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休息越累?可能是你休息方式不對!

2020-12-26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楊放如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你如果累了,你是大睡一覺?還是去度假?或是去KTV、夜店、遊樂園?

如果這些休息方式都沒有讓你恢復疲勞,放鬆神經,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而精力充沛的話,你就需要考慮一下是否休息方式沒找對。

日本專家將疲勞類型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身體有感覺、失眠、食慾差;

第二階段,逃避負擔、倦怠、覺得麻煩、煩躁、易受傷(外表可能看不出);

第三階段,憂鬱、過度自責、不安、無力(像變了個人)。

近年來,第二階段的人增加了,第三階段也相應增加。這些人不一定生活工作有多麼累,很可能是休息方式選錯了......

不同人群,休息不同方式

生活中的三類人: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過度思慮焦慮者,身體和大腦需要的休息方式是不同的。

1. 體力勞動者

累了好好睡一覺是大多數人採用的休息方式,對於睡眠不足和體力勞動者非常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

通過睡覺,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2. 腦力勞動者

這類人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類人的疲勞,睡一覺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把神經放鬆下來。

第一種休息方式:改變活動的內容

大腦皮質有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

這種活動內容的轉換,可以是今天寫了5個小時文案,明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澆水拔草;也可以是腦力勞動間的內部轉換。

如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用功的時間稍長就感到疲倦。但是,可以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而且不間斷,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腦筋。這種對問題交替進行研究的方式,讓他整天用功而不知疲倦。

第二種休息方式:重燃生活的熱情

腦力勞動者的疲憊主要來自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方式是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好期待明天再來」,那麼這件事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

以「做」來解決「乏」,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還是需要你自己去摸索。有的人覺得打掃衛生,把家裡的瓷磚擦洗得蹭蹭發亮,很滿足;有的人覺得玩危險項目可以更放鬆,而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休息方式。

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用看2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旅行,不是換個地方消遣。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遊泳,換個地方打球……

試著放棄周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7點起床。深夜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沒看過的晨間劇場,過一個與以前完全不同的周末。

不去度假村找樂子。找一條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其實有你以前完全沒體會到的妙處。

做點有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解除神經緊張,是去處理需要神經更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

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

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複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幹起,或者做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

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周末練習1小時以上。

去社交。每周與工作圈子和親戚以外的人打交道。女性更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聊天,聽聽別人的生活。

3. 過度思慮焦慮者

需要通過休息,提高注意力,提高對自我情緒的控制力,改變自我的認知,久而久之還能改善自身的免疫力。

1、正念呼吸法:

找一個安靜的場地,拿出一些空閒的時間,盤腿坐,或坐在凳子上。可以選擇閉著眼,或者也可以睜眼,找到一個目標物,盯著它。然後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跟著自己的呼吸說,我正在呼氣,我正在吸氣……「呼吸就是意識的錨!」當你的意識隨意亂走的時候,要記得用呼吸把意識拽回來。

2、動態冥想法:

無論你在做什麼,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上面。比如走路,練習把注意力放在走路這件事上,感受腿跟手的動作,感受腳與地面的作用力,感受自己腿部的發力。用這樣的方法來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3、壓力呼吸化法:

心理和身體有著緊密的聯繫,要正確處理自己的心理壓力。想像全身都在呼吸,而你的壓力隨著呼吸慢慢地呼到身體外面。

4、消除猴子思維:

我們的大腦中總是有非常多的想法冒出來,正是這些想法導致我們不能夠專注的去思考。這種想法被稱為「猴子思維」。

消除猴子思維的方法就是想像自己是月臺。那一列列的火車就是你的想法,他們經過你的月臺,然後開向遠方。而你,月臺,還是在那裡。你要想像自己的想法如同列車駛過,經過你,遠離你。這樣,你會擺脫掉想法對你的影響。

5、放空歸零法:

每天用10分鐘到半小時,放下你身上肩負的所有社會角色,做一個空杯,去享受你生命的原角色。您可以去曬曬太陽,在草坪上呆坐,抱抱大樹,畫畫填色,打架子鼓等。每個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空方式,需要你自己去試,去找。

6、黑白分明法:

白天無怨無悔,開心幹活;晚上回歸生命,養精蓄銳,安心睡覺。人生總是遺憾與美好共存,將遺憾留在白天,煩惱不過夜,睡前寫下煩惱和第二天計劃;睡後靜下心來,排除雜念,調整心態。

