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而不是接受

2021-01-07 靜聽濤聲依舊

痛苦是我們極力避免的情感體驗,如何避免或者減少這種體驗?這個問題成了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儘管如此,痛苦卻依然會不期而至,包括心理學家們在內,生命中不可能沒有痛苦的感受,因為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

但是,面對同樣或類似引起痛苦的情境,不同的人痛苦的程度會有差別,除去其他原因外,這種差別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認知層次所帶來的。

很多人都知道那句很著名的話:

願上帝賜予我一顆平靜的心,去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賜予我無限的勇氣,去改變那有可能改變的,並賜予我智慧,去辨別這兩者的差異。

但是,知道了這句話,並不能讓你減少痛苦,或者讓你變得更強大,因為,在這句話裡涉及到的「平靜的心,勇氣,智慧」等,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擁有的,上帝也不會給你,只能自己修煉。

如何修煉?

勇氣和智慧的修煉太過複雜,在此,我只想重點說一下,為了保持平靜的心,如何做到接納——接納不可改變的。

很多人對於接納與接受這兩個詞分不清楚,以為只是一字之差,意思差不多,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二者雖看起來相似,卻是有著極大的差別。

首先,接納是主動、積極的狀態,接受是無奈消極和被動的狀態。

當我們說「接受現實」的時候,意味著我們開始放棄對現實的改變;而接納現實,則是讓自己內在的狀態先得到調整,讓自己可以擺脫對現實的牴觸和由此引發的痛苦,然後積極尋求機會,找到可以改變的東西。

從情感上來說,接受,雖然也會讓人減少痛苦,但是,內心依然會隱隱作痛,並且在某種情況下會被瞬間觸發,然後,痛苦又捲土重來。

接納卻可以讓人變得坦然而平靜。

我特別想用一個比喻來表示二者的區別。

如果把我們的心靈比作一個有一定彈性的皮袋子,把生活中那些讓我們痛苦的外在事物比作石塊。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會有所感悟。

接受,就是允許那些石塊裝進袋子,我們不再試圖把那些石塊從袋子裡向外清理了,因為我們已經做了努力,但是,事實證明,我們不具備清理出這些石塊的能力了。

裝滿了石塊,會讓袋子發脹,雖然我們暫時和它們和平共處了,但是,袋子卻是處於負重的狀態,我們是在承受這種狀態,滿滿的石塊充斥著袋子,這肯定會讓我們前行的步履變得更加艱難。

接納是什麼?

接納就是給這些石塊足夠的空間,這個空間足夠大,除去可以容納這些石塊,我們還有更大的空間,所以石塊並不會脹滿袋子。因為有更大的空間,所以,石塊帶給我們的影響並不那麼大,我們依然可以有足夠的力量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甚至,一段時間後,因為空間足夠,這些石塊更有可能從袋子裡被移出去,讓我們內心重新恢復原有的彈性。

在這裡,心靈有足夠的空間是關鍵,我們要想辦法讓心靈空間變得足夠大,大到可以輕鬆容納那些負面的東西。

這個讓心靈空間變大的修煉,就是開闊自己的心胸,拓寬自己的視野。

比如有人考大學選錯了專業,就認為這輩子完了。但是有的人卻從另外的領域尋求突破,然後,讓自己不再沉溺於後悔之中,而是努力尋求一種可以彌補的方法。

而接受了「選錯專業」這個現實的人,則是在現實中得過且過,反正自己已經選錯了,就只能這樣了。

接受現實的人,雖然不再掙扎,但是,努力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屬於固定型思維,不相信自己依然還有機會,依然可以有所作為。

所以,開闊視野,開闊心胸,讓我們可以做到接納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具備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堅信一切都可以改變,自己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實,即使達不到理想中的目標,也會尋求到比現在更好的方法。

當你開始尋求改變的時候,你才能讓自己發現更多的道路,才更有可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路徑。

