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李秀真:挨餓記

2021-02-26 山石榴

看了這個題目,你們一定會很驚奇,現在的社會,都在實行減肥,哪還有挨餓這一說呢?事實就是事實,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我是個典型的小吃貨,還特別喜歡吃甜食,婆婆曾告訴我少吃甜食,我是嘴裡答應,還是照吃不誤。春節前後,感覺又長肉了,計劃減肥。自己也知道秘訣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邁開腿,自己能做到堅持鍛鍊,但是,管住嘴就難了,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還是要吃的。用老公的話說就是「寧可瘡流膿,不讓嘴受窮。」於是乎,減肥計劃難以實施。這次,我卻被牙齒實實在在管教了一回。

事情是這樣的,大約半年了,我左邊的牙齒得病了,有個大窟窿,於是去找牙醫。牙醫開始給我治療,因為我最害怕疼,特別是打針,大夫一擦酒精,我就嚇得哆嗦,肌肉立馬就緊張起來,其實,肌肉越是緊張,打針時就越疼。我自己也知道這個理兒,但是每次還是中招。每當得病,寧可吃藥,絕不打針。這次修牙,吃藥不管用了,因為要進行牙窟窿清理。醫生一動我的病牙,我就又酸又疼,難以忍受。沒辦法,只能挑去牙神經了。在經過一番考驗,打了麻藥之後,大夫順利挑了我的牙神經,接下來就是漫長的治療了。

牙窟窿被清理乾淨後,需要每周一次給病牙上藥消炎,每次上藥,大夫告知不要用病牙這邊嚼東西,我一一照辦。人們常說「屋漏偏風連陰雨,船破恰遇頂頭風」,這話一點不假。經過近半年的治療,左邊的牙窟窿還沒有解決完,右邊的牙齒也出毛病了,上下槽牙隔三差五疼,最後疼得連東西都不敢嚼了,嗚呼,沒辦法了,把情況告知牙醫,牙醫告訴我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是先修好左邊的牙齒,再修右邊的。我就懷疑可能是一直用右邊的牙齒嚼東西,給累出毛病了,當然理由不成立,牙齒本身就有毛病,只是激發出了而已。因為右邊的牙齒不能用了,左邊的病牙上藥之後,只能用左邊的牙齒吃東西了。勉強幾個月之後,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大夫終於答應今天可以補上左邊的牙齒了。我心裡放下了一塊石頭,一陣高興,終於盼到希望了,

下午4點,我到了牙醫的地方,暫時補上牙齒,牙醫告訴我,2個小時之內不準吃東西,2天之內,不準用剛補的牙齒吃東西,我答應著。回家的路上,我一合計時間,壞了,看來今天的晚飯泡湯了。平時每到吃飯的時間,不用看表,肚子會準確報時。這不,剛到晚飯的點兒,肚子就開始唱空城計了。為了避免自己看到誘人的飯菜,加劇肚子的難受,我讓家人先吃,自己只喝了點湯,算是把肚子對付過去了。沒想到的是,一碗粥撐不了多長時間,一個小時過後,肚子仍舊在抗議。我在廚房看了看,想了想,沒有什麼自己能吃的東西。左邊的牙齒不能嚼,右邊的牙齒一動就疼得難受。只好又喝了點水,去看書了。此時,感覺牙齒真是個好東西,早知道這樣,得罪啥也不能得罪牙齒。想想自己平時特喜歡吃甜食,從未節制自己,看來只能是自作自受了。這種挨餓的情況要持續兩天,晚飯還可對付一下,白天工作消耗熱量快,對於我這個吃貨,真是典型的懲罰呀,而我,就真的是一種煎熬了。

老公安慰我說:「你就當減肥了,不過,別指望能減多少肉。」我無奈的說:「減肥是可以的,但是肚子難受是不希望的。」老公也逗我,說:「哪有那麼多好事呀,這次你就老老實實的服從牙齒吧,我看也就牙齒能管住你的嘴,以後就知道好好對待牙齒了。」哎,沒有辦法,只能實實在在的迎接挨餓了。

