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都要求能者多勞嗎?有好處嗎?

2021-01-09 夢筆大畫

職場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法律條文規定要求能者必須多勞,相反,倒是許多企業的制度裡有多勞多得的明文規定。至於好處,仁者見仁,智者智。好處肯定也有,但壞處確實不少。

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在求你做事時,肯定都喜歡你,甚至巴結你,吹捧你,讓你感到倍有面子,很有成就感。

但你千萬不能據此就覺得高人一等,甚而得意忘形,手舞足蹈,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些,不論是領導還是同事,他們都是在利用你,而不是重用你或是尊重你佩服你。

他們只是在利用你能幹事、能吃苦這一點上而已,說得不好聽一點,有便相壓榨的意味在裡面,也可以說叫剝削勞動力,你千萬不要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他們嘴裡面的能者多勞就是叫你多吃苦,多幹活,而且還叫你心甘情願,沒意見。誰叫你是能者呢,既然是能者,那當然要多勞動了哦。看看說得多麼的冠冕堂皇?簡直就是強盜邏輯。

能者多勞的人在職場上最終都是很受傷的一群人。因為你完成了十件事,領導不一定記得,覺得那是你應該做的,可要是做砸了一件事,領導一定會批評你,說你做事不盡心,不盡力,心不在焉等等。

在職場上過勞死的人,都是能者多勞的人,都是會做事的人,會吃苦的人。不能幹事,油腔滑調的人,拍馬屁的人,是不會有過勞死的。

職場上,最倒黴的人,就是能者多勞的人,事情幹得最多,苦吃得最多,往往挨批評受罵也最多;最佔便宜,最撈好處的人,往往是那些阿諛奉承,巧言令色的人,他們在職場上最起香,也最得領導緣,最合領導意,是提拔得最快,重用得最多的人。

所以說能者多勞,只是職場上同仁們對你的一種虛假的恭維,絕對不是抬舉,真實的意圖就是他們一種偷懶耍滑的藉口,把事情推給你;

而領導對你說能者多勞,更是一種圖省事的意味,找別人要費口舌,也許還不行,而找你一句能者多勞的安慰就能輕輕地把你打發了,何樂而不為?

所以能者多勞,不是鼓勵,不是讚揚、更不是以後升職加薪的砝碼,說不定恰恰起到了反作用。本君就有這個方面的深刻教訓。

本君年輕時在單位,也是一個能者多勞的選手,任何工作可以說都能駕輕就熟。

有一年年終,上級要來檢查考核,要求單位第二把手寫一個年終總結匯報材料,他文化不高,覺得沒有信心把材料寫好,於是找到了我,要我無論如何都要在晚上把材料趕出來,明天上午上級就要來人聽他匯報。

因為年底我也太忙了,費盡洪荒之力把材料草稿寫好後,因為時鐘到凌晨二點,眼皮直打架,連日來的勞累,實在是沒有精力再來重新謄寫了,直接上床睡覺。

第二天,因為疲憊睡過了頭,恰恰又逢檢查組提前幾個鐘頭到了,於是領導派人火速來取稿。

等我像飛一樣把草稿遞到他手上時,領導一看,不但沒有感激,反而還反問:字怎麼寫得這麼草?你就不能重新再謄寫一遍嗎?臉色十分不好看,好像我把他的事不當一回事一樣。

本君走在回來的路上,恨不得甩自己一耳光,何苦來哉,自己本身就累,還費了這麼大的力氣來寫稿,沒有表揚還受怪,真是傻冒!應該叫他到辦公室去呀,辦公室不是有秘書嗎?幹嘛逞能?就是秘書文筆不行,又與我何幹?

