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免疫細胞主導記憶遺忘機制

2020-12-26 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2月7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內的免疫細胞通過清除神經突觸,主導記憶遺忘。這項研究為「多複習不易忘」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研究長期記憶的鞏固和不良記憶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基礎鋪墊。該項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2月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的海馬體,是負責記憶的編碼和存儲的一個重要腦區。在這裡,記憶信息被編碼於一些神經元中,被稱為記憶印跡細胞。此前,科研人員發現,記憶印跡細胞的重新激活是記憶提取的「發動機」,記憶印跡細胞間的突觸聯繫是儲存記憶的「倉庫」。

為探究大腦中的遺忘機制,浙江大學醫學院谷巖研究員課題組和王朗副研究員課題組在一個場景中給小鼠施加電擊刺激,使其建立對這個環境的記憶。在35天後,讓受過電擊的小鼠重返這一場景中,看小鼠是否會回想起電擊的痛苦進而表現出害怕。

從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起作用的是一種小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約佔大腦細胞總數的10%至15%,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主要免疫細胞。

實驗顯示,小膠質細胞具有「吃掉」突觸結構的能力。當抑制小鼠的小膠質細胞吞噬作用時,記憶的遺忘被顯著阻斷。這些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通過「吃掉」突觸而介導了遺忘。

「以複習知識為例,複習就是讓記憶印跡細胞和相應的突觸聯繫更加活躍,好像把突觸這座橋梁用鋼筋混凝土加固。而如果不複習,『橋』就會年久失修,就會被小膠質細胞這個『拆遷隊』識別並拆除。」谷巖說。

谷巖表示,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可能對疾病導致的記憶損傷和記憶丟失有更清楚的理解。從長遠來看,這項工作也為研究長期記憶的鞏固和不良記憶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的基礎鋪墊。(完)

