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範、萬村行動丨父親的小院兒 母親的花園兒

2021-02-17 文明扎魯特

暑假第二次回父母家,我和同行的朋友說:「你看這條街上哪家門前最整潔、花兒最漂亮,那就是我媽家」。

其實這麼說 ,一點也沒有誇大其詞。年過七十的父母把院落打理得乾乾淨淨,院子裡見縫插針地栽花、種瓜,不留一塊空地,門前南北兩條街道種了各種蔬菜和鮮花。

進入爸媽家的「地界」,惹人喜愛的「蘇子」以鬱鬱蔥蔥地姿態在迎接我們——前段時間回來才一巴掌高,而現在卻枝繁葉茂。看著年邁的父母每天都在收拾著自己心怡的小院,我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感到歉疚。欣慰的是父母晚年幸福,身體健康,歉疚的是陪父母的時間甚少,來去匆勿。

每次回來家裡都有不同的變化,花兒開了、柿子黃了、香瓜熟了、豆角爬滿了架、玉米能烀了、白菜又種了第三茬.家裡的點滴變化都存儲在我的大腦裡,像幻燈片一樣循環放映。

房子雖然不是我40年前出生時的老宅,但在我腦海中還依稀有著它的影像,尤其那些兒時的記憶,揮之不去。新舊房屋的更替,見證著日子的美好,在這裡留下我們兄弟姐妹四家和父母團聚的歡聲笑語,印有父母期盼兒女回家的熱切心情。

每每回家之前,我都打電話說:「媽,我一會兒回家,都買啥呀?」電話那頭傳來老媽激動的聲音:「啥也不缺,回來就好,媽這就去做飯,你們想吃啥?」兒子大聲地說:「姥姥做啥都好吃!姥姥快說,給你買啥?」電話那頭傳來,嘟嘟嘟的聲音……唉!和老媽說過多少次了,集團短號通話是免費的,可母親還是怕浪費電話費,自己說完就急匆匆地掛了。我和朋友談過這個話題,她們說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也是這樣。這就是典型的中國父母:寧可自己苦一輩子,也不多花孩子一分錢,不給兒女增添一點負擔。

車還沒等進院,老爸就急匆匆地小跑著迎過來,腳步和眼神透出難以自抑的欣喜。廚房裡飄來陣陣香味,老媽正忙著為我們準備可口的飯菜。

兒子大聲地喊:「姥姥,我回來了,想你了!」老媽尋聲看過來,一把摟住兒子說:「外孫又長個兒了!」

老媽親手做的一桌美食陸續端上了餐桌,大姐、大哥、抱著妞妞的二嫂相繼回來了。四世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四起。

二哥說:「一樣的飯菜,媽做出的味道就不一樣,就是好吃!」我們也應聲說:「媽做啥都好吃,回家吃飯總吃撐著」!妞妞揮動著小手朝著老媽喊:「太太」!老媽笑著答應著,高興得合不攏嘴。她給這個孩子夾菜,給那個孩子盛飯,生怕哪個夠不著,哪個吃不飽——70歲的老媽還把我們當孩子。

有一首歌中說「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此時看我們兄妹幾個都聚齊了,卻是老爸開始了嘮叨:「你媽記性不好,電源沒拔,水龍頭沒關,耳朵背了喊她聽不見,電話裡還打岔……」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從老爸數落老媽的種種「不是」裡,飽含了他們深深的愛。母親的確老了:眼睛花了,做針線活兒已經看不清了;胃也嬌嫩了,承受不了硬食物,只能吃鬆軟的米飯和稀粥;牙稀疏了,大骨頭已經和她無緣,富含維生素的水果也只有望梅止渴的份。

記得小時候,早晨媽媽起床就把我們所有的孩子都喊起來,疊被子、收拾屋子、幫忙做飯、餵雞看狗.再長大一些就開始下地幹活、上山放羊。老媽教育我們從小就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乃至到今天的工作崗位上依然保持著這些良好習慣。

