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秘90後獨居青年生活真相:崇尚自由 渴望脫單

2020-12-15 騰訊網

近日,國內兩家機構聯合發布了「90後獨居青年生活真相」,通過對90後城市獨居人群進行網絡調查,試圖揭示獨居青年生活習慣及居住偏好。調查顯示,近八成90後有過獨居經歷,「租房獨居」成90後主流,90後獨居幸福感超過孤獨感,且女性比男性更享受獨居狀態;超六成單身獨居青年渴望脫單;超六成90後有意向「購房獨居」……獨居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體驗?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走訪了4名獨居合肥的90後都市男女,探一探他們的獨居生活真相。

人物:姚華 年齡:29歲

有房子的獨居 也能找到歸屬感

2016年本科即將畢業時,安徽定遠人姚華 (化名)到大上海闖蕩,但兩年後,他還是選擇回 到安徽,來到合肥,買了一套房子,找了一份安 穩的工作,將合肥作為自己定居的城市。「合肥 離家近,周末都可以回一趟家,而且生活節奏也 沒那麼快,更宜居。」姚華說。

姚華把次臥打造成閱讀、健身二合一的功能房。

畢業即成 「滬漂」,跟朋友合租

姚華是一名90後,在福州讀了四年本科旅遊管理專業,他沒有從事相關職業,而是奔向了 繁華的一線大都市上海,在一個朋友的帶領下, 從零開始,做起了汽車檢測工作。在大學時,姚 華曾經談過一個女朋友,但畢業後,兩人異地而 居,漸漸地,感情沒能敵過距離,最終分道揚鑣。

姚華在上海工作的地方是虹口區,但住在較偏的青浦區,每天地鐵、共享電單車換乘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工作地點。這麼遠的通勤距離,只是為了省一些房租。「在公司附近租房子, 一個房間得花上兩三千塊;住得偏一點,和朋友 合租,一人一個房間,一個月1000多房租就夠 了。」姚華說,在上海工作,單程通勤時間一個多 小時,很正常。

雖然住得偏遠,但那邊的房價仍不在姚華 的經濟承受範圍內。在上海闖蕩了兩年,2018 年初,姚華還是決定回到安徽合肥買房定居。 「滬漂這個詞說得不錯,沒有辦法買房,落不了 戶,就是感覺人雖然在那裡,也是漂著的,著不了地。」

在合肥買房定居,一個人生活

姚華來到合肥時,便定了心思要買房,他認為,有房才能有家。

當時合肥的房價均價也已經1萬多元,但姚 華購房十分果斷。「買房就要趁早,不能拖。」姚華在合肥市蜀山區竹蔭裡社區工作,他看中了自己工作地所在的西園新村小區的地段與學 區,很快,便在小區裡選購了一套小二室二手 房,首付是家人贊助的,再加上之前自己在上海 工作攢下的錢。現在,每月1000多元的房租變成了每月4000多元的房貸,雖然支出增多了,幸福感卻更強了,「還房貸就當自己存錢,不用幫房東『養房貸』了。」

經過自己的改裝,如今,小二室已成姚華溫馨的小家,他也開啟了幸福的獨居生活。姚華每天步行即可到達工作地點,晚上加班後再回 家,也完全不用再擔心公共運輸深夜停運了。 「在合肥生活後,感覺舒服很多,沒有那麼多緊迫感,整個人會很放鬆。」姚華說,房子也給了他強烈的歸屬感,在合肥有個家了。沒事的時候, 他會將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也會常邀兩三個好友來家中小聚,下個廚露一手。 「獨居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沒人管,無拘無束的。」姚華笑著說,他認為,獨居幸福感大於孤獨感。不過,在家人看來,可不是那麼回事, 1991年出生的姚華,是家中常年被「催婚」的對象「。爸媽會經常念叨這事『,都這麼大了,還不找女朋友』,有時候,都不敢打電話回家,過年回老家也基本都要被安排相親。」姚華說,爸媽的心情他理解,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愛情觀,認為感情的事情急不來,得看緣分,「要遇上對的人,看對眼 了,感覺到了,可能就是她了。」

