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脊肌解剖

2021-02-07 玄宗養身






 


部位:脊柱兩側,由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組成。

起點:骶骨背面、髂嵴後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點:頸、胸椎的棘突與橫突、顳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收縮,使頭和脊柱伸。上固定時,使骨盆前傾

豎脊肌為脊柱後方的長肌,下起骶骨背面,上達枕骨後方,(豎脊肌在背部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溝通和加固作用,豎脊肌它是受到全部脊神經後支支配,不是分段,在每塊背部肌肉收縮舒張時,它也起到了一個協調作用,比如在做深呼吸的時候,外側為髂肋肌,止於肋角他能和下後鋸肌協同擴張肋骨,豎脊肌它還起到一個限制肌肉的過度收縮和潤滑作用,就像帶脈環腰一周,束縛十二條經絡經,豎脊肌貫穿聯結上下和脊柱的橫突左右,也起到了一個像水泥裡的鋼筋作用。)

在棘突與肋角之間的溝內。它以總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後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為外三部:側為髂肋肌,止於肋角;中間為最長肌,止於橫突及其附近肋骨;內側為棘肌,止於棘突。各肌還有一系列副起點發出的小肌束參與:髂肋肌的副加小肌束起於髂嵴、肋角和頸椎橫突;最長肌的小肌束起於骶骨、肋角和全部橫突;棘肌的小肌束起於胸椎和頸椎的棘突。豎脊肌兩側同時收縮可使脊柱後伸,是維持人體直立姿勢的重要結構,故又名豎軀幹肌。一側豎脊肌收縮,可使軀幹向同側側屈。

病理病症:在摔跤運動中的一些技術動作如跪撐滾橋,抱提過胸,跪撐反抱大腿對抗等,這些技術動作主要靠腰部豎脊肌的收縮發力,如果豎脊肌力量不足就會造成肌肉的勞損。



 


淺層:最厚,位於背闊肌和下後肌的深面,豎脊肌的表面。在胸腰筋膜淺層與豎脊肌之間存在著間隙,稱胸腰筋膜下間隙,內有皮神經、脂肪及疏鬆結締組織。正常情況,胸腰筋膜淺層有限制豎脊肌、增強豎脊肌作用力的作用,而胸腰筋膜下的疏鬆結締組織則在胸腰筋膜和豎脊肌之間起潤滑作用。此層筋膜也是取筋膜片的常用部位。胸腰筋膜中層位於豎脊肌與腰方肌之間,向上起於第12肋,向下止於髂嵴,內側附著於橫突,在豎脊肌外側緣淺層相癒合,並成為腹肌的起始腱膜。

胸腰筋膜淺層、中層與腰椎的棘突及橫突等結構組成了腰骶部骨筋膜室,其內容納豎脊肌、橫突棘肌群及腰神經後內、外側支、營養血管,此骨筋膜室的存在可能是引起腰痛的解剖學基礎之一。

胸腰筋膜深層位於腰方肌前面,又稱腰方肌筋膜,它與前方的腰大肌筋膜相續,也是腹內筋膜的一部分。腰大肌筋膜與髂肌筋膜組成髂腰筋膜,包被腰大肌和髂肌,向下續於股骨小轉子處。故腰大肌膿腫可順此筋膜向下至股骨內側處。由於炎症刺激,此筋膜增厚,膿腫被限制在此間隙內,有時可達數千毫升。骼腰筋膜也是引起髂腰肌筋膜室症候群的重要解剖學基礎,這在腰大肌急性損傷中起重要作用。

由於項、腰部活動度大,在劇烈活動中胸腰筋膜可被扭傷,尤以腰部的損傷更為多見,是腰腿痛原因之一。

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狀纖維軟骨組織。起自第7頸椎棘突,止於骶中嵴。棘上韌帶在頸部特別發達,構成頸部兩側肌肉之間的中膈,故稱項中膈或項韌帶(該韌帶止於第3腰椎棘突者佔百分之二十二,止於第4腰椎棘突者佔百分之七十三,止於第5腰椎棘突者佔百分之5。從未發現骶椎上韌帶附著)。棘上韌帶是由腰背筋膜、背闊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組成。分3層,深層連接相鄰2個棘突,且與棘間韌帶交織在一起;中層跨越2到3個棘突;淺層跨越3到4個棘突。作用是與弓間韌帶一起在棘間韌帶幫助下限制脊柱過度前屈。棘上韌帶與棘間韌帶由脊神經後支的神經末梢分布,是極敏感的組織,一旦受到損傷,可通過脊神經後支傳入中樞,引起腰痛或牽涉性下肢痛。