做到了這一步,我們才能減少自己的痛苦,並且向著更美好的方向邁進。

相關焦點

  • 接受你的過去,接納你的現在,包容你的未來
    接受你的過去,接納你的現在,包容你的未來。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開口閉口都是愛,其實什麼是愛呢?愛是一種思念嗎?愛是一種想念嗎?愛是一種牽掛嘛,愛還是一種責任。其實人的愛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些人都會去愛你的現在,因為他在欣賞你的優點,而不接納你的缺點,其實那不是愛,那簡直就是一種喜歡罷了,愛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兩個人相互包容,相互互補,這才是一個持久愛的理由,一個完美的婚姻,一個好的家庭,夫妻之間一定是互補型的,包括你公司同事,找合作夥伴其實也是如此,一定要找的是互補型的,才能一起共創未來,共創家庭,共創事業。
  • 和接納環境與人相比,人最難做到的往往是接受自己
    「能夠接納自己、別人和環境」。似乎說起來不是什麼難事,但真的能做到卻實在不容易。心懷不滿的時候自然不能接受環境,此時一切事物在眼中都顯示出消極的色彩。更多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就算在人群中也顯出落寞的神情。而接納別人,則更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空間。
  • 到處在說「自我接納」你明白什麼是「接納」麼?
    很多人這樣理解「自我接納」:抑鬱的人不想工作,不想出門,接納就是我接受這樣的自己,等有一天好了自然就出門工作了。一個不喜歡收拾家的人,家裡亂七八糟,對自己說:我接受這樣的我自己,做真正自己嘛。亂一些沒關係,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兩個人吵架了,一方脾氣很差,遇事斤斤計較,每次都不能稍微包容對方。
  • 自我接納是自信的起點
    如何接納自我「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徵所持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現實中的狀況,不因自身優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納是人天生就擁有的權利。參考句式:「不論做錯了什麼,我選擇從中吸取教訓」;「我選擇不二過,而不是不斷地責備自己」。 3、停止否認或逃避自己的負性情緒 如果產生了負性情緒,不要去抑制、否認或掩飾它,更不要責備自己,對自己生氣。要先坦然地承認並且接納自己的負性情緒,不論它是沮喪、憤怒、焦慮還是敵意。 人產生負性情緒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對現狀要有所警覺,是改變現狀的先決條件。
  • 怎樣看出女生是不是接受了你 女生接納你的表現
    男女戀愛再正常不過了,可是在戀愛之前,男人追求女人的路程還是比較艱辛的,她們也許會願意跟你做好朋友,可是想要成為男女朋友還要需要多付出一些的,不過很多男人在追求女生的時候不知道女生對他們是一種什麼態度,在追求了一段時間以後看到女生遲遲沒有答應就不了了之了,其實女生很多的行為是已經接受你了,女生完全接納主要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 人大代表李欣蓉:女性到基層更易被接納及接受
    這些女性身上特有的特點,讓女性到基層去更容易被接納及接受。因為我們年輕有活力,我們的思想能夠給農村帶來活力。  存在什麼樣的困難呢?在農村創業存在很多困難,通過我自身的創業經驗,我也體會到了以下幾點。首先,組織壁壘。就是到農村創業是一個分散的狀態,一個個體存在的,就是有點找不到組織的感覺。
  • 《回憶中的瑪妮》讓我們明白,只有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在我們久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給予我們很多溫暖,即便已經記不清,但是曾給過我們的鼓勵和勇氣,我們從未忘記過,我們總是因為自己的生活而感到自卑,所以對於別人的友好,總是感到害怕,害怕別人將自己努力維繫的面具打破,但其實我們只是因為沒有接納自己,所以才不去接納別人
  • Don't be shy--接納自己
    但她們擁有的共同點是接納自己。因為接納自己所以顯得自信從容,願意在生活裡被美好的事物包圍,面對鏡頭大方自然,完全沒有討好或扭捏感,你會覺得她們每個人都是各有其美的花,相似點是舒展盛放的姿態。我要用假的身份融入世界,這個假的自己不配接受世界的好意。part 2-向日葵後來,我逐漸接受了自己。這個過程沒有具體的轉折點,也許救了我的還是我的孤僻。我喜歡看書,看英美劇,看紀錄片和電影,喜歡隔著紙或屏幕去體驗陌生的世界,跟著虛幻的角色體驗喜怒哀樂。
  • 接納人生的不安與孤獨
    但是你得等待著這樣的時候,接受自己的孤獨,一生固守著它。孤獨,正如耶茨所說,是生命中必有的黑暗,它無法穿越,也不可戰勝。無論走到哪裡,我們始終只是一個人。有些痛苦,有些無奈,有些眼淚,只有自己去體會去吞咽,誰都不可能替代,也無法成為你的依恃。這世上最孤獨的感受大概就是你開始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從一開始到最後,你,永遠永遠永遠都只有自己一個人。
  • 九型的使命——從自我揭露到自我接納
    這就是關於九型的使命——九型帶給我們的不是一眼看穿別人的火眼金睛,不是「八面玲瓏」的人際交往智慧,甚至不只是自我的信心構建與心智成長,而是一種心態的轉變――一種真正的謙卑。        這個謙卑不是謙虛,而是接納,慈悲,平等心。我們透過九型一定會看到:九型好比九種顏色,一個人無論他是什麼顏色,無論他的顏色是豔麗是暗淡,都可以不帶評判地全然接受。
  • 自我接納
