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柯談
來源:柯視角
人的一生,買不了幾次房,但每次買房,總少不了絆腳石。過來人給你的忠告,對你一定有用。
1
買房的決定,越少人知道越好
當你決定要買房的時候,你不需要參考太多人的意見,知道的人越少,你上車就越早。知道的人太多,你就會被各種雜音幹擾:什么女孩子只需要嫁人不需要買房,男人買房買太小很失敗,你想買兩房就說你一定要買三房,買了三房又覺得你浪費等等。我敢說這些聲音大部分除了讓你搖擺不定、錯過最佳上車時機外,沒別的用處,不如老老實實向老鳥學習,再結合自己需求理性選擇。
我家當年也一樣,十多年前,我父母就打算買套電梯房改善居住環境,當時我們所在的強二線城市,房價已經開始往上竄了,我爸是個堅定的房價必跌論擁護者,我媽跟我爸商量了好久都沒個定論,回回跟他看房都不順利。我爸還是個喝了酒管不住嘴的,一來二去,親朋好友都知道我家看房看了好幾年沒著落,親朋聚會時總有人愛給一些不痛不癢的意見,有的乾脆拿這事開玩笑,聽多了,我爸更不想買房了,我媽為這事和他冷戰好幾年。後來,在2010年最後一天,我媽跟我打算去商場買過年新衣,偶然路過市中心的保利新盤當時正在搞促銷活動,我媽興致勃勃的說不如進去看看。一個小時後,兩個人一件衣服都沒買,買了一套房子回來,我還幫我媽砍了10萬塊。全程一個字都沒跟我爸說,直接來了個先斬後奏。時隔多年,我媽每次一想到當年的戰績,依舊洋洋得意。
2
防火防盜防閨蜜
2018年,我一個大學同學想在深圳買房,但是擔心自己眼光不好,於是讓她閨蜜陪她一起看。看房過程中,同學看中了深圳西麗的一套小房子,當時就流露出想下手的神色。而此時,她閨蜜卻在她耳邊小聲嘀咕這套房子的缺點:太小啦、貴了點、學區一般,買寶安更好……在閨蜜的「苦口良言」下,我同學還是猶豫了,就說先考慮幾天。她回去考慮了一個禮拜,覺得還是那套房子好,於是回去找中介,結果中介的話讓她三觀盡毀:那套房子幾天前被人買了,買家不是別人,正是陪她看房的閨蜜!原來那天看房中,她們都看中了,而閨蜜看見我同學想買,不好明搶,於是就故意指出這套房子的各種缺點,我同學相對沒主見,一下子就猶豫了。看房結束後,她閨蜜立刻加了中介微信,直接說同學不喜歡這套房子但她很喜歡,當場拿下並火速跟賣家籤合同。
閨蜜哥們,一起吃喝玩樂可以,但是有些人確實無法共同經歷誘惑。如果要找人陪你看房,最好找那些已經買好的、有經驗的、且知根知底的人,只有他們才能給你中肯恰當的意見。找個無房戶陪你看房,你如何保證他不會由於嫉妒和攀比給你出餿主意?
有些閨蜜,老公都會搶,何況一套房!
3
看房三次約不到,直接否決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中介放出來一些房源,看著很誘人,但就是約看房死活約不上。我就有過很多次這種體驗。看上了一套房子,約周六,說要周日,周日了又改成周一,到看房時,敲門又不在,房東說有事再約,過幾天,房東又說可以看房了。
如果約看房超過三次都約不成的話,再好的房子也要直接放棄。買房是個拼效率的戰爭,尤其是小陽春和牛市時期,在一套房子上浪費那麼多時間,很容易錯過其他優質盤。而且看房都一直被放鴿子,說明賣家不誠心賣,即使你決心要買,他也會跳價,你付了定金,他也會違約。總之,買人品有問題的房東的房子,你註定會一路坎坷!
4
買房如娶妻,不能做顏狗
買房子跟娶老婆是一個道理,不能只看房子戶型、裝修和外觀,一定還要考慮房子的核心競爭力。什麼是房子的核心競爭力,簡言之就是,花錢也買不到的附帶價值。比如說,你在不買這套房的前提下,能花十幾二十萬買它對應的學位麼?你能花錢在房子附近修個地鐵或請個大廠搬遷至此嗎?或者花錢把周圍鳥不拉屎的地方開發成CBD?而房子不好看,只要沒大硬傷,花個十來二十萬裝修一下就好了。一套房子具備的附帶價值越多,說明它核心競爭力越強,越容易保值增值,你從房產中吃的紅利越豐富。
5
中介熱推的房子一定有鬼
如果很多中介在同一時期都不約而同的向你大力推薦某一個新盤,請務必擦亮眼睛,這大概率是坑。在這些中介嘴裡,這種樓盤都有如下特點:環境優美山清水秀(鳥不拉屎的地方)、30分鐘到CBD(高速、高鐵)、有學校(私立國際學校或不對口的公立)、不限購不限貸(商住辦公)、大企業入駐(化工廠房)、交通便捷(機場火車站)、商業配套(沙縣小吃蘭州拉麵)……
中介做分銷的新盤一定是賣不掉的盤,好賣的盤,開發商也不會割肉讓利給中介來賣。
6
買房的鐵公雞
當你決定買房的那一刻起,一定要捂緊荷包,遠離消費主義,遠離股票理財,更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借錢的是孫子,欠錢的才是老子。謹慎辯別各類理財產品,不要想著一夜暴富,也別老想著收益翻倍。沒把握的、認知範圍外的錢不要賺。首付是靠攢、靠借、靠融出來的,一切指望靠理財獲得首付的思想都是極端錯誤的!
