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早按,早受益

2021-02-07 醫者寶典論壇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變化莫測為「神」,「闕」指要處),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留下的疤痕。

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它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

從臍帶剪斷那一刻起,我們才算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然而,此後我們似乎就很少關注肚臍了。其實肚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大。

肚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


肚臍的不同形狀反應了人體不同的程度,《診病奇侅》中記載「臍大容李者,壽相也。」

意思是肚臍大、圓、深,飽滿到可容下一個李子,代表了您有豐厚的長壽資本。

肚臍大:腎氣足

肚臍圓:脾胃氣足

肚臍深:心氣足

如果您的肚臍是香蕉型、三角形型,甚至其他形狀,就反映了您先天資本不足,身體帶有病症。


▲橫的、豎的肚臍都稱為香蕉型肚臍

捏四邊,安五臟養神志

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因此揉捏肚臍四周可以安五臟、調情志,從而達到形、氣、神的和諧統一。

如果您自我「體檢」發現了五臟的疾患,除了就醫診治外,還可以通過捏四邊來調理身心。

另外,捏四邊法還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症和預防老年痴呆。

方法:

食指伸到肚臍眼裡,拇指在外面,一起沿著肚臍邊捏,每天捏10圈或者20圈。

按肚臍,「測」出五臟健康

當五臟出現病變時,肚臍的對應穴點就會出現壓痛反應。可以通過按壓對應穴點,來判斷哪個臟器出現了異常。

① 測心功能

心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心情鬱悶,口舌生瘡等症狀。此時,肚臍上方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② 測肝功能

肝功能異常,人往往伴隨易怒、生氣等不良情緒。此時,肚臍左側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③ 測脾功能

脾功能異常,人會表現為疲倦乏力、沒有食慾、腹脹、腹瀉或大便稀溏等。此時,肚臍中心常常會出現明顯的壓痛。

④ 測肺功能

肺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感冒、咳嗽等症狀。此肚,臍右側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⑤ 測腎功能

腎虛常常表現為腰膝酸軟、健忘、四肢發冷等症狀。此時,肚臍的下方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明·都穆的《都公談纂》記載著這樣一件趣聞:永樂年間,嘉興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討賊中,官府捕到強盜多人。

令金感到驚奇的是:強盜的頭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歲」的壽星,此人看上去卻毫無老態,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於是擬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結果無誤。金於是親審該盜首,「問其以致壽之故」。犯人說:少時居荊山(今屬湖南)時,聽一異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臍,令人多壽。於是自己長期操行此術,「遂知至此耳。」

醫學實驗研究證明:通過火功點穴、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對神闕的溫養,還可以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症。

往下可以溫腎,上潤養五臟,《傷寒論》上說人類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溼氣寒氣邪氣入侵,未能排除體外而導致陽氣不足,五臟不調,所以百病易生。



當我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在媽媽肚子孕育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用嘴巴吃飯,不是用鼻子呼吸。所有的能量與營養全是因為一根小管子和媽媽連接著,得到補給,這跟小管子就是臍帶。

當我們出生以後,我們開始用鼻子呼吸了,也要用嘴巴來吃奶了,就不需要臍帶了。醫生會在我們從媽媽肚子裡擠出來以後,咔嚓一聲剪斷臍帶,臍帶脫落以後形成的瘢痕就成為肚臍,中醫看來,神闕穴是名副其實的「吃藥」大戶,當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是靠臍帶連接母體來供給營養的,所以沒有神闕穴,生命將不復存在。正是利用同樣的原理,通過神闕穴給藥吸收率百分百。

