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科普
每年熱浪襲來,稍不注意就有一大波人出現中暑。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發生高溫中暑,嚴重者甚至死亡。雖然中暑導致的不適、疾病和死亡是可以預防的,但每年死於中暑的人仍不在少數。
因此,如何預防中暑,應格外重視!
何為中暑?
中暑是在高溫(伴或不伴有高溼度)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根據症狀的輕重,高溫中暑可分為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輕症中暑可表現為眩暈、頭疼、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脈搏快速、動作不協調等。
▲重症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重症中暑可以表現為這三種類型的混合型,可以導致死亡!
中暑三大原因
一是產熱增加
如高溫或高溼、烈日或通風不良環境中長時間從事繁重體力勞動或體育運動,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代謝增強,均可使產熱增加。
二是熱適應差
如高血壓、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肥胖、營養不良、年老體弱、孕產婦、過度疲勞、缺少體育鍛鍊、睡眠不足、飲酒、飢餓人群突然進入熱區旅遊或工作,恆溫下作業的人群突然進入高溫環境,均可能中暑。
三是散熱障礙
如溼度較大、過度肥胖、穿緊身或透氣不良衣褲、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症、大面積皮膚燒傷後瘢痕形成、抗膽鹼藥、抗組胺藥、抗抑鬱藥、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酚噻嗪類藥物,以及脫水、休克、心力衰竭等循環功能不全,均可導致散熱障礙。
哪些人容易中暑?
老年人、嬰幼兒、兒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時應注意,在高溫天氣裡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運動,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發生高溫中暑,甚至死亡。
高溫天氣如何預防中暑
出行防曬要記牢
夏天出門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00-16:00的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帶上充足的水。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
體弱者要減少外出
老年人體質虛弱,兒童和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和散熱功能差,是中暑的高發人群。因此應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更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或烈日下活動和行走。感覺到熱時,一定要藉助自然風和地上灑水或電風扇、空調來降溫;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飲食為主,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午睡時間不宜過長,臨睡前淋浴一次,或用溫水擦身;室內空氣乾燥時,應該在家裡放置一盆涼水。
耐熱鍛鍊不可少
坐班族可以享受到空調帶來的涼爽,但這一人群存在著很大的中暑隱患,一旦出現停電或者在室外活動的時間過長,就會出現中暑。他們應進行耐熱鍛鍊,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到室外活動,主動適應自然氣溫;在辦公室裡要多喝水,補充水分;冷飲不要多吃,否則會導致腸胃疾病;避免空調或風扇直吹。
別等口渴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2 L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飲用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新鮮水果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需要。
充足睡眠很重要
夏天晝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中暑的現場急救措施
搬移
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扣,鬆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更換衣服。
降溫
物理降溫作為首要治療方法,可在患者頭部敷冷毛巾,可用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冰毯)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補水
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噁心等症狀。
促醒
若患者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甦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轉送
患者對於重症中暑患者,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患者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儘可能用冰袋敷於患者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來源:蘭世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好大夫、中國社區醫師雜誌社區醫師雜誌
請轉發文章讓更多人看到!
END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