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縣令鄭板橋的那些趣事,吟詩提醒小偷,中別人狗肉計

2020-12-13 青丘靈墟

鄭板橋是清朝有名的大才子,他是康熙朝的秀才,雍正朝的舉人,乾隆朝的進士,是一個歷經三朝的才子,揚州有名的八怪之一。

鄭板橋詩畫雙絕,他的一生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特別是他的竹子,更是成為了後世收藏的熱門,書畫收藏界曾有言道:「米元章的山水、唐伯虎的美人、鄭板橋的竹子、劉石庵的扇面、松中堂的一筆虎字」。

當然除了他的書畫,他那有趣的一生也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下面咱們就摘取其中的兩件趣事,與大家分享一下。

吟詩提醒小偷

某天夜裡,有一個小偷翻進了鄭板橋的院子裡,鄭板橋在發現了小偷之後,並沒有對其進行驅逐,而是吟詩一首:細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

小偷一聽,趕緊找地方躲藏自己,又聽到鄭板橋說了一句:腹內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

聽到這裡,小偷明白了,鄭板橋沒有錢,而且人家也已經發現自己了,就想要離開。

此時鄭板橋又說了一句:出門休驚黃花犬,越牆莫損蘭花盆。

這是在提醒小偷,出門小心大黃狗。不要傷到自己的蘭花。

小偷聽完後就小心翼翼地離開了,沒有被狗驅逐,也沒有傷到鄭板橋的蘭花。

小偷走後鄭板橋又跟了一句: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色趕豪門。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鄭板橋對於小偷的一種憐憫,畢竟都是窮苦人家,可見鄭板橋的仁慈之心。

中別人狗肉計

鄭板橋有一個與濟公一樣的愛好,那就是喜歡吃狗肉。每逢有人送給他狗肉,他就會畫一幅畫作為回禮。但是這並不是說誰給他送禮他都收,有錢人送禮給他,他就不會畫畫回贈。

當時有一個鹽商很想得到鄭板橋的畫作,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計策。有一天,鄭板橋出門時聽到了一陣琴聲,循聲而去之後,看到一位老人家在彈琴,旁邊有一個童子在煮狗肉。

鄭板橋上前問道:「老人家也喜歡吃狗肉?」

老人回道:「先生也喜歡?如果不嫌棄,可以同享。」

聽完後鄭板橋開始大口地吃起了狗肉,吃了一會後,鄭板橋問老人,自己為什麼不在家裡掛一些字畫?

老人答道:沒什麼可掛的,如果真要掛,老朽很喜歡鄭板橋先生的字畫,只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鄭先生的作品。

