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兩家機構聯合發布了「90後獨居青年生活真相」,通過對90後城市獨居人群進行網絡調查,試圖揭示獨居青年生活習慣及居住偏好。調查顯示,近八成90後有過獨居經歷,「租房獨居」成90後主流,90後獨居幸福感超過孤獨感,且女性比男性更享受獨居狀態;超六成單身獨居青年渴望脫單;超六成90後有意向「購房獨居」……獨居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體驗?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走訪了4名獨居合肥的90後都市男女,探一探他們的獨居生活真相。
人物:姚華 年齡:29歲
有房子的獨居 也能找到歸屬感
2016年本科即將畢業時,安徽定遠人姚華 (化名)到大上海闖蕩,但兩年後,他還是選擇回 到安徽,來到合肥,買了一套房子,找了一份安 穩的工作,將合肥作為自己定居的城市。「合肥 離家近,周末都可以回一趟家,而且生活節奏也 沒那麼快,更宜居。」姚華說。
姚華把次臥打造成閱讀、健身二合一的功能房。
畢業即成 「滬漂」,跟朋友合租
姚華是一名90後,在福州讀了四年本科旅遊管理專業,他沒有從事相關職業,而是奔向了 繁華的一線大都市上海,在一個朋友的帶領下, 從零開始,做起了汽車檢測工作。在大學時,姚 華曾經談過一個女朋友,但畢業後,兩人異地而 居,漸漸地,感情沒能敵過距離,最終分道揚鑣。
姚華在上海工作的地方是虹口區,但住在較偏的青浦區,每天地鐵、共享電單車換乘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工作地點。這麼遠的通勤距離,只是為了省一些房租。「在公司附近租房子, 一個房間得花上兩三千塊;住得偏一點,和朋友 合租,一人一個房間,一個月1000多房租就夠 了。」姚華說,在上海工作,單程通勤時間一個多 小時,很正常。
雖然住得偏遠,但那邊的房價仍不在姚華 的經濟承受範圍內。在上海闖蕩了兩年,2018 年初,姚華還是決定回到安徽合肥買房定居。 「滬漂這個詞說得不錯,沒有辦法買房,落不了 戶,就是感覺人雖然在那裡,也是漂著的,著不了地。」
在合肥買房定居,一個人生活
姚華來到合肥時,便定了心思要買房,他認為,有房才能有家。
當時合肥的房價均價也已經1萬多元,但姚 華購房十分果斷。「買房就要趁早,不能拖。」姚華在合肥市蜀山區竹蔭裡社區工作,他看中了自己工作地所在的西園新村小區的地段與學 區,很快,便在小區裡選購了一套小二室二手 房,首付是家人贊助的,再加上之前自己在上海 工作攢下的錢。現在,每月1000多元的房租變成了每月4000多元的房貸,雖然支出增多了,幸福感卻更強了,「還房貸就當自己存錢,不用幫房東『養房貸』了。」
經過自己的改裝,如今,小二室已成姚華溫馨的小家,他也開啟了幸福的獨居生活。姚華每天步行即可到達工作地點,晚上加班後再回 家,也完全不用再擔心公共運輸深夜停運了。 「在合肥生活後,感覺舒服很多,沒有那麼多緊迫感,整個人會很放鬆。」姚華說,房子也給了他強烈的歸屬感,在合肥有個家了。沒事的時候, 他會將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也會常邀兩三個好友來家中小聚,下個廚露一手。 「獨居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沒人管,無拘無束的。」姚華笑著說,他認為,獨居幸福感大於孤獨感。不過,在家人看來,可不是那麼回事, 1991年出生的姚華,是家中常年被「催婚」的對象「。爸媽會經常念叨這事『,都這麼大了,還不找女朋友』,有時候,都不敢打電話回家,過年回老家也基本都要被安排相親。」姚華說,爸媽的心情他理解,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愛情觀,認為感情的事情急不來,得看緣分,「要遇上對的人,看對眼 了,感覺到了,可能就是她了。」
