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幼兒園裡面,我覺得還是以開心為主。」今年26歲的蘇康健坦言,她能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到東源小學幼兒園,多虧了她的伯樂。
蘇康健口中的「伯樂」叫曹興洪,他是東源村人盡皆知的第一書記,也是湖南中煙公司駐東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從廣東嫁到關溪鄉的蘇康健,堅持不在幼兒園教數學、語文,一度讓很多東源小學幼兒園的家長們很惱火。「為什麼別的幼兒園教,你就不教?」,「什麼都不教,幹嘛還上幼兒園?」這是幼兒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最常的質疑和抱怨。
為了解開這一癥結,曹興洪一邊加入了班級群,與在群裡直接「開火」的家長細心解釋,一邊還上門給家長做工作。最終在這位「伯樂」的幫助下,蘇康健最終以孩子們看得見的變化,贏得了家長們的認可。也因此收穫了自己教育事業的「第二春」。
教與不教引爭議
由於當地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而爺爺奶奶大多文化水平有限,村裡這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大多恨鐵不成鋼,希望孫輩能早早學上數學與語文。
東源小學新設幼兒園開班,讓這些老人們頗為開心,在他們眼中,硬體設備並不比城市差的校舍背後,教東西一定也不會差。
但當蘇康健將每天的教學計劃發到班級群後,預期落空的老人們開始將矛頭對準了蘇康健這位剛到崗的幼師身上。
蘇康健告訴筆者,能重新回到教師崗位,她是打心裡開心。但老人們的不理解,就讓她吃到了「當頭一棒」。
在湛江讀幼師專業畢業後,蘇康健原已在佛山當了5年的幼兒園老師,也在佛山遇到了去那打工的老公。正當兩口子準備安心在佛山發展時,一場大病將蘇康健打垮了,為了養病,也為了孩子有人照顧,兩口子帶著2個娃回到了湖南關溪鄉的大山裡。
在村裡養病了一段時間,面對人生地不熟的新環境,蘇康健坦言,過得不開心。而這時,東源村扶貧工作隊剛好在物色幼兒園老師,為了將專業的幼教老師留下來,曹興洪多次與蘇康健談心,同時也幫她做她家婆的思想工作。
「一開始,我家婆還是不認同我來這裡,她說工資不高,又那麼辛苦。我是開摩託車上班,開到這裡也要20~30分鐘,那時天又那麼冷。所以,我家婆就不太贊同,她堅持讓我在家裡面把身體養好。」蘇康健如是回憶。
說服了家婆的她,原本以為可以順利在幼兒園開啟自己教育事業的第二春,又遇到了教育理念的衝突。
「你問很多人,你一生當中的最好的回憶在哪裡?他們都會說是幼兒園。為什麼?因為他們在那段時光沒有壓力,沒有人逼迫他們去學習。在我看來,在幼兒園,最關鍵的還是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開心的遊戲活動中去學習,不能拔苗助長。」對於這一點,蘇康健一直很堅持。
她的「伯樂」曹興洪又為此開始挨家挨戶去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同時勸村民將自己的小孩送到東源小學的幼兒園就讀。在蘇康健看來,曹興洪簡直成了她與家長們之間的協調員。「有時我家裡在忙著帶娃,沒時間回復家長,曹隊就會及時回復。」
快樂教育終獲認同
「我希望用快樂教育的方式,一步步去教學,希望家長能夠看到小朋友的成長,然後放心地把小朋友交到我們的手上。明年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長願意帶小朋友來這裡來上學。」看到入園幼兒的穩健增長,蘇康健看到了希望。
在曹興洪和蘇康健的合力之下,今年5月以後才新增的東源小學幼兒園,已有16個小朋友入園。而這還不包括東源小學的小學生。該校王國志校長告訴筆者,這所小學原本只有8個學生,現在已有38個學生了。學校目標是要建成一所完全小學。
據蘇康健透露,為了留下她,東源村扶貧工作隊、東源村,以及王校長做了很多工作。以工資為例,雖然遠沒有在佛山做老師多,但她由於是剛轉來東源,屬於村裡聘用的代課老師,其工資目前主要由東源村扶貧工作隊和東源村及東源小學協調解決。而她在看到曹隊、王校長他們對孩子、對教育事業的用心之後,已決定考當地的公辦老師,因為只要考上,每月就能幫扶貧工作隊、東源村及東源小學省下1000多元錢,這些錢就能被用到學生們身上。
「你知道現在的肉很貴,王校長還一直堅持每天買肉,他說學生午餐肉少不得,因為小朋友現在是長身體的階段。我聽到這,是打心裡非常感動。要知道,這邊的學費可能只有佛山那邊的六七分之一,但夥食真的很不錯。」蘇康健動情的說。
據她介紹,由於是新設幼兒班,剛開始小朋友沒被子,現在在扶貧工作隊的協調以及愛心企業和人士的幫助下,已在慢慢貼購。曹隊和王校長他們整天都擔心設施添置不到位,影響孩子們的教育,只要發現欠缺一些什麼東西,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精心購買。比如,王校長就很重視旨在激勵孩子們的小紅花,為此,他還專程去選購。雖然這裡幼兒園交的錢少,但是小朋友在玩具或者教育設施上,並不比佛山那邊差。
扶貧先扶智
解決返鄉青年後顧之憂
擺脫貧困需要智慧,而培養智慧,教育則是根本。考慮到這一點,曹興洪帶領的扶貧工作隊,一進村就明確了發展教育的目標和方法:從下一代開始抓起。
2019年,扶貧工作隊牽頭為東源村唯一的學校——東源小學援建了新教學樓,目前該小學樓已於2020年5月竣工。新教學樓總共兩層,包括六個教室、一個電教室、四套教師公寓和一個學生食堂。同時,還積極爭取「芙蓉學子」等教育公益項目,幫助東源村小學的貧困學生解決入學問題。
與此同時,扶貧工作隊還在東源村建立了「共享圖書館」,並募集書籍共計12000 餘冊,自此東源村的孩子們也擁有一個像城裡孩子一樣書香浸潤的環境,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放飛夢想。
據曹興洪介紹,為了將優質課程引入東源,目前已聯結拓維信息等網際網路企業參與到東源村「網際網路+教育」扶貧工作中。企業根據東源村的教育狀況,通過「空中課堂」解決方案,為東源小學開建「專遞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和「名師課堂」,同步共享長沙市博才小學教育資源,開通外教一對一直播課程,並通過多媒體遠程授課,實現教學資源共用共享。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支隊伍不僅給我們解決了當下的困難,也為東源村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身為東源小學校長的王國志如是說。
而在東源村扶貧工作眼中,他們這麼做,還有一個考量,就是希望通過建立優質的教育體系,為返鄉有志青年解決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
文:馬建忠