按揉臍周

中醫的養生妙招

肚臍上的對應穴點,既能夠反應各個臟腑功能的異常,又可以用於調理臟腑功能。推薦4個防病揉腹方法,功效各不同。

① 揉臍腹


「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緊貼身體某一部位做回動按摩。

動作:兩掌相疊,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針按揉。速度柔緩,用力均勻。

功效:增加腹腔壓力,刺激直腸神經,促進糞便排出,減輕便秘。

② 推少腹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沿一定方向往返推移的按摩手法。

動作:推少腹時,兩掌從兩肋乳根處開始,從上到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

功效:兩脅是肝氣容易鬱結的地方,經常推摩少腹可疏肝理氣,解決情緒問題導致的消化不良。

③ 摩脘腹


「摩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做環形移動的按摩手法。

動作:摩脘腹時,兩掌相疊從胸口開始,向小腹摩運。然後兩掌分開,沿腹股溝向兩側摩運,再沿兩肋向上,經乳根到達胸口。反覆幾十次。

按摩時,正好可以刺激到中脘穴。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或者肚臍上方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有健胃消食、疏肝養胃的作用,胃不好的人可常按。

④ 揉腹側


動作:用兩手掌大魚際側面,沿乳根來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約3次/秒,感覺該區域微微發熱為好。

用手掌在兩側腹部順時針按揉(如上圖),速度柔緩,約做30次,感到腹部兩側溫暖舒適。

功效:大包穴在腋窩下6寸(4橫指為3寸),腋中線上;章門穴在側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揉搓兩個穴位,有利於健脾理氣、舒肝解鬱、調和肝膽脾胃。

                                  

1中 脘
神闕穴上4寸的任脈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痢疾、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病、虛勞吐血、氣喘等疾病。相當於口,可以治療口、鼻、牙部及頭面部的各種疾病。

2下 脘
神闕穴上2寸的任脈上

任脈的經穴,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瀉、反胃等疾病。相當於第七頸椎,可以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3水 分
神闕穴上1寸的任脈上

腹水、嘔吐、腹瀉、腎炎、腸鳴洩痢、小便不通等疾病。相當於第七胸椎,治療相應部位疾病。

4神 闕
臍之正中

急慢性腸炎、慢性痢疾、小兒乳痢脫肛、腸結核、水腫、臌脹、中風脫症、中暑、婦人血冷不受胎氣等疾病。

5氣 海
神闕穴下1.5寸的任脈上

下焦虛冷、嘔吐不止、腹脹、腹痛、腸麻痺、遺尿、尿頻、尿瀦留、遺精、陽痿、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虛陽不足、驚恐不臥、神經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相當於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療第二、三腰椎的疾病。

6石門(別名:絕孕,禁針)
神闕穴下2寸的任脈上

腹脹堅硬、水腫、尿瀦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洩瀉、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疝氣疼痛、產後惡露不止、崩漏、閉經、乳腺炎、婦人絕孕等疾病。

7關元(別名:丹田)
神闕穴下3寸的任脈上
諸虛百損、臍下絞痛、腹痛腹瀉、腎炎、月經不調、婦女不孕、痛經、盆腔炎、血崩、子宮脫垂、遺精、陽痿、遺尿閉經、帶下、尿路感染、產後惡露不止、疝氣等疾病。相當於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療第四、五腰椎的疾病。

8商 曲
下脘旁開5分處

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腹膜炎、頸肩疼痛等疾病。相當於頸肩結合部,治療相應部位。

9氣 旁
氣海旁開5分

腰肌勞損、腰部疼痛、酸困、下肢無力等疾病。相當於二、三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

10氣 穴
關元穴旁5分處
奔豚痛引腰脊、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症、尿路感染、瀉痢、腹瀉等疾病。相當於四、五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

11滑肉門
水分穴旁開2寸處

取之癲癇、嘔逆吐血、重舌舌強、胃腸炎、肩關節炎等疾病。相當於肩,治療肩關節周圍疾病。

12天 樞
臍正中旁開2寸處
嘔吐、洩瀉、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腫、腹脹腸鳴、冷氣繞臍切痛、煩滿便秘、赤白帶下、月經不調、淋濁、不孕、癲癇等疾病。相當於側腰,治療各種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13外 陵
陰交穴旁開2寸處
腹痛心下如懸、下引臍痛、疝氣、月經痛、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相當於髖,治療髖關節及股骨頭周圍疾病。

