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巷這個小院竟飄出了「兒時媽媽做的飯菜香」!

2021-02-16 桂林吃貨

原創專欄/2017第72期

「縱然吃過千千萬萬

仍舊敵不過心底泛起的家鄉味道


這裡可有觸到你兒時記憶的味道呢?

青苔爬上脫了皮的牆腳

還有老巷裡飄散著飯菜香...

有誰還記得東西巷的前世?

而它的今生,這些都已不復存在

徘徊在東西巷裡

我遇見了,家鄉味十足的桂林菜

那股似曾相識的香氣

仿佛回到了東西巷的前世

它是舌尖的回憶殺

一口一口地填補我對家鄉味的貪念


茄子榨五花肉:20元

榨菜茄子其實是湖南傳過來的

茄子融入在豆瓣醬中

然後交給時間來醞釀出歷久彌香的下飯菜

獨特的醬香味縈繞在鼻腔,喚醒了兒時的記憶

像極了小時候在外婆家吃到的味道

五花肉在赤醬的包裹下濡染得鹹香濃厚

有了它,再來一碗白米飯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松茸燉土雞:68元

姬松茸被慢火熬煮喚醒出本有的鮮美

選自特別供應的雞肉,肉質細嫩不渣口

那清透的黃湯,是它熬煮出營養的標誌

盛上雞肉、姬松茸,再勺點雞湯

熱乎乎的雞湯呼嚕下口,鮮甜在口中蔓延

疲憊與不悅都能一併消弭,暖心又暖肚

一品紅燒肉:48元

小時候總是纏著母親給自己做紅燒肉

那甜甜的滋味和肉香交織,瀰漫舌腔

沒有小孩子是不喜歡這道菜的吧

五花肉選用了豬的後半部分,口感不油膩

最爽的「食用方式」就是整塊塞進嘴裡,嚼呀嚼

脂香四溢而出

如果中午不知道吃什麼

來這裡點上兩三道炒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貢椒雙邊腸:45元

端上來時湯汁還是咕嚕咕嚕的動態

賣相雖然差了些

但那360°散發著的香味,直勾勾地誘惑我趕緊動筷

特意用黃貢椒,辣意有但絕對不會讓你辣到頭皮發麻


雙邊腸的時間掌控得剛剛好

貢椒交織在醬汁中帶來的鹹辣,給雙邊腸增不少色

那是會讓人上癮的滋味

家味炒柚皮:25元

最想不到的地方,往往最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美味

截取新鮮柚子皮白色的那部分,更喜歡叫它叫柚子「洋」

它在家裡飯桌上出鏡率也很高


保留地道,不忘創新

 給味蕾演繹一場淋漓盡致的歡暢

醬炒藕丁:20元

就在別家還在追求素炒蓮藕的清亮薄脆之際

這裡卻劍走偏鋒地做出

——不放鹽卻能驚豔到味蕾的醬炒藕丁

一道醬炒藕丁的誕生需要經歷油爆、翻炒

用豆瓣醬來代替鹽在「味」上的位置

卻又不過分搶佔蓮藕本身的味道

醬黃瓜:12元

這次探店裡,最最最驚豔到我的就是這道菜!

冰涼清甜嘎嘣脆,味道絕對和你想像中的不!一!樣!

答應我,去了一定不要放過它

炒船上糕:25元

看到它有沒有一絲絲的眼熟?!

它是進階版的方塊粒船上糕

外表酥脆,內陷軟糯的米粒帶著一丟丟的蒜香


桂林味中不能缺席的

一定有鮮活又激發無限可能的"魚"

來自於自家門前母親河的饋贈

黃燜、熬湯、清蒸... 在桂林人的手裡發揮到極致

啫啫砂煲魚頭:68元

用一口「廣角」砂鍋盛裝的沙煲魚頭

端上來時還咕嚕咕嚕地翻滾

大頭魚是出了名的肉質鮮嫩,在這道菜裡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沾染了醬汁味道鮮美滑嫩的魚肉入口即化

一定要趁熱吃

桂林風味的小龍蝦

已經準備好,把你辣翻天!


辣翻天小龍蝦:98元/斤

第二口總會被嗆到的辣翻天小龍蝦,就是它!

印度辣+本地米椒的雙椒組合

能吃辣的連吃兩個也能感受到它的火辣!

你可能會驚訝味道的與眾不同

醬汁是特調加入了啤酒的桂林風味!

啤酒味不濃,不喜歡啤酒的不用擔心~

龍蝦洗得很乾淨,拍特寫也毫不尷尬!

穿插一個連環福利

他帶著28年的經驗

詮釋出地道的桂林味道

大廚曾經開過酒樓,有28年的做菜經驗

他說:

桂林菜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而我們所追求的就是把酒樓的味道體驗搬到這裡

再用純粹又不加太多紛雜調味的理念

詮釋出自己所認為的桂林菜

它叫「東巷小院」

一家藏在東西巷

隨時為你備好飯菜的小院


綠葉點綴,給這裡帶來一絲絲的「春意」

舒適的環境,還有包間可選擇

約上三兩好友

愜意的吃著桂林味十足的菜

不謀而合地分享起自己的兒時記憶

或者,如果你有朋友來桂林耍

不妨帶他到這個小院

品嘗幾道很桂林的家鄉菜吧!