第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早起做飯,我的肚子可是一大早就唱起了空城計。我必須忍著,因為我要先做好一家人的早餐,做好飯,自己蒸了碗雞蛋糕,感覺像特殊優待。吃飯時就不是這個感覺了,特別想吃昨天剛包的肉包子,感覺那軟軟的雞蛋糕是給沒牙齒的小寶寶做的,自己吃的還特別難受,因為上班的時間到了,吃過雞蛋糕,我就急急忙忙去上班了。在班上,我擔心活動消耗大能量,飢餓早早找上門,就儘量少活動。中午,還沒到家,肚子就餓得難受了。於是,電話告訴老公,煮好掛麵等我。回到家,我先喝完掛麵,就開始給即將回大學的兒子包水餃。(我們當地有個風俗,每當親人遠行,讓親人吃水餃,兒子下午就要回學校了。)看著老公和兒子津津有味地吃水餃,感覺肚子又餓了,但是還是要忍住的。下午,辦公室的同事都在給我出招:用豆漿機打米糊,用水沾餅乾,主要吃流食……下午下班回到家,貼心的老公就給我打米糊喝,感覺特別好喝。

第二天早上做早飯,肚子沒有抗議,真好。於是,我的早餐還是米糊。一上午感覺肚子挺舒服,中午的午餐還是米糊。到了晚上,不知為何,不想吃飯了,也不想米糊了,卻很想吃蘋果,特別是青菜,但是,為了牙齒早一天康復,我還是忍住了。晚上又喝了點掛麵,感覺肚子還可以。此時,總有一種黎明前的黑暗的感覺,明天我的牙齒就要解放了,想想就高興。我激動的對老公說:「明天我就能大吃特吃了。」老公馬上提醒我:「再堅持一天也好,可別前功盡棄。」我馬上伸了伸舌頭,笑了。

晚上,經歷了兩天的挨餓,有很多感受,我對老公說:「等我們老了,牙齒不管用了,是不是就像我現在這樣吃流食呀,好可怕。」老公笑著說:「如果不想那樣,就好好保護牙齒唄。」躺在床上,想了挺多:牙齒好好的時候,不珍惜,感覺無所謂,等有一天牙齒病了,才知道牙齒的重要。我們生活中的其他東西不也是這樣嗎?好好珍惜當下,珍惜擁有,別等失去了再珍惜,就晚了。

經歷了一次挨餓,知道了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珍惜擁有的一切,收穫也不小,還要感謝這次挨餓呢。


近期作品

散文 | 李秀真 : 聊聊那些年的高考

散文 | 李秀真:相聚後的離別(外一篇)

隨筆| 李秀真:偉大的背影(外二篇)

【一封家書】李秀真:給兒子的一封信

【一封家書】李秀真:給兒子的第三封信

散文 | 李秀真:別樣的情人節(外一篇)

隨筆 | 李秀真:家庭教育,從小事抓起 ——小洞不補大洞難堵

散文 | 李秀真:一位老黨員的家校情懷(外一篇)

隨筆 | 李秀真:由「校長叫我爺爺」引發的事件(外一篇)

元旦專欄 | 李秀真:回味無窮的2018年,充滿希望的2019年

【作者簡介】李秀真,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茌平縣振興聯合校 民族小學教師。工作之餘,喜歡讀書、寫作、旅遊。

