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玫瑰痤瘡,你的認識還是玫瑰痤瘡=酒糟鼻嗎?玫瑰痤瘡尤其是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與激素依賴性皮炎又有何種千絲萬縷的關係?激素依賴性皮炎這一診斷名稱是否被濫用,其是否為一種獨立的疾病?昨日下午18:30,黃鶯教授給黃小兵們講授了對玫瑰痤瘡的新認識——《玫瑰痤瘡發病機制與臨床治療對策》。
臨床上像這樣的病人很多.
面部陣發性潮紅髮展成進入持久性紅斑
面部緊繃感,腫脹或瘙癢
環境條件下如室溫高、密閉環境等誘發
多種化妝品使用史,對多種化妝品「過敏」
反覆發作,有外用激素或其他特殊化妝品治療史。
你怎麼診斷呢?
面部皮炎?顏面再發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季節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
玫瑰痤瘡!!!
玫瑰痤瘡=酒糟鼻
起源於鼻部的毛細血管擴張
分為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期,丘疹膿皰期,鼻贅期
1、天然免疫異常激活
天然免疫發揮防禦作用,也可以致炎症反應。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AMPs)是天然免疫中的重要活性成分。玫瑰痤瘡患者cAMP高表達,cAMP通過緩肽釋放酶(Kallikrein)家族中的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去掉無活性前提淡白CAP18,從而形成期活性形式LL-37參與炎症反應。玫瑰痤瘡患者LL-37高表達從而使玫瑰痤瘡呈現慢性炎症的特點。
外界環境變化,微生物,蠕形蟎等可激活天然免疫。研究表明,玫瑰痤瘡患者蠕形蟎蟲釋放的甲殼素是角質形成細胞表面TLR-2的觸發因子,玫瑰痤瘡患者表皮TLR-2高表達可以使絲氨酸蛋白酶活性增強。
天然免疫可激活獲得性免疫,但非誘發I性變態反應。
2、 脈管形成
血管高反應性是誘發或加重玫瑰痤瘡病變的重要因素。
玫瑰痤瘡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毛細血管擴張;
可緣於外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原因,也可以使炎症形成後繼發或加重毛細血管擴張;
炎症反覆復發常先表現為毛細血擴張(陣發性潮紅,皮膚發熱);
誘發毛血管擴張的原因可以使藥物,食物,環境變化,神經介導的功能反應。
2.3 感染因素
玫瑰痤瘡與毛囊蠕形蟎,Oleronius桿菌,幽門螺旋桿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感染相關。
2.4 炎症介質-神經細胞激活
1、慢性光損傷
2、外用糖皮質激素
3、面部有陣發性潮紅傾向
4、基因因素
5、種族因素
1、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玫瑰痤瘡
2、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
3、類似口周皮炎
4、眼型
5、肉芽腫型酒糟鼻(變異型)
激素依賴性皮炎這一診斷名稱是否被濫用,其是否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引起質疑。激素依賴或成癮性皮炎的定義,真正意義主要是指長期外用激素引起的一種特殊的炎症,主要發 生在面部,又叫面部紅臉症候群(red face syndrome)或紅斑燒灼皮膚症候群(red burnig skin syndrome),也可以發生在陰囊,引起紅色陰囊症候群(red serotum syndrome)。更多見於特應性皮炎患者,其他疾病包括脂溢性皮炎、乾性皮膚也可以發生。主要表現為局部的皮損除有紅斑和丘疹等炎症反應外,常伴有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輕度萎縮,這些與外用激素後遺留的局部不良反應十分相似。相當一部分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缺乏瘙癢或瘙癢為非主要症狀,與一般皮炎類皮膚病有一定的區別。這類患者以面部紅斑、毛細血管擴張為主,發作性潮紅,並在輕微的刺激下如室內環境溫度變化、進食刺激性食物、情緒激動等可以誘發或加重病情,出現丘疹或膿皰,提示局部血管存在高反應性。皮損局部檢查,可發現微生物如,馬拉色菌等定植數量的增加,以及蠕蟲的增多。因此無論其發病誘因臨床表現形式,還是發作過程,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玫瑰痤瘡的特點,特別與玫瑰痤瘡中的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和丘疹膿皰型較為相似。國外的文獻中,在描述玫瑰痤瘡發病原因或誘因時也提及濫用外用激素製劑是一個因素之一,甚至提出「激素誘導性玫瑰痤瘡(corticesteroid-induced rosacea)」這種特殊類型的玫瑰痤瘡名稱。
red face syndrome
red serotum syndrome
1、預防誘因包括避免糖皮質激素使用:減少或不適用糖皮質激素,抗炎藥物,恢復皮膚屏障。
2、血管高反應性,毛細血管擴張:避免誘因,抗炎藥物,雷射治療。
3、抗炎:米諾環素,維A酸類,羥氯喹,甘複方草酸苷等。
4、感染因素包括繼發感染
5、輔助治療:並非重要治療,抗馬拉色菌,幽門螺旋桿菌,毛囊蠕形滿等。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星期一全天、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天全天
成都全醫堂 預約電話(可提前兩周預約):
028-69953520(地址:成都市青羊區金陽路51號)
每周星期二17:30——22:30
郫縣中醫院名醫館 預約電話 028-87922056
每周星期二上午8:30——12:00
【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查看更多】: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
【關注】: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