    昨天是非常普通的日子 但是為我的成長放下了重要的一塊墊腳石 我繞著操場一圈又一圈地跑 突然想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陰鬱著的心情一下子通暢了 我發現 我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一直都沒有接納自己高考那年所有人都在為了成績竭盡全力 我卻始終沒有意識到高考對我意味著什麼 大學畢業前身邊的人不管是出國讀研還是工作 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我的心裡卻在想著如何去享受人生 我滯後於別人的成長速度 導致我一直沒有認可自己 因為我想實現的事情是宏偉的 理想的 極致的 我的能力和認知卻無法幫助我達到我期待的水平 我總是掛在嘴邊  說我希望做到喜歡我自己 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我一直不曾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
  •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一個簡單的評價評價標準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與一個人所能夠接納痛苦的程度成正比。因為覺得完美的人,總是把自己的痛苦消滅了或分裂出去了,在他或她的意識裡似乎是沒有痛苦了。不管是失戀、親人離世,還是其他……如果不能接受失去,總是想否認痛苦,如果不能接受失去,總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有多不幸,如果不能接受失去,總是想和已經失去的事實較勁,
  • 真正的改變,需要接納自我,放下自己的焦慮,為所當為
    心理學中是這樣說的: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需要我們自我接納的呢?
  • 真正自我接納,你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那有人就會問了,你說的這些和自我接納有什麼關係嗎?答案是有的。因為,閨蜜只能夠接納自己完美的地方,但是,卻不能夠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啊,她接受不了別人說她半點兒的不好!在這點上,大家是存在誤解的,接納自我,不是自我欺騙,畢竟沒有人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但是,你忽視自己的不好,盲目認為自己各方面都足夠好,這可不是自我欣賞,而是自我欺騙。其實,這也是不能接納自我的表現。真正的自我接納,是允許自己有不足的地方。
  • 心理學:懂得去接納自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懂得去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能夠真正的去認識自己。接納是一個很重要的名詞,它主要的意思就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能不能去接受,我們都要去勇敢的接受它的存在。只有你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你才會有一系列的行為去產生。2總的來說,生活中總有很多事是你不能去接受的,就比如以下這兩種。
  • 每天一點心理學:全然接納和轉變觀念
    有時候,我們看到自己的缺點,非常不想接受它,甚至討厭自己的某一部分。而接受現實這樣的技能,能幫助我們接受並不如意的事情,忍耐痛苦,從而在接受的基礎上改變自己。什麼是「全然接納」和「轉變觀念」全然接受,完全徹底地、無條件地接受自己。也就是從心、從頭腦、從身體甚至從我們的靈魂深處去接受。而轉變觀念,是指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之時,不斷提醒自己,選擇接受。
  • 接納自己
    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解讀:「一個人對外界所有的評判,苛責及怨懟,都是源於內在對於自己的不接納。」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生命體驗,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形成我們的一些認知甚至是價值觀,這些在不知不覺中都裝進了我們潛意識的「信息庫」。堅強奮進;勤奮刻苦;不屈不撓這些字眼成為了我們作為人必須有的品質,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 自我接納:走向自信終極之路
    自信的人接納自己是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就是無條件地愛自己,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價值與存在。讓我們首先回憶一下你身邊那些散發著自信魅力的同學或朋友,她可能沒有出眾的容貌,卻可以自信地接受來自異性投來的目光;他可能沒有出色的口才,卻可以站在公眾場合自信地發言;他可能來自偏遠的貧困農村,卻可以自豪地談論自己的家鄉和童年的趣事……於是,我們困惑,他們並不擁有令人羨慕的家庭背景和出眾的才能,但為什麼生活得那麼輕鬆和自信呢?
  • 真正自我接納,你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更好,但是,不是要我們變成別人,而是變成更好的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做一個更好的自己,但總是盯著自己的缺點不放,會讓你看低自己,失去自信,甚至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甘願安於現狀。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心理學的書上,看到「自我接納」這個詞。
  • 內心強大的人,他們懂得接納自己,無論好壞
    有些人用一顆脆弱的心去面對生活,他們無力承受生活的苦,又不能接受自己的無能,往往會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也有另一些人用一顆強大的心去面對生活,在生活的摧殘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又不放棄拯救不完美的自己,磐涅重生成更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