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與抑鬱帶來的負面影響,等同於吸菸、肥胖和關節炎……

2020-12-16 中國生物技術網

每年一度的健康體檢通常包括體重等一系列地檢查以及詢問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吸菸,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SF)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參與健康檢查的醫護工作者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你抑鬱或者焦慮嗎?

這項研究顯示,焦慮和抑鬱可能是心臟病、高血壓、關節炎、頭痛、背痛和胃腸不適等疾病的主要預測因素,其影響與吸菸和肥胖等長期存在的風險因素非常類似。

研究人員對超過15000名平均年齡68歲的老年人四年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16%(2225人)患有嚴重的焦慮和抑鬱、31%(4737人)患有肥胖症和14%(2125人)的菸民。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在《Health Psychology》雜誌上。

該研究發現,與那些沒有焦慮和抑鬱的人相比,焦慮和抑鬱程度高的人患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和關節炎的機率分別增加了65%、64%和87%。

研究通訊作者、UCSF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Aoife O'Donovan博士說:「這些風險的增加機率與吸菸者或肥胖者相似。然而,對於關節炎來說,高度焦慮和抑鬱似乎比吸菸和肥胖帶來更高的風險。」

癌症例外地不受焦慮和抑鬱影響

與該研究關注的其他疾病不同,作者們發現,高程度的焦慮和抑鬱與癌症風險沒有直接關係。這證實了過去的研究結果,但與許多患者普遍認同的觀點相矛盾。

O'Donovan說:「很多研究都表明精神障礙對於多種癌症來說都不是很明確的預測指標,我們的發現與這些研究結果一致。除了強調精神健康對許多醫學疾病至關重要外,我們並沒有發現它對癌症的影響。我們或許需要停止將癌症歸因於歷史的壓力、抑鬱和焦慮。」

他們還發現,頭痛、胃腸不適、背部疼痛和呼吸急促與過度壓力和抑鬱呈指數相關性。比如,對於經常焦慮和抑鬱的患者,頭痛的機率在這一組中高出161%,而肥胖和吸菸者的參與者沒有影響。

關注精神健康

研究第一作者Andrea Niles說:「焦慮和抑鬱症狀與糟糕的生理健康狀況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然而,與吸菸和肥胖相比,焦慮和抑鬱並沒有引起醫療保健系統的足夠重視。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項直接將焦慮和抑鬱與肥胖和吸菸作為長期研究中發病潛在危險因素進行比較的研究。」

這項研究結果強調了「未接受治療的焦慮和抑鬱所帶來的長期代價。」

O'Donovan說:「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精神疾病應該儘早得到重視與有效地治療。」