14上風溼點
滑肉門穴外5分上5分
相當於肘,治療肘關節周圍疾病

15上風溼外點
滑肉門穴外1寸
相當於腕,治療腕關節周圍疾病

16下風溼點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當於膝,治療膝關節的各種疾病

17下風溼下點
下風溼點下5分外5分相當於踝,治療踝關節的各種疾病


安全:「腹部深似井,背部薄如餅」,故在腹部進行針刺治療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腹針針刺的深度只扎在皮下脂肪層,深不過肌層。這是腹針針刺的有效層次,不會傷及器官。

無痛:腹壁肌肉和脂肪均比其它部位厚,且沒有大的神經和血管分布,所以腹部的疼痛感比較模糊和遲鈍,故針刺時常感覺不到疼痛。腹針治療強調:「刺至病所」,就是把針刺到特定的部位,便可達到治療的目的。不像傳統針灸的「氣至病所」需要產生酸、麻、脹、痛的針感來發揮療效。要求操作者手法輕巧,採用套管進針快速進針,更加確保無痛。

簡單易學:本療法取穴少,只需十餘穴,且定位和進針容易,手法簡單,非常適合廣大醫學愛好者及醫師學習與運用。使用腹針治療只要求定位、方向以及深度準確就能扎出來療效,不需要提插捻轉等手法,故每位學員在上課期間都能很好地掌握住腹針的操作和治療!

療效明確:腹針是針灸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凡是傳統針灸能夠治療的疾病腹針都可以治療,另外腹針調補的作用特別突出,對一些正氣不足,過度虛損,久病體虛,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的各種慢性病,以及心腦血管病,中風後遺症,骨性病,婦科病,男科病,更年期綜合症都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腹針不但對於各種急、慢性病效果很好,在美容美體塑形,養生保健行業發展空間也是巨大的。

李松芝,執業醫師、主任醫師,曾執業於黑龍江省鶴崗市人民醫院(三甲),現致力於傳承與傳播中國傳統醫學與文化。李松芝老師自1986年開始從事醫療行業工作,2000年開始跟隨特效腹針專家鄭懷玉老師學習並應用腹針,2008年跟隨周嘉榮老師學習宗筋療法,深受啟發,並將落藏思維應用到腹針當中,獲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2016年李松芝老師受邀在中國針灸推拿協會教學授課,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無私的傳播給社會,目前課程足跡遍布祖國南北,學員超過千人,受惠患者超過萬人。授課內容包括:落藏腹針療法臨床研修班;落藏刺絡療法臨床研修班。


腹部臟腑最密集,心肺位於上焦,脾胃、肝位於中焦,腎位於下焦,而膽大小腸膀胱等也都位於腹腔內。

腹部經脈最集中,有任脈,衝脈,腎經,胃經,脾經,肝經,膽經等,再加上同名經,表裡經,別通經。

臟腑是生命活動的根本,經絡是臟腑經氣運行的通道。利用腹部的經絡調理人體的臟腑,是腹針療效顯著和適應症廣泛的物質基礎。因此,針刺腹部經脈調節全身的經氣,猶如「閘門放水」。

除此之外腹針還有落藏理論、神闕調神理論、八卦理論、全息通應理論等多個理論體系所指導,故其療效具有充分的理論支撐所保障。


最新課程安排 

2018年

12月13日—16日(13日全天報導)北京

12月17日—20日(17日全天報導)鄭州

元月12日—15日(12日全天報導)北京

研修方式及證書


憑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證書自參會免費複習。
研修費用


1、研修費每人3500元會員3150元(包括:資料費、證書費、合影以及免費複習的費用)。

報名諮詢電話:於朝雄主任 13051001317(同微信)

————請轉發給需要的人!!!

