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衰退只是樣本,外來快時尚品牌最好的時代過去了

2020-12-06 財經下午茶

壯士斷腕

快時尚已經窮途末路?

外來快時尚品牌逐年降溫,快時尚「寒冬」來了嗎?

外來快時尚品牌GAP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11月GAP集團前3季度營收117.09億美元,同比下降2.07%,盈利5.35億美元,同比下降26.41%。這也是GAP銷售額連續第7個季度下滑。

數據顯示,2019財年一季度,Gap集團銷售額和利潤均未達分析師預期。該集團整體可比銷售額下降4%,旗下三大品牌Gap、Old Navy和Banana Republic可比銷售額分別下滑10%、1%和3%,其中,Gap品牌的可比銷售額出現了四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Old Navy是集團旗下唯一在2017年和2018年保持增長的品牌,是Gap集團的明星品牌和現金奶牛,但它也出現了三年來首次下滑。這一情況在二季度也未得到改善。該季度內,Gap集團旗下品牌整體同店銷售額下滑4%,淨利潤下跌43%。

Gap單一品牌業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市場都錄得不同程度的下跌。Old Navy業績則持續下滑,銷售額同比減少5%,在中國等原本增長勢頭很猛的亞洲市場也幾乎無增長。

公布財報的當天,GAP還宣布了兩個重要決策:子品牌Old Navy(曾是公司的增長引擎),2020年起撤出中國市場;集團在兩年內關閉230家門店。GAP之所以有這樣的舉措,無外乎市場壓力太大。

日薄西山的GAP

近年來,GAP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即將成為四大快時尚品牌GAP、H&M、ZARA、優衣庫中第一個「扛不住」的品牌,但是縱觀其他的快時尚品牌日子也不怎麼好過。

2019年,包括H&M、ZARA、優衣庫、MJstyle、無印良品、UR、C&A、GAP在內的8個快時尚品牌,在內地共新增218家門店(不含升級重裝門店),創歷史新低。

快時尚巨頭遇到的麻煩顯然不是增速降低這麼簡單,此前,優衣庫宣布關閉370家店。GAP、H&M、無印良品等快時尚巨頭,紛紛宣布暫時關閉部分門店。

快時尚行業在中國市場的沒落,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定局。外來快時尚品牌寒冬來了嗎?

過去50年裡,GAP從一個只有四五人的小店鋪發展成了擁有全球3200家連鎖店,年營業額超130億,市值一度達到了約40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

2010年,GAP進入中國之際,國內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正飛速發展。憑藉著當時對線上紅利的敏銳嗅覺,GAP先於ZARA、H&M布局線上渠道,成為較早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探索者。

遺憾的是,先發者的身份依然沒有給GAP帶來什麼優勢。品牌優勢弱、產品描述不完善、線上款式不全、更新慢、客服態度不好等問題,讓GAP沒能抓住在中國市場唯一的一次先發優勢。GAP天貓旗艦店的664萬粉絲,遠遠落後於ZARA近兩千萬的粉絲,甚至不及上線不到兩年的H&M。

更重要的是,GAP在用戶心中確實缺乏一個記憶點。用戶如果想買基礎款會去優衣庫,買時尚服裝會去ZARA,想買便宜的就去H&M,而GAP能給用戶什麼呢?曾經的「舒適、休閒」的定位、親民的價格,讓GAP在北美市場囊括了三家的優勢。而今時移勢易,產品不夠時尚、缺少設計感,不懂年輕人的GAP,優勢盡失。

創立於1969年的Gap,如今已步入50歲。作為快時尚最初的引領者,Gap正在被優衣庫、H&M、ZARA等後崛起的同類品牌趕超。

陷入「中年危機」的Gap求生欲很強,試圖努力扭轉局面。

例如,通過孵化和收購Athleta、Intermix以及童裝品牌Janie & Jack,形成品牌多元化發展策略;Gap集團還準備將Banana Republic紐約總部遷至舊金山,開設新的設計中心;今年9月,該品牌還推出名為Style Passport的在線訂閱服務,以每月85美元的價格提供按月租衣服務,同時提供免費配送、換貨和洗衣服務,以刺激業績增長,同時幫助品牌與年輕消費者建立更好的情感聯結。