姚華將家中打掃得乾淨整齊,布置得溫馨宜居,似乎也在等待著女主人的到來。「每個人 對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總是最有感情的,這裡, 也可能是我們未來的第一個家吧。」姚華說,再過一個年,就年滿30周歲了,他也會將家人的叮 囑放在心上,認真尋找自己「對的人」,一起在合肥奮鬥,一起幸福。
人物:胡薇 年齡:29歲
我眼中的獨居 孤單與幸福同在
胡薇(化名)在家裡幾個表姐妹中排行中間,但如今,其他人均已結婚生子,1991年出生的胡薇仍單身一人,也因此吸引了家中全部的催婚火力。不過,胡薇並不著急,一個人在合肥悠閒地過著租房獨居生活,在她看來,獨居,是孤單與幸福同在。
租房最看重安保,安全放首位
胡薇於2013年畢業於安徽一所專科學院, 畢業後,她找了不少工作,最終,在房地產行業 一做就是幾年。胡薇的老家在池州,最初,她曾 在池州市工作,和同學一起合租一套房,當時, 池州市的房租較低,每個月只需幾百元租金。
後來,胡薇看中了大城市的發展,決定到合肥闖蕩,但只呆了一年,又去往江蘇無錫。因為 在無錫無親無故,也就是從那開始,胡薇開啟了 租房獨居生活。「一個人住,當然要住好一點,這 樣也安全一點啊。」胡薇一人在外,家人最擔心 的便是安全問題,胡薇在租房時,最看中也是小 區的安保:是否年輕保安24小時值班、小區單元 門門禁是否正常工作……她寧可多支付租金, 也會挑高端一些的小區居住。
無錫的房租較高,胡薇租了一套兩室兩廳的精裝修房子獨居,每月需支付3000多元,還不 包括水電燃氣費等,但在愛自由的胡薇看來,這 一切都是值得的。胡薇喜歡獨來獨往,無拘無束,周末在家,也喜歡睡個懶覺。醒來後,她喜 歡打開音箱,大聲播放自己愛聽的音樂,充分享 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
期待找到另一半,愛上家常菜
2019年夏天,在無錫呆了一年後,胡薇又回到了合肥。剛到合肥時,胡薇曾在親戚家借住, 但很快,又搬了出去。胡薇在肥東工作,卻在濱湖租了一套房,每天開車上班,單程就需要一個小時,但胡薇卻樂意花這個時間。「濱湖這邊住宅品質、商業配套都更好一點, 人住得也舒服一點。」
有人說,有一種孤單叫自己動手做的飯,可惜只有一個人吃。這一點,胡薇深有感 受。胡薇廚藝一般,在無錫獨居的時候,工作日均吃食堂,或外出就餐,周末則是點外賣或偶 爾自己下廚,她會去超市買幾個簡單的食材, 炒兩三碟小菜,配上一個饅頭或一根玉米,再來一點水果,便是一餐,從來不會煮米飯,出租 房中連電飯鍋也沒有添置。「一個人吃,只能吃 一小碗米飯,太難煮了,很難掌握那個量,吃完 還要刷鍋,不如一個饅頭來得方便。」
胡薇坦言,外賣與食堂吃久了,偶爾也會想念「家常菜」的味道,在合肥,她時常到親戚家吃 飯,喚醒一下味蕾對老家菜的記憶。「在家吃飯當然更好一些,乾淨衛生又可口,但一個人總 是懶得動手下廚,如果未來找到了另一半,我可能也會愛上『家常 菜』的味道。」胡薇笑著說。
鄭婷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 皖客戶端 記者 朱慶玲
人物:小苗 年齡:25歲
從合租到獨居 簡直開心到飛起
2016年大學畢業後,阜陽姑娘小苗在省城經歷了從合租到買房獨居的日子「。一個人住了一年多了,還挺開心的。」小苗說,可能對於她這個射手座來說,自由自在太重要了。
小苗邀朋友在家涮火鍋。
合租經歷不愉快,她買房獨居
