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等於知識,沒念過書也不一定沒文化,同理滿口的仁義道德也不一定有文化。所以何必糾結呢,好好做人好好生活,就是有文化。
文化,並非是一種類似於相親中的「條件」這種硬性的東西,它不屬於硬體配置,而更多地體現在軟體屬性上。
文化到底是什麼呢?
1.教養
辭典上說: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禮貌和教養不全是一回事,禮貌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懂禮貌和禮節的人不一定具備教養,而有教養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環境中的禮節和禮貌。比如一個有教養的農民會很好地遵守鄉村禮節和禮貌。就禮貌和教養的關係問題: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但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2.氣度
氣度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表現形式,它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重要因素。提高一個人的氣度,就是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修養。
人際交往是氣度的最佳表現範圍。在與別人溝通的同時,氣度往往在最短的時間內能讓別人對你臣服或者藐視。大將風範,是一個人追求氣度的最高點,在戰亂時期,沒有一個士兵不願追隨這樣的將軍,也沒有一個士兵不願成為這樣的將軍。
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和他的氣度相輔相成,有些人習慣聽好話,每當別人在她面前說好話的時候,心裏面總是很舒服。一旦聽到有人說自己不好,那麼他的內心會沸騰得很厲害,總是想把這個說自己不好的人怎麼著。這種人是單一的家庭產物,需要磨練。
3.關懷
古道熱腸,待人誠摯,頗有古君子之風。就是形容的這種人。
這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出來的,也不是社會道德薰陶出來的,而是,當一個人,氣和神定,靜篤內斂,正氣充體,他必然的會表現出這樣的對人對物對社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