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把生活的重擔放下,讓靈魂的腳步跟上,才能收穫平靜富足

2020-12-07 禪說國學

在生活中,許多煩惱和憂愁都是自己給自己綁的繩索,是對自己心理的無端耗費。只有消除這些自己設置的精神陷,學會放下,才能收穫內心的平靜和富足。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曾聽說過,但同樣相信,每次聽到或看到後,感覺皆有不同:佛陀有次講經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兩手各拿了一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黑指婆羅門才明白了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很多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

眾生在肩上的重擔,在心上的壓力,豈止手上的花瓶?這些重擔與壓力,可以說使眾生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之道!

生命有時顯得太沉重,主要是因為眾生有太多難以割捨的東西。有一句話是對運動員說的,其實對每個人都有意義:「如拿得起,放得下,這是舉重;如拿得起而放不下,這是負重!」最近如果你感到生活太沉重,活得不輕鬆,那麼,是否有放不下的東西呢?

每個人都有重擔。古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只是個人的擔子、個人的難處有不同、有大小。這個「重擔」往往成為我們前行道路上的障礙,所以必須要放下重擔。

「重擔」如果用今天一般的說法就是「壓力」。人生在世,經常有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具有不同形態的壓力。比如工作的壓力,健康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心境的壓力,環境的壓力,等等。

這些壓力壓得人透不過氣,影響眾生的追求,不放下這些重擔,內心就得不到釋放平安與喜樂。

有一種方法可以擺脫這種苦。佛教的方法是開啟人的智慧,找到心靈的淨土,而不是讓人逃避到世外桃源。做父母、兄弟姐妹,做兒女、做夫妻,都是在建立一種人際關係上。

任何一種關係都會讓我們去學習進步,讓自己找到內心的平衡感,與人和諧相處,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們往往總是記得當年的榮耀、成就和光輝,一直停在過去,停滯不前。讓我們學會忘記,鮮花也好,羞辱也好,都已經過去,歷史不可能再次重演。不要讓過去拖住你的腳步,既然無法改變現實,你又何必總是記著呢?

學會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能夠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放下壓力,活得輕鬆;放下煩惱,活得幸福;放下自卑,活得自信;放下懶惰,活得充實;放下消極,活得成功;放下抱怨,活得舒坦;放下猶豫,活得瀟灑;放下狹隘,活得自在……只有該放下時放下,我們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相關焦點

