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喝酒影響大腦基因表達,酒精能夠塑造記憶
酒精能夠塑造記憶 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小鼠試驗闡述了酒精如何讓大腦產生依賴。研究指出,飲酒後,一部分酒精隨血液進入大腦。酒精在大腦中代謝生成乙酸鹽後,神經元中的乙醯輔酶A合成酶2(ACSS2)將乙酸鹽轉化成乙醯基,加在與DNA結合的組蛋白上。
-
《Cell》重磅:大腦GPS這樣操作?用雷射「全光學」來「操縱記憶」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採用雷射來切換老鼠中的神經元,為揭示記憶背後的工作秘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表明記憶是如何鞏固大腦內部的GPS的系統,對老年痴呆症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福音。
-
【Brain】Nature:新聘「諾獎級泰鬥」研究揭示大腦中執行不同認知...
而非快速眼動的發作則與更深的睡眠階段有關,其中在最深的睡眠階段,由於該時期大腦皮層緩慢的上下振蕩(Up-down oscillation)因而被稱為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它與陳述性記憶的鞏固有關。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抑制胡思亂想的物質
當這種能力出問題,會導致一些精神疾病的最脆弱症狀:侵入性記憶、幻覺、病理及持續性的憂慮。這些都是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狀。1前額葉皮層在阻止思維方面起重要作用大腦前部的一個區域被稱為前額葉皮層,它在控制我們行為的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在阻止我們思維的方面它也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前額葉皮層充當主調節器,控制其他大腦區域——動作的運動皮層和記憶的海馬體。
-
大腦邊緣系統與精油
如你所知,邊緣系統是大腦中一個勤懇工作的區域。一些特定的邊緣系統功能包括:海馬體的功能包括:通過鞏固信息形成短期和長期記憶從獎勵、懲罰、強化和失敗中學習新技能識別什麼是熟悉的和新的事物導航或方向感空間記憶參與嗅覺,並將氣味與特定的記憶聯繫起來由於邊緣系統的各個部分最終控制著我們的有意識和無意識模式——包括我們的情緒
-
《自然:神經科學》:發現同步並連接大腦區域的「意識引導者」
屏狀體(Claustrum)是位於大腦的外囊和極外囊之間的一塊厚為1-2毫米的扁平形灰質。雖然已知屏狀體和大腦皮層有往復連接,但對屏狀體的功能知之甚少。榮獲諾貝爾生物學醫學獎的神經科學家、佛朗西斯·克裡克曾指出,屏狀體與大腦皮層具有多區域雙向連接,所以可能在意識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
想增強記憶?或許可以試試香薰
它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睡眠如何有助於記憶,將來還可能幫助腦損傷患者恢復記憶能力。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特拉維夫大學和威茲曼科學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Ella Bar說:「我們知道,大腦在睡眠過程中會進行記憶鞏固過程:儲存長期記憶,將信息逐漸從海馬區 (臨時緩衝新記憶的腦區) 過渡到新大腦皮層。但是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
記憶一連串單詞是使人類大腦獨一無二的關鍵嗎?
我們可以將個人經歷與獲得的信息結合起來,比如川普的這一行為,由此形成相互關聯的記憶,一經提示就可以回憶起來。健康的大腦可以很容易做到這一點,仿佛這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畢竟,除了為考試而死記硬背,我們也經常刻意地記憶某些東西。我們能夠記住5個單詞的順序,也能想起5年前生日時發生的事件。
-
是大腦保護機製作祟,幹預海馬體才能提升記憶
隨著核磁共振技術應用,醫學家們發現:海馬體是人類學習知識,形成短期記憶,並存儲轉換成外顯記憶的生理基礎。有研究表明,海馬體類似大腦的"內存",當受到圖像、聲音、觸覺等感覺刺激下,海馬體的神經細胞相互連接,形成"短期記憶",這種神經元連接就是"記憶的物理痕跡"。如果反覆受到相同刺激,神經細胞連接會更加緊密、更加興奮,記憶就會被"鞏固"。
-
你睡覺時,大腦竟然在努力加深記憶!