這家店就在

店名:東巷小院

營業時間:11:00-13:30;17:30-21:30

電話:0773-2896866

地址:東西巷-福棠巷狀元廊廣場

車位信息:王城景區周邊及柏麗酒店門口

識別二維碼,百度地圖帶你去!

-廣告-

【往 期 回 顧】

相關焦點

  • 商場驚現秦嶺小院,快來二嬸的院子重溫兒時的味道
    生活,在匆匆忙忙中逐漸變了模樣但是無論走到哪裡最難割捨的還是家的味道想念房前屋後的青山綠水想念兒時嬉戲玩耍的小院更想念一頓質樸簡單卻在記憶深處雋永恆久的農家飯熱情的招呼,滿到冒尖兒的飯菜樸實、親切、舒服讓奔波忙碌的都市人身體與心靈都得到極大的寬慰
  • 千村示範、萬村行動丨父親的小院兒 母親的花園兒
    房子雖然不是我40年前出生時的老宅,但在我腦海中還依稀有著它的影像,尤其那些兒時的記憶,揮之不去。新舊房屋的更替,見證著日子的美好,在這裡留下我們兄弟姐妹四家和父母團聚的歡聲笑語,印有父母期盼兒女回家的熱切心情。
  • 運城街頭又飄飯菜香
    3月30日10時許,記者走進槐東路隆興美味麵食館時,店長楊曉利正在和員工忙碌著。服務員們忙著打掃衛生、抹桌子、擺餐具,幾名身著圍裙的廚師則忙著出菜,將燒好的雪魚、腐竹、豬蹄、黑牛肉、三絲、花生米等20餘種涼菜往檯面上擺放,看家品牌菜功夫大鯉魚、獅子頭等也即將出鍋。吧檯的收銀員則不停地接電話,接受預定房間和座位。
  • 我想有個小院兒,種花種菜,有果有樹,把日子過成詩
    (註:本號所發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無商用,僅做分享使用,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可以直接買來,
  • 曬格地標 薄荷小院兒:藏在公園裡的咖啡館兒
    藏在公園裡的咖啡館希望在北京這個快節奏城市裡尋找一個安靜、遠離塵囂的地方偶爾放鬆緊繃的神經,是這個小院兒創立的初衷。業餘時間就喜歡流連咖啡館的店主,已經走遍了帝都大街小巷的獨立咖啡館,喜歡每一家獨立咖啡館所傳遞出來的經營者的性格符號。
  • 美味佳餚讓人懷念媽媽做的飯菜
    就如媽媽做的飯菜,離家久了,有機會吃上一口,總會感到無比幸福。或許,這就是家的感覺。  從讀書時代,到參加工作,筆者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久久難以吃上媽媽做的一頓飯菜。筆者是恩平市大槐鎮人,從孩童時代開始,覺得味道能夠媲美媽媽做的飯菜的,也唯有鎮上新同樂飯店的黃鱔飯。  說起黃鱔飯,恩平人並不陌生,在恩平專做黃鱔飯的食莊也有不少。
  • 時間緊張不想做飯時試試這個,飯菜一鍋出,省事好吃,老少都喜歡
    再簡單和一塊面,做些半發麵的小花捲兒燉菜時放在鍋裡,到時飯菜一鍋出,簡單省事還好吃。原本也是我偷懶的做法,沒想到孩子卻非常愛吃,一個人吃了半鍋菜外加四個小卷子。做這個飯菜一鍋出的小花卷,可以用發麵,可以用死面,也可以用半發麵,發麵的做出來比較暄軟,半發麵和死面的口感比較勁道,各有風味,但是都很好吃,根據個人時間或者個人口味喜好來選擇就好了。我做的算是半發麵的,和好面去準備食材,前後大概醒面20分鐘左右,這個時間雖然面並沒有充分地醒發,但是酵母的作用還是有的,做出來的小花卷比純死面的蓬鬆、好消化。
  • 外婆家的小院
    外婆家的小院裡有一塊菜地,四季都洋溢著歡樂的味道:春天,暖陽把菜地裡凍僵的土壤溫柔的叫醒,甦醒後的土地被春雨澆灌後散發出清新的泥土香氣,我們幾個孩子在院子裡追逐打鬧,在奔跑中拼命吮吸著土地的芳香。外婆家院子裡的各種花兒也都出來爭奇鬥豔,與各種菜蔬相得益彰;這時候,淘氣的我們圍著植物們嘰嘰喳喳,像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在芬芳的花香和菜香中飛來飛去。
  • 【記憶】牛建新:兒時美食香
    女兒最不喜歡聽這個。偏偏妻子不識相,有時候也抓住女兒憶苦思甜一番。有一次,女兒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你不要和我說過去,你有本事把我生在過去,我也能吃苦;你要享福,你有本事出生在現在呀」。哈哈哈,我偷偷的那個幸災樂禍呀,樂完了,禁不住也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兒時的記憶多模糊了,不過對於吃,還是能想起一二,也許是對飢餓的印象比較深刻吧。