小苗今年25歲,大學一畢業,就應聘到省城 一家設計院從事財務工作,開始了將近三年的租房生涯。「剛上班收入也不高,礙於面子也不想讓 父母幫忙付房租,所以每次都是和別人合租,前後也換了三次房子。怎麼說呢,不愉快的經歷更多一點吧。」小苗記憶猶新,有一次一個室友未經她 允許使用了她的雙立人鍋具,還弄壞了。「我跟她說了鍋具的價格後,她就淡淡地回應了我一句: 『我可沒有那麼多錢,沒辦法賠你。』」小苗聽完愣了半天,只能默默地轉身進了房間。
因為租的房間比較小,下班回去了只能關門待在房間裡,小苗便在別人都下班後,繼續待在辦 公室,一直到晚上八九點再回去「。爸媽漸漸地也知 道了我的情況,他們就打算幫我付首付買房。」2017 年8月的一天,小苗終於等到了搖號的日子,雖然那 天下著瓢潑大雨,渾身都淋得溼漉漉的,但小苗的心情卻很激動「。在經歷多輪搖號後,我終於搶到了一 套。」只是因為是期房,小苗只能繼續租房生活, 一 直到去年夏天,終於搬進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簡直開心到飛起,房子不大不小,我一個人住正好,也夠父母偶爾來陪我。」小苗說自己終於可以在周末睡到自然醒,活動空間也不再局限於之前小小的臥室,也擁有了專屬自己的廚房,對於 一個資深「吃貨」來說,太重要了。
「即便是工作日,我早上起床也能放自己喜愛的電臺節目,不必擔心打擾到別人。」小苗覺得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肆意出去玩,想幾點回來就幾 點回來。「一周之內和朋友去蹦了三次迪,最晚的一次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才回家,倒頭就睡著,真是自由自在。」
有歡樂也有孤獨,自己要承受
「我不喜歡點外賣,只要有空都會在家自己做 飯。」小苗說自己動手既能享受烹飪的樂趣,也比較乾淨衛生。「最近愛上了用烤箱烤口蘑,味道真的特別棒。」
一個人獨居後,親戚家的一條狗成了小苗的好夥伴,傍晚散步的時候會帶它出來溜達溜達。 歡樂的日子很多,孤獨無助的時光也有。「今年疫情來臨的時候,因為工作上的事,我很早就回到了合肥,自己一個人在家隔離。」不能出門,小苗有時候一天也說不了兩句話。那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下午在陽臺曬太陽,低頭看一樓鄰居帶孩子在自 家院子裡打羽毛球。如果這只是心靈上的孤獨, 前兩天騎共享單車回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整個 人都趴在了地上,膝蓋手肘都磨破出血,讓小苗感受到了心靈上的無助「。真的是一瘸一拐地回到家, 自己給自己上藥時都忍不住流淚。可能是疼痛, 讓我特別想有人在身邊安慰,可現實情況是家裡只有我一個人。」小苗說這可能也是獨居最委屈的時刻, 她沒有選擇給父母打電話,第二天依舊神採奕奕地出現在單位。長大了,有些疼痛,必須忍著。
對於獨居者、特別是女性獨居者來說,安全非常重要「。以前無論是住寢室、還是與人合租,我都是屬於那種睡得比較沉的。可是自從一個人住之後,門窗稍微有點響動,我立刻就醒了,真的很神奇。」小苗說,這可能是大腦潛意識裡的預警。朋友還送了她一瓶防狼噴霧「,希望永遠用不到這個吧。其實我家離單位就三四公裡,以後還是要多小心,加班太晚了就直接打車回家。」
小苗說,身邊像她這樣的90後獨居女孩還挺多的,絕大多數時候,大家都非常享受當下的生活, 「可能我們都很崇尚自由,不喜歡約束的生活。」
人物:天宇 年齡:28歲
一個人的80㎡ 有自由也有孤獨
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8歲的合肥小夥天宇可能一直沉浸在獨居生活中,因為 獨居讓他感到自由而愜意。「(因為)疫情,突然間覺得不舒服了,有點孤獨。」從2013年至今,天宇已經過了七年的獨居生活。
天宇的臥室一角。