7
跟老家房子劃清界限
除非你真的決定要在三四線老家了此餘生,否則首套不要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另外,還沒解決自住問題前,不要把有限的資金給父母在老家買房供房。
我的一帥哥師弟是廣西梧州人,畢業後留廣州打拼,是個普通白領。2017年時就想在廣州買房安家,但那時,老家父母打算賣舊房子做首付,在老家換一套新房,讓他每月打錢給他們還月供。師弟說想在廣州買,並想著以後安頓下來了接父母來廣州,結果父親罵他不孝,說白白把他培養成才,一點用處都沒有。老人家認為,老家房子又大又新又美,而且還靠近桂林,山清水秀。廣州的房子又破又老又貴又小,腦子進水了才會買。雖然我極力勸阻,但師弟實在父命難違,只能答應每月給家裡打三千塊做月供。結果就是師弟被迫放棄了廣州上車的良機,直到現在還在租房。去年他又慘遭蛋殼爆雷,半年房租灰飛煙滅。現在30出頭了,還是居無定所。眼看2020年廣州房價直線上漲,他現在整個人頹廢到了極點,已經徹底放棄了紮根廣州的希望。
這個例子真的蠻痛心的,一邊是大城市的夢想,一邊是自己的父母。然而殘酷無奈的現實就是,如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很多時候不得不逆人性而為。父母的眼界有限是環境造成的,但是你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判斷和眼光。
8
公寓的坑
我公司一個老前輩,前幾年特別喜歡鼓勵周圍年輕人買公寓。當年他也勸我入手一套黃埔知識城的公寓房,他說年輕人在買房時不要啃老,要給父母留點養老錢,現在單靠自己基本不可能在大城市裡買商品房,不如先買公寓,公寓總價低,壓力小,這樣租房的錢就成為供房的錢,也不佔用買房名額,到時候等錢攢夠了,把公寓賣了買商品房,曲線救國。我當時嫌黃埔太遠了,沒下手,但身邊幾個畢業兩三年的同事(還是高學歷的娃)還真聽勸了,首套就買了一手公寓房,覺得自己很成功,靠一己之力在廣州安家了。
我現在回想起來都一身冷汗,很多選擇在大城市奮鬥的年輕人,總想證明自己不靠別人也能混的好,如此精神讓人欽佩,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這種努力很容易被別人利用。
勸人買公寓,不是蠢就是壞。公寓總價低,但是五成首付而且只能貸10年,算下來首付和月供不一定就比買商品房低,而且有過房貸記錄,再買商品房,就算二套,首付很高。漲不過別人還要面臨更高首付,更別提沒戶口沒學位轉手還特別難。偏偏總有小白年輕氣盛就往火坑裡跳。其中一個女同事就是首套買了這個公寓,兩年後家人生病了急需用錢,房子掛了大半年,降價了兩回都還沒賣出去。所謂曲線救國,只不過是當了別人刀下鮮嫩味美的韭菜而已。
沒錢的話寧可做無產階級,也不要抱著定時炸彈負重前行。不過我一直納悶,那大哥怎麼那麼愛勸人買公寓呢,後來才得知,他有親屬在那家開發商上班,公司裡對員工有考核任務,每人必須賣掉幾套,完不成任務就得辭職。哎,人性啊。
9
守住自己的底線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中介,你明明跟他們說要買300w的房子,他們偏偏給你推350w的房子;你說你要商品房,他們就是給你推公寓;明明你要買廣州深圳,他們偏偏給你推什麼惠州中山……這些中介慣用的理由就是:你的這個預算在這個區買不到你想要的房子。這個理由真的很洗腦,聽多幾遍,買家真的很容易產生一種負面情緒,覺得「我的能力不配在我想要的地區買房」。
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中介給你的建議,多多少少摻雜了他的利益訴求,比如,他給你推的可能是他們的獨家房源,也可能是中介費高的房源,或者是掛了很久賣不掉的房源。
這種時候,建議你先在貝殼或者鏈家app上看看同地區房源的價格,結合實地考察,你就基本能判斷自己的需求是否合理,如不合理,適當調整即可。如果需求合理,那就一定要反覆明確自己的需求,不要輕易妥協,如果你對著同一個中介前前後後講了很多次你要找啥樣的房,他還是推薦一些跟你需求有明顯衝突的房子,果斷換人。
10
遠離看空者
鍵盤俠中,一定是看空者更多,只要你說房價大跌,房價崩盤,他就開心舒服。但是現實中卻是,只要有錢大家都會拼命買房,買的越多越好。
你會發現,雖然大家輿論是分化的,但是行動卻是一致的!這就是典型的學婊現象:自己拼命用功,卻讓你玩世不恭!
罵房價高的人,不是真心覺得貴,而是自己沒錢買。如果他住在豪宅裡,他一定嫌房價太便宜!
成年人,看清社會,看清目標,努力就可以了,其它一切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