  • 慢下來,讓靈魂跟上你的腳步
    01王石寫過一部書叫《讓靈魂跟上腳步》,他在書中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讓靈魂跟上腳步。這時,土著人頭領解釋道,按照他們部落世代相傳的傳統,假如連續三天趕路,第四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以免我們的靈魂趕不上我們的腳步。對於靈魂之說,土著有點迷信,但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人的精神支撐,是我們借用外國民間廣為倡導的一種人生態度來思考當下的一面鏡子。
  •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句句入心)
    放下,便是開始;捨棄,便是擁有,人生太匆忙,別懂得太晚。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世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放下心中的執念,人,往往是執於一念,困於一念。
  • 放下執念,生活才能得到安寧
    放下執念,才能回歸安寧,放下執念,才能收穫平靜。一盞茶,一本書,一方小天地,就能靜靜地待上一整天,不聞世事,不聽噪音,不看俗人,與自己的內心世界作伴。讀研那會,我最嚮往的生活就是,開著一間書吧,每日清晨開門,黃昏打烊,坐在店裡,靜靜的捧著一本書,細細的品讀。
  • 佛說: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他養了一隻狗,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時分,高僧都會餵「放下」吃東西,嘴裡還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高僧:「為什麼要給狗起個這麼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高僧不語,讓他自己去悟。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人心,痛苦的根源,在於一個「執」字,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總想抓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想留住跟自己不同路的人,總想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的愛著,當事與願違的時候,痛苦不堪,拿不起,又捨不得放下,然後在舍與得之間苦痛糾纏。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 高情逸態,心態富足,享受平靜生活,有內涵,有格調的星座
    所以,無論處在什麼環境,心態的富足,才是真的富足。那麼,在12星座中,有哪些星座容易出現這種狀態呢?天秤座:高情逸態,有格調老實講,論品位和格調,天秤座的朋友是令人羨慕的。這個由金星守護的星座,言談舉止之間,也形成了一種高情逸態的美感。
  • 跟上潮流!佛系英語要這樣說!
    要說最有代表性的還是這個——90 後已經找到人生新方向:他們宣布成佛了。「佛系」是這樣一種淡然的生活態度: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生活不必苛求,沒有過不去的坎,繞著走開就是了。表情不悲不喜不會衰老、不撕不怒才能修身養性。佛系英語怎麼說?
  • 真正放下的人 內心世界是平靜 但如何才能真正放下呢
    真正放下的人,內心世界是平靜的,甚至內心已經和自然世界相融,不分彼此,世間的喜怒哀樂,已經難以擾亂內心的平靜,哪怕面對世間最為痛苦悲傷的事情,也一樣能平靜對待。那麼,如何真正放下呢?還有一世佛陀於山中為一群宮女講法,被一位國王嫉妒,國王嫉妒宮女對佛陀的愛慕超過了對自己的愛慕,於是,殘忍的用刀肢解了佛陀的身體,但佛陀的內心是本然的平靜。真正放下的人和沒放下的人是有區別的,放下的人是自然而然,隨緣地對待人生,沒放下的人是用控制對待人生,認為人生的一切都需要控制。
  •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唯有自悟,才能自渡,才能看開想看,活得更好。唯有自悟,才能自渡人生不易,活久了,再回頭望,你就會明白,歲月流逝的太快,曾經那些執著的東西,早以是過往雲煙。也許我們用一生去追尋的東西,到最後也不屬於你。一個人活得有多累,自己最清楚;一個人活得有多苦,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傷,只有自己受;自己的難,只有自己扛,那些心酸,那些疲憊,唯有自己知道。
  • 在佛系中尋找真實的生活態度
    佛系思想一定程度上讓一些年輕人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解除了家庭和社會賦予的各種無形壓力,找尋本我,回歸自我。一個人偽裝久了,就很容易混淆自我,分辨不清楚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為了迎合上司,獲取機會;討好客戶,贏得訂單;笑臉相迎,取悅愛人;適應環境,融入群體,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當放下身段,在偽裝的過程中,我們喪失個性,丟失本真,迷失自我。
  • 佛說:苦樂自渡,別人難悟
    佛說:苦樂自渡,別人難悟 佛說: 人生這場旅行, 苦樂自渡,別人難悟。
  • 修心養性的句子,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一 *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 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二 *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 莫泊桑《項鍊》:內心富足的女人,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項鍊》這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女人因過度追求欲望與虛榮,讓原本平靜的生活變得越發艱辛。最後,女主人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並遇見了最真實的自己。每個人都希望過上理想舒適的生活,尤其是女人,都想要嫁給經濟條件相對富有的男人。可是命運的安排,卻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娑婆世界即是堪忍,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苦難,不過苦多苦少罷了,依個人因緣福德而定。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佛菩薩縱有千般慈悲、萬般神通,也改變不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也無法頂替你去修行。
  • 等一等,讓我的靈魂跟上
    「別讓身體走得太快,等一等,讓你的靈魂跟上。」忘了是在哪兒看到的這句話,只記得當年看到它,就把它刻在腦子裡了。
  • 佛說:貪愛是苦惱的因緣
    佛說,寧靜來自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更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苦非苦,樂非樂,苦樂 只是一時的執念,我們之所以憤懣、抑鬱、抱憾 ,原因只是放不下,放不下遠離的人, 放不下曾經的事 ,放不下不屬於自己的一切 ,放不下就會衍生無邊無際到煩惱,煩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念頭生,因念頭滅一念放下,心就順了。有些事,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都已經成為了事實。有些人愛也好,不愛也罷早已經離去,貪求的一切終將為空,與其糾結,不如把心放寬,主動接納。
  • 在三月,你可以負擔得起,你可以放下他,你可以讓他平靜下來,你
    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鼓勵自己,說什麼「是我的誰也拿不走,不是我的搶了也沒用」,「我們失去的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失去的東西總是會以另一種形式回來的」等等。只要我們有正確的心態,我們就不會輕易被生活壓垮。讓我們來看看愛自由的星座以及「拿得起,放得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是怎樣的。
  • 心簡單了,生活才能簡單
    成年人的生活,從來都沒有輕鬆可言。可是在人前,每個人都只能是一副百毒不侵的樣子,把苦楚咽下,強擠出一個難看的笑容。 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物質上的擁有,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只有放下眼前對物質追求的執著,看淡所有,煩惱就會越來越少,快樂幸福就會日益增多。 所以,只有心簡單了,世界才能簡單,所見之景,景景皆是幸福;只有心自在了,人生才能自在,所到之處,處處都是快樂。
  • 【吾曰雅集】佛說: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 佛說:做人,心寬似海,才能風平浪靜
    而佛也在很多聲音之中道了一句:「心寬似海,才能平靜。」為人要心寬,才能夠得到人生的平靜。這一句似乎有著難言的哲意,卻又好似在朦朧中難以感觸到話中的真意。佛家的話語總是需要人去慢慢品悟的,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那麼靜下心,細細反覆道「心寬,做人。」那麼生而為人,其實會發現人生在世不在乎愛情、親情、友情,自身抱負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