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金融開放,恰逢其時

2020-12-18 觀察者網

導讀:11月28日下午,在2020觀傳媒大型年終秀《答案》現場,圍繞《中國金融開放會引來華爾街之狼嗎?》一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繼張之驤司長、丁一凡教授發表主題演講,認為目前中國的金融開放正當時,我們應該對未來的金融市場充滿信心。

【文/姚洋】

很高興來到觀傳媒參加活動。

我非常贊同兩位前輩的觀點,金融開放的的確確要防範風險。但是我想做金融就是有風險,如果沒有風險,那就不用做金融了。所以我在這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金融開放,我個人覺得是正當時,是可以再一次用開放促進國家發展的改革。

簡單地回顧一下我們國家金融的發展,想一想我們今天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是有益的。在上世紀90年代末之前,中國的金融基本上是沒有改革的,我們只不過是開始做一些商業銀行。那時候銀行全是國有的,金融也都是國有的。

即使是我們嚴控風險的情況下,金融領域的風險依然越積越大。90年代末, 尼古拉斯·拉爾迪 (Nicholas Lardy),美國一位非常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寫了本書,指出中國的銀行體系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了。為什麼?如果看它們的資產的話,基本上是完全的資不抵債。

所以我們在90年代末之後,就來了一場非常宏大的整個銀行體系的改革,那次改革是非常成功的。成立了四個資產管理公司,主要為了把不良資產剝離。做完之後,我們經歷了10年的高速增長。

但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新時期要以創新為主體,創新靠什麼?不能靠銀行,銀行天生保守,不願意把這個錢給創新的人去冒險。銀行代表我們這種普通的儲戶,是非常保守的。

那這個事要誰來做?要直接金融來做,就是說市場金融來做。

所以從12年開始,我們就開始搞這個不叫改革的改革,叫影子銀行。影子銀行的大發展時期,也是直接金融增長最快的時期。當然這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市場良莠不齊,特別是P2P,暴雷的非常多。P2P本來應該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投資者和資金使用者直接見面,但它搞成了資金池,最後出現很大的問題。

到18、19年我們開始去槓桿,開始整頓,那麼去槓桿整頓對不對?方向絕對正確,繼續這麼搞下去金融風險太大了。但是去槓桿去得太快太忙,措施太嚴厲,去到最高峰的時候,我們直接金融的佔比只有5%了,我們曾經達到30%以上,去槓桿後只有5%了。

這一年多恢復了一些,到了20%,但是遠遠不夠。劉鶴副總理最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金融下一步改革,他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力發展直接金融。因為創新型的國家,必須要搞直接金融。

但現在這樣一個經過去槓桿之後的金融監管體系,我覺得是不適應搞直接金融的。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尋找一個金融監管的新的平衡點。那麼引進外資,即外國的這些金融機構到中國來做,恰逢其時。

當然前面兩位前輩講的風險問題存在,我感覺主要是遊資問題。這些遊資進入中國,然後跑出去。但是我們要搞的金融開放,實際上不是對遊資的開放,應該是對國外金融機構的開放,他們來到中國,促進中國的改革,促進我們金融重新尋找一個平衡,這一點是更重要的。

因為時間關係我不詳細展開,我自己也不是金融專家,但是我相信我們所走過的路,過去幾十年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開放來促進我們國內的改革,就像我們當年加入WTO一樣。我想起當年加入WTO的時候,也有一個激烈的討論,是不是引狼入室,是不是狼要來了?有些人在討論前本來是朋友,結果因此分道揚鑣。

我們這次討論金融開放也是一樣,是不是華爾街的狼又來了?我覺得不會。為什麼?除了遊資問題之外,金融是本地化屬性極其強烈的一個行當。外國企業進來之後,可能會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想把我們這麼龐大的金融全給替代了,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基本上是沒有的。

我想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AIG。AIG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08、09年美國第一個救的企業就是AIG。為什麼呢?因為美國40%的家戶跟AIG多多少少都有關係,它是一家巨型的保險公司。

在座的可能不知道AIG是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成立,後來搬回美國去的。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了,AIG重新回到中國,把它原來在黃浦江邊的總部一塊錢重新賣給上海市政府,換取AIG在中國獨立持牌,所以它是個獨資的保險公司。這是中國的第一家,這些年它做下來,做得還可以,但是對我們的衝擊幾乎是0。