原標題:《越休息越累?可能是你休息方式不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越休息越累,如何科學的消除疲勞?
    點擊圖片上方的藍字可加關注,免費欣賞每天的精彩內容!但只要休息幾天,血氣旺盛了,有了清理或修復的能力,身體開始進行這類修復工作。當身體進行器官修復時,其反應必定和平時不同,甚至產生不舒服的症狀。例如當身體清理肝臟或腎臟時,很可能從肝臟或腎臟中排出許多廢物,因而使靜脈中的廢物大量增加。實際的情形是當身體清理肝臟時,會使三酸酐油脂的數據急劇上升;清理腎臟時會使尿中的尿蛋白大量增加。
  • 假期,怎樣才能好好休息
    所以,方式不對,越休越累。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怎麼樣才能高質量的度過假期呢?既能讓身體得到休息,又可以很好的充實自己。首先,我們把休閒的方式分為兩種:* 一種是被動性休閒,* 一種是主動性休閒。所以,最好的休息不是補覺,而是進行體育類的運動,特別是你喜歡的,尤其是腦力勞動者。3. 整理收納: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大掃除或者做家務,其實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把房間變成你喜歡的樣子,裡面充滿幸福的感覺,那麼每天下班後的你回到自己的小窩,自然就會感到放鬆和幸福。
  • 瑜伽老師說下犬式是休息,為什麼你越練越累?
    每當老師要求我們在下犬式中「休息」時,我敢肯定,很多人沒有休息的感覺。老實說,我剛開始練習瑜伽時,這個姿勢就對我來說很難,加上腰肌和腿筋非常緊,這就意味著我在下犬式中下胸椎中經常有明顯的隆起,尤其是在早晨。
  • 學霸的休息時間在幹什麼?看了這個就知道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嘆:怎麼越休息越累….發出這樣感嘆的人不在少數,大部分人都不懂得如何科學休息,反而讓自己的休息日活生生的變成了」生活加班日」。下面就是學姐整理的學霸們休息日的正確打開方式,思維導圖,一看就明白,乾貨滿滿,建議收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高效的休息大部分的學霸們在休息時都習慣清空外界影響,注重對內在的檢視與挖掘。
  • 午睡不要超過這個時長,小心越睡越累!
    午睡,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卻給了我們不小的能量補充。據調查,全國範圍87.56%的人都有午睡的習慣。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中午越睡越困,醒不了;午睡越睡越累,還不如不睡;糖尿病人不適合午睡,對身體危害大;綜合上述說法,午睡睡對了,能給身體補充能量,睡錯了可能越睡越累。
  • 如何高效休息?首先學會讓大腦休息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已經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但疲累的程度卻似乎遠遠超過了從事體力工作的人。不斷被各種瑣事打擾的我們,該如何高效休息呢?很多人都深深以為「休息 = 讓身體休息」。因此當他們深感疲憊時,往往會選擇睡個好覺、輕鬆度假、泡溫泉來放鬆身體。當然,採取這種方式讓身體獲得休息確實很重要。但是,有些疲勞無法因此而消除,那就是大腦疲勞。
  • 午睡千萬別超過這個「時長」,當心越睡越累!是時候知道真相了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中午越睡越困,醒不了;午睡越睡越累,還不如不睡;糖尿病人不適合午睡,對身體危害大;綜合上述說法,午睡睡對了,補充身體能量,睡錯了可能越睡越累。那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會問了,午睡到底該怎麼睡?睡多久才正常?
  • 識破3個誤區,在疫情長假實現真正的休息
    其實,80%的人不知道如何科學休息,這導致越休息越累,不僅是長假期這樣,周末也是如此。有句話特別扎心:誰最需要休息?是那些剛休完假的人最需要休息。如何開展疫情長假期的科學休息,我集合了 3 種最常見的誤區和真相,對症下藥,同時給你三個親測有效的錦囊。
  • 選擇這7種休息方式,比睡一整天都管用
    什麼叫做休息?周末兩天睡個昏天黑地?收拾行李去旅遊一下?逛街吃飯唱歌嗨到底?但事實上,這種休息往往越休息越感覺累。
  • 越睡越累,咋回事?
    小編從小就有睡懶覺的習慣,與一眾懶友們的口號是「只要睡不死,就往死裡睡」,還能省頓早飯錢!但根據近20年的懶覺經驗,小編總結髮現——睡懶覺經常越睡越累,有時候睡多了還會頭痛!這到底是為什麼?難道是「懶覺之神」的懲罰?!咱們的睡眠不是一條單調的直線,而是深睡眠和淺睡眠是交替反覆出現的有節奏的波浪線。
  • 「報復性休息」是你嗎?
    每當休息時間,你是否不想浪費,要玩個痛快?最近,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詞——報復性休息,值的是不管下班多晚都要玩個痛快,不然中不甘心,絕不把玩的時間浪費在睡覺上。休息時間 不能浪費陳女士自己報復性休息不說,有時還要拉劉安俊一起看不喜歡的劇,「就算早睡了,她睡覺時我也要被吵醒,我被吵醒是小事,主要還是覺得她的這個生活方式不健康。」劉安俊說,昨晚(3日)妻子又追了一部新劇,大概快兩點才睡覺。