一個人按部就班,自由而愜意
每天早晨六點二十,天宇的鬧鈴都會準時響 起。作為一名中學老師,工作日內,他的作息十分 規律。換衣、燒水、刷牙、洗臉,六點五十五分,一 輛共享電動車旁出現了他的身影「。單位離家兩公裡,不下雨就騎車,下雨就打的。」中午天宇不回 家,直到晚上八點左右,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 家門。
天宇是合肥市長豐縣水湖鎮人,2013年大學 畢業後到壽縣一所學校教書,2018年到合肥廬陽 區一所中學任教「。在壽縣,在合肥,我都是一個人租房住。」天宇坦言,即便父母和自己在一個城市, 他也會選擇自己一個人居住,「生活方式、飲食習 慣都有點不一樣,他們會有看不慣的地方,我也怕他們嘮叨。」
「我一個人住,也不用和室友磨合,自由自在的。」天宇說,房租也沒有超出自己的預期,能夠承 受,除了自由,他還有點輕微的潔癖,就更不會考慮合租了。「我喜歡邊和朋友語音聊天邊打遊戲, 不上班的時候,會玩得比較晚,有人合租多不方便。」
80㎡的房子,有兩個房間,一間用來當臥室, 另一間則被用來當雜物室「。一個人住也要空間大 一點,心情才會更好。」天宇說,他會選擇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回老家一趟,看看父母,畢竟父母年紀一 天天大了,也需要陪伴。每一次回家,父母都非常 開心。天宇在2018年買了房子,「還沒裝修,大概 要一兩年才會搬過去。」
疫情期感到孤獨,已告別單身
不上班的日子,對天宇來說是無比愜意的。 睡懶覺、看書、散步、聽音樂、追劇、打遊戲……生 活很豐富,也很精彩「。現在通信這麼發達,不覺得孤獨啊。」天宇說,他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就想一 個人這樣,快快活活過幾年再說「。父母親戚、身邊的朋友都給我介紹對象,可我都拒絕了。」
當然,一個人住也有遇到窘境的時候,比如說 忘記帶鑰匙回不了家。「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春天, 有一天晚上我跟幾個朋友在外面玩得比較晚了, 等到半夜回到家門口,發現鑰匙沒帶。」天宇說,幸好自己留了一手,在辦公室放了備用鑰匙。「總不能學電視劇把鑰匙放在門墊下面,那也太不安全了。」天宇說,等到從辦公室拿到鑰匙再回 家,已經凌晨一兩點了。
真正讓天宇感受到獨居不便的是今年春節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天宇 第一次感受到獨居帶來的不便和孤獨。 因為疫情,外賣不能進小區,點外賣也不放心,他不得已開始自己動手做飯,「隔幾天全副武裝出去一趟,回來就是各種消毒。」一番折騰後,還要自己動手處理飯菜,天 宇說,有時候打電話問父母,有時候自己網上找菜譜,也顧不上是否美味,只要熟了能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時候,天宇才體會到在父母身邊的好處,不說衣食無憂,至少有人在身邊,不會覺得孤 單。「(疫情)不僅鍛鍊了我的廚藝,讓我朝著大廚的方向前進,還讓我產生了想戀愛、告別單身的念頭。」天宇說,自己是個行動派,心裡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朋友很快給我張羅了相親,我就告別單身了。」天宇說,現在和女友感情很穩定。
「你回家不用注意時間,放音樂也不會打擾到別人,休息日也可以盡情睡懶覺。」問及對獨居最大的感受,天宇不假思索地蹦出三 句話,可能這是天性崇尚自由 的他最喜歡的生活方式,「等過兩年結了婚,就徹底告別獨居生活了,開始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