為提升旗下品牌形象,近年來,Gap集團也在不斷加大對環保和可持續時尚的關注度,並於今年發布一項革命性創新舉措,採用無水、靛藍色泡沫染色技術生產牛仔布,相關產品預計在明年春季上市。此外,Gap集團還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100%從可持續來源採購棉花等。

分析指出,Gap已深陷業績泥潭多年,短時間內想要改變增長情況,甚至重回輝煌,難度非常大。如今,優衣庫、ZARA、H&M都在利用網際網路和更新的發展策略,快速擴張和成長,早已不是原來那個市場環境。

分析還指出,GAP集團飛速擴張導致其財政狀況陷入窘迫,在引進大量高管,採取削減成本措施後,GAP集團依然處於迷茫狀態。

而GAP只是快時尚品牌中的一個樣本,不少品牌相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基本停滯甚至退出。

快時尚的沒落

2019年9月30日,Forever21宣布,已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以重組其業務。Forever21表示,將關閉旗下178家門店。在鼎盛時期,Forever21在57個國家擁有超過800家門店。

此外,Top shop母公司Arcadia在美國遞交的破產申請已獲得通過,將關閉美國11家Top shop和Topman門店。

就連外資快時尚服裝品牌中的巨頭ZARA的日子也不是那麼好過。入華的第16個春節,ZARA被迫「規模化關店」,日前西安、杭州、重慶等多地商場的ZARA門店至少41家關閉。

中國是ZARA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大市場,僅次於西班牙本土市場。據數據顯示,ZARA過去兩年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衣服價格平均下跌了10%至15%。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ZARA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溢價正在降低。

分析指出,快時尚行業的衰落確實不可避免,一方面,人們的需求逐漸多元,自然需要更多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想依靠大而全獲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相關焦點