相關焦點

  • 高脂飲食影響腸道菌群,從而影響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負面情緒
    與所有人一樣,2型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也會受到抑鬱和焦慮的困擾,而且他們的症狀會更加嚴重。美國波士頓加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這些負面情緒的潛在因素,那就是腸道菌群。該研究已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
  • 為什麼焦慮抑鬱會引起高血壓?高血壓與焦慮相互影響,如何治療?
    高血壓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而原發性高血壓 (PH) 的主要危險因素:遺傳因素、高鹽飲食、肥胖、飲酒、心理社會因素等等。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加,高血壓與焦慮、抑鬱的關係已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 長期焦慮和抑鬱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如何改善?
    焦慮和抑鬱是兩種普遍的心理併發症,現代醫學已將心理問題視為與疾病生理治療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為身心並護可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結局。我國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焦慮與抑鬱發生率較高,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進行心理狀況幹預非常必要。根據相關研究,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焦慮、抑鬱會受到生活質量、併發症狀況、營養狀況、社會支持等相關因素的影響。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抑鬱等情緒?試試這幾種方法
    今年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影響重大,迄今為止,已經奪走了上百萬人的性命,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給人的心靈帶來沉重的負面影響。抗疫情的醫護人員對於這種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新冠病毒,由於對它缺乏認識,人們在剛開始的時候,對它也是束手無策, 經常陷入恐懼,、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之中,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
  • 焦慮是抑鬱之母,那是焦慮由什麼引起?看看這5種類型
    但他們的恐懼或焦慮與任何實際威脅都不成比例。任何社交場合都會讓人壓力山大。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總是擔心自己會造成負面印象,他們常常擔心自己的焦慮會被人察覺。這種障礙會使人際關係的發展變得更加困難從而引發抑鬱。其實這種問題很好解決,記住4個字那就是:溝通和自信。多多溝通讓你消除心頭疑問,自信會讓你走向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 孩子抑鬱了,父母該如何做,才能消除自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因為孩子只肯聽,不願意和我交流互動,所以我直接的告訴了他以上這些觀點,在我和他溝通的那個時刻,我並沒有按照教練指導的,去覺察自己的內心,我還是不夠從容的。在我與孩子溝通的當下,我還是會被他的情緒影響,我現在回想起來,我好像又回到了以前的小心翼翼、討好的應對模式了。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正念是抑鬱和焦慮的剋星
    正念如何給我們帶來解決抑鬱、焦慮等消極情緒的方法? 正念可以教會我們一種將思想,情感和情緒聯繫起來的方法。一個關於學會處理和接受當前發生的一切,拋開我們主觀成見的只顧當下存在的一切,而不是去避免或一定要解決它。此時此刻,如果大腦的企圖避免或解決問題,會加劇我們的負面情緒。
  • 焦慮和抑鬱會給身體帶來這些反應!改善方法看這裡
    其實上述的這些情況都是情緒影響我們身體的結果,情緒與我們的身體之間存在著一些不容易被直接觀察到,但又真實存在的聯繫,這些聯繫通過在神經細胞接頭的一些特定的物質而建立,通過將情緒的反應與身體的連結反映出了人類古老的生存本能。同時身體的反饋也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毫無疑問,壓力相關疾病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流行病,給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患者和他們的家人帶來痛苦。我們沒有人能對此免疫。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 吸菸能減肥?吸菸與肥胖有關係嗎?
    而吸菸和肥胖的關係,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最近一篇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表明,吸菸人群雖然身體質量指數較低,但是腰部肥胖卻更嚴重。 圖|Pixabay 吸菸者不容易發胖?有證據表明,肥胖受飲食習慣、運動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吸菸也是其中之一[4]。研究還調查了吸菸與肥胖的綜合影響,肥胖吸菸者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要比僅肥胖或僅吸菸的人群高出2.36倍[10]。 一項基於英國生物信息庫數據的研究顯示,肥胖會影響吸菸的強度,肥胖者容易吸入更多的煙[12]。
  • 吸菸多年的人,突然開始戒菸,身體會發生這些變化,提前了解下!
    而之所以戒菸後會出現讓人發胖的情況,是因為吸菸本身就很容易讓人「消瘦」;人們在吸菸以後,香菸當中的尼古丁就如同興奮劑一樣,能夠促進身體的代謝率,同時還會抑制食慾,比如像是每天吸一盒煙的朋友,哪怕平時不進行運動,一天下來也要比正常人會多消耗大約二百千卡的熱量,加上吸菸對身體血管的傷害,還會影響到身體的消化系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 啥是肥胖?肥胖有啥危害?
    啥是肥胖?胖不胖到底誰說了算?是憑自己的感覺,還是別人說你胖你就胖呢?其實,這都不準確。胖不胖,先看數據---BMI(身體質量指數),也稱體質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存在誤差,BMI只能作為評估個人體重和身體狀況的多項標準之一。
  • 抑鬱和焦慮會讓你「頭大」
    然而,目前許多抑鬱症對大腦影響的研究,並不能說明患有抑鬱症的人也經常會感到焦慮這一事實。」該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總結,研究腦結構變化與抑鬱的相關性,使用MRI測量全腦和(或)區域體積變化和抑鬱障礙的聯繫,以提供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臨床診斷方法。值得關注的是,該研究還將全面研究抑鬱與焦慮共存的情況下,對大腦的影響。
  • 錯誤的認知模式產生焦慮情緒,如何應對焦慮煩躁?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焦慮、煩躁。有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使自己陷在了焦慮中無法自拔。了解焦慮症,才能不被焦慮症、心情焦慮煩躁擾亂你的正常生活。當你面對沒有把握的事情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如果焦慮的程度與客觀事件明顯不符或者焦慮持續時間過長,則被診斷為焦慮症,這不僅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還會給他人帶來不便。
  • 醫生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必須重視孩子們的抑鬱和焦慮症狀
    隨著家庭正常生活方式因為新冠疫情而改變,醫生們希望家長們能夠注意孩子們的焦慮和抑鬱症狀,並且及時採取行動。於SSM健康(SSM Health)工作的兒科醫生朱莉·瓦拉克薩(Julie Waraksa)博士說,你在孩子2歲大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們身上的焦慮跡象,然而抑鬱的相關表現卻很難被識別。瓦拉克薩表示,焦慮的跡象包括害怕與父母分離以及神經性抽搐。神經性抽搐是指一些孩子們自己沒有注意的小動作,比如經常眨眨眼睛、清清嗓子,或者以某種方式移動他們的頭或肩膀。
  • 懷孕後,焦慮想哭易失控,各種負面情緒會傷害到胎兒嗎?
    作者:王妮(婦產科主治醫師、科普作者)懷孕對很多女性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懷孕時的心情理應是充滿喜悅的,但事實上,在身體狀況的變化和一些生活工作壓力下,很多孕媽更多是被焦躁、抑鬱等負面情緒包圍著,有的孕媽甚至患上了產前抑鬱。一、懷孕的確可能會讓情緒變差懷孕會給女性帶來很多生理及生活的改變,這些變化可能會引起孕婦的負面情緒。
  • 焦慮和抑鬱的腸道菌群——系統綜述
    背景焦慮和抑鬱障礙是普遍存在且令人虛弱的精神疾病,每年共計影響全球近10%的人口。世界衛生組織 (2019年)估計,全球每年因焦慮和抑鬱障礙造成的生產力損失達1萬億美元,而且還呈上升趨勢。儘管過去幾十年來,接受心理治療和精神藥物治療的人數有所增加,但焦慮和抑鬱障礙的患病率和負擔保持不變。
  • 抑鬱情緒≠抑鬱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並不意味著患了抑鬱症。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璐璐介紹,抑鬱情緒是我們人類的正常情緒之一,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時刻保持心情愉悅,肯定會有煩躁、焦慮、抑鬱的時候,這是一種合理的情緒體驗,莫把抑鬱情緒等同於抑鬱症。
  • 高發抑鬱和焦慮,研究生群體正面臨著什麼?
    高發抑鬱和焦慮,研究生群體正面臨著什麼?該項研究共調查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個機構的2279人(90%博士生和10%的碩士生)。該篇研究論文指出:「結果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研究生患抑鬱和焦慮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六倍以上。」該研究調查數據揭示:在研究生群體(碩士/博士)中,焦慮與抑鬱兩種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均在40%左右(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