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跑步小腿疼痛的一種常見病——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

2021-01-21 廖風波工作室

經常跑步的人們可能遇到小腿疼痛或者不適的問題,為什麼跑步小腿會痛呢?


這裡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引發跑步小腿疼痛的一種常見病——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


症狀

小腿前側或後內側中下段(內踝上15釐米區域內)較深層的疼痛,運動中疼痛明顯,休息後減輕或消失,按壓痛,也有表現為脛骨周邊疼痛。主要表現為跟腱靠上位置以及小腿前面疼痛。


發病原因

由於小腿脛骨後的組織反覆過度牽拉脛骨,局部應力高引起的。這些應力既來源於外力(緩震不足,衝擊過大),也來源於肌肉自身作用力例如騰空落地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是典型的外力,以及肌肉收縮時牽張力共同作用。


簡單來說就是:頻繁跑步-骨修復不足重建受阻-衝擊性應力累加-肌肉收縮減少應力-肌肉疲勞緊張-脛骨應力更加集中-脛骨結構損害


風險因素


想要康復的第一步便是放鬆肌肉,肌肉疲勞緊張一方面不利於肌肉自身新陳代謝和修復,另一方面加劇了脛骨應力集中現象,因此,解決小腿疼痛的第一步是充分放鬆小腿肌肉。肌肉放鬆了,不僅有利於肌肉自身修復,也有效降低了脛骨應力。



腿部肌肉放鬆之後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了,如何進行康復訓練,這些知識點你不能不了解!


1、練小腿不能只練小腿後群肌肉

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的風險因素之一是小腿前後肌力不平衡。大部分人的小腿後側肌肉(小腿三頭肌、脛骨後肌等)都是相對有力的。對應的小腿前側的脛骨前肌是弱的,是缺乏訓練的。如果脛骨前肌無力,就會導致腳尖碰地或者緩衝不足,增加對於小腿脛骨的應力作用問題,所以脛骨前肌的力量訓練很重要。



2、練小腿要強化小腿肌肉的離心訓練

導致小腿疼痛的關鍵是緩震不足,緩震則來源於小腿的三頭肌、脛骨後肌、腓骨長短肌這些小腿肌肉群的離心性力量。跑者一般練小腿主要注重訓練提踵能力,其實提踵後的緩慢放下也很重要,緩慢放下的過程就是離心訓練。離心訓練動作的關鍵在於不僅是對抗阻力,還要注意動作還原階段速度不能快,要緩慢控制。


3、強化足弓訓練

通過正常的足部肌肉強化訓練,可以增強足弓彈性,提升足弓功能。足弓訓練的本質是訓練足部肌肉。足部肌肉訓練可以增強腳踝力量,增加腳部緩衝能力和扒地能力,這也是減少小腿傷痛的重要策略。


下面給大家介紹5個康復動作,多加練習,跟小腿疼痛說再見!


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上身微微向前傾,重心放在腳跟上,慢慢讓腳趾向上抬起,離開地面。重複該動作,直到完成所要求的重複次數。

站立,讓腳趾在高度為(10-15釐米)的物體邊緣處。雙手握住一根支撐杆,支撐於地面。以前腳掌為支撐點,將軀幹儘可能地升高。一旦到達動作的最高位置,慢慢地讓腳跟落到低於腳趾的位置,並儘可能低,回到開始姿勢。重複該動作,直到完成所要求的重複次數。

