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休息?首先學會讓大腦休息

2021-02-12 融意諮詢工作室

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文 / 久賀谷亮 

為什麼你一直覺得休息不夠?明明每天上班都是坐著,但是下班回到家卻總是感到身心俱疲;明明已經睡了8小時,卻好像一直是睡不醒的狀態;明明休息日躺在沙發玩手機,卻依然覺得「好累好累」;明明工作一整天,晚上躺在床上卻無法入睡……

你有沒有發現,現代人的口頭禪總是離不開「心好累」。雖然我們大部分人已經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但疲累的程度卻似乎遠遠超過了從事體力工作的人。不斷被各種瑣事打擾的我們,該如何高效休息呢?

很多人都深深以為「休息 = 讓身體休息」。因此當他們深感疲憊時,往往會選擇睡個好覺、輕鬆度假、泡溫泉來放鬆身體。

當然,採取這種方式讓身體獲得休息確實很重要。但是,有些疲勞無法因此而消除,那就是大腦疲勞。

大腦疲勞和身體疲勞有著根本性的差別。身體再怎麼休息,大腦疲勞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積累。而大腦疲勞在持續不斷的慢性累積後,會導致人在各個方面的表現變差,嚴重時還會造成所謂的心理疾病。

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也許有人認為:「只要發個呆,大腦不就可以休息了嗎?」但遺憾的是,無論你怎麼無所事事浪費時間,你的大腦都不會因此而獲得休息,反而可能會持續消耗大量能量。

我們經常說,大腦是一個重量僅僅佔體重2%,卻消耗著身體20%能量的「大胃王」。而且,大腦消耗掉的這些能量的大部分都用在了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Network,簡稱DMN),也就是所謂的「大腦能量吞噬者」這個大腦迴路中。

所謂的DMN,是指由內側前額葉皮質、後扣帶皮層、楔前葉、頂葉頂下葉等構成的大腦網絡,它會在大腦未執行有意識活動時自動進行基本運作。可以把DMN想像成汽車掛空擋,這樣更容易理解。

據科學研究,DMN這個腦內網絡結構竟然佔了大腦能量消耗的60% ~ 80%。也就是說,即使是發呆、放空自己,只要DMN持續過度運作,大腦就永遠不會獲得休息。

那種「明明一整天都在發呆,但還是很累」的感覺,可能就是DMN過度運作的結果。換言之,如果不塑造一個可以抑制DMN活動的大腦結構,你將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

其實,疲勞感本身就是一種大腦現象。大腦的疲勞感比身體上的疲勞感來得更快,當大腦感到疲累時,它會立即將「好累」的訊息傳達給身體,讓身體發出疲憊的信號。因此,當我們身體筋疲力盡時,往往大腦已經疲憊不堪了。

不過,從這點來看,只要學習並掌握「大腦休息法」,就能避免大腦和身體疲勞,提高注意力和個人表現能力。

 

在2008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上,參加女子田徑100米跨欄比賽的美國選手洛洛∙瓊斯在比賽開始後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卻被倒數第二個跨欄絆倒而痛失金牌。

她說她當時的想法是「要好好把腿伸長」。正因為自我意識冒出頭來,才導致她的最佳狀態遭到破壞。

經過大量專業性訓練的奧運選手在關鍵時刻都會被雜念「入侵」大腦,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崇拜像電腦一樣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可以說進入了一個推崇「多線程工作」的時代。

在當今社會,很少有人會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是一邊做著眼前的事,一邊惦記或做著另外一件事。

事實是,壓力往往來自對過去的檢討,以及憂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無限迴路的雜念,將讓大腦的疲勞越積越深。

商務精英們作為有能力高效率處理大量工作的人,在工作的同時很可能會失去某種重要的東西——專注力。

在各種瑣碎的事務中保持專注力,將精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就是讓大腦在工作時高效運作、在放鬆時獲得真正休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只關注眼前的事情?這有什麼難嗎?那麼,我們現在來試一下。

低頭關注你的手掌,仔細觀察手紋的走向和不同紋路間的交叉。或者,什麼也不做,靜下心來,關注你的每一次呼吸。

剛開始,你會覺得這很容易做到,但我猜三分鐘之後,你的內心估計又要開始胡思亂想,思緒不知道飄到哪兒了。

保持專注沒有這麼簡單吧?