我們能看到現在中國這些好的保險公司,像平安,都是90年代之後發展起來的。順便說一下,平安在世界500強裡排第28位,沒有受到在保險業開放後的影響,為什麼?因為這些外資企業不可能像我們本土企業那樣去做。就像我們的銀行每個轉角都有一家儲蓄所或者分行,平安搞保險業,是僱一大堆人做保險銷售員,然後挨家挨戶地去推。

但是由於文化的影響,對法律的熟悉程度,還有對員工的管理態度等很多的問題,外資企業不可能像中國公司做得那麼好。所以我們的開放能夠促進國內的改革,但是根本不用去擔心說,外資、遊資能像狼一樣把我們的金融完全給摧毀掉。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所有的陰差陽錯都是恰逢其時
    ▽所有的陰差陽錯都是恰逢其時。▽我想做一個很美的夢。某一天,我突然驚醒。夢見自己在高三的課堂上睡著了,陽光刺的我眯起了眼。我跟同桌講,做了個好長的夢。同桌敲敲我的腦袋:「你白痴喔,認真聽課啦。」作者簡介: Summer 🍉 香港大學本科經濟金融專業在讀想把十幾歲時候關於寫作的夢想繼續下去想把那些腦子裡一閃而過的念頭記錄下來想在一個人旅行的路上收集各種各樣的故事並努力活成一個有趣的人微博@itsummmeer
  • 所有的愛情都是一場恰逢其時的投射
    這樣說來,道理似乎說得通,但仍覺得缺少了什麼這一次,不再揮刀自宮,而要補上那一刀缺失的美好愛情是投射,他的美妙就在於恰逢其時,剛剛好~~一個通過充滿智慧的溝通和傳導,來改變和改善我們工作、生活思維及狀態的互動交流平臺。
  • 讀《願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感悟|人生要雞湯,只看怎么喝
    剛剛看完DTT新書《願所有的相遇 ,都恰逢其時》推薦給友人時,她回復的是:聽書名就知道是一碗毒雞湯,不喝也罷!那一刻我只能隔屏呵呵了。沒有人不期待: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而更想:又恰恰最好。而命運呢?我們都知道的張愛玲的——於時間的荒野上,不早不晚……「噢,你也來了?」
  • 兩起高速遺灑:一起民警出現恰逢其時,一起險象環生怵目驚心丨覆車...
    兩起高速遺灑:一起民警出現恰逢其時,一起險象環生怵目驚心丨覆車之戒 2020-07-03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話姚洋:經濟低迷的根本問題是沒有需求 應直接給老百姓發錢
    當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大疫情和金融大動蕩的時代,鳳凰網財經、健康推出《危機對話》欄目,與國內外科學家、醫療專家、經濟學家、官員、企業家、機構高管對話,探尋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社會影響,世界格局變遷,公共衛生健康,政策應對方案,投資機遇和風險,為業內提供有深度有思想的解讀和觀點。面對人類共同的災難,我們希望能拋棄撕裂,多研究一些問題。
  • 中銀基金李建:推出絕對收益產品恰逢其時
    於是,公募基金領域內追求絕對收益、嚴控回撤的一類混合型基金推出,恰逢其時。 李建很早就看到了中國理財轉型的長期趨勢,開始研究和管理追求絕對收益的產品。與追求相對收益的基金不同,李建不追求超越業績基準和同類產品,而是瞄準正收益,儘可能避免虧損。
  • 恰逢其時 中聯重科攜手九華共建工程機械產業新高地
    人民網長沙10月20日電 金秋十月,三湘大地湧動著開放的浪潮。 近年來,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再聚焦、再發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成績斐然。黨中央、國務院對湖南的殷切期望為湖南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指明了方向,帶來了戰略性重大機遇。
  • 立夏時節 草長鶯飛 吃一碗杏仁豆腐恰逢其時
    立夏時節,草長鶯飛,蛙聲蟬鳴,來碗杏仁豆腐,恰逢其時。
  • 北大姚洋:破局「十四五」,恰不能重蹈美國「技術政治化」
    帶著這些疑問,《文化縱橫》特別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姚洋認為:第一,儘管中美目前仍處在「新型冷戰」階段,但技術和經貿上的合作空間依然存在。國際環境的變化也沒有想像中的劇烈。中國不應被動地局囿於中美關係的僵持之中,而應趁勢發展更廣闊的國際關係,「一帶一路」非但不能停步,甚至要實體化,把它建成溝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橋梁。
  • 成都、臺北、雲林三地創業青年「雲交流」:「來蓉創業恰逢其時」
    「現在來成都創業恰逢其時。」臺灣青年陳杰永已到成都創業4年,眼下正和當地合作開發文創市集。他號召更多有意向的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我們不但能提供相關資源,還可以幫助搭建線上線下銷售通道。」近年來,大陸多次出臺惠臺政策,鼓勵臺灣青年前來發展。對此,臺青宓欣怡感受很深。
  • 治癒系情緒飲品日漸火熱,養元六個核桃「卡慕寧」問世恰逢其時!
    消費者在尋求「治癒系」產品,卡慕寧問世恰逢其時凱度消費者指數客戶總監許吉女士近日指出,疫情導致的各種負面信息加重了大家的心理壓力,因「治癒系」食品有助於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在此次疫情期間,冰淇淋、膨化食品等解壓神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售額增長,相比之下功能型情緒解壓產品更健康和更聚焦
  • 姚洋:理解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的儒家視角