姚華將家中打掃得乾淨整齊,布置得溫馨宜居,似乎也在等待著女主人的到來。「每個人 對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總是最有感情的,這裡, 也可能是我們未來的第一個家吧。」姚華說,再過一個年,就年滿30周歲了,他也會將家人的叮 囑放在心上,認真尋找自己「對的人」,一起在合肥奮鬥,一起幸福。

人物:胡薇 年齡:29歲

我眼中的獨居 孤單與幸福同在

胡薇(化名)在家裡幾個表姐妹中排行中間,但如今,其他人均已結婚生子,1991年出生的胡薇仍單身一人,也因此吸引了家中全部的催婚火力。不過,胡薇並不著急,一個人在合肥悠閒地過著租房獨居生活,在她看來,獨居,是孤單與幸福同在。

租房最看重安保,安全放首位

胡薇於2013年畢業於安徽一所專科學院, 畢業後,她找了不少工作,最終,在房地產行業 一做就是幾年。胡薇的老家在池州,最初,她曾 在池州市工作,和同學一起合租一套房,當時, 池州市的房租較低,每個月只需幾百元租金。

後來,胡薇看中了大城市的發展,決定到合肥闖蕩,但只呆了一年,又去往江蘇無錫。因為 在無錫無親無故,也就是從那開始,胡薇開啟了 租房獨居生活。「一個人住,當然要住好一點,這 樣也安全一點啊。」胡薇一人在外,家人最擔心 的便是安全問題,胡薇在租房時,最看中也是小 區的安保:是否年輕保安24小時值班、小區單元 門門禁是否正常工作……她寧可多支付租金, 也會挑高端一些的小區居住。

無錫的房租較高,胡薇租了一套兩室兩廳的精裝修房子獨居,每月需支付3000多元,還不 包括水電燃氣費等,但在愛自由的胡薇看來,這 一切都是值得的。胡薇喜歡獨來獨往,無拘無束,周末在家,也喜歡睡個懶覺。醒來後,她喜 歡打開音箱,大聲播放自己愛聽的音樂,充分享 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

期待找到另一半,愛上家常菜

2019年夏天,在無錫呆了一年後,胡薇又回到了合肥。剛到合肥時,胡薇曾在親戚家借住, 但很快,又搬了出去。胡薇在肥東工作,卻在濱湖租了一套房,每天開車上班,單程就需要一個小時,但胡薇卻樂意花這個時間。「濱湖這邊住宅品質、商業配套都更好一點, 人住得也舒服一點。」

有人說,有一種孤單叫自己動手做的飯,可惜只有一個人吃。這一點,胡薇深有感 受。胡薇廚藝一般,在無錫獨居的時候,工作日均吃食堂,或外出就餐,周末則是點外賣或偶 爾自己下廚,她會去超市買幾個簡單的食材, 炒兩三碟小菜,配上一個饅頭或一根玉米,再來一點水果,便是一餐,從來不會煮米飯,出租 房中連電飯鍋也沒有添置。「一個人吃,只能吃 一小碗米飯,太難煮了,很難掌握那個量,吃完 還要刷鍋,不如一個饅頭來得方便。」

胡薇坦言,外賣與食堂吃久了,偶爾也會想念「家常菜」的味道,在合肥,她時常到親戚家吃 飯,喚醒一下味蕾對老家菜的記憶。「在家吃飯當然更好一些,乾淨衛生又可口,但一個人總 是懶得動手下廚,如果未來找到了另一半,我可能也會愛上『家常 菜』的味道。」胡薇笑著說。

