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在加拿大不做廣告,真正讓利消費者

2021-01-13 雨果網

日本無印良品已經風靡全亞洲和歐洲,最近剛在美國開第九家分店,接下來又準備進軍加拿大。無印良品的產品卻做工精緻,物美價廉,同時堅持不做廣告推廣,以圖將最大的實惠讓給消費者。雨果網從加拿大《環球郵報》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據報導,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將於今年十二

日本無印良品已經風靡全亞洲和歐洲,最近剛在美國開第九家分店,接下來又準備進軍加拿大。無印良品的產品卻做工精緻,物美價廉,同時堅持不做廣告推廣,以圖將最大的實惠讓給消費者。

雨果網從加拿大《環球郵報》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據報導,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將於今年十二月中旬在多倫多市區的Eaton Centre附近開首家分店。

無印良品海外分店的產品約為3000種,而日本商店有7500多種。無印良品將面臨來自加拿大當地企業的激烈競爭,這些企業主要經營品牌休閒裝、家庭用品和時尚配件,如塔吉特、史泰博、Shoppers Drug Mart 和宜家等大品牌。

儘管如此,無印良品並不會懼怕諸多大品牌的競爭,而將一如既往展現自己的品牌特色。其品牌定位環保節約,經濟實用,物美價廉。而不像其他大品牌那樣往往定價過高,折價促銷次品,同時包裝過度,浪費資源。為了降低成本,無印良品通常繞開經營奢侈品牌的商場,也不做市場調研,基本上也不打廣告宣傳。據悉,無印良品在日本市場投入的廣告費用還不到其在日本銷售總額的2%;在海外市場的廣告費用則不到其海外銷售總額的1%。總體來說,它基本上對外部的競爭置之不理。

無印良品在全球範圍內的商店總數超過270家。無印良品海外市場負責人Satoru Matsuzaki接受採訪時稱,無印良品在進入其他國家新市場的時候,不做任何市場調查,因而也節省了不少費用,隨後商品的定價也會更加合理,相對便宜。

和其他日本大型零售商一樣,無印良品目前把發展重點放在海外市場擴張,特別是中國市場和其他發展迅速的亞洲新興市場。

由於來自日本市場的國內外品牌競爭異常激烈,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供應量下降,無印良品並不看好日本本土市場的發展前景。相反,無印良品以後開在海外市場的分店肯定比在日本多。

儘管如此,目前而言,無印良品仍在日本市場不斷擴張,銷量還在增長,只不過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增長速度更快。2013年其海外市場的銷售額佔其銷售總額的21.2%,而去年銷售總額為23.5億美元。