相關焦點

  • 【散文、隨筆】釵頭鳳 ‖ 劉秋實小記
    劉鑫偉,筆名劉秋實,山東六分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棗莊市文聯會員,滕州市文聯理事,其作品曾在《山東文學》、《齊魯文學》、《燕趙文學》和《德州晚報》發表,散文曾在全國散文徵文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安徽緣酒徵文比賽中獲得優秀獎
  •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 漫談散文「話中有畫」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漫話散文「話中有畫」                  作者:李建達 各類辭書對「散文」一詞的定義性概述,都未涉及「散文是一種閒暇時光,興之所至,隨意抒發作者潛思默想的小品文」這一屬性。散文的閒散、自任的一種屬性,俗氣一點說,就是散文有「話中有畫,畫裡有話,話外有話。」
  • 華麗蝶變,耀眼詩壇——《散文詩》雜誌轉型記
    35歲的《散文詩》是有故事的,由「一本小拖車拉出來的刊物」成長為詩壇的聖殿、心中的綠洲,光環與傳奇一直同在。她誕生於益陽,成長於益陽,但影響力輻射全國。本期,我們聚焦《散文詩》,與讀者一同品一品詩後的那些故事。 陳旭明 讓我們把時針回撥到2019年12月25日。這天,散文詩雜誌社公眾號推出了一則消息:「今天,《散文詩》(音頻版)完美誕生!」
  • 小花兒……(散文)
    動筆寫這個小花兒,還因為一位如小花一樣的女子,是這些開不敗的小花兒讓我記起她。我的一件毛衣就是她一針一針織成的,元寶針,駝色,粗線,寬鬆型。那時我在青海當兵,與她所在的勞改農場不過三裡多路,光是我們團機關,就有十幾個幹部的毛衣是她織成。她與她的丈夫都是上海人,丈夫是個教師,四九年之前在教會學校教過書。
  • 【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李雅芳| 在散文的創作中感悟思索
    有了這樣的思想,加之目前散文熱的不斷興起,魚目混珠,參差不齊的散文充斥著文壇。這讓我對散文的創作也有了更加客觀理性的思考。歸納而言,散文的創作應該即要有散文唯美精湛的寫作技巧,又要有給人借鑑的哲學思維,更要有縝密的邏輯,有序鋪陳,和完整的組織結構。這也是散文創作的章法使然,三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缺一不可。雖然我不能兼濟天下,但至少能獨善其身。
  • 莫礪鋒:論朱熹的散文創作
    作為政治家,他要用散文來議政;作為理學家,他要用散文來論學;作為教育家,他要用散文來講學。況且到了南宋,散文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最切實用的文體,舉凡序跋、書信、碑記、墓誌等,無往而不用散文。朱熹一生不停地在思考,有無數觀念要表達,這就決定了他必然要寫下大量的散文。傳世的朱熹文集多達121卷,其中大多數文字都是散文。當然, 奠定朱熹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並不是其作品數量,而是他的散文寫作所達到的水準。
  • 閱會|富有情趣的散文
    閱會|富有情趣的散文手頭有一本《現代散文鑑賞辭典》(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1988年出版),厚厚的一本大部頭,跟隨我十幾年了。書中選登了124位作家的361篇散文,上自五四運動,下至建國前,選了上世紀三十年的著名作家——周作人、魯迅、朱自清、沈從文、徐志摩、林語堂等人的作品。一些作品我已經讀過多遍,但一有空閒,仍要翻閱。我最喜歡周作人、朱自清、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周作人的散文不僅文化底蘊深厚,知識淵博,而且富有生活情趣。
  • 海魂——記劉白羽訪東山島(散文)
    註:本文原載《南方》文學雜誌(2001年4月)、菲律賓《世界日報》(2002年11月12日),收錄於拙著散文小說集《奇石之魂》(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已出版新詩集《愛的寶石藍》《蔚藍的情懷》《藍土地情歌》、傳統詩詞集《海魂吟草》、歌詞集《東方的龍》和散文小說集《奇石之魂》等,新近出版《中國的武聖,世界的關帝》(文學與文史歌詩專著)。
  • 寫散文,不能不讀王鼎鈞
    創作點滴談(四)接前期(三)今兒談談臺灣的兩位散文大師余光中和王鼎鈞的散文語言。余光中的散文語言偏詩化,精美,重修辭。因為詩寫得好,散文語言深受詩的影響。驚蟄一過,春寒加劇。余光中有深厚的古文學養,詩又極好,其散文隨處可見詩的影子。並且,他曾在八十年代高舉改革散文的大旗,尤其在語言上,痛陳五四以來的弊病,務求去掉歐化,給散文以新生命。他說了,也做了。他的一篇篇散文佳作以排江倒海的氣勢,精美工巧的修飾和別開生面的布局,鶴立於文壇。
  • 最是流蘇綻放時(散文)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流蘇綻放時。有人說,你的花語是「懷念往事」。是啊,置身於這潔白的花海裡,回首一路走來的人生,不管歲月蹉跎,不問世事滄桑,一切都讓它隨風飄散吧!作者簡介:張玲,濟寧日報社高級記者,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寧市朗誦協會副主席。從事新聞工作近三十年。先後在《濟寧日報》、《大眾日報》、《法制日報》、《散文》等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新聞稿件數千篇,散文數百篇,並多次榮獲市、省、國家級獎勵。
