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樂平8月1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朱德文)近年來,江西省樂平市緊緊圍繞鄉鎮基本職能和績效考評指標任務,著力把績效管理作為增強意識、落實責任、推進工作的抓手和載體,推動該市鄉鎮各項工作提質增效。截至目前,該市鄉鎮績效管理措施成效顯著,幹部隊伍呈現幹勁十足、創先爭優的良好格局,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大幅提高,為該市打造特色鮮明的現代化贛東北明珠提供了不竭動力。
「死水」變「活水」 激起幹部創業勁
「幹得好嘗不到『甜頭』,幹得差也吃不到『苦頭』。」過去,在該市部分鄉鎮幹部中流行「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思想,導致一些鄉鎮和幹部對待工作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表面上的「一團和氣」,帶來工作上的「一潭死水」,結果就是群眾不滿意、經濟發展不上去的局面。
如何破除種種藩籬、消除惡習?對此,該市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實行績效考核,確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各項決策部署能在基層得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據了解,從2018年7月起,該市在20個鄉鎮、街道、農科園全面鋪開績效考核。為了確保績效考核改革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該市堅持在考核中突出分類量化、多元評價、正向激勵,通過「曬」工作實績、「查」日常考勤、「看」民主測評等多種形式,不定期對鄉鎮工作人員進行查崗,每季度召開鄉鎮幹部述職民主測評大會。同時,對鄉鎮工作人員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以及廉潔自律三個方面,進行署名民主測評,把「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務的」對象確定為每名幹部的評價主體,真正做到「考人」與「考事」相結合、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自我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從而既看「出勤」,更看「出力」,既看「實績」、也看「口碑」,全面綜合評價鄉鎮幹部年度表現。在鄉鎮績效考核政策的驅動下,該市上下逐漸形成主動幹事創業、個個奮勇爭先的良好局面。
「相馬」變「賽馬」 賽出幹部好作風
為做好206國道樂平段升級改造工程,2019年3月,樂平市塔前鎮幹部「組團包幹」,僅用8個月時間就圓滿完成了35棟房屋拆遷,徵地500多畝的硬任務。
「這都是實施鄉鎮績效考核機制帶來的可喜變化。」8月10日,記者來到塔前鎮採訪,該鎮黨委書記曹宇對幹部作風大變樣如是說,「實施績效考核不僅提升了我鎮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而且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能的平臺,可以說就是將『相馬』真正變成了『賽馬』選才。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收入。」
「幹好幹差都一樣,幹部幹勁沒了,活力沒了」是塔前鎮曾經的狀況。為改變吃大鍋飯現象,從2017年7月起,樂平市率先在塔前鎮試點鄉鎮幹部績效考核機制,做到考人與考事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正向激勵與反向鞭策相結合,讓幹部幹在明處、比在明處、獎在明處,激發了全鎮幹部的競爭意識和工作熱情。2019年,該鎮完成財政收入8495.6萬元,與上年相比大幅提升。
幹勁變「獎金」 激發乾部新活力
「今天,我領到了績效獎金,很激動。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領到績效獎金,梁獻紅打心底裡高興,「現在工資收入每年漲了一萬餘元,這是對我們辛勤工作最好的肯定,我覺得幹勁更足,會更加努力工作,更好地為全鎮人民服務。」
梁獻紅是塔前鎮司法所長,過去一年績效考核獲得第一名,獲得績效資金18243元。
據了解,按照該市鄉鎮績效考核文件要求,每年由省、市、縣三級財政統籌專門列支資金,用於鄉鎮幹部績效考核獎勵。
實績論「英雄 」 激勵幹部勇擔當
績效考核激發了該市廣大鄉鎮黨員幹部的活力。在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下,全市市社會經濟發展成績突出。2019年,該市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40.21億元,增長7.8%,財政總收入46.53億元,增長7.3%,先後榮獲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工作、新農村建設、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工作先進縣(市、區)等20餘項國家、省級獎項。
以實績論英雄,讓有為者有位。樂平市明確將考評結果與經濟獎勵掛鈎,與公務員評先評優和幹部提拔任用等掛鈎,有效激勵鄉鎮幹部苦幹實幹、擔當作為。
「根據我市《關於全面開展鄉鎮(街道)機關幹部績效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規定,對年度績效綜合得分排名在前10名的,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提拔使用。」樂平市委組織部幹部綜合股股長黃兆軍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