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起素食,人們的印象不外乎是一碗薄粥、幾碟醃菜,亦或各式粗糧、幾種豆類製品和青菜。經過時代的演變和推進,特別是近幾年,素食無論在原來菜色、烹飪方式、餐廳經營上都已面目一新。
潮州菜聞名遐邇,而潮汕素菜則是潮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菜中一朵異彩奪目的奇葩。
潮汕素菜的興起有其自然因素,潮汕處於亞熱帶地區,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四時蔬菜瓜果紛陳,南北乾果齊備。再加上,現代科技的發展,經過科學提煉的豆製品、海藻結晶、高級澱粉等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為潮汕新潮素菜提供豐富物質基礎。另一方面,由於潮汕地區地少人多,百姓生活艱苦,酷愛美食的潮汕人便在素菜上大做文章,讓普通的菜餚也能變身為美味食品,從而促進了潮汕素菜的發展。
潮汕的素食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非動物性原料烹製菜點、餅食等。這類食品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麵筋、豆製品、竹筍、菇類、藻類、耳類(木耳、銀耳等)、蔬菜、乾鮮果及蛋奶類(某些素食人群排除「蛋奶」類)。這是傳統素食,宗教教徒和某些忌葷、戒葷以及專門「食齋積德」者的素食就是這一類。
另一類是滲入少許動物原料的素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素菜葷做」。由於民間素菜絕非信佛者的「食齋」,故推崇素菜葷做,即菜色的主料是蔬果,但不排除配上一兩味「葷」料。這類菜的主料與上一種傳統素菜差不多,但輔料與烹製方法就不一樣。如「八寶素菜」、「墳厚菇珠瓜」、「玻璃白菜」等,都要配肚肉、上湯等動物性原料一起燜煮。
當今潮菜菜餚分為水產類、家禽類、家畜類、野味類、果蔬類、甜菜類、點心類等。其中「果蔬類」也有稱為「果蔬素菜類」的。這類菜點「見菜不見肉」,雖在烹煮過程放人肚肉或精肉,但成菜上席之前都除去。這類菜也有以雞肉、火腿、蝦肉為配料的,如「繡球白菜」的配料有雞肉、熟火腿等切粒後加味料、粉水包在大白菜的瓣葉裡,經過油炸和墳燉之後豬肉取出,雞肉等餡料被包藏在繡球形的白菜中,確是見菜不見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衣食無憂的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他們日益崇尚返樸歸真的生活,居住嚮往寧靜,飲食追求清淡,一日三餐青睞環保無公害的綠色蔬菜。素食正日漸成為流行飲食。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大有與葷菜分庭抗禮之勢。「吃齋」不念佛,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我行我素」的美食態度。
附:幾種素菜的烹製方法
1.八寶素菜
原料:白菜750克,蓮子50克,溼香菇15克,熟筍尖50克,髮菜5克,腐枝50克,草菇25克,麵筋25克,上湯400克,豬五花肉250克,味精5克,麻油3克,澱粉10克。
製法:將白菜洗淨切段。蓮子經水浸發:再把香菇、髮菜泡水洗淨:把白菜、筍尖、蓮子、腐枝、麵筋分別放進油鼎用溫油溜炸過撈起,逐樣放在鼎裡和入味料、上湯,蓋上豬五花肉,先用旺火後慢火約燜30分鐘取出,除去五花肉用大扣碗,中間放髮菜,其餘砌在碗周圍,分類擺整齊。上菜時倒翻過盤,用原湯和薄澱粉水勾芡淋上即成:
特點:色彩美觀,香滑可口,味道濃鬱。
2.素脆鱔
原料:水發冬菇250克,生薑50克,生粉60克,白糖125克,醋50克,醬油25克,花生油500克(耗75克)。
製法:將冬菇剪成鱔魚絲狀,拍上幹生粉。生薑去皮切絲。放花生油於炒鼎燒至8成熱時投入冬菇絲,炸至無氣泡撈出。放清水75克於炒鼎,加白糖、醬油燒沸,淋上溼生粉,放入醋後淋在脆鱔上面,再放上薑絲即成。
特點:形象迫真,酸甜香酥。
3.炒素肉
原料:麵筋250克,水發木耳數隻,筍尖3隻,水發針菜25克,白糖20克,溼生粉100克,筍湯100克,花生油750克,精鹽、味精、醬油、薑片、胡椒粉各少許。
製法:將麵筋切成薄片(如肉片),筍尖切成片,將切好麵筋與溼生粉混和,炒熱油至七成熱時;投入麵筋,炸至皮微黃撈出。將薑片略炒,再放入筍片略炒幾下,然後將筍湯、木耳、針菜、醬油、精鹽、白糖、味精、胡椒粉及炸好的素肉片同時下鍋,不斷翻炒後用溼生粉勾芡並淋上麻油。
特點:形似味美,清素嫩滑。
4.釀鮮蘑菇
原料:金錢大蘑菇20隻,蝦膠300克,上湯100克,味精5克,精鹽3克,胡椒粉0.5克,雪粉10克。
製法:將鮮蘑菇切去蒂洗淨,撒上薄粉後逐件釀上蝦膠,盛於盤裡,放進蒸籠炊8分鐘取出:再用上湯放進鼎裡和入味精和雪粉水勾芡淋上即成。
微信號:meishi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