雨果網了解到,無印良品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於日本,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品牌之意是沒有商標的優質產品。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為主。產品注重純樸、簡潔、環保、以人為本等理念,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誌。產品類別從鉛筆、筆記本、食品到廚房的基本用具都有。雖然極力淡化品牌意識,但它遵循統一設計理念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無不詮釋著「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編譯/雨果網  林權升)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的廣告,就是最好的公關稿!(無印良品十二年廣告合集)
    OK,暫且不說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m-cases認為,無印良品的廣告就是它最好的公關稿。以下是無印良品2002-2014年的廣告合集,包括報紙、海報、雜誌、視頻四個部分,一起來欣賞無印良品的極簡主義美學:01 報紙/海報2003/報紙:「地平線」蒙古
  • 無印良品廣告欣賞
    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為主。
  •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管理
    無印良品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它在尋找最合適的素材、加工方式及商品樣式的同時,也在「樸素」或「簡約」中尋求新的價值觀和審美。無印良品的理想在於,給消費者帶來一種「這樣就好」的滿足感,試圖讓人們找到適合就好的樂觀心態。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MUJI 無印良品(下)
    此時上臺的第三任社長松井忠三成了無印良品的救星。在之後的短短兩年內,就讓無印良品扭虧為盈,並且還讓營收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表面上充分「節流」。首先,松井發現當時的無印良品有大量的銷售不出去的庫存貨品。這些貨品每一樣都符合無印良品的產品屬性,樣樣都是精品,但就是消費者不買帳。
  • 無印良品道歉了!
    可以說,租界是中華民族記憶裡抹不去的一道傷疤,時至今日居然還有企業使用這個詞,說明該企業對中國缺乏基本尊重。數次因違法廣告被處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無印良品中國的運營主體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05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清水智,由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全資控股。近三年來,無印良品多次因違法廣告被行政處罰。
  • 消費者抖音上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良品」?
    消費者買到「無印良品」,但卻和日本的無印良品有區別雙十一促銷活動期間,市民於女士刷抖音時看到有售賣「無印良品」床上用品的直播,順手點擊進去看了看。「寫的是『無印良品官方帳號』,粉絲有十幾萬,頭像商標也和實體店類似。」
  • 讓無印良品丟失「優越感」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善變的消費者?
    你買過無印良品嗎?相信肯定很多人會回答:當然買過了。巧了,我也是。但是如果問及你最近一次去無印良品消費過的經歷,可能會有不少人已經記不清了。之前關於無印良品新一輪降價的新聞炒的沸沸揚揚,最近在一個周末中我無意路過無印良品,發現在店裡的顧客相比印象中的無印良品,相差了很多。甚至在某個工作日的晚上路過無印良品的時候,店裡一個顧客都沒有。
  • 無印良品,為什麼久而不LOW?
    生活方式品牌不像工業品、快消品可以依賴打廣告迅速佔據市場地位,生活方式品牌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結合,忠誠度的培養,在更長遠時間尺度上和消費者的精神共鳴。無印良品的成立時間是1980年,四十年中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遷,但無印良品的品牌顯然還在成長,而且是潛移默化的成長,但是並沒有落後於人的生活方式,這是為什麼?
  • 無印良品:還真不都是「良品」
    記者調查得知,該品牌不合格已並非首次。  第二次?不,第十次那麼,無印良品共有多少次抽查不合格記錄呢?國家質檢總局為我們做了統計。近日,國家質檢總局舉行記者會,通報例行數據並發布消費提示。抽查ZARA、愛馬仕等品牌10次以上不合格。
  • 無印良品沒有廣告、logo、代言人,它究竟是怎麼做營銷?
    ——MUJI日本快時尚品牌無印良品MUJI銷售成績可喜,根據母公司良品計劃數據顯示,無印良品全球市場80%的利潤增長來自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作為線下零售店、快消店的「異類」,它不僅沒有廣告、logo、代言人,而且設計風格極簡、冷色調、性冷淡。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當我們自己分析無印良品的發展的時候就會發現,無印良品在日本和中國成功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無印良品起家於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經濟停滯,當日本人都沒有錢來買昂貴的商品的時候,無印良品適時打出了「有理由的便宜」,其核心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造型簡樸、樸素且價格適中的商品」,無印良品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採用弱化品牌LOGO的反品牌概念,無印良品的做法是通過減少從生產到流通過程中的各種浪費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在中國市場「難翻身」
    1980年,日本西友百貨公司推出子品牌「無印良品」,希望「以真正必要的方式製造生活中基本的並真正需要的產品」。該公司提出了「無品牌」、「這樣就好」等概念,通過精選材質、修改工序、簡化包裝等手段來降低成本,受到消費者追捧。1989年,無印良品自立門戶,成立「株式會社良品計劃」,於2000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在上一篇【從日本消費的人貨場重構規律,看中國新品牌如何從0到1】中,我清楚地提出過賣貨和做品牌的區別。因此我認為一家品牌公司真正的成功,是需要先佔領mind share後佔領market share。但無印良品在中國很明顯把順序搞反了。032005年,無印良品開始進入中國。沒想到一進來就發現商標被國內的一家叫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在2001年給搶註了。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不過,疫情只是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破產的加速器,畢竟其美國業務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上財年虧損就約在1000萬美元。事實上,營收額貢獻率僅在2.5%左右的美國業務,對無印良品的衝擊並不大,如今,無印良品真正需要焦慮的,是它在中國市場的前路。在門店數量和銷售額佔比均超過全球業務一半比例的中國市場,無印良品中國同店銷售在2016年後便一路下滑,至今未止住頹勢。
  • 從無印良品開餐館說起
    ■ 一周食談  剛剛過去的五一,一些去成都旅行的人多了一項美食新攻略,去成都的太古裡無印良品旗艦店餐廳吃飯。  在辛辣油麻的川菜大本營腹地,日本家居百貨商無印良品跨界開餐廳,以「素之食」的概念挑戰成都人的口味,著實勇氣不小。
  • 他創造了無印良品最好的廣告
    你也許從未聽過他的名字,但一定見過無印良品那張著名的地平線廣告。作為日本元老級的廣告攝影師的他,他被認為是拍攝「空氣」的高手,由此打開了一個與五光十色的潮流全然不同的世界。無印良品的地平線在原研哉為如何用具象的海報表現無印良品的「虛無」傷透腦筋時,藤井保提出了「地平線」的概念。最簡約的影像,即能承載人們對品牌的最大遐想。
  • 無印良品的涼
    2003年,無印良品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現無印良品運動」(found muji campaign),在全球尋找那些永遠不會過時的、沿襲了人類文化記憶的產品,經過改良後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 正是這次運動讓無印良品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並且於兩年後進入中國。
  • 盤點2019年表現出人意料的大品牌:Gucci、無印良品……
    但它們的部分進口商品甚至比線上或代購更優惠(比如Aldi賣的粉象啤酒,以及Costco的奢侈品),真正讓消費者有「讓利感」。   另一個例子是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Sam’s club)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遠超沃爾瑪的表現。山姆進口產品SKU佔比高達80%。   中國消費者有多愛進口產品(尤其是快消品)呢?
  • 為什麼國產手機很喜歡給無印良品做免費廣告?
    並且,它的高冷不是裝出來的,一位吃過閉門羹的記者寫道:「最近幾年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動作除了開店就是開店(偶有展覽,但主要是總部的行為),極少進行公關活動,極少和媒體溝通,或者說壓根就沒有相關的人手,大家都在忙著選址、開店、選下一個址、開下一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