鄭板橋聽完後,對老人說,自己就是鄭板橋,並表示自己可以為老人家畫幾幅。

老人聽完後非常的感激,鄭板橋不一會就給他畫了好幾幅畫。

後來這位鹽商拿著自己的這些畫對外炫耀。鄭板橋才知道原來自己中了別人的狗肉計。

除了這些,有關鄭板橋的趣事還有許多,如果大家對他有興趣,那就自己去查史料搜尋吧。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糊塗」人生,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大境界?
    (一組《糊塗縣令鄭板橋》圖片)一、難得糊塗如果說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名人,可能鄭板橋「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各界人士都接受,那句「難得糊塗」人人皆知無論是自嘲也好自解也罷,無論是抗爭也罷還是心安也好,什麼樣的「糊塗」就有什麼樣的生活。醉裡乾坤大,是一種「糊塗」;權中福祿齊,是一種「糊塗」;平淡有真意,是一種「糊塗」;不聞紅塵滾,也是一種「糊塗」。
  • 盜賊猖狂半夜行竊鄭板橋居所,鄭板橋不動聲色以兩副對聯嚇退盜賊
    鄭板橋影視形象劇照(圖)文:悔昔道來鄭板橋年幼時,家道便已經中落,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鄭板橋年幼聰慧,八、九歲時在其父指導教育之下便已能吟詩作對,不過他於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他二十歲時才考取了秀才,雍正十年即鄭板橋四十歲中舉人,乾隆元年也就是四十四歲時中了貢士,同年五月參加殿試賜進士出生。鄭板橋的仕途並非平坦,於乾隆七年被任命為範縣知縣令兼署小縣朝城。
  •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提到鄭板橋,人們就會想到他的「難得糊塗」,然而這樣一個難得糊塗之人,也是個「風流」種子,這是他自己承認的,他曾這樣描述自己:「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鳳弄兒之戲。」這也是文人常態,沒有那才是不正常。
  •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揚州八大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有這種時候!
    鄭板橋因其詩畫書法而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中年才考到了進士,那時候去擔任縣令。面對饑荒,鄭板橋都是真實的報告,幫助人民。他還命令富人輪流給飢餓的人送粥,他還帶頭捐出了自己的薪水,他刻了一個圖章:我希望填補全天下人的飢餓債務。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難得糊塗鄭板橋一生坎坷,但他始終能以豁達的心態對待。為人處事,不為名利,不計得失,言行一致,忠實誠信。他寫過「難得糊塗」一條字幅,上面有段文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人糊塗更難....」其實他所說的「 糊塗」是指心理上的種自我修養, 勸誠人們胸懷開闊, 寬以待人。這種超凡脫俗的心理狀態正是鄭板橋養生長壽一個秘訣。
  • 鄭板橋:一個有趣的靈魂和他獨創的「亂石鋪街體」
    糊塗縣令鄭板橋劇照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因為一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鄭板橋書法妻子徐氏抱怨道:「你這是幹什麼?一人有一體,你有你自己之體,還不夠你寫的,何必寫劃別人之體呢?」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02 鄭板橋為官清廉、愛民 在蔣寶齡的《墨林今話》中是這樣記載鄭板橋當任時期的政績的「以進士選範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又如故,為上官河斥。」
  • 素食茶禪——一代名家鄭板橋的養生寶典
    鄭板橋的養生寶典(圖片來源:資料圖) 鄭板橋,漢族,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   在古人所說的「人活七十古來稀的時代,對於鄭板橋這樣一位不得志的文人來講能活72歲,已屬高壽了。那麼,鄭板橋又是怎樣養生的呢?一些人就未必詳知了。其實,鄭板橋的養生秘笈概括起來只有八個字,即「喝茶、吃素、散步、糊塗」。   喝茶。鄭板橋堅持每天喝茶,常常以茶會友,抒情暢懷,自得其樂。其實,喝茶乃雅事,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偏好。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濰坊呂劇:大型新編歷史呂劇《板橋縣令》
    【劇情簡介】呂劇《板橋縣令》以戲劇手法、塑造了一個鄭板橋的舞臺藝術形象。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素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曾在濰縣任縣令七年。在一次審案時,鄭板橋偶然發現一舊案線索,此案曾引得民怨鼎沸,卻因涉及前任縣令及其上司與豪紳的利益而不了了之。鄭板橋對此懸案、冤案亦有耳聞。於是,他據此線索明查細微,並巧用手段、剛柔並施,與各種幹擾勢力虛與委蛇,鄭板橋也因此開罪了自己過去的門生、現在的上司而「奉旨革職」,回歸故裡。
