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晚期的一首詞,樸素而清冷,吟出特殊的一場秋雨,傳唱千年

2020-12-21 百日文說

比起南方綿綿細雨,我更喜歡北方的雨,在須臾之間烏雲密布,而後暴雨傾盆,將天地洗刷得乾乾淨淨,痛快淋漓,如北國的人們一般豪邁萬丈。

其中的秋雨,不似春雨細膩滋潤,不如夏雨奔放肆意,它是如此蕭索而迷離,如同無數綿延不斷的銀絲線,連接著天地,帶著清冷決絕的意味

尤其黃昏時節,暮靄沉沉,壯闊的天野上壓著如海濤一般厚厚的深色捲雲,不禁令人恍惚,心生悲涼

晚霞也許就在那層層烏雲後掙扎著露出最後的光輝,絲絲縷縷,逐漸湮沒於黑暗。地上的水窪上被雨滴濺出密集的漣漪,秋日枯黃的落葉在積水中沉浮打轉兒,宛如在浪中漂流的孤舟。

歷史的車輪一直向前,不曾停歇,芸芸蒼生無法跟上歲月無情的變遷,經天緯地的帝王將相全部作了一抔抔黃土,多情善感的詩詞大家也早化為一縷縷墨魂。

但,今月也曾照耀過故人,今時的秋雨,在千年前的夜晚時分,也一定是同樣淅淅瀝瀝,冷冷清清,洗滌著千年前寂寥的秋夜,雨霧朦朧了詩人眉間的一縷哀愁。

「昨夜風兼雨,簾帷颯颯秋聲」。一千多年前的某個深夜,被宋囚居於汴京的南唐後主,「違命侯」李煜,在床榻之上輾轉難眠。

在這個本是清冷沉寂的夜晚,狂風驟雨交加而至,帶來的聲音紛擾不堪,那是屋外風聲雨聲樹聲颯颯,是床頭帷幔吹鼓浮動擾人清夢,那是秋的聲音——又或許亂的不是秋聲,是心聲

他再也睡不著了。「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樸素的白描,短短數字寫出屋內冷清甚至悽清的現狀,比起昔日綺麗榮華,不可同日而語。

盯著桌上殘燭上搖曳的一豆燭光,更漏中的水即將流盡,時光緩緩流逝間,屋中似乎也有了外面滲透而入的潮溼水汽。

我們不得而知,「不能平」的究竟是身體,還是心境。總之,輾轉反側,坐立難安中,李煜一夜無眠

他在發呆嗎?不,他此時的內心可以說靜同死水,也可以說紛亂如麻。「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回首一生,不過是一場春秋大夢。

曾經的繁華都城,堂皇宮闕,花前月下的美酒佳詞,才情相和的摯愛美人,無憂無慮的帝王生涯,都仿佛春水東流,從指尖消逝,一去不復返。

如今前半生夢醒,只剩下帶著無盡鮮活又遙遠記憶的他,一個人孤獨地活下來。身邊的知己、家人和故國一同離他而去,亡國之恨壓得他心頭無時無刻不在劇痛,只留下一條微不足道的性命苟延殘喘。

空虛而迷惘的心態,在這個雨夜更加無所適從,無處安放,最終只剩下一聲人生如夢的浩嘆。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雖是深夜,他卻清醒,悵然,而孤獨。曾經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這個夜晚卻只能在雨夜裡對燭無眠,凝了一身的寂寥。

比起已經消失的前半生的富貴夢境,如今危機四伏的汴京,虎視眈眈的宋皇,難以有立錐之地的現狀,更讓他想要在醉酒之中求一穩路。煩惱無處消愁,險境無處求生,人生之路,舉步維艱。

在這個秋雨之夜,窗外是勢不可擋的傾盆大雨,屋中細細流淌著的,是無可奈何的故國哀愁。南唐滅亡後的李後主,在軟禁生涯中懷想前塵。

在那如煙如霧縹緲無跡的往事中,也許有故國的春花秋月,有大小周后嫵媚的容顏,有霓裳羽衣的琴瑟和鳴……但這些,最終都寸寸消散,化為愧對先祖、無法安身、夜不能寐的國恨家仇。