鄭婷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 皖客戶端 記者 朱慶玲

人物:小苗 年齡:25歲

從合租到獨居 簡直開心到飛起

2016年大學畢業後,阜陽姑娘小苗在省城經歷了從合租到買房獨居的日子「。一個人住了一年多了,還挺開心的。」小苗說,可能對於她這個射手座來說,自由自在太重要了。

小苗邀朋友在家涮火鍋。

合租經歷不愉快,她買房獨居

小苗今年25歲,大學一畢業,就應聘到省城 一家設計院從事財務工作,開始了將近三年的租房生涯。「剛上班收入也不高,礙於面子也不想讓 父母幫忙付房租,所以每次都是和別人合租,前後也換了三次房子。怎麼說呢,不愉快的經歷更多一點吧。」小苗記憶猶新,有一次一個室友未經她 允許使用了她的雙立人鍋具,還弄壞了。「我跟她說了鍋具的價格後,她就淡淡地回應了我一句: 『我可沒有那麼多錢,沒辦法賠你。』」小苗聽完愣了半天,只能默默地轉身進了房間。

因為租的房間比較小,下班回去了只能關門待在房間裡,小苗便在別人都下班後,繼續待在辦 公室,一直到晚上八九點再回去「。爸媽漸漸地也知 道了我的情況,他們就打算幫我付首付買房。」2017 年8月的一天,小苗終於等到了搖號的日子,雖然那 天下著瓢潑大雨,渾身都淋得溼漉漉的,但小苗的心情卻很激動「。在經歷多輪搖號後,我終於搶到了一 套。」只是因為是期房,小苗只能繼續租房生活, 一 直到去年夏天,終於搬進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簡直開心到飛起,房子不大不小,我一個人住正好,也夠父母偶爾來陪我。」小苗說自己終於可以在周末睡到自然醒,活動空間也不再局限於之前小小的臥室,也擁有了專屬自己的廚房,對於 一個資深「吃貨」來說,太重要了。

「即便是工作日,我早上起床也能放自己喜愛的電臺節目,不必擔心打擾到別人。」小苗覺得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肆意出去玩,想幾點回來就幾 點回來。「一周之內和朋友去蹦了三次迪,最晚的一次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才回家,倒頭就睡著,真是自由自在。」

有歡樂也有孤獨,自己要承受

「我不喜歡點外賣,只要有空都會在家自己做 飯。」小苗說自己動手既能享受烹飪的樂趣,也比較乾淨衛生。「最近愛上了用烤箱烤口蘑,味道真的特別棒。」

一個人獨居後,親戚家的一條狗成了小苗的好夥伴,傍晚散步的時候會帶它出來溜達溜達。 歡樂的日子很多,孤獨無助的時光也有。「今年疫情來臨的時候,因為工作上的事,我很早就回到了合肥,自己一個人在家隔離。」不能出門,小苗有時候一天也說不了兩句話。那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下午在陽臺曬太陽,低頭看一樓鄰居帶孩子在自 家院子裡打羽毛球。如果這只是心靈上的孤獨, 前兩天騎共享單車回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整個 人都趴在了地上,膝蓋手肘都磨破出血,讓小苗感受到了心靈上的無助「。真的是一瘸一拐地回到家, 自己給自己上藥時都忍不住流淚。可能是疼痛, 讓我特別想有人在身邊安慰,可現實情況是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小苗說這可能也是獨居最委屈的時刻, 她沒有選擇給父母打電話,第二天依舊神採奕奕地出現在單位。長大了,有些疼痛,必須忍著。

對於獨居者、特別是女性獨居者來說,安全非常重要「。以前無論是住寢室、還是與人合租,我都是屬於那種睡得比較沉的。可是自從一個人住之後,門窗稍微有點響動,我立刻就醒了,真的很神奇。」小苗說,這可能是大腦潛意識裡的預警。朋友還送了她一瓶防狼噴霧「,希望永遠用不到這個吧。其實我家離單位就三四公裡,以後還是要多小心,加班太晚了就直接打車回家。」

小苗說,身邊像她這樣的90後獨居女孩還挺多的,絕大多數時候,大家都非常享受當下的生活, 「可能我們都很崇尚自由,不喜歡約束的生活。」

人物:天宇 年齡:28歲

一個人的80㎡ 有自由也有孤獨

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8歲的合肥小夥天宇可能一直沉浸在獨居生活中,因為 獨居讓他感到自由而愜意。「(因為)疫情,突然間覺得不舒服了,有點孤獨。」從2013年至今,天宇已經過了七年的獨居生活。

