果特別好自然最好,效果一般般的話,自己戴著玩也是可以的。
  • 大鍋裡的秘密:牛皮膠邊角料熬成太太阿膠糕
    3月5日,東阿祥雲堂公司熬膠車間的鍋裡,製作「阿膠糕」剩下的邊角料被熬化重新生產。3月5日,東阿祥雲堂公司熬膠車間裡,放著用於製作阿膠糕的袋裝明膠。3月5日,東阿魯御公司負責人出示的「出廠檢驗報告」。大鍋裡的「秘密」邊角料回鍋熬阿膠,為「增稠」違規添加明膠18元一斤的阿膠糕是怎麼生產出來的?新京報記者進入生產車間一探究竟。祥雲堂公司的生產車間包括熬膠間、切膠間、包裝間等,共十餘名工人,無論是切膠還是包裝,均徒手作業。在熬膠間,放著三口直徑1米多的大鍋,其中一個鍋內正在熬膠,散發著濃烈的腥味。
  • 烘焙邊角料不要扔!教你一招,立馬變身高級料理!
    做慕斯的時候剩了點慕斯糊和夾心做裱花時剩了點奶油蛋糕胚切好後,還剩了好多扔了太浪費,留著又不知道怎麼處理不瞞你說如果邊角料利用好成本能縮減30%甚至還能價值翻倍那麼,剩餘的蛋白該如何處理呢?東京許多甜點店會將蛋白做成橢圓形的達克瓦茲,在中間加上奶油、卡仕達醬、甘納許等夾心,可以變成美味的甜點。蛋白100g、糖30g、乾燥蛋白2g寒天粉2g(海藻提取物,和瓊脂差不多)杏仁粉60g、糖粉60g、低粉15g1、打蛋白到6分發,加入剩下的材料打發成法式蛋白霜。
  • 翡翠邊角料的宿命就是被遺棄嗎?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變廢為寶」!
    翡翠是玉石之王,多年來憑藉其美麗的外表和優雅的內在深受人們喜愛,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越來越寬裕,「王謝堂前」的翡翠也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了,而翡翠邊角料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常常困擾著許多翠友們。一塊翡翠原石,不管如何做,最終都會餘下一些邊角料,那麼這些邊角料可以如何利用呢?
  • 這些邊角料可別扔,多做一步變大餐!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早餐新思路——如何「變廢為寶」,把家裡剩下的食材簡單加工,把早餐吃出新花樣。不過這類主食吃起來比較寡淡,連著吃幾天就容易厭倦。其實多做一步,就能吃得更營養也更美味。比如2月最受大家歡迎的紅薯山藥千層糕,把幾種根莖類食材切片組合,加個萬能的雞蛋進去上鍋蒸,就變身一道顏值與實力兼備的創意早餐👇
  • 牛肉邊角料為什麼這麼受歡迎?2塊錢一大袋,網友:捨棄的美食
    牛肉邊角料為什麼這麼受歡迎?2塊錢一大袋,網友:捨棄的美食邊角料在我們看來都是一些肉在加工過程中沒有完全被利用掉的多餘食材,但又不能再用於加工的碎料和廢肉。在我們這個21世紀是不會有人喜歡吃的。我們還有很多人都不曾見過。
  • 75%酒精溼巾,廚房好物,好吃的好喝的,各種你想要的,速看!
    今天是姆們【文怡之選】618 活動的最後 1 天啦,到今晚 24 點截止哈,各種廚房電器、廚房工具、生活小家電、清潔好物、時尚穿搭,好吃的 and 好喝的,就恢復原價了哦!還在猶豫的朋友,可要抓緊時間啦,再不入手可就來不及了吼~
  • 吃好喝好 3.0
    hi 沒錯 我又來了但我馬上要回國開始真正的吃好喝好啦😎😎😎所以這應該是最後一期自製美食合集👏!
  • 周末廚房|在家裡吃鱈魚,如何做出好味道
    在鱈形目這個龐大的體系中,你大概可以找到3個亞目、12科、85屬、482種與之相關的魚,但在這麼多「親戚」裡,跟你印象裡的鱈魚關係最緊密的大概就是「鱈科」,在這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又可以分為鱈屬(Gadus)、狹鱈屬(Theragra)、黑線鱈屬(Melanogrammus)、藍鱈屬(Micromesistius)和青鱈屬(Pollachius)——而鱈屬中非常重要的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和格陵蘭鱈魚
  • 好物 | 這碗酒釀,好喝有花香!
    沈姑娘酒釀的好都在那秘製酒曲裡了。這秘製酒曲,用一種中草藥特別研製,每年也只在秋天做一次,具體用什麼怎麼做,那都是沈姑娘的小秘密呢。沈姑娘家的酒釀多年來都始終如一,保持著讓廚友信賴的好品質。細心的沈姑娘還說,吃甜酒釀千萬不要把它燒開,這樣會殺死酒釀中的有益菌活性酶,導致口感發酸。直接把甜酒釀加到熱好的牛奶中,牛奶像蛋花一樣凝結在米粒上,入口順滑,便是一碗冬日暖心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