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變化莫測為「神」,「闕」指要處),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留下的疤痕。
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它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
從臍帶剪斷那一刻起,我們才算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然而,此後我們似乎就很少關注肚臍了。其實肚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大。
肚臍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其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
肚臍的不同形狀反應了人體不同的程度,《診病奇侅》中記載「臍大容李者,壽相也。」
意思是肚臍大、圓、深,飽滿到可容下一個李子,代表了您有豐厚的長壽資本。
肚臍大:腎氣足
肚臍圓:脾胃氣足
肚臍深:心氣足
如果您的肚臍是香蕉型、三角形型,甚至其他形狀,就反映了您先天資本不足,身體帶有病症。
▲橫的、豎的肚臍都稱為香蕉型肚臍
捏四邊,安五臟養神志
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因此揉捏肚臍四周可以安五臟、調情志,從而達到形、氣、神的和諧統一。
如果您自我「體檢」發現了五臟的疾患,除了就醫診治外,還可以通過捏四邊來調理身心。
另外,捏四邊法還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症和預防老年痴呆。
方法:
食指伸到肚臍眼裡,拇指在外面,一起沿著肚臍邊捏,每天捏10圈或者20圈。
按肚臍,「測」出五臟健康
當五臟出現病變時,肚臍的對應穴點就會出現壓痛反應。可以通過按壓對應穴點,來判斷哪個臟器出現了異常。
① 測心功能
心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心情鬱悶,口舌生瘡等症狀。此時,肚臍上方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② 測肝功能
肝功能異常,人往往伴隨易怒、生氣等不良情緒。此時,肚臍左側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③ 測脾功能
脾功能異常,人會表現為疲倦乏力、沒有食慾、腹脹、腹瀉或大便稀溏等。此時,肚臍中心常常會出現明顯的壓痛。
④ 測肺功能
肺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感冒、咳嗽等症狀。此肚,臍右側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⑤ 測腎功能
腎虛常常表現為腰膝酸軟、健忘、四肢發冷等症狀。此時,肚臍的下方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明·都穆的《都公談纂》記載著這樣一件趣聞:永樂年間,嘉興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討賊中,官府捕到強盜多人。
令金感到驚奇的是:強盜的頭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歲」的壽星,此人看上去卻毫無老態,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於是擬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結果無誤。金於是親審該盜首,「問其以致壽之故」。犯人說:少時居荊山(今屬湖南)時,聽一異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臍,令人多壽。於是自己長期操行此術,「遂知至此耳。」
醫學實驗研究證明:通過火功點穴、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對神闕的溫養,還可以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症。
往下可以溫腎,上潤養五臟,《傷寒論》上說人類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溼氣寒氣邪氣入侵,未能排除體外而導致陽氣不足,五臟不調,所以百病易生。
當我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在媽媽肚子孕育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用嘴巴吃飯,不是用鼻子呼吸。所有的能量與營養全是因為一根小管子和媽媽連接著,得到補給,這跟小管子就是臍帶。