  • 鼓樓南開了個秦蜀小院,專做各種砂鍋
    保溫時長,營養全面、營養價值高最大限度的讓食材保留原滋原味這也太符合秋季進補的需求了養生局,約起來!九零後老阿姨先你們一步。小院門臉超超超超迷你一推門進去,別有洞天名副其實的一農家小院鬧市區中難得這一份寧靜與閒散城南的飽砸們,近水樓臺先得月,快來!
  • 春天,多吃這個用玉米面做的烙餅子,飯菜一鍋出,又香又脆
    吃一回就會喜歡上的老北京美食,一個平底鍋就能做,太香了春天,多吃這個用玉米面做的烙餅子,飯菜一鍋出,又香又脆天氣轉暖,又要了各種綠葉菜大量上市的季節了。新鮮的綠葉菜,建議大家用它做來一個老北京美食,烀餅。可以說它是一個健康好吃綠色食品,最傳統的是用韭菜,味道最正宗。當然,您也可以象一樣隨心所欲,用自己喜歡的綠色系的菜,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為什麼說這個烀餅是一道健康美食呢?首它,它是粗糧做的,無油少鹽,用的是玉米面,一碗玉米面,加點水,平鋪在鍋底就行。上面鋪上自己喜歡的菜,烙一烙即可。
  • 15天改造農村土牆小院,成了驚豔全村人的夢想小院兒
    200多平農村土牆小院兒  15天大變樣  ......  NO.3 | 叄  15天之前,  這裡是破舊的農村土牆小院兒,  15天後,  成了驚豔全村人的夢想小院兒!,  古樸自然與現代化設計完美結合,  為老人的庭院製造出了一片,  利於休憩的舒適圍合空間。
  • 曬夫妻倆午餐,有菜有湯有主食,女兒羨慕:還是媽媽做的飯菜香
    導語:曬夫妻倆午餐,有菜有湯有主食,女兒羨慕:還是媽媽做的飯菜香今年秋天,女兒去了外地上大學,我和老公終於能夠輕鬆一些了,不用早起做飯,晚上接送,也有了自己自由的時間。以前女兒在家上學時,每天的飯菜都要葷素搭配,做到營養充足,保證她有足夠的營養好好學習。現在我們可以吃些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類,也不用再考慮做費時間的肉食吃了。
  • 一雙走了很久的貓娃(兒)鞋……
    窗外飄著雪花 屋內升起紅紅的爐火暖暖的火炕上老媽媽們一針一線的為寶貝們做著漂亮的小布鞋初夏的中午偶然走進一戶農家小院小院的場景讓我停下了腳步打(鞋被子)幫背  2層打(鞋被子)底背  4層  故鄉的花開滿牆 春花秋月四時香
  • 都說「隔離飯菜香」!窩在一起分享百家菜的他們,當然滿滿的都是愛
    相信街坊們小時候都有這樣的共同回憶:偶爾去隔壁家蹭飯,都會覺得隔壁家的媽媽或者奶奶做的菜都很好吃。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受訪者提供照片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與當年幾乎相同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 精彩回顧-兒時的年
    兒時的年,是一幅色彩畫,有年衣,有鑼鼓,有鞭炮,有紅包……年,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走近。小時候在農村過年,玩得可真帶勁,孩子們算是抱著鞭炮長大。震耳欲聾,一股股濃煙在閃亮的火光中升騰,在院子裡迴旋,跳躍著飄向村外。響聲過後,院內院外疊滿了層層紅花。白天黑夜,滿街滿巷都是人,人聲鼎拂,好不熱鬧。大年三十,吃完年飯,鞭炮聲還沒叫,廟堂的鑼鼓聲先叫了起來。剛洗完澡,父親給我們套上年衣,隨就往褲兜裡裝進幾張油亮亮、香噴噴的錢,母親站在旁邊彎下身子,輕聲地告訴我們,那是新年的壓歲錢。
  • 【就是這個味兒】溢明香老湯麵疙瘩——兒時的味道
    今天帶大家回憶兒時的味道,吃一碗老湯麵疙瘩~記得小時候媽媽做的麵疙瘩,都會放新鮮南瓜,蝦皮,筍乾,手工面精細而有韌性,每到周末總是纏著媽媽要吃上一碗
  • 三坊七巷裡的「西餐新貴」,出了款比外賣還便宜的「打工人工作餐」?
    這家處在三坊七巷繁華街道背後的「有谷莊園」綠樹、小院、遮陽傘和小圓桌鬧中取靜的安逸感讓人只想在這賴上一天它是「有谷莊園」,從熱鬧的東百拐個彎就到了,猶如走進世外桃源般,傍晚看著晚霞、吹著晚風,聽著好聽的背景音樂,偶爾聞到店裡飄出來的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