在那個貧窮的歲月,因為有勤勞的父母,八口之家的我們從沒有缺衣少食。在那個通訊和信息閉塞的年代,父母竟然能供大哥讀完高中、供我讀完中專。爸媽為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為兒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種了一輩子地、養了半輩子羊的父親告別了牧鋪回到村裡,卻很是不習慣。於是父母又開始了他們的養雞餵豬、種菜栽花的日子。一開始,我們兄弟姐妹不同意他們弄這些,本想讓他們消消停停的過好晚年的生活。可老媽卻說每天看著這些雞鴨、花草感覺日子充實、快樂,我們也就不便再多阻攔,畢竟順者為孝嘛。只要父母高興一切由著他們吧!淳樸善良的父母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種出了純天然綠色的蔬菜,不但自己吃,還拿給街坊鄰居吃。每次我回家,老媽都說:「帶點菜給你的朋友們,這是在魯北街裡買不到的綠色蔬菜」!


美麗鄉村建設期間,電視臺來村裡拍攝錄像,鄉裡的宣傳人員成了家裡的常客。老媽興奮地和我們說:「那天電視臺來家裡拍攝還採訪你爸了呢,那天白鄉長來和你爸合影了,那天包書記來把我栽的花、種的菜、養的豬雞鴨鵝統統拍了照,還誇獎我了呢!………駐村的包書記他們對我們可好了,經常來家裡問寒問暖。現在黨的政策太好了,吃的好,穿的暖,住的好,看病花錢少.看著老媽高興地像孩子一樣,我心裡想:這不正是黨的好政策在農村實實在在的落實結出的碩果麼?聽著老媽誇包村幹部感激的話,我的心裡暖暖的:戰鬥在基層一線同志們的辛苦沒有白付出,他們的努力換來的是老百姓日子的起色,得到是的老百姓發自內心的稱讚,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詮釋著新時代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作者:王玉萍 

父母的辛勞,換來了鄉裡授予的「衛生光榮戶」的榮譽,當看到朋友圈裡父親站在領獎臺上捧著獎狀,還有獎勵的扎著大紅花的鐵鍬和掃帚,我的眼睛溼潤了:70歲的父親也有站在領獎臺上的一天,而這一天是黨和政府賦予農民最神聖的榮譽!

看著父母的幸福小院兒,我想,這就是中國千千萬萬農民家庭的縮影,這正是偉大祖國成立70周年中國農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實寫照。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厲害了我的國,厲害了我的家,厲害了我的老爸和老媽!

夕陽西下,我們揮手向父母告別,雖不舍,卻無奈。站在夕陽中父母臉上閃著慈祥的光。在車子駛出大門的那一刻,我按下了音樂開關,一首虐心的歌曲瞬間讓我淚流滿面:「都說養兒為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開口……」