詩歌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它凝結著漢字的朦朧美和提煉美。特別是宋詞,在各派詞人的筆下,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語言藝術。

不管是蘇軾的豪放派、李清照的婉約派,還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皇詞」,都能讓人體會到當時詞人的心情。

認識一個詞人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欣賞他的詞作。通過不同風格的詞來理解他們的一生。喜愛宋詞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套詞傳全集,其中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納蘭容詞傳》。

既要引證詞作,又要引證各種歷史文獻,使我們看到一個真實、活的詞人。此套詩集原價238元,現在僅需79元,點擊下方即可購買連結。讓你有更多的書卷氣,感受詩中的飄逸與靈氣。

總結:或許此時的李煜已經有所預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在這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創作後不久,他便遇害了。

其詞作風格亦比較早期儼然劇變,具有李煜後期獨特特色:辭藻上無所修飾,清新自然,但情感流露,字字泣血,聲聲垂淚,如那夜的雨幕一般,悲壯悽冷,匯聚成深遠悲壯的千古絕唱。

相關焦點

  • 李煜最為知名的一首詞,「剪不斷,理還亂」,將愁意寫到了極致
    李煜最為知名的一首詞,「剪不斷,理還亂」,將愁意寫到了極致南唐後主李煜,人世間多情郎!這一個生在七夕節而又喪生於七夕節的男人,終究便是多情的意味著!他從小工詩賦詞,擅於弦音和字畫,也是人世間難能可貴才俊!但命運卻喜歡弄人,讓這一個本來只愛好古詩詞的男人,戲劇化地變成了一國之君。也更是由於自身不明白政治,才會將南唐錦繡河山拱手交給了宋太祖趙匡胤。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日就和大伙兒分享被稱作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隨便便拿出來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沒被超越!到底是什麼詞呢?居然能有這般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隨便拿一句出來都是千古名句,千年無人能超越
    但是他卻被世人以另一種方式所熟知,很多人都是通過他的詞才了解他,更有人表示,假如他沒有生在皇家的話,或許能在詞的國度裡走得更遠。不得不說,填詞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李煜的內心,若說起他最出名的作品,那麼非《虞美人》莫屬,這首詞也被視作李煜的絕命詞。
  • 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
    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李煜:「李煜雖有愧於國,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但不傀於才,是文學藝術史上一位出色的詞人。」到現代,對李煜這樣的評價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亡國之前的李煜是一個風流才子,這個時期的詞作描寫的都是歡樂的時光,優美的讓人心醉;亡國之後的李煜內心千瘡百孔,他的詞作多了一份悲涼悽慘的成分。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
  • 詞中之帝李煜,這首詞頗具爭議,是相思之苦,或是不雅之豔詞?
    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是很清新的,也有讓人陶醉的絕美詞句。而李煜在早期的一首《長相思·雲一緺》可以讓大家解讀他的絕美之詞,有著欲言又止的相思之感,這首詩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的。而這首詞的下闋,就是對環境的描寫,環境的描寫,把相思之情寄於環境和景物中。比如秋風以及秋雨,還有被雨打溼的稀疏的芭蕉,任誰看到此情此景都會難免生出淡淡的愁緒。
  • 李煜被囚時寫了一首亡國詞,七百年後納蘭跟寫一首,皆成千古絕唱
    亡國後的李煜被押送到汴京,趙匡胤甚至李煜對他沒有什麼威脅,殺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還不如用他來收買人心。於是不但沒有殺李煜,還封了個虛名的官職給他,將他送到郊外軟禁起來。這首詞中李煜把孤獨無助和對故國的相思之情寫得淋漓盡致,直到千年後的今天,這首詞一直在流傳。透過那歷史的年輪我們依舊能讀到當年李煜那孤苦、落寞的心境。最終在公元978年,李煜在自己的生日宴上寫下了千古之作《虞美人》而遷怒了宋太宗,被宋太宗賜毒酒而亡。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李煜很「大膽」的一首詞,刻畫約會時的妙齡女子,最後5字令人心動
