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特色美食小吃那麼多,聽說很多人都吃不慣,甚至有些外地人無法接受,明明都是南寧人的最愛啊!難道是他們沒有深入了解南寧小吃的精髓和內涵?
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南寧人愛吃的這些特色小吃,可能外地人都無法接受。
老友粉:老友粉必須要酸筍、豆豉和蒜粒新鮮爆炒才能把香味煸出來,而這個味道才是南寧老友粉獨具的經典味道。
老友粉是廣西南寧市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布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梧州的炒河粉同為廣西「四大米粉」。
南寧人認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老友粉是當地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
雖然老友粉大行其道,而其原版則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
說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於是便將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
熱辣酸香的面頓時使老翁食慾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老友面」由此得名並漸漸名揚八桂,後來發展成今的「老友粉」。
外地人不能接受的理由:外地來的朋友,被熱情的推薦說這是南寧的特色美食,可惜他們一聞到那股酸筍、豆鼓和蒜味混合的味道,馬上被嗆到,於是就會很奇怪,為什麼南寧人居然喜歡這樣的食物?
粉蟲:作為南寧傳統小吃之一,始於清代。因其形似蟲草故名,吃法多樣!油光光、白嫩嫩的紅色、白色和黃色的粉蟲,澆上麻油、酸醋豉油辣椒醬,再放上一小撮氽過滾水的綠豆芽和韭菜,還有一丁點酸豆角或者酸菜什麼的,可謂色、香、味俱全。
其又軟又爽滑,好嚼好咽,那醬、那菜、那搓成各種條紋栩栩如生的粉蟲攪合在一起,就有一種奇特的味道,很吊胃口,吃脹了肚也不覺得膩。
外地人不能接受的理由:外地的朋友說,看起來像蟲子,根本不敢嘗。美食歐尼只能告訴你,那味道,誰吃誰知道。
酸嘢:這可是我很喜歡的,這種「酸」味源於水果蔬菜自身的清甜,鹽是為了完全逼出水果和蔬菜本身的原味,加上醃製後的酸味,清甜酸爽,開胃解暑,吃上一口,絕對讓你上癮。
外地人不能接受的理由:為什麼南寧人拿各種蔬菜、水果拌鹽拌辣椒拌「酸水」吃?味道奇怪得很!
黃皮醬:這個黃皮醬可是南寧市的特色調味料之一,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黃皮醬的主要用黃皮製作的,味道微辛帶甘甜,其實就像黃皮果的味道!
但是就是這種獨特的味道,讓愛它的人無比愛,不愛它的人就怎麼都不愛,其實黃皮醬也不是每一個南寧人都愛吃,更何況那些從來沒吃過的外來的朋友呢!很多南寧人喜歡在吃粉餃或者捲筒粉時候加一點黃皮醬,那滋味簡直太贊了!
外地人不能接受的理由:味道太奇特了,聞起來感覺不大好。
其實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南寧街上就有百多間醬料店,主要就是經營以山黃皮果為原料而製成的果醬。
1991年,南寧市醬料廠生產的山黃皮醬獲全國保健食品博覽會金獎。
原龍州縣酒廠生產的山黃皮醬,在全國輕工新產品展銷會上更被評為優質產品,參展產品銷售一空。2001年,龍州山黃皮果乾又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獎。
僅龍州縣每年出口山黃皮幹約50噸,遠銷粵、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區。大新縣寶圩家家戶戶都加工山黃皮果,年外銷果乾100噸以上,2001年該縣黃學佳就加工鮮果72噸,全是訂貨外銷。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