您看此文用  秒,轉發只需1秒呦~-

識別以上二維碼可添加官方負責人微信諮詢以上課程學習。

相關焦點

  • 你的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早按早受益
    ▲橫的、豎的肚臍都稱為香蕉型肚臍捏四邊,安五臟養神志。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因此揉捏肚臍四周可以安五臟、調情志,從而達到形、氣、神的和諧統一。如果您自我「體檢」發現了五臟的疾患,除了就醫診治外,還可以通過捏四邊來調理身心。
  • 你的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早按,早受益!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既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又與五臟六腑相通。因此,肚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大。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按肚臍呢,能「測」出我們五臟的健康程度。當五臟出現病變時,肚臍對應的穴點就會出現壓痛反應。
  • 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早按,早受益
    然而,此後我們似乎就很少關注肚臍了。其實肚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大。肚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肚臍的不同形狀反應了人體不同的程度,《診病奇侅》中記載「臍大容李者,壽相也。」
  • 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
    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它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從臍帶剪斷那一刻起,我們才算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然而,此後我們似乎就很少關注肚臍了。其實肚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大。肚臍的不同形狀反應了人體不同的程度,《診病奇侅》中記載「臍大容李者,壽相也。」
  • 你的五臟好不好,按按肚臍就知道!
    肚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因此揉捏肚臍四周可以安五臟、調情志,從而達到形、氣、神的和諧統一。如果您自我「體檢」發現了五臟的疾患,除了就醫診治外,還可以通過捏四邊來調理身心。
  • 手上這個穴,每天按一按,血管通暢心情好、氣色好!
    當你放開過去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曾錯過多少個美好。其實我這裡還有個「專治各種不通」的小方法,在這裡分享給大家,這個小方法就是按揉內關穴。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其實寓意深遠。在我多年的臨床中發現,通常人內關穴處的兩根肌腱是放鬆並分開排列的,而經常想不通的人往往是緊聚在一起的。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穴位,心本來應該開心,但你經常想不通心就「內關」了。
  • 人體自帶長壽「窩」,每天按一按,舒經活絡,護臟器,早學早受益
    而按揉耳後窩則可讓你更輕鬆地達到輔助降糖的目的。耳後窩位於雙側耳垂後方的凹陷處。深層處分布有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幫助降低血糖;還可激發三焦經之氣,調氣血,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另外,從耳後到枕骨附近分布著數個穴位,比如翳風穴、風池穴等,能將流經的氣血化為陽熱風氣,對落枕、失眠、眼睛疲勞、腦中風等都有緩解作用。
  • 睡不好按它、胃不舒服按它!一按一個準,小毛病在家就解決!
    好不容易食慾回來了,偏又惹上了消化不良、腹脹的毛病,這可如何是好?今天,小編推薦兩個穴位,經常按一按、揉一揉,讓你肚子不脹睡得香!一、肚子脹按它,消食通便經常按按,可以緩解消化不良,起到止瀉通便、調理腸腑等作用。取穴方法:與肚臍同一水平線,肚臍兩側約2寸處。按摩方法: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同時按壓兩側天樞穴,以順時針方向繞圈按摩。按摩時,動作不宜太快,每次揉按10分鐘即可。若想達到更好的消食效果,還可以試試揉腹。
  • 人體自帶長壽「窩」,每天按一按,舒經活絡,護臟器