  • 九毛九:快時尚餐飲品牌擴張的最好時代
    二、藉助「太二」品牌步入發展快車道九毛九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5 年,先後開發「太二」、「慫」、「那未大叔是大廚」、「2 顆雞蛋」等中式快時尚餐飲品牌。太二品牌的快速崛起,一方面在於產品本身的定位順應了快時尚餐飲品牌消費的大趨勢,從品牌到運營端都體現出創新的力量,主要體現在:(1)全盤年輕化,無論是品牌名稱、門店設計(無前臺、每座配備 USB 充電接口)、個性化的就餐規定(比如超過 4 人就餐不接待、不拼桌、不加位等)等都體現出年輕化風格;
  • ASOS:外來快時尚品牌的入華戰
    ASOS:外來快時尚品牌的入華戰 iwangshang / / 2014-11-05 摘要:作為一家在線零售商,ASOS 不會根據不同的電商平臺來分配團隊,而是根據職能來規劃。
  • Zara、GAP等快時尚品牌襲臺 臺灣時尚產業創新突圍
    來自歐、美、日、韓等平價時尚廠商近年來國際知名快時尚服飾品牌陸續來臺,包括西班牙Zara、瑞典H&M、美國GAP、Forever 21、日本Uniqlo、GU、韓國第一大服裝集團E-LAND旗下平價時尚品牌SPAO、MIXXO等快時尚服飾品牌紛紛進駐臺灣,形成國際快時尚品牌於臺灣百家爭鳴的戰局。
  • H&M和GAP淪為打折大賣場 快時尚集體向下「拐」
    H&M和GAP淪為打折大賣場快時尚品牌形象淪陷  其實,優衣庫的困境只是快時尚品牌的一個縮影,幾乎所有的快時尚品牌都沉浸在「業績下滑」的泥沼中。  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H&M發布的201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為25.5億瑞典克朗,與去年同期的35.1億瑞典克朗相比縮水30%。
  • GAP、Esprit紛紛倒下,ZARA、H&M也遇瓶頸,快時尚品牌該怎麼辦?
    還有更多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 Forever 21, Newlook……遠在疫情前就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進入中國市場,新增門店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輻射,更快更便宜地推出新品……國際快時尚品牌踐行著同一道公式,有些品牌如H&M、ZARA仍牢牢佔據著中國的快時尚市場,更多的卻黯然收場。
  • 快時尚行不通了?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退出中國
    【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近日宣布暫時退出中國。2020年7月起,Superdry自營專賣店以及品牌電商旗艦店將陸續關閉。此外,所有門店於今日起停止會員消費累計積分和登記權益,一些會員福利也於今日起停止發放及使用。
  • 「快時尚」成了過去,本土服裝品牌迅速崛起
    「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在時尚界已經成了過去式,快時尚品牌們在疫情之下面臨著越發艱難的處境。以ZARA和H&M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曾經以「快、準、狠」為宗旨,緊跟時尚潮流,也因為其價格平易近人,讓消費者不惜成為「月光」也要將其拿下。快時尚品牌們首先從秀場等各種渠道獲取流行元素,再以快為主題從社交生產不超過12天的周期,所以每周逛兩次快時尚品牌專賣店,每次都能有新發現。
  • 品牌服裝的規模詛咒:快時尚還能快多久?
    也許整個「快時尚」行業都不會忘記剛過去的那一個「寒冬」,那個堪稱「快時尚」全面陷落的一年,也是「快時尚」質疑聲音與反思最多的一年。突如其來的困難始於2015年的冬季,那一年是一個全球範圍下的暖冬。該集團公司已連續7季營收出現衰退,更自2013年以來淨利潤連續的下降。2016年旗下子品牌宣布全面退出日本市場。3、H&M2016財年H&M毛利率從5年前的59.5%下降到55.2%,營業利潤率從18.01%降低到12.4%,兩個指標均達到過去五年來最低水平,卻把線上電子商務銷售的水平提高到25%-30%水平。
  • GAP成為童裝賣得最好的外國快時尚品牌,它是怎麼做到的?
    這場名為「童顏無忌GAP Casting Call」的活動從2006年起就在美國舉行,隨後又在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地發起過,目的是為GAP童裝在當地0-12歲的小朋友中選拔代言人,並為他們拍攝童裝廣告大片。而在今年夏天,它來到了中國。  「今年是GAP進入中國的第五年,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適當的時間點(將Casting Call活動帶到中國)。」
  • GAP關店ZARA開店,快時尚品牌的退與進