天宇的臥室一角。

一個人按部就班,自由而愜意

每天早晨六點二十,天宇的鬧鈴都會準時響 起。作為一名中學老師,工作日內,他的作息十分 規律。換衣、燒水、刷牙、洗臉,六點五十五分,一 輛共享電動車旁出現了他的身影「。單位離家兩公裡,不下雨就騎車,下雨就打的。」中午天宇不回 家,直到晚上八點左右,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 家門。

天宇是合肥市長豐縣水湖鎮人,2013年大學 畢業後到壽縣一所學校教書,2018年到合肥廬陽 區一所中學任教「。在壽縣,在合肥,我都是一個人租房住。」天宇坦言,即便父母和自己在一個城市, 他也會選擇自己一個人居住,「生活方式、飲食習 慣都有點不一樣,他們會有看不慣的地方,我也怕他們嘮叨。」

「我一個人住,也不用和室友磨合,自由自在的。」天宇說,房租也沒有超出自己的預期,能夠承 受,除了自由,他還有點輕微的潔癖,就更不會考慮合租了。「我喜歡邊和朋友語音聊天邊打遊戲, 不上班的時候,會玩得比較晚,有人合租多不方便。」

80㎡的房子,有兩個房間,一間用來當臥室, 另一間則被用來當雜物室「。一個人住也要空間大 一點,心情才會更好。」天宇說,他會選擇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回老家一趟,看看父母,畢竟父母年紀一 天天大了,也需要陪伴。每一次回家,父母都非常 開心。天宇在2018年買了房子,「還沒裝修,大概 要一兩年才會搬過去。」

疫情期感到孤獨,已告別單身

不上班的日子,對天宇來說是無比愜意的。 睡懶覺、看書、散步、聽音樂、追劇、打遊戲……生 活很豐富,也很精彩「。現在通信這麼發達,不覺得孤獨啊。」天宇說,他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就想一 個人這樣,快快活活過幾年再說「。父母親戚、身邊的朋友都給我介紹對象,可我都拒絕了。」

當然,一個人住也有遇到窘境的時候,比如說 忘記帶鑰匙回不了家。「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春天, 有一天晚上我跟幾個朋友在外面玩得比較晚了, 等到半夜回到家門口,發現鑰匙沒帶。」天宇說,幸好自己留了一手,在辦公室放了備用鑰匙。「總不能學電視劇把鑰匙放在門墊下面,那也太不安全了。」天宇說,等到從辦公室拿到鑰匙再回 家,已經凌晨一兩點了。

真正讓天宇感受到獨居不便的是今年春節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天宇 第一次感受到獨居帶來的不便和孤獨。 因為疫情,外賣不能進小區,點外賣也不放心,他不得已開始自己動手做飯,「隔幾天全副武裝出去一趟,回來就是各種消毒。」一番折騰後,還要自己動手處理飯菜,天 宇說,有時候打電話問父母,有時候自己網上找菜譜,也顧不上是否美味,只要熟了能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時候,天宇才體會到在父母身邊的好處,不說衣食無憂,至少有人在身邊,不會覺得孤 單。「(疫情)不僅鍛鍊了我的廚藝,讓我朝著大廚的方向前進,還讓我產生了想戀愛、告別單身的念頭。」天宇說,自己是個行動派,心裡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朋友很快給我張羅了相親,我就告別單身了。」天宇說,現在和女友感情很穩定。

「你回家不用注意時間,放音樂也不會打擾到別人,休息日也可以盡情睡懶覺。」問及對獨居最大的感受,天宇不假思索地蹦出三 句話,可能這是天性崇尚自由 的他最喜歡的生活方式,「等過兩年結了婚,就徹底告別獨居生活了,開始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魏鑫鑫