站立姿,一隻腳光腳踩在毛巾上,伸展腳趾,向下抓毛巾,重複動作,完成要求重複的次數。

坐在凳子上,雙腳自然撐地,在全腳掌不離開地面的情況下,做足由外向內的動作,重複動作,直到完成要求次數。

單腳站在凳子或臺階上,從凳子上跳下,對側腳穩定地落地,落地後膝蓋保持一定彎曲。注意落地時用前腳掌落地同時屈膝緩衝。


相關焦點

  • 小腿疼痛—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輕鬆搞定
    ,會有小腿骨內側的疼痛,有人叫脛骨痛,也有人叫骨膜炎,無論哪一種叫法,都是對脛骨超負荷表現的說法,專業術語為「脛骨內側應力.跑步時每一次騰空著地的過程周而復始且持續時間長,持續的應力作用於脛骨時,人體會產生自發反應:通過肌肉收縮減輕應力的反作用力,而長期疲勞會導致肌肉收縮乏力,導致它們抵消應力的能力大大減弱,這就使得骨受到的應力異常增高,經過長時間積累就會容易引起「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跑友們應該明白為什麼力量訓練如此重要了吧)。
  • 一跑步小腿內側就痛?怎麼辦?
    很多跑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跑步快慢,熱身運動做的多麼充分,跑步時小腿內側面會有刺痛和壓痛感。
  • 跑步後小腿前側疼?(脛骨骨膜炎的診斷與康復)
    1年及以上的跑友)脛骨骨膜炎通常發病比較緩慢,症狀早期疼痛不明顯,只是運動後小腿中下段疼痛並且逐漸加重,小腿脛骨內側緣下1/3處疼痛最為明顯是本病的主要自訴症狀。重者小腿內側或踝關節上方有局限性腫脹,皮膚有灼熱感,觸摸時會感到痛處高突不平,用足尖起跳或下 蹲起立時疼痛難忍,後蹬時動作乏力且疼痛劇烈,行走跛行甚至正常行走困難。
  • 小腿疼痛的女孩子,哎!
    她指了指小腿中下段內側,離踝關節還有6-7釐米的距離。從1個月前開始出現的疼痛,沒有治療過。我們這學期在練習跳繩一整節體育課都在進行。每次我進行跳繩運動或者其他跑步之類的劇烈運動的時候,疼痛就會很明顯,然後走路會一瘸一拐的。還是休息一下之後就又緩解一些了。這孩子是昨晚才告訴我的,說她的腳痛的受不了。之前沒說也不知道。
  • 跑步後膝蓋外側、內側疼痛?跑步膝的原因和防治
    「跑步膝」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不經常運動的人常會受到影響。所有膝關節重複屈伸的運動都有可能引起膝蓋周圍疼痛。大概是因為跑步人群受此影響尤為突出,因此成了跑步特有的名詞。跑步時,膝關節承受身體重力以及地面的反衝力。
  • 跑步小腿痛是怎麼回事?
    今天有朋友問我:最近快走比較多,出現小腿痛,是什麼原因?跑步/快走相關性小腿痛在新手中很常見。這個「新手」包括剛開始跑步者及跑量突然增加的跑步者。常見的跑步/快走相關性小腿痛主要有3種情況:1.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發生部位在小腿的中下段。現在你自我檢查一下:用拇指沿著脛骨內側邊緣按壓,是否有痛感?
  • 跑步後小腿疼?專家:需注意脛骨疲勞性骨膜炎
    [摘要]有些人跑步後,小腿脛骨前面和內側有疼痛感。骨科專家表示,需注意脛骨疲勞性骨膜炎,雖然鮮少為人所知抑或被關注,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疲勞性運動損傷。 跑步是最簡單的運動,但有些人跑步後,小腿脛骨前面和內側有疼痛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嚴重之時甚至連正常走路也會疼痛,這是為什麼呢?
  • 跑步小腿前側痛,應該怎麼恢復和治療
    在我們小腿脛骨的內側和內後緣,附著著一些肌肉纖維,如比目魚肌、足踇長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等。在我們跑步和跳躍等運動時,這些肌肉纖維反覆的在發力,牽拉著它們附著點處的骨膜,這種反覆牽拉的應力刺激,造成了骨膜附近的炎症反應,產生了疼痛和腫脹。
  • 脛骨應力綜合症
    脛骨應力綜合症是常見的運動相關問題。 脛骨應力綜合症指的是沿著脛骨(小腿骨) 內側緣疼痛的統稱 。 脛骨應力綜合症一般在身體活動後發生。 通常是和跑步運動有關。 但是任何衝擊性的運動都可能發生,特別是平常根本不跑,突然開始跑的人(假日跑者),或是剛下定決心開始運動的減肥者。
  • 跑步小腿損傷應對策略有哪些?怎樣恢復的快,科學理解很關鍵
    跑步這一項運動,每個人都做過。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跑步會發揮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跑步會有效的燃燒我們身體內的脂肪。但是更多的人把跑步當作一個熱身運動,認為跑步不能很好地鍛鍊肌肉群。對於資深跑者來說,跑步是鍛鍊腿部肌肉最好的運動方式。常見小腿損傷及應對方法有哪些?一、脛骨前側肌肉酸痛緊繃脛骨前側肌肉位於小腿前側,脛骨外側的一個位置。