近日,艾伯塔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在深度睡眠中有效幫助記憶的機制:大腦的核重聚體(nucleus reuniens,RE)可有效協調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兩個腦結構——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和海馬體(hippocampus,HPC),換句話說,睡眠期間的大腦活動可能有助於記憶的持久性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想要形成正向循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它們會對大腦帶來非常廣泛的影響。抗抑鬱藥物如何起作用?1.選擇性5-羥(qiǎng)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簡稱SSRI)不同的抗抑鬱藥物起作用的機制稍有不同,但其中的大多數都是通過影響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系統來實現的。
-
腦科學與教育 | 童年記憶對人的行為和認知會產生深遠影響!家長請...
amnesia)」這一概念,指成年人無法回憶起在生命最初2-3年之中所經歷的事情,我們很難在約7歲以前建立穩固的記憶。研究者們認為,海馬體是人類記憶的重要神經結構,出生後海馬體的發展變化是孩子的記憶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的神經基礎。海馬體有特定的子區域,包括海馬頭部、身體和尾部,根據功能分化還可以將其分成齒狀回(dentate gyrus)、海馬角(cornu ammonis)等區域。
-
睡眠相關記憶鞏固的中斷 或與澱粉樣蛋白有關
與睡眠有關的記憶鞏固的中斷和健康老年人前額皮質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有關,《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如是說。
-
睡眠喪失,造成大腦處理記憶的能力削減
睡眠對於鞏固我們的記憶至關重要,而長期以來睡眠不足會干擾學習和記憶。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像許多醫務工作者和軍事人員經常做的那樣,僅睡半個晚上,這可能會使人們面臨焦慮或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疾病的更大風險。
-
肥胖與海馬體萎縮的關聯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人員發現,肥胖和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一個區域——海馬體萎縮之間存在聯繫。海馬體通常是大腦中第一個受到阿爾茨海默病影響的區域。這項研究的發現為揭示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誘因提供了新的線索。研究人員分析了20,000多名年齡在40歲到70歲之間的健康男女的腦部掃描結果,發現目前或以前體重超標或肥胖的人海馬體積較小。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免疫細胞主導記憶遺忘機制
新華社杭州2月7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內的免疫細胞通過清除神經突觸,主導記憶遺忘。這項研究為「多複習不易忘」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研究長期記憶的鞏固和不良記憶的消除提供了前瞻性基礎鋪墊。該項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2月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科學家揭示食物決定睡眠鞏固記憶的機制
餓的時候做夢都想著吃東西,其實大腦是在鞏固與食物有關的記憶。睡眠最常見的功能就是鞏固記憶。從進化的觀念點上 ,這種增強的記憶在覺醒期促進覓食行為,這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在飢餓的時候,睡眠中大腦什麼都不想幹,連本職工作(鞏固記憶)都做不好,就想著吃的;相反,在正常狀態下睡眠繼續堅守崗位,鞏固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究竟發生了什麼?
-
大腦「重新映射」功能紊亂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空間記憶障礙
大腦「重新映射」功能紊亂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空間記憶障礙 2020-08-29 0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為什麼會丟失六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專家的回答細思恐極
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小朋友在3歲時,能回憶起一年前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且這些記憶的存在時間還不短,會持續到5歲左右。而大部分8、9歲的孩子,依舊能回憶起3歲以前的小部分經歷,大約35%左右。所以嬰兒其實是有記憶的,但為什麼成年以後就想不起來了?
-
【科普篇】大腦邊緣系統與精油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在大腦的所有區域中,邊緣系統據說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區域之一,形成於幾十萬年前。事實上,在大多數其他動物,甚至爬行動物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系統。在過去,邊緣系統有時甚至被稱為「古哺乳動物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