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地中海沿岸的綠色蔬菜——抱子甘藍,蔬菜沙拉的主要食材之一

2020-12-14 颱風天搞農業

前言 

抱子甘藍又名芽甘藍、子持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它的植株中心不生葉球,而在莖的周圍葉腋處著生小葉球,正如子附母懷,故名抱子甘藍。

生長習性 

莖幹直立,植株高大,葉片為長柄匙狀葉,每葉的腋芽均可以形成桌球大小的完整甘藍球,每個小葉球均由40多片球葉包裹而成。喜冷涼氣候,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22℃。耐寒性強,可耐-3℃的短期低溫而不受凍害。但耐熱性較弱,溫度高於23℃,結球不良。不耐乾旱,適宜在黏質、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隨著小葉球的不斷膨大,要掰掉中下部的長柄葉,防止小葉球因葉柄的擠壓而變形。

品種和應用價值

分早、中、晚熟三類。早熟種植株矮小,生長期短,較耐熱;中晚熟種植株高大,生長期長達100~120天,耐寒力極強,但不耐熱。植株秀美,產品形狀奇特,是農業觀光園區中不可或缺的珍稀蔬菜之一。其小葉球的風味似結球甘藍,纖維少,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和礦質元素。小葉球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煮湯、做沙拉配菜、泡菜等。為保持其小巧奇特的形狀,可在洗淨的小葉球上用小刀割「十」字,切割的深度約為球徑的1/3,然後放在已加少量鹽的沸水中煮5分鐘,撈出後瀝水,加入洋蔥丁、蘋果丁、煮熟的馬鈴薯丁,用沙拉醬或蛋黃醬拌勻即成小包菜沙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抱子甘藍的相關知識,對此廣大農民朋友有什麼看法呢?或需要補充相關知識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私聊小編,謝謝各位的閱讀,喜歡小編的文章,就給個「贊」吧!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很Q很有愛的綠色健康蔬菜——抱子甘藍
    這一期,小編為大家推薦一款很Q很有愛的綠色健康蔬菜——抱子甘藍。沒見過的朋友是不是很好奇?這就是抱子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以來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中國臺灣省有少量種植。抱子甘藍的小葉球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中國於20世紀末開始引進並種植孢子甘藍,使之成為時興的蔬菜。
  • 掃盲貼丨沙拉中最常見的蔬菜
    隨著西式餐飲的日漸流行,健康沙拉也成為了許多人的心頭愛,這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爽口蔬菜給沙拉帶去了絢麗的色彩,豐富的口感。可我們知道哪些是可以直接生食的沙拉菜嗎?生菜是沙拉菜的基本款,可生菜也有很多種類的區分,我們又了解多少呢?而可以生吃的才也不僅僅是生菜,還有很多很特別的食材原料。
  • 抱子甘藍是什麼?是甘藍嗎?
    抱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看上去就像「迷你」捲心菜,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由於長於菜葉「腋下」,所以才形象地稱為抱子甘藍。抱子甘藍中富含蛋白質,所以生活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的人、處於生長發育的兒童、年紀較大的父母、血壓較高的人都適宜吃抱子甘藍,來緩解自身的不適症狀。抱子甘藍不僅低卡,蛋白質含量在蔬菜家族中也算是很高的。這些小圓球們還含有超高的維生素,只要100g就能滿足你一整天的維他命C的需求 。
  • 抱子甘藍:十字花家族的抗癌能手
    抱子甘藍是西方人餐桌上一種非常常見的蔬菜,有時會作為沙拉與其他蔬菜和沙拉汁一起生吃,也會大蒜末和黃油爆炒製作香煎抱子甘藍。事實上,在感恩節、聖誕節這些美國傳統的節日中,餐桌上往往會擺上一隻精心烹飪的烤火雞或者烤雞,為了將食材裝點的更加豐富多彩,增加節日氛圍,除了胡蘿蔔丁、小土豆以外,一顆顆小小的抱子甘藍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為餐桌帶來新鮮活力的綠色點綴。
  • 抱子甘藍
    看看抱子甘藍的形狀,你會斷定,這必是創造了象形文字的中國人想出的名字。那一個個的小葉球,不正是甘藍懷抱裡的孩子嘛。我是去年冬天在網上買菜種子時發現抱子甘藍這種蔬菜的。圖片上,一根擀麵杖粗的主莖上生出若干綠綠的小葉球,那些小球看上去就像一顆顆迷你捲心菜,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花五塊八毛錢買了一包,同時也給我二哥快遞了一包,叫他種在老家的院子裡。
  • 超漂亮的一個蔬菜,抱子甘藍的詳細種植步驟及注意事項
    抱子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地區,記得多年前超火的一部經典美劇《 Friends》中也有它的靚影。
  • 世界是捲心菜的兄弟——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