腰部韌帶很多,除了強大的前縱韌帶、後縱韌帶及黃韌帶外,還有橫突間韌帶、關節囊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等,其中最易造成損傷的主要有棘突上的棘上韌帶和兩棘突間的棘間韌帶。棘上韌帶自上而下附著於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狀纖維組織,起保持軀幹直立姿勢,以及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韌帶較強大,但在腰 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在正常情況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及黃韌帶均受骶棘肌的保護而免受損傷,但在脊柱前屈超過90度搬移重物時,骶棘肌處於鬆弛狀態,臀部肌肉和大腿後部肌肉收縮,以腰椎為槓桿將重物提起,支點常處於腰骶部,這時棘上韌帶無骶棘肌保護,人體上半身的重量及重物全部落在韌帶上,僅由韌帶維持脊柱姿勢,如果軀幹驟然屈曲,極易造成棘上韌帶撕裂傷,甚至從個別棘突上撕脫;或因長期反覆多次的腰部前屈造成損傷,使棘上韌帶的部分纖維撕裂,或從棘突上輕微掀起,局部出現少量滲液、出血,產生疼痛。前者為急性棘上韌帶損傷,後者為慢性棘上韌帶損傷。急性棘上韌帶損傷多因驟然使腰椎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多見於彎腰搬取重物或激烈的運動訓練、比賽中。此韌帶發生斷裂時,患者可自覺有一突然響聲,並隨之腰部產生宛如「折斷」的感覺;局部劇烈疼痛,在前屈時更為明顯,後仰可減輕疼痛;腰部的前屈、側彎及旋轉功能明顯受限;棘上韌帶在損傷處有索條狀剝離感或明顯的鈍厚感,壓痛明顯,常在腰4、5和腰5、 1處。

慢性棘上韌帶損傷多由於長期反覆的損傷或急性期治療不當所致,每當重體力勞動或彎腰過久時,即感腰部酸痛不適,甚至不能勝任較重的體力勞動,疼痛局限在1~2個棘突.肌肉扎針松解,腰背肌肉練習,配合紅外線理療,常可取得滿意療效。

豎脊肌下段腱損傷

豎脊肌下段腱損傷,大多被籠統稱為腰肌勞損,但它僅是腰肌勞損的一部份。腰肌勞損應包括許多腰部肌與腱的損傷。因為籠統的診斷,又無針對性的治療,自然收效較差。

豎脊肌,為腰椎棘突兩側可觸及的縱行隆起。豎脊肌是背肌中最長最強有力的脊柱伸肌,縱列於脊柱棘突的兩側,從下方的骨盆直至顱骨。揭開腰背部皮膚,皮下組織,見腰背部淺筋膜。淺筋膜下面,上部為斜方肌,下部為背闊肌,兩肌覆蓋了全部腰背部。在斜方肌之下有菱形肌相上後鋸肌。在背闊肌之下有下後鋸肌。以上各肌為腰背部淺層肌。除上後、下後鋸肌外,均止於上肢帶骨肱骨上。以上各肌均由前方轉移而來,故受脊神經前支支配。在淺層肌之下是深層肌,即豎脊肌,亦稱骶棘肌,是背部固有肌,受脊神經後支支配。背部深層肌由淺人深依次為:夾肌和豎脊肌、橫突棘肌(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和迴旋肌)、橫突間肌和棘突間肌等。骶棘肌為腰部強有力的脊柱豎肌(岡2-3-43),起於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後部,粗壯的肌腹被堅韌發達的胸腰筋膜包繞。其肌纖維在12肋的稍下方向上延展,分為內、中、外三列,外側列向上依次止於各肋角與C。橫突,稱為髂肋肌;中間列附於脊椎橫突,向上達顳骨乳突,該肌為三列中最長者,故稱最長肌;內側列附於棘突,稱棘肌。骶棘肌的作用是使脊柱後伸。骶棘肌下段是指骶棘肌的腰骶部分,即指骶棘肌起點的總腱,包括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後部和胸腰筋膜的結合部。最常見的損傷部位是腰椎橫突,骶 骨背面及髂骨後部。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臨床上常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肋腰點),當腎有病變時,觸壓或叩擊該區,常有壓痛或震痛。

胸腰筋膜淺層、中層與腰椎的棘突及橫突等結構組成了腰骶部骨筋膜室,其內容納豎脊肌、橫突棘肌群及腰神經後內、外側支、營養血管,此骨筋膜室的存在可能是引起腰痛。










◎ 玄宗經絡是「中國醫師協會指定的治未病」健康調理機構;是您私人的養生調理專家,預約電話:0411-84541288 或 114 轉「玄宗經絡」。

◎ 如何關注玄宗經絡微信平臺

① 點本文標題上方藍字"玄宗經絡"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公眾號:xzjl991