    但是,比起西方國家,如今的中國無論在應對金融危機還是新冠疫情都表現得更為高效,足以讓他們對自己的傲慢進行反省。不過,要想弄清楚「中國的政治體制究竟是什麼」以及「應該怎麼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很容易的事。7月15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做客人大重陽,用儒家視角解讀了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為觀眾們理解中國獨有的政治體制帶來了新的認知與新的方法。
  • 北京銀行獲評2019-2020年度卓越金融企業
    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發起並主辦的「2019-2020年度卓越金融企業盛典·三亞站」於12月18日在三亞威斯汀酒店召開。本屆年會以「開局•開放」為主題,以期把脈中國經濟走向、探尋全新發展路徑。作為以服務首都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市民百姓為己任的國內城商行領頭羊,北京銀行榮膺2019-2020卓越金融企業「年度卓越社會貢獻銀行」榮譽。
  • 陸磊:開放條件下的金融與貨幣
    論壇成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出席並以《開放條件下的金融與貨幣:論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題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我今天講的主題是:「開放條件下的金融與貨幣」。這些都是在開放條件下必須認真思考的。(二)在微觀金融決策上的挑戰。大家一般會認為,開放在金融層面的改變無非是讓外資進入中國或者是讓中國資本進入外國市場。
  • 防範金融風險!深圳市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本次峰會以「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為主題,旨在更好推動「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金融科技的催生、融合與規範發展,保障金融科技行業行穩致遠。匯集了來自粵港澳三地監管部門、專家學者、研究機構以及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金融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興技術風險管控等話題展開討論。
  • 艾德控股集團:助力金融國際化!香港定位金融開放「轉換器」
    ,今年以來中國頻頻發出「加速金融開放」的聲音,而中國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也在中國金融國際化的道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從戰略上考慮,金融市場深度開放,加深中國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繫,可以部分發揮對衝逆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因此,當前階段,中國內地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重點之一應該是如何更好地對接國際市場並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及掃除海外投資者流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障礙。
  • ...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哪些政策?速看!
    11月28日,來自一行兩會一局的金融監管高層齊聚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圍繞「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把脈政策走勢。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記者帶你一一看!
  • 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按既定節奏履行承諾,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和決心,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取得顯著成效。國內外經濟學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大力吸引國際資本,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措施見效,金融業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又一個首單!
  • 中新金融峰會丨 如何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看看專家怎麼說
    11月24日,2020中新金融峰會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論壇,暨中國債券ETF上市儀式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市儀式現場舉行了如何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圓桌會,看一看各位專家怎麼說的。隨著境內外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完善和深化,有序的金融雙向開放將持續提升人民幣的投資及儲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路行穩致遠。
  • Billie Eilish|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