  • 這些奇奇怪怪的蔬菜你吃過嗎?
    1、抱子甘藍孢子甘藍就是迷你版的包菜,但它跟包菜的長法可不一樣,它們像圓滾滾的樹懶一樣錯落有致的抱在主幹上,很可愛的說,每株能結幾十甚至至上百個球。這種菜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食品之一,所含的營養居於甘藍類蔬菜之首,是非常好的減肥蔬菜。經常會在沙拉和烤肉配菜中看到,不過生吃有點苦澀,一般會焯過之後用,還能保持鮮綠的顏色。
  • 小小捲心菜(抱子甘藍)創意做法九款
    比利時小捲心菜,大名抱子甘藍,又稱球芽甘藍,甘藍類蔬菜之首。
  • 甘藍甘藍,大不同
    甘藍,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花淺黃色到黃白色,葉片藍綠色,有白色的粉霜。甘藍起源於地中海沿岸,根據人們需要,在栽培條件下已經演化成各種變種。甘藍十分常見,你知道下圖中哪些是甘藍類的蔬菜嗎?當然,甘藍類蔬菜還不止這些。
  • 【水雲間】孢子甘藍熟了~讓孩子愛上蔬菜!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中國臺灣省有少量種植。抱子甘藍的小葉球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        孢子甘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和花菜西蘭花啥的是一家人。這裡要重點說的是它的營養價值。
  • 抱子甘藍種子及栽培技術
  • 西餐中常用蔬菜
    花椰菜花椰菜:又名花菜、椰花菜、花甘藍、洋花菜、球花甘藍,有白、綠兩種,綠色的叫西蘭花、青花菜。是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一種。苤藍(大頭菜)大頭菜又叫苤藍是甘藍的一種,學名叫球莖甘藍。苤藍是介於大頭菜和包心菜之間的蔬菜,可以拿來清蒸當作小菜,或切絲做成涼拌沙拉。在沙拉和冷菜中經常看見它的身影!西蘭花
  • 我做飯好吃的原因,僅僅是比別人更了解這些食材而已
    它是蕓薹屬作物分支中甘藍型的一種,原產於地中海、小亞細亞一帶,栽培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年的古希臘。——抱子甘藍品種群。食用抱子甘藍的時候,一般需要將小球切開,或者劃出一個十字刀,不然很難入味。它的吃法很多,拌在沙拉中,烤熟了直接吃,燉湯或者炒入菜中都是不錯的選擇。
  • 小肚子,大容量丨這個可愛的蔬菜不簡單,吃過的舉個手!
    難不成是甘藍菜,接近咯,但還不準確!今天,出場的主角同樣屬於甘藍類蔬菜中的一種,可以稱為捲心菜的「孿生姐妹」——抱子甘藍。孢子甘藍brussels sprout,別名球芽甘藍,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二年生草本植物,產季在冬季。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以來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中國臺灣省有少量種植。孢子甘藍長得像迷你版的捲心菜,但味道比捲心菜甘苦,而且帶有堅果香味,口感也較捲心菜硬。
  • 盆栽一株抱子甘藍,結出一捧拇指大的白菜「心」!
    每一口都爽爆的抱子甘藍抱子甘藍,菜市場上還比較少見。臺長對它的感覺是:兒菜加白菜的二合一。一顆顆抱子甘藍,既像是一顆顆兒菜,又像是一顆顆白菜心。這樣的蔬菜對於咱們種在陽臺上的臺友們來說:種它,是必須的!抱子甘藍是甘藍種中一種腋芽能形成小葉球的變種。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
  • [語音]一篇文章搞懂沙拉中的蔬菜!
    Spinach 菠菜,大力水手最喜歡吃的菜,出現在沙拉中主要是菠菜葉子。Baby Chard 莙薘菜 甜菜的一種,會在混合蔬菜沙拉中見到,是地中海菜式會用的食材。Kale 甘藍, 口感也很健康。Arugula 芝麻菜,義大利菜裡會經常使用,「高檔蔬菜」之一,可以用作沙拉,或者放在剛出爐的pizza上。味道比一般蔬菜強,不是單純的脆脆的蔬菜味。
  • 「美食趣談」之二: 你知道這些蔬菜嗎?
    通常用來做沙拉。但這種蔬菜生吃口感會比較苦澀,做沙拉之前最好先焯水,用來燴海鮮也是不錯的選擇。)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抱子甘藍的蛋白質含量在甘藍類蔬菜中是最高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其具有自身獨特的口味,纖維少。食用甘藍類蔬菜時,首先加入少量油和鹽焯水,這樣既可以去掉苦味,又能保持葉色翠綠。然後改刀,用培根油炒即可。在西餐中,適合做沙拉或烤後當配菜食用。
  • 美味防癌 萬變不離甘藍菜
    菜花南方人稱花菜,北方人叫它菜花,不管怎麼稱呼,它與西蘭花一樣,同為甘藍的變種。菜花葉子寬大,邊緣呈波狀,平滑無毛,花呈肉質塊狀,很像一朵大花,色白美觀。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海岸,約在19世紀初清光緒年間引進中國,自此就一直頗受國人歡迎。它的肉質細嫩,味甘鮮美,易消化吸收。
  • 乾貨盤點 | 那些西餐裡的奇怪蔬菜到底怎麼做才好吃?
    碎葉菊苣的葉片越往裡,質地越柔嫩,口感越甜,因此通常用內層的葉片製作沙拉或者墊在新鮮烤制的魚、肉或蔬菜下面。4.甜酸醬汁搭配碎葉菊苣沙拉的效果最好,比如楓糖漿和紅酒醋,拌入一些口感柔和的綠葉菜諸如羅馬生菜或者芝麻菜,能夠淡化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