    而按揉耳後窩則可讓你更輕鬆地達到輔助降糖的目的。耳後窩位於雙側耳垂後方的凹陷處。深層處分布有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幫助降低血糖;還可激發三焦經之氣,調氣血,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 聚焦項目早落地、早投產|鉚釘產業園建設按下「快進鍵」
    聚焦項目早落地、早投產|鉚釘產業園建設按下「快進鍵」 2020-12-15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失眠滋味不好受!按按肚子上的「睡眠穴」,1分鐘就能睡著
    「你會感受到一股氣流進去」「疏通你的整個脈絡,感到出汗,想睡覺」不像安眠藥,成分全是西藥,肚臍貼由27味純中草藥配置而成,再從生命之穴肚臍進入,藥氣綿綿不斷循環全身,排盡溼氣,毒素,垃圾。原理很簡單,通過27味中藥,來平衡體內陰陽,排汙排溼,補益五臟。當睡眠能力恢復後,之前苦苦追尋的睡意,如今躺下後便不請自來了。
  • 脾胃好不好,按按小腿就知道!調理脾虛溼困、腸胃必讀!
    如果您不知道,不妨聽專家的,刮一刮就知道!  按揉足三裡穴、上巨虛穴,出現酸痛的症狀,可能是胃腸出問題了!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一個合穴,中醫上有「肚腹三裡留」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對付腸胃消化方面的問題,可以找足三裡。
  • 多按按下面這些穴位,讓你一年四季陽氣都足!
    大家可以多按按這些穴位,有好處哦~ 頭頂: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間的百會穴是人體經脈的匯總之處,百脈之會,貫達全身。 肚臍:中脘穴 肚臍與胃腸等消化系統聯繫緊密,圍繞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揉,有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作用。
  • 氣不足,按按手上補氣穴
    如果你常覺得氣不夠使,有上不來氣的感覺。可以在上午9-11點,脾經當令的時候,點按手腕上的太淵穴。
  • 按一按大包,睡覺更安穩
    按一按大包,睡覺更安穩大包,經穴名,出自《靈樞.經脈》。該穴位是否又叫「脾之大絡」,意思就是聯絡其他經脈的重要穴道。它總統陰陽各經脈穴位,使得經氣能夠灌溉於五臟、四肢。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所以名為「大包穴」。
  • 每天按一按身體這個部分,好處原來這麼多!
    每天按一按身體這個部分,好處原來這麼多!腹部保健,離不開肚臍肚臍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神闕穴,常揉神闕穴能夠激發人體的元氣。因此保養好這個穴位,對於緩解一些慢性疾病或是精神不振等與人體元氣衰弱有關的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 15種常見病的小妙招,按按手、塞耳朵、灸灸穴位就能治病,何樂而不為呢?
    按按手、塞耳朵、灸灸穴位就能治病,何樂而不為呢?15種常見病的小妙招1.止鼻血 流鼻血用細繩扎住中指下部可以迅速止血,很有效果,方法簡單但是理論高深莫測。 手背發熱是外感風寒,薑湯早期發汗好(生薑發汗最好加糖,辛甘化陽,甘以緩之,現在人傷陰太多,單用姜容易燥熱太過,更劫陰傷)。手心發熱是內熱,需要清熱解毒養陰,板藍根早用早好。外感多流鼻涕,內熱多嗓子疼,扁桃體炎。3.小兒感冒發燒 夏天感冒發燒首選藿香正氣水,最便宜那種。效果很好。受不了味道的可以艾灸肚臍做臍療。效果也好。
  • 【10大瘦身穴位】按按就能瘦~!
    人體有大概近200個指壓穴位,不過你知道按摩哪些穴位能達到最佳的瘦身效果嗎~?●●微信帳號推薦●●最近在微信上閒逛的時候發現了做飯很簡單這個微信,裡面的教程簡單,好學,做出的東東好看又好吃~爸媽感動的說再也不擔心我嫁人啦
  • 三伏排寒,按一個穴位就夠了!
    正確的站樁可以強化五臟和筋骨,排寒排溼排毒,疏肝理氣通經絡。站樁時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讓身體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實,下面充實了,腎精就會充實,腎精充實了,宗氣運行通暢,心肺之氣下降,肝腎之氣上升,這樣一來,人就進入了上虛下實的狀態,就能健康長壽。方案二:溫補飲食溫補的最佳方法就是吃羊肉。
  • 按一按,趕走惱人的「肥肉」
    指壓完一側,再按此法,按壓另一側。將手掌放到肚子上,以肚臍為中心,按逆時針方向揉動10分鐘。  來源:《一推一按小妙招》 手臂部位很難減掉,可以用右手從手腕處至腋窩抓捏左胳膊,左手反之。通過按摩可使血液從手腕向腋窩順暢流動,排出體內乳酸毒素,並防止肌肉鬆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