③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如果您有健康問題都可以與玄宗經絡取得聯繫,希望玄宗經絡可以幫到您!胡老師及她的養生團隊,將為您提高一對一,面對面的專屬養生諮詢與服務。


有好東西,就分享。請借用你寶貴的金手指,馬上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轉給你愛的人。

胡老師專線:400--0411--228

一部地址:中山時代廣場B座2206室

電話:39032013

二部地址:西崗區奧林匹克廣場沃爾瑪東門對面

電話:88891299

三部地址:高新園區萬達廣場2號門旁步行金街J1010B商鋪

電話:84541288



玄宗經絡公眾號

微信號:xzjl991



相關焦點

  • 瑜伽解剖-豎脊肌:讓我們直立行走的英雄肌肉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組肌肉是豎脊肌,它是我們後背部一組大的肌群。豎脊肌由三組肌群共同組成,分別是髂肋肌(最外側)、最長肌(中間)、棘肌(最外)。我們之所以能站直就是因為豎脊肌的存在,同時骨盆後傾、前傾、駝背都跟豎脊肌有很大的關係。
  • 豎脊肌群、豎脊肌的詳細解讀
    豎脊肌群:豎脊肌是用於伸展和維持脊柱和胸廓平衡的肌群的集合詞彙,它們在咳嗽和腸道運動緊張時也發生強力收縮。
  • 豎脊肌
    上固定時,使骨盆前傾豎脊肌為脊柱後方的長肌,下起骶骨背面,上達枕骨後方,(豎脊肌在背部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溝通和加固作用,豎脊肌它是受到全部脊神經後支支配,不是分段,在每塊背部肌肉收縮舒張時,它也起到了一個協調作用,比如在做深呼吸的時候,外側為髂肋肌,止於肋角他能和下後鋸肌協同擴張肋骨,豎脊肌它還起到一個限制肌肉的過度收縮和潤滑作用,就像帶脈環腰一周,束縛十二條經絡經,豎脊肌貫穿聯結上下和脊柱的橫突左右
  • 豎脊肌為什麼容易損傷?
    這就得從它的解剖以及功能來談起了。豎脊肌又叫骶棘肌,是位於腰椎旁的一組肌肉,從內向外依次為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其主要功能是伸展軀幹,如果豎脊肌出現功能障礙,無論是痙攣或者張力增高,都容易使患者出現腰痛症狀。究其易受損的原因,是因為豎脊肌的靜態作用在對患者的日常活動、運動中的維持姿勢和動態活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 天民針刀解讀——豎脊肌
    大部分的豎脊肌位於胸腰筋膜及中層和淺層的下層,豎脊肌家族包含棘肌、最長肌、髂肋肌。每一組肌肉又再根據三個部位被區分為三組,因此共有九組肌肉。個別的肌肉之間也有重疊的情況,且在大小和長度上都有很大的變異性        豎脊肌大部分都連接到一個扁平厚實的共同肌腱上,共同肌腱就位於骶椎上。
  • 豎脊肌的位置及豎脊肌鍛鍊方法大全
  • 訓練乾貨 | 了解豎脊肌
    以下是豎脊肌的生理解剖:拉伸是為了恢復肌肉纖維的強韌度,而強化肌肉才是解決豎脊肌磨損的主要辦法。練豎脊肌,背部挺直是關鍵!上面說完了豎脊肌有多重要,下一步自然是來說說:如何正確強化鍛鍊豎脊肌群!首先咱們要知道,豎脊肌,最主要的生理作用就是穩定軀幹!
  • 豎脊肌的鍛鍊方法
    豎脊肌的位置  部位:脊柱兩側,由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組成。
  • 豎脊肌解讀,很詳細!!
    大部分的豎脊肌位於胸腰筋膜及中層和淺層的下層,豎脊肌家族包含棘肌、最長肌、髂肋肌。每一組肌肉又再根據三個部位被區分為三組,因此共有九組肌肉。個別的肌肉之間也有重疊的情況,且在大小和長度上都有很大的變異性
  • 豎脊肌!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很多上班族容易腰背疼,尤其是脊椎兩側肌肉疼痛,就是豎脊肌長期勞損造成的。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情況,那你可要好好對待你的豎脊肌了。豎脊肌在哪呢?豎脊肌的生理意義——使命必達Fit君之前文章講過脊椎中立位(戳連結複習一下),當我們在脊椎中立位時,豎脊肌和脊椎一樣,是處於一種穩定的生理曲度狀態。一旦我們身體處於脊椎非中立位時(如:含胸駝背等不良姿態),我們的豎脊肌就會立馬發揮它的作用。