相關焦點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文可在2016年畢業後一直過著獨居生活,一個人租房,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去旅行,她坦言:「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無論是工作業務上需要的專業知識,還是日常的興趣愛好,文可一直保持著不斷學習的狀態,雖然獨居生活給與了文可更多的自由空間,但文可也承認獨居時候的孤獨感偶爾也很強烈。
  • 揭秘90後獨居青年生活真相 超六成有意向購房獨居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獲悉,近日,貝殼研究院聯合珍愛網對90後城市獨居人群網絡調查,通過數據反映獨居青年生活習慣及居住偏好。 調查結果顯示:當下90後獨居幸福感超過孤獨感,且女性比男性更享受獨居狀態;超七成90後認為未來獨居將成趨勢,超六成意向「購房獨居」;對於獨居環境,90後表示希望生活氣息要濃厚,居住空間上大陽臺最受熱捧。
  • 90後獨居青年,我沒你們想像的那麼慘
    「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淘寶,五穀不分。」有網友如此調侃獨居者的生活狀態。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有7700萬是獨居狀態,90後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被形象地稱為「空巢青年」。遠離故鄉、父母,獨自在城市打拼,住著合租房,大多是單身……在這些標籤之下,獨居的90後天然地被安上了悲情的色彩。
  • 貝殼聯合珍愛網揭秘90後獨居生活,超六成人有意向「購房獨居」
    無論或主動或被動,大多數青年群體正感受著獨居。貝殼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90後這一代人中近8成曾有過獨居生活經歷(包括獨自居住、與陌生人合租零溝通式隱形獨居)。從獨居時長看,90後青年平均獨居時長為2.2年,其中獨自一人生活3年及以上的比例達到34.16%。
  • 一個人的房間裡裝的是孤獨還是自由?青年選擇獨居,青島獨居率接近7...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最近「我國獨居青年超2000萬」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其實我們基本上都有過「空巢」的感受。最近火到爆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江疏影扮演王漫妮的這個角色,真實地展示了當代獨居青年的生活,一個人背井離鄉,去大城市工作打拼,忙碌的工作、高昂的生活成本讓「一個人住」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城市越大越孤單,青島獨居率接近7成
  • 疫情催生全新婚戀服務模式,網際網路+助你來「脫單」
    我國單身人口數量高達2.4億,這些人中,又有7700萬人目前處於獨居狀態,而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成人獨居的數字,將繼續上升達到9200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社交活動的減少,讓傳統交友方式一度陷入停滯,但適齡婚戀男女的婚戀需求有增無減。
  • 調查稱超六成90後有意向購房獨居 女性獨居質量高於男性
    結果顯示,90後中近八成曾有過獨居生活經歷(包括獨自居住、與陌生人合租零溝通式隱形獨居)。從獨居時長看,90後青年平均獨居時長為2.2年,其中獨自一人生活3年及以上的比例達到34.16%。調查發現,46.9%的90後受訪者當前處於租房獨居的狀態,尤其是整租獨居最受歡迎。
  • 1元錦鯉鬧劇,90後「精緻窮」反套路,京東:空巢青年不空虛
    許多「過來人」笑道,現在的90後,不僅單身,窮且精緻,還又懶又宅崇尚喪文化。但實際上,他們擁有著很快樂的生活! 近日,京東家電發布《90後人群消費白皮書》顯示,90後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嘗鮮、小眾、有個性,喜歡熬夜又養生,要精緻也要性價比,這樣「精分」的90後才是「空巢青年」的主流大部隊
  • 我們助你來「脫單」!疫情催生全新婚戀服務模式
    我國單身人口數量高達2.4億,這些人中,有7700萬人目前處於獨居狀態,而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成人獨居的數字,將繼續上升達到9200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社交活動的減少,讓傳統交友方式一度陷入停滯,但適齡婚戀男女的婚戀需求有增無減。
  • 獨居青年:你一個人住的房間裡,裝著孤獨還是自由?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駿 攝 圖文不相關早在2016年,獨居青年現象就曾引起熱議。他們年齡大多在20歲到40歲之間,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單身且獨自租房,過著「冷暖自知」的生活。資料圖:獨居青年 中新網記者李駿 攝 圖文無關我為啥選擇獨居?