相關焦點

  • 浙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大腦免疫細胞主導遺忘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內的免疫細胞通過清除神經突觸,主導記憶遺忘。這項研究為「多複習不易忘」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研究長期記憶的鞏固和不良記憶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基礎鋪墊。該項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的海馬體,是負責記憶的編碼和存儲的一個重要腦區。
  • 科學家揭示外周免疫細胞「殺傷」漸凍症患者大腦
    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是一類重要的固有免疫細胞 ,佔外周血淋巴細胞的2% ~18% ,該細胞通過直接殺傷靶細胞,在機體早期抗腫瘤 、抗病毒中發揮重要作用。另外NK細胞活化後可產生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以及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 ,對固有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發揮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隊列研究表明ALS患者外周血的NK細胞數量增加,但是關於NK細胞在ALS中免疫調節作用尚未清楚。
  •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時間: 2013-01-16 10:5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學習、記憶有障礙的孩子,能否增強記憶、變得更聰明?我國研究人員歷時兩年多,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增強記憶的細胞分子機制。
  • 研究發現大腦可塑性機制—新聞—科學網
    前不久,美國塔夫斯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對於大腦功能的成熟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同時,它還可用於恢復老年人大腦的可塑性。與之前研究不同的是,這是科學家首次以一種特定分子作為目標,該分子作用於單一類型的神經元連接,從而調節大腦功能,恢復了大腦自我連接的能力。
  • Nature:「愛情激素多巴胺」導致短暫性遺忘
    2021年1月20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雜誌發表了題為:Dopamine-based mechanism for transient forgetting(基於多巴胺的短暫遺忘機制)的研究論文。
  • 腦科學日報:褪黑激素或可增強大腦記憶!「冷漠」可預示大腦痴呆
    這種方法產生一種磁圖像,顯示被稱為膠狀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也稱類淋巴系統)的大腦清潔系統的功能,以及其中發生的變化。研究表明,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大腦血管的搏動不同於健康人。這一發現使記憶喪失疾病的新型治療和診斷工具的開發成為可能。
  • 腦科學日報: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新型大腦訓練
    1,任超然/李浩洪/蘇國輝合作揭示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 來源:小柯生命 11月10日凌晨0時,暨南大學任超然課題組、華中科技大學李浩洪課題組及暨南大學蘇國輝課題組合作在Neuron雜誌發表了題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Nucleus Reuniens for the Spatial-Memory-Promoting Effects of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論文,深入闡釋了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環路機制。
  • 類似大腦記憶功能的水凝膠材料
    北海道大學前沿科學研究所(WPI-ICReDD)研究組,前沿生命科學研究科,國際合作研究與教育系我們使用水凝膠構建了一種具有記憶和遺忘功能的設備,水凝膠是類似於大腦的軟物質。我們大腦的記憶是動態的,具有自願忘記不重要記憶的能力。
  • 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助你記憶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遺忘速度最快的區段是20分鐘、1小時、24小時,分別遺忘42%、56%、66%;2—6天後遺忘率穩定在72%—79%之間;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等。 通過分析,顯而易見,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
  • 是大腦保護機製作祟,幹預海馬體才能提升記憶
    一:神奇的"海馬體"記憶能力是人類跨越千萬年時間維度,由樹上轉移到地面,適應新環境,向更高智慧進化的重要能力。記憶如此重要,數百年來科學家們都試圖尋找"記憶的本質"。1957年,加拿大神經學家米爾納發現,病人莫萊森為了治癒癲癇病,選擇切除了大腦兩側的海馬體,手術後癲癇被控制住了,但莫萊森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失憶症,特別是不能再形成新的外顯記憶。
  • 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形成;科研人員首次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柯石英丨...
    7月24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某海域連續兩次發現抹香鯨群體,同時觀察到母子對。這是我國科研人員繼去年以來再次在南海目擊並記錄到該物種。圖片來源:新華網消息站●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
  • 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
    ,「粗繩子」已經不多了,「細繩子」還大量存在,嚴重束縛著科研人員的手腳。 10月19日,科技部印發關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的通知,40家單位被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試點期為3年。 試點單位將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和模式,進一步發現並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 科研人員發現:多食用巧克力、可可飲料,可提高大腦認知能力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研究人員發現,健康的成年人在飲用富含黃烷醇的可可飲料後,能更有效地完成某些認知任務,在複雜的項目測試中表現得更好。(來源:Pixabay)在此次工作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黃烷醇對健康成年人的大腦血管和認知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 Cell:要想記憶好 睡眠不可少
    2015年6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來自佛羅裡達的Scripps研究所(TSRI)的研究人員們發現,睡眠可以抑制一些促進遺忘的神經細胞的活性,從而確保記憶得以保存。此項研究在線發表於Cell雜誌上。
  • 睡眠喪失,造成大腦處理記憶的能力削減
    睡眠對於鞏固我們的記憶至關重要,而長期以來睡眠不足會干擾學習和記憶。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像許多醫務工作者和軍事人員經常做的那樣,僅睡半個晚上,這可能會使人們面臨焦慮或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疾病的更大風險。
  • Nature:喝酒影響大腦基因表達,酒精能夠塑造記憶
    酒精能夠塑造記憶 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小鼠試驗闡述了酒精如何讓大腦產生依賴。研究指出,飲酒後,一部分酒精隨血液進入大腦。酒精在大腦中代謝生成乙酸鹽後,神經元中的乙醯輔酶A合成酶2(ACSS2)將乙酸鹽轉化成乙醯基,加在與DNA結合的組蛋白上。
  • 怎樣讓記憶難以遺忘?專家提醒:遵循遺忘規律,反覆記憶效果最好
    同學們,你一定非常奇怪,為什麼我前兩天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文會突然間在記憶中消失呢?當時我也非常奇怪,以為是自己的大腦壞掉了,但後來才知道,那是遺忘規律在作怪。記憶的遺忘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會立即開始。
  • 煩惱著千萬人的遺忘,卻是記憶的好幫手,你相信嗎?
    說到遺忘,可能我們對他的印象都比較壞吧。因為我們都恨不得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都能像自己的名字那樣記憶深刻。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提出過記憶遺忘曲線。他說如果我們已經學過的東西沒有再次拿出來用的話,它就會在我們的大腦裡面逐漸褪色,甚至永久消失。這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對遺忘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但我們所不知道的是,其實適當的忘記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而且還有一個事實是,我們的記憶其實被分為了兩個板塊:儲存和提取。
  •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有弊端,學習應該這樣記憶才記得更牢
    過了2天之後,再做一次測試,在這兩天內沒用進行複習,發現成績反而提高了10%,再過了幾天後,又一次測試,成績繼續上漲。 這種想像跟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結論徹底相反。
  • 人的大腦相當於多大的「內存」?
    這題其實想問的是:大腦相當於多大的存儲器,類似於硬碟這種。大腦能夠裝多少東西呢?有人說很有限,一本小說幾百萬字,存儲器很輕鬆就存儲了,而對於人腦來說,無論誰來記,都不可能把這本小說完全記下來,這是肯定的。為什麼人腦記不下來,因為人腦會遺忘。那有的同學好奇,人腦為什麼要遺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