就像剛剛解釋的那樣,DMN是一個「在人類心神不寧時仍不停運轉的大腦迴路」。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一天當中大腦竟然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花在心神不寧上。

現在很多人都說「要活在當下」,其實這裡面包含著最前沿的腦科學原理。最近幾年正爆發般地流行起來的生活方式——「正念(Mindfulness)」,正是基於「當下」而被大眾所認知且接受的。

有很多腦科學研究正在探討正念提高專注力和注意力的運行機制。這些研究表明,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夠抑制DMN的關鍵部位——內側前額葉皮質和後扣帶皮層的活動,也就是說,正念冥想可以避免雜念對大腦能量的消耗。

為了研究正念對專注力的具體作用,有項研究以人事部門的員工為對象,要求他們在20分鐘之內完成行程管理等多項工作。結果顯示,每周進行2小時正念訓練並持續超過5周的一組人比單純放鬆休息的一組展現出了更高的專注力。

對每一項工作的專注度都提高了之後,能幫助我們在更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多項任務。

 

簡單來說,正念是「通過冥想等方法促使大腦獲得休息的總稱」,即不做任何評價和判斷,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正念就是現在,就是此刻,就是自己如實的樣子。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喬·卡巴金博士作為西方最早接觸正念的學者之一,將正念練習與宗教脫離,並於1979年創立正念減壓療法。該方法降低了正念被科學界接納的門檻,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心理學、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和行為科學等領域的學者,他們對正念的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展開了廣泛的跨學科研究。

大量研究顯示,正念不僅有助於治療失眠、抑鬱、焦慮、恐慌、厭食症、易怒、 藥物成癮等心理疾病,還有助於緩解慢性疼痛等身體疾病,提升情緒調節能力,改進認知功能,以及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幸福感。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本人就是一個冥想愛好者,他曾經就說過,正念冥想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打開蘋果手機自帶的健康App,四大模塊之一就是「正念訓練」。可見賈伯斯對於正念是多麼重視。

賈伯斯在自傳中說,他年輕時曾經花了7個月時間前往印度學習冥想,這對於重塑他的世界觀,乃至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正念也吸引了歐美企業高管們的注意力,谷歌公司將名為SIY(Search Inside Yourself)的正念課程納入公司內部研修系統,讓員工系統學習正念,且效果都持續獲得證實。

除了蘋果公司、谷歌之外,Facebook、思科(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巨頭)、巴塔哥尼亞(世界頂級戶外活動產品的製造銷售商)、安泰(醫療保險行業巨頭)等世界知名企業也都在積極引進正念課程。

除此之外,Salesforce.com的馬克·貝尼奧夫、Linkedln的傑夫·韋納、Whole Foods的約翰·麥基、Twitter創始人埃文·威廉斯、醫療保險行業巨頭安泰的執行長馬克·貝爾託裡尼等也在實踐冥想。

一向最看重實際利益的美國人,尤其還是那些只關注有效信息的精英們,為什麼也會開始實踐正念呢?

理由很簡單,他們了解「讓大腦休息」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正念就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耶魯大學醫學博士久賀谷亮先生,在《高效休息法》一書中,為大家介紹了7種簡單有效的大腦休息法,可以消除大腦疲勞,塑造不易疲勞的大腦和極具韌性的內心。

這裡向你展示其中2個「高效休息法」,相信實踐後你就會發現,自己離真正的休息又近了一步。

1. 感覺腦袋昏昏沉沉時——正念呼吸法

注意力渙散、無精打採、焦躁不安等都是大腦疲勞的徵兆。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意識始終關注著過去和未來,就是不關注「現在」。當這種情況成為習慣時,便很容易造成大腦疲勞。不過,通過「內心練習」便可以塑造出不易疲勞的大腦。

 

① 採取基本姿勢

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離開椅背。

腹部放鬆,手放在大腿上,雙腿不交叉。

閉上眼睛。如果採用睜著眼睛的方式,則雙眼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② 用意識關注身體的感覺

感受與周圍環境的接觸(腳底與地板、屁股和椅子、手 和大腿等)。

感受身體被地球重力吸引。

③ 注意呼吸

注意與呼吸有關的感覺(通過鼻孔的空氣/因空氣出入而導致胸部與腹部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每一次呼吸的深度/吸氣與呼氣的空氣溫度差異等)。

不必深呼吸也不用控制呼吸,感覺就像是「等著」呼吸自然到來。

為呼吸貼上「1」「2」……「10」的標籤也很有效果。

④ 如果浮現雜念……

一旦發現自己浮現雜念,就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呼吸是「意識的錨」)。

產生雜念是很正常的,不必苛責自己。

5分鐘也好,10分鐘也罷,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實踐。最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大腦最喜歡 「習慣」)。

 

2. 心事重重時 ——動態冥想

當今時代,幾乎每個人都身兼數職。為了完成任務,人們往往同時要做好幾件事情。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越是處於「自動駕駛狀態」,大腦就越容易出現雜念。這種情況一旦成為習慣, 注意力和專注力就會下降。