據後來透露出的小道消息,就是這個鳥二把手在我日後的晉升之路上暗中狠狠地使了一絆子,不得不令人憤慨。

所謂能者多勞純粹就是誆人的鬼話。

相關焦點

  • 能者就應該多勞,多勞就一定多得?馬斯洛理論戳破職場最大謊言!
    在職場工作中,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通常幹活幹得最好的,身上都有很多任務和工作,並不只做屬於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多半還是只領取公司付給他本職工作的薪水,老闆和管理層美其名曰「能者多勞」,這其實就是一種"鞭打快牛"的現象,但我們說,想要馬兒跑,怎麼可能不給他吃草呢,不但要餵足了草料,還得餵上好的料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反方一辯的奶茶首先用自己的職場經歷表達了一下觀點,他作為一個舞蹈老師,學生們都很喜歡他,領導要求其加三十個課時並且支付相應的酬勞,相信很多人都願意,雖然多勞了但是也多得了。反之,讓你加課時但是酬勞不增加,估計沒人願意了,我是有這個能力,但是你不按勞付費,我憑什麼多勞啊。總結一下就是不在於多不多勞,而是在於有沒有按勞付費。奶茶利用話中的語病作為自己的辯論點也是不錯的。
  • 職場中,「能者多勞」不是美德,除非能「多勞多得」
    很多職場中人,都會產生一個疑惑。明明自己工作能力很強,工作效率很高,為什麼卻總是有幹不完的工作?今天談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職場上那些讓你防不勝防的坑。為什麼你會有那麼多的工作?說白了就是因為別人幹得少。如果每個人都很忙,那麼你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這種情況既包含了合理分配工作的問題,也有防不勝防的坑。
  • 只談能者多勞,不提多勞多得,真是職場最荒謬的毒雞湯!
    但是多勞之後多得嗎?不得而知。 在市場化分工協作的工作背景下,不論勞與得,能者的多勞是主動還是被動,當這種情況出現了,看似是能提高效率、保證成效,但若是組織內部沒有一套與之相符合的制度,那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能者一方了。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單位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
  •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
    詹清雲講一個職場中的經典案例,小麗找我訴苦,說著說著就委屈的哭了起來,原來是在職場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麗剛當上小組組長,也是同事極力支持的,公司要求在月末之前要完成一個項目要上交才能獲得小組內相應的學分。
  • 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
    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但是,雖然以能力強弱作為工作量分配的標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只以能力強弱作為分配標準,不同時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這就是不合理的。從能力和結果二者的比較來說,以結果為工作量分配標準是比較合適的,即得到多的人應該多幹,得到少的人應該少幹。
  • 職場中,你認同「別太相信能者多勞,否則會被累死」這種說法嗎?
    能者多勞是否會「累死」,得看你怎麼個「多勞」法。主要分三個類型:1、做自己本職內的工作,或老闆期待有黑馬能解決的關鍵任務這類工作當然是能多勞儘量多勞。任何一個老闆都喜歡這樣的員工。我有個朋友剛入職一家公司,老闆態度一直比較中性,朋友也沒想太多,一直矜矜業業、能者多勞,突然一天老闆很真誠的跟她說「你來了以後,讓我緩解了很大壓力啊,這幾天別加班了,也要留點時間談朋友的」。你看,「多勞」只要用對地方,默默的付出,一定會「多得」的。當然,切忌一點,不要盲目自大,覺得自己是可以解救宇宙的。每周997,透支身體,尋求「表現」,那完全沒意義。
  • 為何是能者多勞而不是能者多酬?
    比如,能者多勞這個詞,傳承了千年之久,環顧目前的職場,何處不是這樣?有能力的人,這種能力當然包括體力與智力,往往要比別人承擔更多的更重的更難的工作,自然也要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勞動和承擔更多的勞累。比如,某人身高體壯,遇到某些需要大力氣的活,在分配任務時,他往往是首選。比如某人技術高超,遇到某些高難度的工作,領導往往指名道姓讓其完成。
  • 能者多勞,職場能者該不該多勞
    我是1995年參加工作的,在職場摸爬滾打26年,經歷過風風雨雨,遇到過困難和挑戰,更為讓人難以忘卻的是,在職場中,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如果你稍微的不加以留心,很有可能,你就會掉進別人設計的陷阱。工作之中,有的工作需要大家一塊去完成,那麼這就要具有合作一時的團隊精神。
  • 「凌晨兩點我還在加班」:能者多勞,可能是職場最大的毒雞湯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叫做「能者多勞」。經常發生在以下對話中:比如,「你不是擅長做表格嗎,幫我做一下這個表格吧?能者多勞嘛!」在職場,很多人會對你說,「能者多勞」是誇你呢——「上司願意給你機會證明自己表現自己,還不快抓住機會?」也有人說,這就是一個拉你去做事的藉口,把你當成免費勞動力呢!
  • 「能者多勞」是最大的職場謊言
    周五下班小琴發了條朋友圈:「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小琴是公司裡公認的「能者」,能力出眾,老闆又很欣賞她,公司裡的重大項目都會讓小琴去做。起初小琴覺得這是件好事,既磨合了專業本事,還能鍛鍊領導才能。於是每天加足了馬力拼命幹,為公司拿下不少新業務。
  • 「能者」就要「多勞」?這只是一個美麗的陷阱罷了|忙Day
    「小張,A團隊的Team meeting你也一起參加吧,作為旁觀者給提點意見。」「小張,這個項目急著要,今晚幫忙加加班把項目趕出來吧。」……類似上面這些「請求」你在工作中沒少聽吧。事不關己,本可以爽快拒絕,但他們總會給你戴一頂高帽子——能者多勞。於是,你乖乖「束手就擒」。「能者多勞」應該是職場中最美麗的一個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