相關焦點

  • 各地林草頭條丨雲南:把「兩山」理念轉化為綠色發展的行動自覺
    十多年來,浙江全省上下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把全省域作為一個大花園來打造,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變「盆景」為「風景」,變「風景」為「錢景」,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打造出一幅「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堂、一線一風光」的美麗鄉村振興新圖景。
  • 萬村通客車!濮陽這倆縣各補500萬元,有你老家嗎?
    萬村通客車!濮陽這倆縣各補500萬元,有你老家嗎?媒體 7月13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官方網站發布關於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第二批示範創建驗收結果的通知
  • 15天改造農村土牆小院,成了驚豔全村人的夢想小院兒
    200多平農村土牆小院兒  15天大變樣  ......  風雨飄零大半輩子,  如今與兒子一起生活在老家山頭村,  一棟典型的北方農村小院,  已經有些坍塌、破敗,  便是張爺爺的家。    NO.3 | 叄  15天之前,  這裡是破舊的農村土牆小院兒,  15天後,  成了驚豔全村人的夢想小院兒!
  • 克旗土城子鎮「千萬行動」讓鄉村更美麗
    赤峰市克旗土城子鎮將「千村示範、萬村行動」工作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融合,各村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百姓精神充實、生活幸福。 典型示範引領素質提升。為了讓村民更方便直接了解更多的國家政策、科學技術、法律知識,轄區15個村黨支部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構建黨建引領帶動體系。
  • 省級示範!海寧1鎮6村恭喜了!有你家嗎?
    為高水平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於近日公布了4份名單>分量沉甸甸↓↓↓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等100個鄉鎮(街道)為2019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航民村等300個村為2019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如松村等200
  • 市文旅局召開送戲進萬村工作座談研討會
    為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送進萬村工作實效性,12月7日下午,市文旅局召開送戲進萬村工作座談研討會,副局長郭俊傑主持了會議。各縣(市、區)文化和旅遊局分管局長,送戲進萬村工作具體負責人;天長俞金花揚劇團,定遠永恆戲曲藝術團,全椒文化傳媒演藝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市文旅局公服科參加了會議。 會議傳達了12月3日安徽省送戲進萬村座談會會議精神,要求各縣市區對送戲進萬村工作進一步深化認識、把握重點,做到規範務實操作。
  • 曬格地標 薄荷小院兒:藏在公園裡的咖啡館兒
    伴隨著對小店的日夜經營,店主開始思考和尋找薄荷小院兒的意義。於是在運營一年多以後,小院兒開始有了手作、花藝、吉他等各種各樣關於慢生活的興趣課堂及文藝活動,為志同道合的客人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閱讀,與內心對話小院兒的店主說,閱讀,是與自己內心的一場對話。所以在小院兒裡,圖書和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 【鄉村振興新答卷】千企千人科技下鄉 鄉村增收變美升級
    為帶動農民致富,廣州還深入實施千企幫千村。根據省「萬企幫萬村」行動信息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已發動1965家各類型企業註冊平臺帳號,其中736家企業與825條村成功結對;湧現一批如南平靜修小鎮(國企幫扶)、生態設計小鎮(民企幫扶)等優秀幫扶項目。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農家小院話清涼 - 賴揚明
    農家小院話清涼賴揚明「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酷暑時節,就這樣悄無聲息地來了。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每當傍晚時分,總會見到如此場景,左鄰右舍,端著大瓷碗,提著大水杯,來到小院中,圍坐在大樹下納涼。我們則搬來幾條長板凳,搭上木板,鋪上竹蓆,用抹布沾上白酒,使勁兒地擦洗席面。母親說,白酒不僅可以消毒,還可以促使涼蓆表面溫度快速降低。待涼快後,小孩子們便鬧渣渣地爬上竹蓆,光著身子,仰面而躺,看稀稀疏疏的星星,聆聽稻田裡晚唱的蛙聲。