現在,我們來一起嘗試做一下谷歌公司員工研修「SIY」課程時的動態冥想吧。

① 步行冥想

步行速度任意,但建議剛開始時走慢一點。

有意識地留意手腳肌肉及關節的變化、與地面接觸的感覺。

給自己的動作分類,例如「左/右」「上/下」等,進一步集中注意。

② 以站姿進行動態冥想

站著並將雙腳打開至與肩等寬,伸出雙臂,在身體兩側緩緩抬高。

將注意力集中在腕部肌肉的變化、血液下流的感覺上,還要感受重力。

慢慢將手臂抬高后,再慢慢放下手臂至原位,反覆重複幾次。

③ 以坐姿進行動態冥想

坐在椅子上,從後向前慢慢轉動肩膀。

用心感受肌肉、關節的變化。

轉動一次後,反方向再次轉動肩膀,以同樣的方式集中注意力。

④ 其他方法

有意識地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例如穿衣服、刷牙等。

開車時可以關注屁股坐在椅子上的感覺、手握住方向盤的觸感、控制方向盤以及剎車時肌肉和關節的變化等(注意安全駕駛)。

一邊做簡單的體操,一邊關注身體的變化。

提前決定好進行動態冥想的時機有助於養成習慣。例如,「今天決定從離開家門開始動態冥想」「刷卡進地鐵站後開始動態冥想」等。

吃飯時也可進行動態冥想。如關注食物的口感、 食物在口腔內的觸感、唾液的變化等(飲食冥想)。

相關焦點

  • 做一個高效的人,首先要學會休息和放鬆
    真正高效的人,是懂得如何放鬆和休息的人。當今社會,各種鼓勵年輕人放棄休息,拼命奮鬥的思想,諸如996和福報等等,實際上透支了年輕人的體力和腦力。更糟糕的是,這種夜以繼日連軸轉的忙碌,並不能創造高效,而更可能產生低效能的結果,適得其反。高效不等於緊繃,認清自己屬於哪種狀態你是否為了提高效率,而過度緊繃?
  • 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覺:這4種高效休息方法,學會1個就賺了
    在久賀谷亮看來,我們當下的疲勞問題,主要是大腦的疲勞,而不只是身體的,所以單純的身體休息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大腦的疲勞。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大腦獲得真正的休息。 後來跟朋友說起,她說她也這樣,有時候明明休息了一個長假,可一上班還是會感覺累,累到不想說話。圖片: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為什麼會這樣?在《高效休息法》一書中,作者久賀谷亮認為:我們當下的疲勞問題,主要是大腦的疲勞,而不只是身體的,所以單純的身體休息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大腦的疲勞。
  • 大腦也需要休息!
    今天看《學會如何學習》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是為了接下來更好地專注。書中把這叫做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有時一件事,很困難。我們需一時解不出來時,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再來解題,頭腦會更清楚。這就像我們白天工作,晚上睡覺的道理一樣。我們晚上睡覺,是為了,第二天有精神工作。
  • 《高效休息法》:休息不好?教你2招,獲得一顆不會疲憊的大腦
    《高效休息法》:休息不好?教你2招,獲得一顆不會疲憊的大腦原創 林小瑩私語 2020-05-11 06:42:32我們每天忙著上班、拼搏、投入到轟轟烈的奮鬥中,大腦早已疲憊不堪,超負荷運轉。我們每天紛紛擾擾、雜念不斷,已經找不到任何一個地方,可以稍微安心做事。
  • 7種方法,教會你如何高效休息
    不斷被各種瑣事打擾的我們,該如何高效休息呢?請看本文~~本文為人民郵電出版社《高效休息法》讀書筆記,作者:久賀谷亮來源:筆記俠 ID:Notesman很多人都深深以為「休息 = 讓身體休息」。因此當他們深感疲憊時,往往會選擇睡個好覺、輕鬆度假、泡溫泉來放鬆身體。當然,採取這種方式讓身體獲得休息確實很重要。
  • 躺在床上是大腦的另一種職業,你需要學會正確的休息方式
    如果你問他們周末是如何生活的,基本答案是:睡了大約兩天之後,我約了一個時間為周末寫文章,但兩天後我就沒寫了。我中午上床睡覺,然後我叫外賣看電視劇,下午,我又去看戲了,我去超市在周末購物。看了《奇葩說》和其他綜藝節目,然後刷了幾部電視劇,周末就結束了,唉,周末的兩天休息時間太短了。
  • 神奇的海綿與「腦汁」——讓大腦正確地休息 (圓方x小團)
    身體是一個神奇又精密的機器,讓我們能夠高效能運轉。大腦,人體的「總司令」更是了不起,不僅控制著身體各個部分的行動,還無時無刻高速地處理信息。現代社會之下,人們的大腦總是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熱愛運動的人深知讓身體休息的重要性,充足的休息使得身體更加精力充沛,而對於大腦也是如此。
  •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會休息的人才能跑得更遠
    亞歷克斯·索勇-金·龐 著我們對如何高效工作感興趣,熱衷於了解任何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卻很少、甚至是從未思考過如何更好地休息。
  • 休息這麼簡單的事 還真的需要好好學習
    很多人對於如何休息,可能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腦的所有疲勞和壓力都來自於過去和未來:對過去的事情心有不甘,對未來的事情充滿不安。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高效的休息場所。只要你的內心未被治癒,就永遠無法擁有真正的休息。而最切實可行的休息方法,就是讓你的大腦獲得休息。據說,DMN這個腦內網絡結構竟然佔了大腦能量消耗的60%~80%。也就是說,即使是發呆、放空自己,只要DN持續過度運作,大腦就永遠不會獲得休息。