  • 專家剖析脛骨疼痛:體重是禍首 改變腳著地點
    原標題:專家剖析脛骨疼痛:體重是禍首 改變腳著地點   網易體育6月24日報導:  跑者科裡經過1年的休整以後,他再次回到跑步的行列,但與此同時他的脛骨有嚴重的疼痛。他試過換鞋,做運動,將跑步的速度降下來,包紮小腿,可是沒有幫助。最近,他發現疼痛似乎轉移到小腿肌肉上。
  • 小腿前側疼痛也有多種,你遇到過那種疼痛?
    但是由於脛骨疼的情況太過於寬泛以至於許多人不知道脛骨疼到底是什麼。有很多種不同形式的脛骨疼痛,這些都被稱作脛骨疼。這些疼痛包括肌肉相關的脛骨疼以及骨骼相關的脛骨疼。讓我們來看一看,認識一下脛骨疼是怎麼回事。症狀大約有90%的脛骨疼發生在骨骼當中。在你跑步的時候,如果你感覺到沿著你脛骨內側的疼痛,你很可能得了後內側脛骨應力症候群。
  • 一跑步就小腿痛,13個動作應對脛痛症候群
    新年新氣象我們又要為新的一年奔跑減肥的,健身的計劃都要提上日程了在這裡得提醒大家,運動要循序漸進的開展否則很有可能會受傷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運動損傷就跟運動不規範有很關——脛痛症候群突然運動帶來的小腿痛圖片來源:Pixabay脛痛症候群又稱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
  • 小腿「迎面骨」疼?快來康康 !
    ,還是打球,或者其他什麼體育活動一段時間後,出現小腿骨(迎面骨)內側疼痛的厲害,就好像骨膜疼一樣,要休息之後才能慢慢緩解。在跑步相關的損傷中,發生率約為15%。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常見的運動損傷——脛骨應力症候群,也叫脛骨內側骨膜炎。
  • 小腿前側疼,可能是脛骨前肌疼痛!
    跑步是最常見的一種鍛鍊方式,它能使全身的肌肉有節律的運動,但喜歡跑步的朋友卻常常出現小腿前側疼痛,到底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大多數是脛骨前肌疼痛引起的,這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什麼是脛骨前肌疼痛?首先大家要知道,脛骨是小腿的內側骨和活動骨,對支持體重起重要的作用。
  • 小腿內側按壓疼痛 小腿內側按壓疼痛有包
    小腿內側按壓疼痛一般來說急性期的血栓正規治療後無論血栓是否能夠完全溶解,都可以在2~3周左右症狀得到明顯緩解。剖腹產後大腿出現疼痛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狀況,可能是因為在懷孕期間壓迫到了腿部神經,進而引起腿部水腫。那麼剖腹產小腿血栓多久能好?剖腹產小腿血栓多久能好?
  • 為什麼跑步小腿總是會痛?小夥很驚訝,沒想到原因是這樣
    為什麼跑步小腿會疼痛呢?小腿疼痛和不適是跑者跑步常見傷痛問題。小腿疼痛的問題主要分為兩大類:脛骨內側應力症候群和跟腱病。>(二)扁平足/弓形足,緩衝不夠(三)脛骨後肌過分緊張(小腿前後肌力不平衡)。脛骨骨膜炎(1)產生原因脛骨骨膜炎和內側脛骨應力症候群(一種更嚴重的脛骨骨膜炎)是脛骨周圍組織的骨膜袖發炎引起的,簡單來說就是骨膜發炎。
  • 跑步膝蓋痛,是髂脛束症候群?還是髕股關節症候群?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髂脛束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髂脛束及其周圍結構異常而引發的症候群,屬於臨床中較常見的運動損傷。
  • 跑者頻繁遭遇小腿疼痛 或是6種傷病所致
    小腿的骨骼主要是脛骨和腓骨,肌肉主要是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由於跑步時來自地面的衝擊力通過腳直接傳遞到小腿,因此小腿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引起小腿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6點。外脛夾外脛夾是因脛骨表面的肌肉損傷而造成的一種疼痛性疾病。常見原因是作用在小腿上的長時間的反覆勞損。跑步作為高度重複性運動,自然也會引起跑者患外脛夾。
  • 跑步時小腿前側疼?可能是脛骨筋膜炎在作怪
    這就是跑者常見的脛骨筋膜炎。 脛骨筋膜炎發作時的疼痛的感覺在走路的時候會持續但沒有跑起來那麼明顯,說嚴重不嚴重有些人甚至可以忍痛繼續跑,但是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一定會困擾很多人。它是一種跑步常見的過勞傷(over-use injury),中文叫法有很多版本,比如脛骨筋膜炎,脛前肌肌腱炎,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脛骨內側壓力綜合症等等。為了方便描述在這裡統稱脛骨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