  • 樓塔鎮樓家塔村入選省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近日,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名單,我區樓塔鎮樓家塔村成功入選重點村名單,這也是本批我區唯一一個入選的村莊。據了解,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40萬元左右的補助。
  • 渤海人壽向天津千村單親困難母親捐贈 40億元保額「津惠保」
    會上發布了天津市普惠性醫療保險產品「津惠保」並舉行了天津千村單親困難母親慈善捐贈儀式。渤海人壽向天津市千村單親困難母親群體定向捐贈「津惠保」產品2000份,為每個參保人免費提供最高200萬元保額的補充醫療保險,切實增強了困難群眾的疾病抗風險能力。 此次保險捐贈活動由渤海人壽聯合天津市婦女兒童基金會共同開展。
  • 北京科技小院: 專家「駐院」為京郊鄉村帶來發展動力
    北京科技小院是在北京市委統戰部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借鑑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科技小院建設模式,結合北京實際形成的一套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示範推廣、人才培養及精準幫扶於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我們組織專家編制了《白虎頭村全產業鏈農旅融合發展規劃》等規劃,為村莊發展提供科學指引;多措並舉助推產業發展,引進和示範京科甜608等優良鮮食玉米品種100畝,指導村裡開展林下觀光採摘食用菌種植示範;引進百合、菊花等觀賞植物品種,打造村落景觀節點15畝。」潘青華介紹。
  • 延慶下虎叫村:精品民宿幫「脫低」 山楂小院讓村民端上「綠色飯碗」
    延慶下虎叫村辦起了「山楂小院」精品民宿,村民端上了「綠色飯碗」,近三年來,村裡32戶低收入戶全部「脫低摘帽」。現在,村集體每年能實現40萬元左右的旅遊收入,老鄉們的生活,就如同掛滿枝頭的山楂一樣,紅紅火火。
  • 父親節祝天下父親福壽安康幸福滿滿
    現在只剩父親一人的小院我的外公是鎮上糧庫的所長,看似一品大員,可能家財萬貫。在父親的帶領下,在好政策的指引下,我們小孩子們終於吃到了熱騰騰的餃子,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孩子們的歡呼雀躍,讓父親心滿意足。包產到戶第一年的冬天,父親帶弟弟把糧賣完的當天,父親就採辦回了母親用的洗衣機,我學習用的錄音機,弟弟顯擺的大摩託,全家人都想的黑白電視機。真是山鄉巨變的節奏啊。那一年那一天,我們永遠忘不了。
  • 「我看到了世界」——中國「萬村通」項目讓非洲人民「通世界」
    從西非的象牙海岸到東非的肯亞,中國援非的「萬村通」衛星數位電視項目讓當地兒童足不出戶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圖由受訪者提供) 「萬村通」項目是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提出的中非人文領域合作舉措之一,旨在為非洲國家的一萬個村莊接入衛星數位電視信號。這一項目由中國的四達時代集團承建。 2019年1月,第一個「萬村通」竣工儀式在烏幹達舉行。
  • 外婆家的小院
    秋天,外婆家的院子裡一派豐收的景象,三棵大棗樹綴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棗兒,壓得棗樹枝低垂了頭,像飽經風霜的中年人,在歷經世事後學會了彎腰與隱忍;再看小院菜地裡的各種蔬菜——南瓜、餃子瓜、黃瓜、冬瓜,各種瓜都是飽滿的果實,躺了滿滿的一院,還有玉米、辣椒、西紅柿、小白菜、香菜,黃的紅的白的綠的……外婆家的小院啊碩果纍纍,五彩繽紛!通常這個季節去外婆家,外婆都會給我們大袋小袋裝滿各種果蔬,讓我們滿載而歸。
  • 漳縣「千企幫千村」 農家女成了「上班族」
    漳縣 「千企幫千村」農家女成了「上班族」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包衛強「省工商聯幫建扶貧車間的運營為貧困婦女在家門口提供了就業崗位,做到了照顧家庭、作務農活與上班掙錢三不耽誤甘肅省工商聯幫建就業扶貧車間位於漳縣石川鎮菜子川村,是由省工商聯通過「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動員甘谷縣騰達實業有限公司,採取「政府+企業+貧困戶」的形式,由漳縣石川鎮政府改造原鎮菜子川村老村部,提供廠房、辦公場所條件,騰達實業有限公司投入縫紉設備26臺,提供原材料、派出專業指導教師,對石川鎮附近虎龍口村、菜子川村、趙家莊村、三眼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進行簡單易學的縫紉技術培訓
  • 抓黨建促聯建 助推「萬企聯萬村」行動——常熟市
    村企結良緣 美麗常熟田常熟市持續深化抓黨建促聯建助推「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全區域覆蓋、全方位布局、全過程管理,努力讓常熟成為集「美圖、美城、美業、美景、美遊、美德」為一體的大美之地。「鋒」起農家樂,美好生活就在這裡講好江南福地的「桃花源記」結對村企組建「千村美居」幫幫團,參與農民住房條件改善、人居環境整治、常態長效管理等工作,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