  • 最高休息法,全世界的精英都這樣讓大腦休息
    最高休息法,全世界的精英都這樣讓大腦休息文 | DaliMrXiong
  • 本周新書 ·用閱讀讓你的大腦來一次深度休息
    《深度休息》[英] 克勞迪婭·哈蒙德 著你有沒有這種經歷,有時候加班熬夜後,經常經過長時間的休息,還是感覺勞累?這說明你需要一場深度休息,不只是讓身體休息,還要讓大腦休息。心理專家克勞迪婭·哈蒙德調查和研究了全球1.8萬人,總結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10種有效的「深度休息方式」,並從心理學的角度給予你專業建議。其中閱讀就是一種有效的放鬆方式,今天就用閱讀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次深度休息吧。《數商》塗子沛 著阿里巴巴前副總裁塗子沛重磅新作!
  • 有圖有真相:讓大腦休息的實用方法
    1大腦疲憊——用正念呼吸法 正念呼吸法
  • 學霸的休息時間在幹什麼?看了這個就知道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嘆:怎麼越休息越累….發出這樣感嘆的人不在少數,大部分人都不懂得如何科學休息,反而讓自己的休息日活生生的變成了」生活加班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高效的休息大部分的學霸們在休息時都習慣清空外界影響,注重對內在的檢視與挖掘。具體做法主要體現在:1.好好吃飯。吃飯時會讓人心情愉悅,大腦輕鬆下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
  • 書評:工作狂是怎樣休息的?
    你願意繼續接受大腦操控,讓自己因為時間精力匱乏的緣故,無緣升職加薪,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嗎?我相信你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那要如何做,才能讓你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忙而不累,隨時隨地找回工作能量呢?《工作狂是怎樣休息的》這本書會為你帶來答案。
  • 原來這才叫休息!——科學家揭示真正的「休息模式」
    首先,來看看我們對休息有哪些誤解 一、腦力勞動者,補瞌睡對你沒什麼用 你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了,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才可以?答案不是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
  • 《工作狂是怎樣休息的》:996打工人如何保持精力,迎接每一天?
    那麼,要如何保持精力充沛,迎接每一天的挑戰?大家第一反應大概都是好好休息,鍛鍊身體。人人都知道鍛鍊身體,保持精力的重要性,但不得不說,就是做不到啊!忙碌一整天后,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似乎都叫囂著想躺平或是吃吃吃。
  • 高效休息法 | 半日正念體驗營(第6期,1月24日)
    或許是因為這一周有很多棘手的待辦事項,或許是因為剛過去的周末沒有真正休息好,如果是這樣,不妨在周末體驗一場「高效休息法」,幫助你更好地清理、沉澱,讓大腦獲得高效休息,也助力你在面對新一周的壓力時,可以從容不迫。
  • 千萬別模仿,讓大腦休息好才是變優秀的訣竅
    02 優秀的人更注重讓大腦休息你有沒有發現,優秀的人都有個特質,那就是專注,他們更容易達到「心流」狀態,工作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我們要想變優秀,與其壓縮睡眠時間,不如在清醒的時候提高效率。人不是機器,不可能一直連軸轉,列寧曾說過:「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
  • 越休息越累?可能是你休息方式不對!
    如果這些休息方式都沒有讓你恢復疲勞,放鬆神經,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而精力充沛的話,你就需要考慮一下是否休息方式沒找對。這些人不一定生活工作有多麼累,很可能是休息方式選錯了......不同人群,休息不同方式生活中的三類人: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過度思慮焦慮者,身體和大腦需要的休息方式是不同的。1. 體力勞動者累了好好睡一覺是大多數人採用的休息方式,對於睡眠不足和體力勞動者非常適用。
  • 它們一次只休息半個大腦
    當一個人類進入睡眠的時候,他的整個大腦都會陷入睡眠。但鯨魚不一樣,鯨魚在睡覺的時候,只有半個大腦在休息——半個大腦在睡覺,另外半個大腦在保持清醒來注意鯨魚保留的氧氣是否足夠,並注意環境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危險——這就是所謂的單半球慢波睡眠。人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是無意識的呼吸者,這意味著他們呼吸時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們經常會把呼吸這件事忽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