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它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
從臍帶剪斷那一刻起,我們才算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然而,此後我們似乎就很少關注肚臍了。其實肚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大。
肚臍的不同形狀反應了人體不同的程度,《診病奇侅》中記載「臍大容李者,壽相也。」意思是肚臍大、圓、深,飽滿到可容下一個李子,代表了您有豐厚的長壽資本。
如果您的肚臍是香蕉型、三角形型,甚至其他形狀,就反映了您先天資本不足,身體帶有病症。
▲橫的、豎的肚臍都稱為香蕉型肚臍
中醫認為,人體肚臍的四周分別與人體五臟相對應。
●心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心情鬱悶,口舌生瘡等症狀。此時,肚臍上方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肝功能異常,人往往伴隨易怒、生氣等不良情緒。此時,肚臍左側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脾功能異常,人會表現為疲倦乏力、沒有食慾、腹脹、腹瀉或大便稀溏等。此時,肚臍中心常常會出現明顯的壓痛。
●肺受外邪幹擾可表現為感冒、咳嗽等症狀。此肚,臍右側邊緣將有明顯的壓痛。
●腎虛常常表現為腰膝酸軟、健忘、四肢發冷等症狀。此時,肚臍的下方邊緣就會有明顯的壓痛。
因此揉捏肚臍四周可以安五臟、調情志,從而達到形、氣、神的和諧統一。還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症和預防老年痴呆。
方法:食指伸到肚臍眼裡,拇指在外面,一起沿著肚臍邊捏,每天捏10圈或者20圈。
① 揉臍腹
「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緊貼身體某一部位做回動按摩。
動作:兩掌相疊,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針按揉。速度柔緩,用力均勻。
功效:增加腹腔壓力,刺激直腸神經,促進糞便排出,減輕便秘。
② 推少腹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沿一定方向往返推移的按摩手法。
動作:推少腹時,兩掌從兩肋乳根處開始,從上到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
功效:兩脅是肝氣容易鬱結的地方,經常推摩少腹可疏肝理氣,解決情緒問題導致的消化不良。
③ 摩脘腹
「摩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體一定部位做環形移動的按摩手法。
動作:摩脘腹時,兩掌相疊從胸口開始,向小腹摩運。然後兩掌分開,沿腹股溝向兩側摩運,再沿兩肋向上,經乳根到達胸口。反覆幾十次。
按摩時,正好可以刺激到中脘穴。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或者肚臍上方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有健胃消食、疏肝養胃的作用,胃不好的人可常按。
④ 揉腹側
動作:用兩手掌大魚際側面,沿乳根來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約3次/秒,感覺該區域微微發熱為好。
用手掌在兩側腹部順時針按揉(如上圖),速度柔緩,約做30次,感到腹部兩側溫暖舒適。
功效:有利於健脾理氣、舒肝解鬱、調和肝膽脾胃。
捏四邊和揉腹,平日裡都可常做,不拘時間地點和方式,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投稿郵箱:453538248@qq.com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作為處方,如
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版權聲明:本文整理自中醫技術殿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珍惜健康!關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