  • 90後「獨居生活」——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
    沒經歷過獨居生活都不算成年人工作開始後,很多的青年人都開始過上了獨居生活。
  • 單身生活指南:空巢青年如何快樂獨居?
    當下社會,有多少人正獨自一人生活?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我國單身人口數量已超2.4億,並且有7700多萬人處於獨居狀態,該數據到2021年預計達到9200萬。「一個人也要好好過」,單身獨居已經成為一些年輕人的生活常態,那麼獨自一人的衣食住行有什麼不同?獨居人士的生活偏好如何?跟著小鵝來一起看一下吧!
  • 第一批90後已經三十歲,越來越不想結婚了,根本原因是什麼?
    可這對當前的90後們,並不適用。孤獨感近日,一項對90後城市獨居人群的網絡調查顯示,近八成的90後都有過獨居的經歷,平均獨居時長達2.2年。當他們被訪問是否會因為獨居而產生孤獨感時,大多數人都回答不會。
  • 獨居青年:你的孤獨等級表是幾級?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駿 攝 圖文不相關早在2016年,獨居青年現象就曾引起熱議。他們年齡大多在20歲到40歲之間,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單身且獨自租房,過著「冷暖自知」的生活。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8》,在201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中,一人戶佔比為15.6%,而在十年前,這一數據僅有8.9%。
  • 探探:社交軟體成獨居青年擴圈交友重要途徑
    過半數的獨居,與單身有關   很長一段時間,獨居其實是人生中的過渡。   工作後投身另外的城市,或者不願意與父母同住,在還沒有找到理想伴侶之前,大多數人會面臨獨居,是在走出校園和組建家庭之間的緩衝期。
  • 使用陌聲APP的獨居青年
    類似陌聲APP的社交軟體日趨成為單身青年的情緒出口,緩解孤單的良劑。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的單身青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人為獨居狀態,對抗孤獨感成為時下單身青年最關注的話題。「空巢青年」的背後,是青年為追求人生更多選擇權利離開家鄉,加上單身而導致的親密關係缺失。獨居青年經歷著不同維度的孤獨感:社交孤獨、情感孤獨與歸屬孤獨。
  • 陌陌雙十一報告:44.6%的95後通過社交軟體脫單
    DoNews 11月9日消息(記者 程夢玲)近日,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對逾萬名網友進行抽樣調查,發布了《2020雙十一光棍節報告》。報告顯示,20%的單身網民極度渴望脫單,迫切想結婚。這其中單身男網民佔比更高為37.1%,女網民這一比例僅為11.2%。
  • 2.4億人口單身,為何如此多年輕人遲遲無法脫單……
    首先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生活環境相對較好,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在大都市中發展,所以更多的年輕人聚集在了一線城市,自然單身人口所佔的數量也就比較多了。不過很顯然雖然大城市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卻沒有更多脫單的機會。一些四五線小城市中,很多年輕人通過相親、親戚朋友介紹等方式還能獲取到脫單的機會。
  • 揭秘獨居青年的生活日常,沒想到這麼……爽!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將有1億獨居成年人口,此消息一發,隨即引來1.5億人次的閱讀。龐大的數字讓獨自一人面對生活酸甜苦辣的孤膽英雄似乎成為了一種常態。一個人住,那麼孤獨有什麼好?一個人住,那麼自由,有什麼不好?
  • 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報告聚焦辦公室戀情:公私分明就沒問題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 楊維瓊)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0後對待婚戀的看法也在悄然變化。七夕之際,由中國青年網、「青春有約」聯誼交友平臺聯合珍愛網共同發起、深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支持的《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新鮮出爐。  報告顯示,隨著社會的發展,90後脫單的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新穎多樣。其中,與拒絕辦公室戀情的傳統觀點不同,90後並不排斥在工作場合與異性締結浪漫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