  •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餘秋雨所創新的散文文體,被學術界稱為"文化散文"。宋浩浩稱,「這種散文氣勢磅礴、豪邁蒼涼、雄奇沉鬱,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詩人氣質、憂思豪壯的名士風度,悲天憫人的學者情懷」。白先勇先生曾這樣評價他的散文:「詩化地思索天下」。余光中也曾讚譽其為「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餘秋雨的散文《道士塔》、《信客》等被選入語文教材。
  • 【悅讀薦書】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背饃記》
    發表了大量小說、散文、詩歌與雜文。出版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跡》、散文集《山的呼喚》、文學創作事跡入選《禮泉縣誌》。散文《背饃》網絡點擊閱讀量過億,被稱為網絡上的「背饃事件」。《母親做的棉鞋》《我的老父親》《下鍋菜》《坐席》等百餘篇散文在網絡上具有超高的點擊閱讀量。名家點評:賈平凹:騰馳的散文,我是喜歡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濃。
  • 沒有比《挨餓荒野》這個生存遊戲更真實的了,簡直就是個挨餓遊戲!
    (不,你不想) 於是,當我在「好遊快爆app」發現了《挨餓荒野》這款遊戲的時候,就十分激動的下載了遊戲!後來發現還是我太年輕了! 但是,像我這樣勇於挑戰自己的(M)人,怎麼會就此輕易放棄呢?於是漫漫長夜路,我開始了「挨餓」之旅。 生(ai)存(e)遊戲的遊戲玩法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專家埃德在世界上各種殘酷的環境中生存。剛開始的時候身上不僅沒有攜帶任何工具,連沒有衣服、食物,水都沒有!果然遊戲畫風像傳說一樣「簡潔」!
  • 袁隆平看到自己的表情包後,含淚回答:你們年輕真不知道挨餓滋味
    這本是一句玩笑話,可沒想到在《時代 我》這部紀錄片中,袁隆平認真地回應了這件事,袁老的話很讓人心酸,他說還是讓現在這些年輕人吃得太飽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挨餓是什麼滋味,沒飯吃是真的難受,真的能餓死人。說這句話的人不是真的責怪袁老,也不是不知道袁老對我們國家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對於新中國是怎麼樣的重要的存在,可是確實是現在的生活太美好,挨餓已經是非常久遠的事情,所以大家才會用一句玩笑話把它說出來。對於袁老這番話,我們當然也不能理解為他在指責年輕人。
  • 挨餓有利於健康?專家:適當挨餓為身體減負,7大好處會隨之而來
    也就是說吃得太飽會有損身體健康,適當的挨餓反而有利於健康,這就是近幾年流行的輕斷食。輕斷食的意思是在正常飲食的前提下,間歇性地減少食用量或在某個時間段內不吃食物。比如說隔日斷食法,第一天正常飲食,第二天將飲食減少一半,第三天和第四天繼續重複前兩天的方法。也可以採用5比2斷食法,一周7天前五天正常飲食,周末兩天將飲食減少到三分之一。輕斷食的好處有哪些呢?
  • 別裁新說:散文產生於文字發明以後嗎(作者 徐景洲)
    此處「散文」,可作兩解,一是指廣義散文,是相對於韻文而言的,一是指狹義的實用性散文。但無論作何解,著者所作的「散文產生於文字發明以後」的結論,都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著者在其後的論述中,自己就認為,作為原始人類口頭創作的神話故事,早在文字發明以前就已經產生了。而神話故事,恰恰屬於相對於古老歌謠而言的廣義的散文。那麼狹義的實用性散文是否「產生於文字發明以後」呢?
  • 散文‖父親寫的散文詩
    《父親寫的散文詩》我連續聽了多遍李健版的《父親寫的散文詩》,我覺得李健版比許飛版情感更真摯、更豐富,更有生活底蘊,更有泥土氣息,更能抓住人的內心,也許是李健比許飛年長一些,經歷得更多一些、感觸得更深一些,所表達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不一樣,李健所表達的就更深沉一些、厚重一些、寬廣一些、細膩一些。作為人父,參照歌曲裡的歌詞,我竭力反省我自己,是否也為兒子寫下了令他感動不已、令他記憶深刻的散文詩。
  • 散文隨筆:蝙蝠逸事
    2020正月初八風生 岱下記之姜建華, 1972年10月出生,山東東平人。畢業於泰安師專中文系,1992年開始創作。自由創作人,2018年浙江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筆名風生,如也。散文詩處女作《荒原》發表在《散文詩世界》,作品散見於《散文選刊》《散文詩世界》《山東文學》《詩神》《散文詩》《作家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泰安日報》等報刊。曾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徵文佳作獎,廣西文聯詩歌獎,甘肅文聯、敦煌市人民政府全國敦煌詩文徵選優秀作品,長江文藝出版社徵文優秀獎,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旅遊局「謳歌新時代 禮讚大武漢」徵文優秀獎等。
  • 不挨餓、合理控制飲食的減肥方法
    沒有人能長久承受挨餓減肥帶來的艱苦,身體更無法在挨餓中生存。
  • 「散文大觀」李祖春|振作起來,面對人生
    然而一次次迎面而來的挫折,一記記殘酷無情的打擊,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投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陰影。回首走過的路程,似乎全是由艱辛鋪就,混血淚澆灌而成:童年挨餓,食不裹腹;少年家貧,險些輟學;情竇初開,幾經失戀;痛失愛姊,哭斷肝腸;工作乏味,更遭讒謗;摯友離心,反目成仇;父母年高,無資奉養;夫妻不諧,幾近分流……這一樁樁傷心的往事,摻雜於我人生的每一段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