    不過,並非所有的快時尚品牌都在精簡業務。在經歷過業績增速放緩、股價暴跌的低谷期之後,ZARA開始不斷轉型。面對適者生存的行業的趨勢,快時尚品牌未來的道路究竟應該如何走下去?  實際上,不只是蓋璞,H&M和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也受疫情影響營收大跌,不得不採取關停門店、清倉甩貨等方法維持企業現金流。  據了解,從3月1日至5月6日,H&M的總銷售額同比下降57%,其中,中國地區銷售額下降32%。H&M的5061家門店中,大約六成的門店處於關閉狀態。
  • YEEZY和GAP開啟服飾合作,Kanye West能挽救快時尚品牌的頹勢嗎?
    早些時候品牌也表示,將通過裁員和關店等方式降低成本以應對疫情影響。而事實上遠在疫情危機之前,GAP這幾年一直過得很掙扎,短短6年內已更換了三位執行長,銷售業績不斷下滑。要想追上其它快時尚品牌,GAP急需通過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顯然Kanye West在時裝設計與商業方面的影響力,正是品牌需要的。Kanye West勢不可擋的名人效應已初見威力。
  • 平價又時尚的快銷品牌你只知道H&M和ZARA怎麼行!
    今天說 幾個稍微小眾一點而且價錢非常 便宜的牌子不僅有實體店鋪還有網上旗艦店供你們選擇不過雖然說是小眾還是很多人都知道只是沒有ZARA、H&M那麼高街不許給我挑毛病說你都知道!1ZARA說到打折肯定第一個要逛的就是zara嘛,質量在快時尚品牌裡還算不錯,因為樣式經常是copy大品牌所以很趕流行趨勢。但是平常不打折的時候一件上衣三四百也不算是很便宜的價錢,那在打折季就一定不能錯過了!蕾絲、露肩、短款露臍裝,各種時尚元素都在這一件衣服上,現在才49元難道你不動心嗎?還有個類似的牛仔上衣也可以看一看。
  • 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又一知名洋品牌跑了,匆匆「清倉關店」
    多家快時尚品牌退出中國市場除了old navy,這兩年快時尚品牌接連退出中國市場,2018年時Topshop宣布終止和中國尚品網的合作,隨後關閉了天貓的旗艦店,2019除了這些直接退出中國市場的品牌,很多目前仍堅守在中國發展的快時尚品牌發展勢頭也並不好。
  • GAP關店、ZARA開店,快時尚品牌的退與進
    不過,並非所有的快時尚品牌都在精簡業務。在經歷過業績增速放緩、股價暴跌的低谷期之後,ZARA開始不斷轉型。面對適者生存的行業的趨勢,快時尚品牌未來的道路究竟應該如何走下去?實際上,不只是蓋璞,H&M和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也受疫情影響營收大跌,不得不採取關停門店、清倉甩貨等方法維持企業現金流。據了解,從3月1日至5月6日,H&M的總銷售額同比下降57%,其中,中國地區銷售額下降32%。H&M的5061家門店中,大約六成的門店處於關閉狀態。
  • 班尼路去哪兒了:門店大幅縮減品牌影響力衰退
    拋開往昔佳績,班尼路如今面臨的現實是門店大幅縮減、品牌影響力衰退,即便銷售還有增長,但母公司德永佳近期仍決定以2.5億元出售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下,班尼路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核心商圈出局  對很多「80後」、「90後」消費者而言,班尼路曾是青春時尚的代名詞。
  • 質量問題頻出,子品牌撤離 快時尚巨頭GAP風光不再
    來源:時代財經時代周報記者:李靜繼Foverer 21在華敗走後,同為歐美快時尚企業的GAP(蓋璞集團)也迎來艱難的「生存戰」。太平洋時間11月21日,GAP集團公布最新財報。Wind數據顯示,2019財年前三財季盈利5.35億美元同比下降26.41%;營業收入117.09億美元,同比下降2.07%。
  • 快時尚退潮:GAP不會是最後一個
    眾所周知,曾經一度在全球大舉擴張的快時尚品牌們這幾年普遍遭遇增長放緩和營收下滑的問題。飽和的市場之下,社交媒體和高新科技的迅速發展,為新進入者帶來了機遇。與此同時,大批快時尚品牌黯然退場,剩下的頭部品牌也普遍遭遇擴張瓶頸。
  • Gap:熬不過去了?
    2000年左右,Gap迎來了鼎盛時期,它從一個賣T恤和牛仔褲的商場零售商,變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實惠「休閒時尚」服裝品牌,成為了「國際服裝時尚風向標和全球知名大品牌」。然而,那個巔峰時期似乎早已過去,如今看起來快要走到了終點。
  • 快時尚、數碼、餐飲……那些「消失」的品牌
    01 零售類第一批快時尚品牌走下坡路數碼品牌見證了我們的青春從零售這一商業項目中的中心品類來看,國內快時尚品牌在近年來遭受了重創。曾經一度走在時代前沿的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如今基本消失在了一二線城市,轉而以低價模式,進入各城市的二級市場。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或因國外快時尚巨頭ZARA、H&M、優衣庫等品牌的強勢入局;另一方面,或來自於各大電商平臺的低價衝擊。
  • GAP真的沒救了嗎?
    自2006年第一家ZARA進入中國以來,快時尚就一直在中國市場上高歌猛進。HM、優衣庫相繼在中國站穩腳跟。對2010年才進入中國的GAP而言,這意味著更高的開店成本。而在快時尚爭奪戰中,Gap的表現也難稱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