    李煜很"大膽"的一首詞,刻畫約會時的妙齡女子,最後5字令人心動那首古詩詞的寫作絕非易事,必須注重每一個字斟句酌的反覆推敲,每一個押韻,這一些全是融合私人感情與日常生活實質寫作出來的藝術。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中,都不斷湧現許多 讓人而為傾倒的文人大伙兒,自古以來文人幾多情,在這裡在其中,就不得不承認這南唐的李後主了,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就了這一悲劇式的「千古詞帝」,使其在我國詞史上佔據立足之地,對後代直接影響甚大。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便是其亡國後所寫的那篇《虞美人》,讓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終慘被毒死。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南唐詞帝李煜很悽美一首詞:雨夜難眠,獨自憑欄,寫出人生悲歡
    五千年的歷史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的著名詩人、詞人。南唐後主李煜, 就是其中一顆耀眼的詞人。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是著名的南唐末代國君。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一代帝王就此凋零,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被譽為"詞中之帝",平生留下的詞作,不在少數。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讓人感動
    我想用一段話來形容接下來要介紹的人:「這個秋夜,讓人感覺格外的冷,好似墨烏雲一樣鋪滿蒼穹,創窗外連綿不絕的秋雨,可以通過雨幕看到在遠處的樹枝在風雨中傾斜,颯颯作響,攜帶水霧的冷風被吹進屋內,揚起了床頭重重帷幔」。坐在床榻帷簾前的這位男人,正在目不轉睛的看著桌上還剩 短短一截正在燃燒的蠟燭。
  • 李煜此詞很冷門,卻感人至深,詞中12字,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南唐後主李煜後期的詩詞,無疑將兩者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因此幾乎首首都是經典,例如這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全詞如下:烏夜啼·昨夜風兼雨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寫愁緒的詞人很多,其中寫得最好的,筆者認為是五代十國階段南唐後主李煜。想必各位相對於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並不生疏,單憑末尾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上千年來便廣泛傳頌。那麼李煜在詞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樣愁情呢?最先,大家先從它的主題思想討論一下。據宋王軹《墨記》載:「後主在次第,因七夕命故姬作樂,聲聞於外。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成千古名句!到現在仍未被超越
    也正是因為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亡國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優美心醉,描寫的是歡樂時光。亡國後,李煜的詞多了份悲涼,多了份悽慘。李煜臨死作了一首詞,正是《虞美人》《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李煜臨終前一首詞,短短4句,道出悲的高境界,你讀過麼?
    然而,李煜正是用這些加起來僅有幾千字的作品,將自己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其中,最經典的一首莫過於李煜臨終前寫下的絕筆之作——《虞美人》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上闕,春花秋月代指光陰如水無休止,什麼時候會時光停滯呢?
  •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
    李煜一首封神之作!隨便拿一句皆是千古名句!起筆優美,落筆驚豔《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作者·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致。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
  • 李煜與小周后約會,為此寫下一首詞,極具浪漫情趣,美得心醉
    李煜作詞喜歡飲酒,飲酒過後便詩興大發,所作之詞皆能彰顯其真性情,說道李煜真性情還有一件事廣為流傳,現在談起還依舊津津樂道,那就是李煜「幽會」小姨妹的故事。李煜第一任皇后,乃是大名鼎鼎的周娥皇,後世人稱大周皇后。
  • 李煜比較冷門的一首詞,用短短12字,道盡一生悲涼,令人感動
    如墨烏雲鋪滿蒼穹,窗外秋雨連綿,可以透過雨幕看到遠處樹枝在風雨中傾斜,颯颯作響,帶著水霧的冷風吹進屋中,揚起床頭重重帷幔。帷簾裡坐在床榻上的男子,目不轉睛地看著桌上短短一截正在燃燒的蠟燭。他形容枯槁,舉手投足間依稀可窺見昔年意氣風發的貴氣和才情,但如今更多的只剩下顯而易見的頹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