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是中國人發明的!

2020-12-13 二掌門的自留地

二、阿(ā)哥(ɡē)吃(chī)面(miàn)—瞎(xiā)抓(zhuā)

①比喻選擇人或物時憑運氣,信手拈來。

②比喻辦事做工作心中無數,瞎忙乎。

三、矮(ǎi)子(zǐ)穿(chuān)木(mù)套(tào)—自(zì)稱(chēnɡ)自(zì)高(ɡāo)

釋義:木套:木屐,舊時的一種高腳雨鞋,用木板做底,下面釘上鐵釘,上面是牛皮鞋面,樣子和拖鞋相似。稱,稱許、稱讚。

比喻有的人愛自我表現,自己吹噓自己了不起。

例:我們要謙虛,任何時候都不能矮子穿木套,自稱自高。

木屐(jī),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為帛製成,則稱為帛屐。牛皮製作則稱作牛皮屐。木製底下是四個鐵釘,耐磨、防滑。

《急就篇》是西漢史遊撰寫的書。該書在古代常被用作教給學童識字和常識的課本。書中顏師古注:「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可以踐泥」。

《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寶玉脫了蓑衣,黛玉問道:上頭怕雨,底下這鞋襪子是不怕雨的?也到乾淨。寶玉笑道:我這一套全的,有一雙棠木屐,才穿了來,脫在廊簷上了」。