當我們出生以後,我們開始用鼻子呼吸了,也要用嘴巴來吃奶了,就不需要臍帶了。醫生會在我們從媽媽肚子裡擠出來以後,咔嚓一聲剪斷臍帶,臍帶脫落以後形成的瘢痕就成為肚臍,中醫看來,神闕穴是名副其實的「吃藥」大戶,當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是靠臍帶連接母體來供給營養的,所以沒有神闕穴,生命將不復存在。正是利用同樣的原理,通過神闕穴給藥吸收率百分百。
按揉臍周
中醫的養生妙招
肚臍上的對應穴點,既能夠反應各個臟腑功能的異常,又可以用於調理臟腑功能。推薦4個防病揉腹方法,功效各不同。
① 揉臍腹
「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緊貼身體某一部位做回動按摩。
動作:兩掌相疊,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針按揉。速度柔緩,用力均勻。
功效:增加腹腔壓力,刺激直腸神經,促進糞便排出,減輕便秘。
② 推少腹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沿一定方向往返推移的按摩手法。
動作:推少腹時,兩掌從兩肋乳根處開始,從上到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
功效:兩脅是肝氣容易鬱結的地方,經常推摩少腹可疏肝理氣,解決情緒問題導致的消化不良。
③ 摩脘腹
「摩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做環形移動的按摩手法。
動作:摩脘腹時,兩掌相疊從胸口開始,向小腹摩運。然後兩掌分開,沿腹股溝向兩側摩運,再沿兩肋向上,經乳根到達胸口。反覆幾十次。
按摩時,正好可以刺激到中脘穴。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或者肚臍上方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有健胃消食、疏肝養胃的作用,胃不好的人可常按。
④ 揉腹側
動作:用兩手掌大魚際側面,沿乳根來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約3次/秒,感覺該區域微微發熱為好。
用手掌在兩側腹部順時針按揉(如上圖),速度柔緩,約做30次,感到腹部兩側溫暖舒適。
功效:大包穴在腋窩下6寸(4橫指為3寸),腋中線上;章門穴在側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揉搓兩個穴位,有利於健脾理氣、舒肝解鬱、調和肝膽脾胃。
1中 脘
神闕穴上4寸的任脈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痢疾、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病、虛勞吐血、氣喘等疾病。相當於口,可以治療口、鼻、牙部及頭面部的各種疾病。
2下 脘
神闕穴上2寸的任脈上
任脈的經穴,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瀉、反胃等疾病。相當於第七頸椎,可以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
3水 分
神闕穴上1寸的任脈上
腹水、嘔吐、腹瀉、腎炎、腸鳴洩痢、小便不通等疾病。相當於第七胸椎,治療相應部位疾病。
4神 闕
臍之正中
急慢性腸炎、慢性痢疾、小兒乳痢脫肛、腸結核、水腫、臌脹、中風脫症、中暑、婦人血冷不受胎氣等疾病。
5氣 海
神闕穴下1.5寸的任脈上
下焦虛冷、嘔吐不止、腹脹、腹痛、腸麻痺、遺尿、尿頻、尿瀦留、遺精、陽痿、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虛陽不足、驚恐不臥、神經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相當於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療第二、三腰椎的疾病。
6石門(別名:絕孕,禁針)
神闕穴下2寸的任脈上
腹脹堅硬、水腫、尿瀦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洩瀉、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疝氣疼痛、產後惡露不止、崩漏、閉經、乳腺炎、婦人絕孕等疾病。
7關元(別名:丹田)
神闕穴下3寸的任脈上
諸虛百損、臍下絞痛、腹痛腹瀉、腎炎、月經不調、婦女不孕、痛經、盆腔炎、血崩、子宮脫垂、遺精、陽痿、遺尿閉經、帶下、尿路感染、產後惡露不止、疝氣等疾病。相當於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療第四、五腰椎的疾病。
8商 曲
下脘旁開5分處
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腹膜炎、頸肩疼痛等疾病。相當於頸肩結合部,治療相應部位。
9氣 旁
氣海旁開5分
腰肌勞損、腰部疼痛、酸困、下肢無力等疾病。相當於二、三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