  • 豎脊肌怎麼練?4個動作全面提升豎脊肌力量,遠離腰背不適!
    豎脊肌沿著脊柱後面分布,起自骶骨,止於枕骨。豎脊肌對於穩定核心,保護脊柱,保持身體姿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日常的站、坐、走、跑、彎腰等動作都需要豎脊肌的參與。但是當你久站或久坐、駝背以及頭前伸時,豎脊肌都會持續用力,這樣很容易造成肌肉勞損。如果豎脊肌力量不夠或已經產生勞損,就可能導致腰背疼痛和脊柱損傷。因此建議通過訓練強化豎脊肌,提升豎脊肌的力量,保持腰背健康。
  • 超實用豎脊肌放鬆訓練圖解!解決腰痛需要弄清這個核心點
    豎脊肌是脊柱後方的長肌,下起骶骨背面,上達枕骨後方,填於棘突與肋角之間的溝內。豎脊肌受全部脊神經後支支配。豎脊肌一側收縮可使軀幹向同側側屈,兩側同時收縮可使脊柱後伸。豎脊肌有什麼作用呢?並且豎脊肌深部為短肌,有明顯的節段性,連於相鄰兩個椎骨或數個椎骨之間,能夠加強椎骨之間的連接和脊柱運動的靈活性。豎脊肌與腰痛在背部肌肉中,豎脊肌是最易受傷的肌肉之一,其與腰痛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豎脊肌長期處於高張力牽伸狀態時會出現局部炎症反應,產生腰部肌肉酸痛。
  • 屍體解剖——多裂肌、旋轉肌
    多裂肌是橫脊肌群的一部分,位於脊椎橫突間的溝中,在半棘肌和豎脊肌的深處。旋轉肌則是橫脊肌群最深的一層。
  • 怎樣鍛鍊、放鬆豎脊肌,健身必看!
    狐狸相信健身的小夥伴們對豎脊肌都不陌生吧,豎脊肌不是一塊肌肉,而是沿脊柱兩側走形的一組肌群,橫跨整個背部。
  • 強化豎脊肌,就這一個動作,管夠
    那絕對是大錯特錯了,還有一塊肌肉要被重視起來,那就是:為什麼要練豎脊肌多數人,都會忽略豎脊肌的鍛鍊
  • 豎脊肌(01):背屈伸
    目標鍛鍊部位:豎脊肌(後腰或下背) 2.向上挺身時應盡力收縮豎脊肌,動作不要過快。 3.在動作過程中,腰背部必須始終挺直,不準松腰含胸弓背;上體前屈時,儘量慢些,切忌突然快速屈體,防止腰背部肌肉拉傷。 4.山羊挺身這個動作練習腰部強度一般不會很大,如果想增加鍛鍊強度,可以抱一槓鈴片在胸前,或者肩部槓著槓鈴:
  • 不可忽視的訓練,豎脊肌.下背部肌肉訓練方法
    然而,腰與腹,胸與背,在人體的力量構成和運動原理中是密不可分的。80%以上的訓練動作都需要腰與背(對背部而言,貼近脊柱的部分更是關鍵)的支撐與主動發力。今天,我們帶您了解與學習不可忽視的腰背部訓練部位——豎脊肌。豎脊肌在哪裡:
  • 怎樣放鬆讓我們直立行走的英雄肌肉——豎脊肌?!
    豎脊肌,也叫骶棘肌、軀幹肌,是沿脊柱兩側走形的一組肌群,它由棘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組成,跨越整個背部。
  • 【專業乾貨】豎脊肌群——直立行走的英雄,一個讓療效倍增的肌肉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豎脊肌  豎脊肌不是一塊肌肉,而是沿脊柱兩側走形的一組肌群,豎脊肌肌群橫跨整個背部。可以說人類區別動物能直立行走的原因,就是有強有力的豎脊肌,能把整個脊椎豎起,讓上身直立,支撐身體幾十斤的重量。  主要功能  豎脊肌對軀幹中軸骨較大動作的活動起著關鍵作用,比如:屈、伸、側彎等。  其次豎脊肌對脊柱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起到防止脊柱意外受傷、保持脊柱穩定、預防脊柱退變的重要作用。
  • 解剖圖譜 | 脊神經根與脊柱的關係
    脊神經是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人體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每一對脊神經由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處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及側角的交感神經元或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