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提醒:一個人不成熟,有這三大表現,看看你中了幾條
成熟意味著一個人能否嫻熟地處理事物,恰當地抒發情緒,正確地做出判斷,自覺地承擔後果。
一個成熟的人會在需要時給予援助,也會在犯錯時保持樂觀並積極改正。總的來說,成熟的人就是會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是特別常見,我們會發現即使是成年人,也有很多不成熟的一面,這與他們成長經歷中的環境有關,也與自我訓練有關;
相反,你會發現有的孩子即使未滿18歲,也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
很多看上去成熟的成年人,實際上卻很不成熟。
成熟與年齡無關,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不成熟的人,有哪幾種表現。
1、沒有明確的目標
一個不成熟的人,就像是一艘沒有帆的船,風吹哪裡,他就去哪裡。
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終究都無法靠岸。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因此無論做什麼,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沒有目標的人就只能隨波逐流,而人生也會變成一盤散沙。
王陽明從小就「立志成聖」,在他立下志向後一直努力朝聖人的方向發展,絲毫沒有動搖過,最終他立地成聖。
後來王陽明教育自己的弟子:「在你想做到什麼事情,得到什麼東西之前,立志都是第一步、大基礎和真關鍵。」
2、特別在意別人的閒話
古人云:「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生活是自己過的,並不是要給別人看的。
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
正如那句「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我們不用去解釋什麼,默默地把事情做好,那些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若是太在乎別人怎麼看你,慢慢地自己就會迷失方向。
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
《增廣賢文》裡面提到:「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議論與被議論,都是人生的常態。既然無法避免,倒不如遵從本心。
王陽明剛創立《心學》時,很多人將其看作異端學說。
但他卻毫不在意,繼續講學,謠言自會止於智者。
再到後來陽明心學和程朱理學勢均力敵,那些人自然而然也就閉嘴了。
3、容易情緒化
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住情緒。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能力為零,整個人是不受控制的。
這時候說出的話,做出的事,一定會傷到別人還有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很高的修養和技巧。
在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時,很多資歷比較深的老將不服氣,常常在軍營外面百般謾罵,趁機尋釁滋事。
然而王陽明卻很淡定,絲毫不理會。
他說:「忿怒之類的偏頗情緒,人心之中怎麼會沒有呢?只是不應當有而已。平常人在動怒時,控制不住感情,便會怒得過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體了。」
經常在小事上刻意地去磨鍊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看待問題也就不會那麼偏激了,還會形成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質。
情緒絕不能積累起來,要時刻記得與他人溝通。
亦或者當你怒氣衝衝時,先暫時避讓,自己深呼吸,待情緒穩定下來,再作打算。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裡面蘊含的都是對於人生經驗的總結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後人。
人生早一些讀王陽明,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王陽明之所以能從落魄中逆襲,靠的就是修心,修心能讓你的內心變得強大並且樂觀。
自從王陽明的心學誕生以來,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名人都曾受益於心學,而心學在流傳到日本後,成為了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成功幫助日本崛起。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有人說,人生早一些讀王陽明,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如今在中國,很少有人會記得王陽明。能記得可以使人終生受益的「心學」,所以我們不應該沉默。我們應該把它向發揚廣大。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王陽明的心學,《傳習錄》是最合適的。《傳習錄》被稱為「心學」的第一部著作。這本書在王陽明心目中有多重要?
就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而現如今與心學相關的理論,都是出自這本《傳習錄》。
此前有一位網友表示,雖然自己前前後後看了5遍《傳習錄》,但是每讀一次,都能夠進一步的感受到心學的博大精深,簡直是受益無窮。
如果你也對心學感興趣,想要獲得自我提升,那麼不妨讀一下這本《傳習錄》,現在購買還會附贈一本《知行合一》,書中詳細的記載了王陽明的生平事跡,讓你在研究心學的同時,又可以了解到王陽明一生中精彩的故事。
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傳習錄知行合一無刪減精裝原版
兩本書現在只需要78元就可以帶回家,平均下來一本書才不到40元,一頓飯錢,你就可以全身心的感受到心學的魅力,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傳習錄知行合一無刪減精裝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