10氣 穴
關元穴旁5分處
奔豚痛引腰脊、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症、尿路感染、瀉痢、腹瀉等疾病。相當於四、五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
11滑肉門
水分穴旁開2寸處
取之癲癇、嘔逆吐血、重舌舌強、胃腸炎、肩關節炎等疾病。相當於肩,治療肩關節周圍疾病。
12天 樞
臍正中旁開2寸處
嘔吐、洩瀉、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腫、腹脹腸鳴、冷氣繞臍切痛、煩滿便秘、赤白帶下、月經不調、淋濁、不孕、癲癇等疾病。相當於側腰,治療各種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13外 陵
陰交穴旁開2寸處
腹痛心下如懸、下引臍痛、疝氣、月經痛、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相當於髖,治療髖關節及股骨頭周圍疾病。
14上風溼點
滑肉門穴外5分上5分
相當於肘,治療肘關節周圍疾病
15上風溼外點
滑肉門穴外1寸
相當於腕,治療腕關節周圍疾病
16下風溼點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當於膝,治療膝關節的各種疾病
17下風溼下點
下風溼點下5分外5分相當於踝,治療踝關節的各種疾病
安全:「腹部深似井,背部薄如餅」,故在腹部進行針刺治療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腹針針刺的深度只扎在皮下脂肪層,深不過肌層。這是腹針針刺的有效層次,不會傷及器官。
無痛:腹壁肌肉和脂肪均比其它部位厚,且沒有大的神經和血管分布,所以腹部的疼痛感比較模糊和遲鈍,故針刺時常感覺不到疼痛。腹針治療強調:「刺至病所」,就是把針刺到特定的部位,便可達到治療的目的。不像傳統針灸的「氣至病所」需要產生酸、麻、脹、痛的針感來發揮療效。要求操作者手法輕巧,採用套管進針快速進針,更加確保無痛。
簡單易學:本療法取穴少,只需十餘穴,且定位和進針容易,手法簡單,非常適合廣大醫學愛好者及醫師學習與運用。使用腹針治療只要求定位、方向以及深度準確就能扎出來療效,不需要提插捻轉等手法,故每位學員在上課期間都能很好地掌握住腹針的操作和治療!
療效明確:腹針是針灸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凡是傳統針灸能夠治療的疾病腹針都可以治療,另外腹針調補的作用特別突出,對一些正氣不足,過度虛損,久病體虛,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的各種慢性病,以及心腦血管病,中風後遺症,骨性病,婦科病,男科病,更年期綜合症都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腹針不但對於各種急、慢性病效果很好,在美容美體塑形,養生保健行業發展空間也是巨大的。
李松芝,執業醫師、主任醫師,曾執業於黑龍江省鶴崗市人民醫院(三甲),現致力於傳承與傳播中國傳統醫學與文化。李松芝老師自1986年開始從事醫療行業工作,2000年開始跟隨特效腹針專家鄭懷玉老師學習並應用腹針,2008年跟隨周嘉榮老師學習宗筋療法,深受啟發,並將落藏思維應用到腹針當中,獲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2016年李松芝老師受邀在中國針灸推拿協會教學授課,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無私的傳播給社會,目前課程足跡遍布祖國南北,學員超過千人,受惠患者超過萬人。授課內容包括:落藏腹針療法臨床研修班;落藏刺絡療法臨床研修班。
腹部臟腑最密集,心肺位於上焦,脾胃、肝位於中焦,腎位於下焦,而膽大小腸膀胱等也都位於腹腔內。
腹部經脈最集中,有任脈,衝脈,腎經,胃經,脾經,肝經,膽經等,再加上同名經,表裡經,別通經。
臟腑是生命活動的根本,經絡是臟腑經氣運行的通道。利用腹部的經絡調理人體的臟腑,是腹針療效顯著和適應症廣泛的物質基礎。因此,針刺腹部經脈調節全身的經氣,猶如「閘門放水」。
除此之外腹針還有落藏理論、神闕調神理論、八卦理論、全息通應理論等多個理論體系所指導,故其療效具有充分的理論支撐所保障。
最新課程安排
2018年
12月13日—16日(13日全天報導)北京
12月17日—20日(17日全天報導)鄭州
元月12日—15日(12日全天報導)北京
憑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證書自參會免費複習。
研修費用
1、研修費每人3500元會員3150元(包括:資料費、證書費、合影以及免費複習的費用)。
報名諮詢電話:於朝雄主任 13051001317(同微信)
————請轉發給需要的人!!!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呦~-
識別以上二維碼可添加官方負責人微信諮詢以上課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