  • 成語典故:難得糊塗——在聰明中糊塗著,在糊塗中聰明著
    「難得糊塗」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就得裝糊塗,其中的故事是關於清朝歷史名人鄭板橋的,最早的出處來自來於鄭板橋題寫的一塊牌匾,體現的是鄭板橋的處世之道,對後人影響頗深。
  • 「人文」有山東人認為,鄭板橋「難得糊塗」裡的「糊塗」是道美食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鄭板橋遊歷莒州(今莒縣),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時,當地王員外大擺筵宴、給予款待。王員外久聞板橋大名,於是,就在宴席上了當地最有名的「糊塗菜」。「糊塗菜」,就是先用麵糊把雞、魚、肉或其他菜包裹起來,然後用小火慢慢油炸至表面金黃。因為此菜上桌時,外形像老虎頭,故稱「虎頭菜」、諧音為「糊塗菜」。鄭板橋品嘗此菜後,讚不絕口,就問王員外名字,員外據實告知:「我們當地叫糊塗菜。」後來,王員外請板橋題字時,欣然提筆寫下了:難得糊塗。
  • 鄭板橋人性化斷案,詼諧有趣,堪稱又一絕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詩書畫皆精,被世人稱作三絕。他一肚子學問,但44歲上才考中進士,49歲才被委任官職,做了個芝麻大的縣令。他為人耿介剛直,所以不為時俗接納,做了12年官,到離職的是時候,還是縣令,而且還是因為得罪了大官才離職的。鄭板橋一生信奉「糊塗」哲學,他的「難得糊塗」無人不知。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乾隆十一年,朝廷將鄭板橋調到山東濰縣當知縣,當時山東地區連年鬧災荒,濰縣也餓死了不少人,甚至還發生了「人人相食」的現象。鄭板橋到任以後,採取了「以共代賑」的方法,召集遠近災民來修築城池,並責令當地的地主大戶拿出家中的糧食,開設粥廠,救濟災民。至於那些企圖靠囤積糧食來牟取暴利的投機商人,鄭板橋則下令全部予以查封打擊。
  • 老人說:「快樂的人都是糊塗蛋,」是你嗎?
    所以我在山上的一間小屋裡躲了起來,小屋的主人是一個儒雅老翁,他自稱「糊塗老人」。我家有一塊硯臺,這塊石頭很精緻,雕刻也很好。第二天老翁請鄭板橋題寫篆刻硯臺。於是鄭板橋即興寫下:「難得糊塗」,寫下四個大字,然後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情表現在哪裡?
    鄭板橋前往範縣赴任時,慎郡王允禧作《紫瓊崖主人送板橋燮為範縣令》送行,詩云:「萬丈才華繡不如,銅章新拜五雲書。朝廷今得鳴琴牧,江漢應閒文字居。四廓桃花春雨後,一缸竹葉夜涼初。屋梁落月吟瓊樹,驛馳詩簡莫遣疏。」鄭板橋作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一詩,詩云:「我朝開國於今烈,文武成康四聖人。」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以茶傲世
    鄭板橋,圖源網絡。鄭板橋在「揚州八怪」裡算是名氣最大的了。儘管有「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年齡大、資格老、文化厚實。但為人高傲,書畫也就清高了許多。相比之下,鄭板橋確有幾點優勢。一是他的學歷高,三朝三個臺階,而且也是做過七品縣令的人;二是掛印辭職沒有回蘇州老家,而是來到揚州鬻畫為生。三是其畫的蘭竹石獨樹一幟,書法自謂「六分半書」,行楷隸夾雜,猶如「亂石鋪街」。四是他的詩詞也是非常接地氣,尤其是他的題畫詩。齊白石的題畫詩學他比較多。明清時的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土豪雲集、燈紅酒綠、聲色犬馬。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上篇小覓分享了于謙的《石灰吟》,詩中那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確是于謙的人生的真實寫照。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今日小覓分享: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唯獨那些竹子,屹立在狂風之中,雖然隨風搖擺,卻始終站立不倒。鄭板橋豁然開朗:為什麼要跟現實較勁?與其在現實中拼得頭破血流,不如做自己內心的主宰。做人就要做「墨竹」。於是,鄭板橋立馬從床上爬起來開始繪畫,畫出了傳世的《竹石圖》。
  • 鄭板橋:「不能再等了,開倉,所有的罪名我一人承擔!」
    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了七年的縣令,期間發生了各種自然災害。在到任的第一年,水災使得餓殍遍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鄭板橋如實上報,請求朝廷開倉賑災,可是朝廷一直遲遲未批覆。在最後時刻,他下令開倉,說:「不能再等了,開倉,所有的罪名我一人承擔。」為此,災民得到了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