在這句歇後語裡的「木套」因為木屐沒有鞋帶,只需要套在腳上,用木頭套比較形象,所以叫做木套了。在這裡為什麼要對木屐拓展這麼多,我是想告訴大家木屐是由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後來才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拖鞋是我們發明的!中國人:呵呵!
    拖鞋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日本人得野利三郎於公元1876年發明了拖鞋。1876年,放在中國是清朝光緒二年。光緒後邊還有一個皇帝,宣統。如果按照此說,拖鞋的歷史並不長,第一雙拖鞋距離現在的我們也不過142年。然而……我們中國人表示:日本人的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拖鞋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四千年!我們常說: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
  • 日本人:我們最早發明了木屐,學者:扯淡!這是中國的
    講到日本的特色,最先想到的便是日本和服和木屐,這些都是日本人的標配,相信廣大的網友在一些小電影當中也是見識過的,小編就不介紹具體詳情了。和服沒有爭議,這是日本人當年學習的漢服,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看上去還真有一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味。而木屐,喜歡日本武士道動漫的朋友都是看到過的。
  • 馬未都|木屐
    老照片:日本一家人,腳上全是木屐。我原以為木趿拉板就為澡堂所設。成人後看電影,發現日本人出門也腳踏木趿拉板,他們叫得還典雅——木屐,我們叫趿拉板,一雅一俗,相應成趣。再仔細一看,日本木屐底下有齒,兩道橫向,矮人還顯得高一些。我本以為這鞋齒就是用來增高的,後來才知齒是用來防滑的,上山或走泥濘之道時尤其好使。
  • 三國墓中出土木屐,證實我國古人使用木屐比日本早,日本被打臉?
    木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簡稱屐,走起路來會吱吱作響。它本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早在漢朝時期,木屐就是常見的服飾,名字也來自中古音「屐屜」。後來,木屐傳入日本,在此國流行至今。日本一直聲稱木屐是他們發明的,卻沒想到上世紀我國發現的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中,一件陪葬品的出現,打了他們的臉。
  • 還記得你曾經穿過的那雙木屐鞋嗎?
    說起木屐,生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在那個木屐盛行的年代,穿著木屐穿梭在大街小巷是一種時尚
  • 一雨三日泥,百錢買木屐——論中國古代傳統木屐的發展
    早在隋唐之前,古代中國勞動百姓就發明了木屐,也可以喚作屐。在漢朝時期,木屐常與服飾搭配,作為一種常見套裝服飾,它構成漢服足衣的一部分,是最傳統最古老的足衣。當木屐鞋隨著朝貢和商人僧侶等傳播至海外,木屐開始風靡、流行於日本的民間社會。
  • 去日本旅遊後,才知道原來不僅只有日本木屐,還有這些種類
    大家都知道日本傳統的服裝是和服,那傳統鞋子自然就是日本木屐了。之前一直以為木屐是日本獨有的一種鞋子,直到去日本旅遊後,才知道原來不僅只有日本木屐,還有這些種類。當時在日本九州旅遊時,在一個木屐店裡就和店主聊起了木屐文化。
  • 萍鄉的油鞋、木屐和拖板鞋
    他和母親靠著冬天做油鞋、木屐,夏天做拖板鞋的手藝,養活了我們10個兄弟姐妹,在當地屬於人丁最旺的一家。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我對製作油鞋、木屐和拖板鞋的生產過程了如指掌,至今難忘。在過去沒有橡膠、塑料製品的年代裡,萍鄉老百姓是如何解決冬天和雨天外出,以及夏季防止燙腳的問題呢?於是便出現了油鞋、木屐和拖板鞋3種鞋具。  油鞋  油鞋,又名釘鞋。它起源何年?無可考證。
  • 走路有聲,還記得童年時穿過的木屐嗎
    我就因為好幾次趟了雨天的渾水,腳丫子被「沙屎蟲」(蚊子的幼蟲孑孓)侵襲了,皮膚破損了,糜爛發臭,於是,再不願意,也得拿出那雙寶貝木屐來穿了。 記憶中,在水鞋普及之前,木屐很多時候被當作是雨鞋,幾乎每家都有。木屐的木底下面腳跟部和腳掌部各釘有三四公分厚的木塊。木底上面釘上蒲條。高跟、高腳掌,這樣在雨天可以穿著它走路不溼腳了。
  • 5樣被誤以為是日本的東西,都是中國發明的,日網友:難以接受
    2、木屐一種兩齒木底鞋,適合在雨天、泥濘道路上行走,是我國最古老的足衣,至少有3000多年歷史,不僅達官貴人,士兵平民雨天也主要是以木屐為主,直到上世紀60年代廣東還有很多人穿木屐。木屐傳入日本後深受日本人喜愛,並且一直保持至今,現在已經成為最具日本特色的鞋子了,反而在中國幾乎已經被淘汰,因此現在一提到木屐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日本,其實這是中國人發明的。
  • 提到天婦羅和木屐,你想到了哪裡?其實,它們都不是源於日本的!
    天婦羅和木屐,提起這兩樣東西,你的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大概率是想到了日本。因為日料裡,天婦羅是一種代表性食物;而木屐也是日本人在傳統節日裡,配合和服的穿著。其實,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源於日本的!木屐,源於中國,卻成了日本人的心頭好木屐大多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提到木屐,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身著和服、腳踩木屐的日本人形象。人們印象中,木屐也是代表日本,屬於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 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木屐文化 | 日本文化
    記得上學的時候因為喜歡日本文化,就買了浴衣和木屐在宿舍穿來體驗。但是穿上木屐走起路來嗒嗒作響,後來便放置了。其實,看似是拖鞋的木屐是室外活動時穿的。而日本的木屐式樣也多為方形,婦女也常用圓頭木屐,而且,日本自古便將木屐寫作足下,令人深思中日兩國木屐的親緣關係。
  • 他們踩著木屐踏入歷史
    晉文公用手撫摸著樹木,不停悲嘆,後來就把這段木頭伐下做成了木屐,穿在腳上。腳下的噠噠聲似乎像介子推還在身邊,所以他經常低頭看著木屐說:足下,你可真讓我悲傷啊。  於是,漢代東方朔認為「足下」一詞就是從這裡起源的。當然,晉文公雖然穿木屐,但不能因此就說他是木屐的發明者。
  • 美麗的木屐:並非源於日本,在中國早就有了
    在很多日本的影視劇和動畫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腳著木屐的畫面,尤其是女性,穿上木屐後,邁著細碎的小步,顯得舉止嫻靜溫婉,別有一番風情。一些人因此誤以為木屐源於日本,其實,很早以前,在中國早就有木屐了。在《太平御覽》中,講述了孔子的木屐被盜的故事。
  • [欣賞]木屐
    木屐和拖鞋最大的不同是:木屐觸地有聲而拖鞋落地無聲。同樣是木屐,然而,不同的人穿它,卻有不同的聲響,變化多端,煞是好聽。小時,看母親足著木屐,在廚房燒飯做菜,「得得得」,木屐來,「得得得」,木屐去。一頓熱飯菜便在木屐的「得得」聲中準備好了。當時,心裡有一份模模糊糊的快樂,長大了,才曉得那是一種溫馨的幸福感。
  • 木屐(散文)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芙蓉人穿的夏令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草鞋,供出門趕路或勞動時穿,一種是木屐(音jī),供在家休息或幹輕便活時穿用。木屐就是木板拖鞋,當地人習慣叫它「木屐板」。木屐顯然比草鞋珍貴,但就是草鞋,許多人也因為家裡窮,出門時都捨不得穿,竟光著腳板走路。
  • 木屐怎樣畫?不同款式木屐各種角度的畫法
    木屐怎樣畫?怎樣才能畫好動漫人物的木屐?畫好動漫人物的木屐有哪些技巧?想必這些成果都是繪畫初學者們比較傷腦筋的成果,那麼終究怎樣才能畫好動漫人物的木屐呢?明天藝學繪教員就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關於木屐怎樣畫?不同款式木屐各種角度的畫法!
  • 中國古人,為何也喜歡穿「木屐」,晉文公是不是發明者呢?
    一說木屐,大家就想到日本。但是中國歷史上,古人們早就開啟了「木屐」之旅,日本穿木屐的傳統,也是源自於中國。關於「木屐」,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小故事。晉文公十分的難過,不停地撫摸大樹,最後讓人將其砍下,做成一個木屐,穿在腳上。走路之時,木屐咯吱咯吱的響聲,仿佛介子推還在他的身邊。晉文公也時不時地俯首看著木屐說:足下,你讓我悲傷啊。但是,值得一說的是,晉文公並不是木屐的發明者。
  • 史上10大造型怪異的鞋子,日本高跟木屐第十,中國金蓮鞋第一
    10、高跟木屐鞋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木屐由中國人發明,木屐是漢人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18世紀,日本舞妓(學徒藝伎)就已經穿高跟木屐人字拖或者叫高跟木底鞋了。
  • 武大被打青年被曝穿木屐逛街 回應:那是唐代木屐
    (原標題:武大被打青年被扒穿和服木屐逛街:「那是唐代木屐,我對日本文化不感冒」)3月24日下午,一名年輕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上遊新聞以《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和安保人員發生肢體衝突》、《上遊對話被指穿「和服」的男子:我是中國人,我穿的是唐裝》、《視頻曝光: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武大賞櫻花起衝突》、《武漢大學:17年前曾出臺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花》為題作了報導。3月25日,有網友曬出照片,被指穿「和服」男子穿著木屐在武漢江漢路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