  • 不懂得休息,還不如別跑步!
    1、避免受傷問題如果你沒有留給身體修復時間,隨著跑步時間的拉長以及強度增加,最終只可能會在越接近賽事前出現疲勞性受傷問題,而一旦出現受傷,恢復也需要很長時間,得不償失。4、幫助精神放鬆跑步雖然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跑步超過臨界值可能導致皮質醇的水平上升,壓力荷爾蒙分泌而導致精神疲勞、睡眠效果很差,因此造成情緒問題以及不安感。通過適當的休息,可以讓大腦得到冷靜,防止皮質醇的量過多。
  • 固執,會讓你越活越累
    很多人都把固執,當作是一種個性,代表自己不與其他人不一樣,一旦變得不固執了,就會隨波逐流,變得毫無特點,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一個人固執會怎麼樣?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吃了虧就知道改變,然後就變好了;第二種是吃了虧但不肯改變,然後繼續吃虧。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固執,會讓你越活越累是毋庸置疑的。
  • 躺在床上是大腦的另一種職業,你需要學會正確的休息方式
    你的周末是這樣生活的嗎?周五晚上終於迎來假期,享受熬夜刷戲,周六早上睡到自然醒,點外賣,繼續躺在床上,然後一天就過去了。當周一去上班時,工作一周的疲勞並沒有消除,反而更累了,不願意工作。不是假期太短,而是你不知道怎麼休息?
  • 全球十佳休息方式排行榜出爐:最解壓的居然是這件事?
    此外,這個調研還得出了一個全球十佳休息方式排行榜,並將每種方式的具體操作指南和解壓方法整理在《深度休息》一書中。除了最扣人心弦的驚悚小說,我們不太可能一口氣讀完。當我們在讀書時,可以不假思索地停下來,翻回到前面重讀幾段,或讀到某個地方時也可能完全睡著了。雖然我們會花上一段時間才能讀完一本書,但這樣的閱讀方式讓我們感到輕鬆。
  • 罪名:組間休息超過一分鐘!
    不過,到了健身房,你可能會聽到一句更恐怖的:「快,下一組!你已經歇夠一分鐘了。」在一次高效健身訓練中,對組間休息的合理把控,顯然是不可忽視的細節。有趣的是,即便極富訓練經驗的健身老鐵,也可能給人完全不同的休息建議:間歇30-90秒根本就是偽科學!
  • 總是感覺越睡越累,選擇什麼枕頭好?
    有的人覺得,精神不佳時好好睡一覺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睡覺總是越睡越累,甚至有時候一覺醒來,感覺脖子僵硬酸痛,還可能帶來頭暈目眩的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引起注意,是不是枕頭不適合自己?想要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選擇什麼枕頭好呢?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 你想要的休息,是為了得到什麼?
    休息的定義是什麼?從生理上,人為什麼要休息,打開網絡,可以看到不同方面對此的論述,各種論文更是數不勝數。但是,你了解到這些知識,還是會問自己,為啥我們需要休息?不休息人類是否能生存,休息就是我們一直以為的睡覺嗎,其他的放鬆是不是也算休息?對於簡簡單單休息兩個字,我們總有很多謎團。但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累,如果每件事情都能在掌控中輕易完成,那可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完全不會疲勞,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說到底,是我們的信息輸入不夠。
  • 原來這才叫休息!——科學家揭示真正的「休息模式」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為你帶來這些,那麼,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鬆,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
  • 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覺:這4種高效休息方法,學會1個就賺了
    在久賀谷亮看來,我們當下的疲勞問題,主要是大腦的疲勞,而不只是身體的,所以單純的身體休息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大腦的疲勞。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大腦獲得真正的休息。 所以,當我們的身體感覺精疲力盡時,大腦可能早就疲勞不堪了。那真正的高效的休息方式是怎樣的?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消除那種無力的疲勞感,從而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呢? 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所謂的大腦疲勞是怎麼一回事。從生物學上說,大腦重量只佔體重的2%,但它卻消耗著身體20%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