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作者投稿,委託由詩詞軒整理編輯並刊發;文中部分配圖源於網絡;圖文版權皆歸原作者!
****************
讀垂釣詩,品垂釣樂
——古今垂釣詩話
作者:田大金
「穀雨」至「立秋」期間,是一年之中垂釣的最好時機,千萬別錯過。自古以來,垂釣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戶外活動 。從帝王將相,到,文化名流 ,大多是聞名遐邇的垂釣愛好者。相傳舜在年輕時,為解決部落之間土地紛爭,曾手持釣竿,沿途巡視調查,公正平息了部落間的土地爭端。姜大公垂釣渭水直勾無餌,離水三尺願者上鉤,早已傳為人們的笑談。孔子養生有術,十分喜歡垂釣,主張「釣而不網」,倡導釣魚,反對張網捕魚。由此可見,垂釣之風古時早已興起,沿襲至今,更為壯觀,每逢節假日河畔或魚池邊的釣者密布。
垂釣之風的興盛,帶來垂釣詩的繁榮.。晉朝孫綽的《秋日》詩云:
垂綸在林野,交情遠市朝。
淡然古懷心,濠上豈伊遙。
這首詩可能是我國第一首垂釣詩,表現的是「遠市朝」的閒適與在林野的隱逸之趣。
到了唐代垂釣詩倍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孟浩然,柳宗元等都喜歡垂釣,寫有多首垂釣詩。流浪多年的杜甫,在成都過安靜生活時心情愉快,在《江村》詩中說:「老妻畫紙為祺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後來他在《渡江》詩中寫道: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風濤。
舟楫款斜疾,魚龍偃臥高。
渚花張青錦,汀草亂青袍。
戲問垂綸者,悠悠見汝曹。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垂釣春江情景,又寫釣魚人的悠閒,充滿自由歡樂的情趣。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有一首描繪冬天垂釣情景的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詩20個字,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一幅寒江獨釣的畫卷,意境極為深遠。儘管雪壓千山,獨自一人從容在雪中垂釣,其堅忍不拔的精神躍然紙上,流露出詩人孤傲清高的氣質,是垂釣詩的千古絕唱。
唐人張志和,一生鍾情於江河,自稱「煙波釣徒」。他寫有一首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春釣詞《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詩只有27字,寫了山水,白鷺,鱖魚,斜風細雨中怡然自得的漁父,可謂是情景交融,恰如一幅江南水鄉漁歌圖。
唐代的釣詩,我最喜歡的是胡令能的《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此詩對釣兒的舉動細節描寫得生動具體:有人問路,不以話語應人,而用招手作答,為的是不讓聲音驚嚇魚兒不上鉤。塑造了一個可愛的釣兒形象,使全詩具有動態美。
五代時期的和凝寫的《漁父》詞,顯得自然含蓄。其詞曰:
白芷汀寒立鷺鷥,萍風輕剪浪花時。
煙冪冪,日遲遲,香引芙蓉惹釣絲。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夏釣之樂圖:靜靜的白芷汀旁立著鷺鷥,遠村炊煙嫋嫋,夕陽下蓮荷飄香,使垂釣著如西山夕陽一樣不願歸去,自然含蓄地描繪了垂釣之樂。
明代的垂釣詩,以解縉的最有名。一天,解縉陪永樂皇帝去釣魚,釣了很久,都未釣著,永樂皇帝很愁悶。解縉見狀,作了一首《釣魚》詩:
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鉤一拋蕩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永樂皇帝聽罷,轉憂為樂。有人說,這是一首啊諛奉承獻媚詩。我說,這是一首垂釣諷刺詩。有誰相信真的「凡魚不敢朝天子」呢?無人相信是真話。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在一個秋日i和紀曉嵐,在江邊巡遊,看到遠處有一個魚翁,在小魚舟上垂釣。乾隆帝命他以秋釣為題,作一首嵌十個「一」字的絕句詩。紀曉嵐略加沉思,脫口吟出一首《秋釣》絕句詩: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釣翁一釣鉤。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紀曉嵐吟出一二句後,接不上下句面露難色,乾隆發覺後拍手大呼一聲「今天真難倒大才子了!」並哈哈大笑。紀曉嵐突發靈感,吟出了三四句。乾隆聽後,拍手稱絕。
寫垂釣詩的人多是名人雅士,借垂釣消遣取樂。真正的漁民垂釣要與風浪搏鬥,有時冒著生命危險,有多少人知?當然也有同情漁民艱苦生活的詩人。清代畫竹大師鄭板橋就寫了一首《漁家》詩:
賣得鮮魚二百錢,糴糧炊飯放歸船。
拔來溼葦燒難著,曬在垂揚古岸邊。
這首詩寫漁民的貧困生活,流露了作者的同情。漁民們將魚賣掉後,才有錢買米煮飯,撥些蘆葦曬乾當柴燒。短短四句,描繪出一幅優美的水鄉風景畫。
我國的垂釣活動發展到今天,已蔚為大觀。當今釣者之多,釣具之精,釣法之妙,真可謂羨煞古人。若能讀些垂釣詩,更能體味垂釣之樂。
*********************
親愛的文友,請在本文末尾跟帖,留下您的作品,我們會定期整理刊發的哦。如果您希望刊發個人專輯,請私信回復「投稿」,無限精彩等你來!
也歡迎在百家號關注詩詞軒,我們一起探索文學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